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716章

执宰大明-第716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禀太后,罪臣说服了诏狱里的狱卒,使得其采用了偷梁换柱之计将罪臣和方进士从狱里放出,并由北镇抚司的一名千户护送去了登闻鼓处击响了登闻鼓。”陈天雷闻言抬起头,沉声向张太后解释,他口中的北镇抚司千户即梁胜。
  “太后,臣驭下不严,请太后责罚。”听闻此言,锦衣卫指挥使魏鑫连忙走出队列,向张太后躬身请罪,脸上的神色显得有些懊恼。
  他已经猜到了肯定与梁胜等人有关,否则的恶化陈天雷和方良万万不可能从诏狱里逃出,不由得后悔把诏狱交给梁胜这些北镇抚司的武官,天知道他们的胆子竟然如此之大,竟敢私放朝廷钦犯。
  “文远伯,尔等既然已经认罪为何又要击鼓鸣冤,究竟有何居心?”这时,越王伸手一指陈天雷,声色俱厉地喝道,“你的案子罪证确凿,难道还想翻案不成!”
  “太后,臣有证据表明臣是被冤枉的。”陈天雷闻言双目顿时冒出了两团怒火,无比愤怒地瞪了越王一眼,随后向张太后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要不是李云天告诉他的话他还不知道自己被越王给耍了,难逃满门抄斩的下场
  说着,陈天雷开始宽衣解带,迅速脱下了上衣,只见他的上半身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伤痕,有鞭伤也有烫伤,看上去显得有些恐怖。
  大殿上轰一下就骚动起来,文武百官纷纷指着陈天雷上身的伤低声议论着,那些伤很显然都是新伤,而陈天雷的意思也很明显,他是被屈打成招的。
  越王的眉头皱了皱,双拳禁不住握了起来,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竟然没有看好陈天雷和方良使得两人在这种关键时刻跳出来捣乱。
  “太后,臣受到了严刑拷打,为了保住家人不得不承担了罪责,臣原本只是以为陷入了官场上的争权夺势,岂料越王竟然骗了臣,竟然说臣暗中勾结汉王府世子谋反。”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陈天雷再度向张太后跪了下去,以后触地神情悲愤地高声说道。
  “大胆陈天雷,你勾结汉王府世子一事已经罪证确凿,岂能容你抵赖。”听了陈天雷的话后,刑部右侍郎杨天恩忽然开口呵斥,然后一本正经地向张太后说道,“启禀太后,臣陪审文远伯勾结汉王世子谋反一案,虽罪证确凿但文远伯为了逃脱罪责却抵死不认罪,故而才对其用了大刑。”
  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下,杨天恩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开口,他原本以为杨天恩是中间派,不过现在看来杨天恩好像已经决定投靠越王,或者说早已经投靠了越王,否则不会如此卖力给越王开脱。
  “太后,臣认为杨大人言之有理,敢问诏狱里何人没有受过刑罚?对有些企图蒙混过关者不得不大刑伺候。”随后,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成勇候胡大海不失时宜地开口说道。
  听了杨天恩和胡四海的辩解后,大殿上的不少官员暗自点着头认为两人说的在理,毕竟在谋反大罪前谁也不会老老实实地供认罪行。
  “太后,罪臣是此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对此案的来龙去脉知之甚详,罪臣不仅主导了诬陷镇国公,而且还参与了义国公被刺一事,实在是罪无可恕。”
  眼见现场的那些文武大员被杨天恩和胡四海的狡辩迷惑,跪在陈天雷身旁的方良忽然开口,神色黯然地向张太后高声说道,“原本,阿仇答应保住罪臣的家眷,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为了私仇而炮制了此次的造反案,妄想通过越王来复仇!”
  “阿仇?”张太后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皱,她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殿内的文武百官也纷纷面露狐疑的神色,除了方良和越往外,即便是追随汉王的王杰和樊勇等人也不知道阿仇的事情。
  “禀太后,阿仇是北元枢密院的高官,本是我大明人士,后来投靠了北元。”方良知道众人不清楚此事,于是沉声解释道,“据罪臣所知,大行皇帝当年御驾亲征之所以中了北元的诡计,正是阿仇从中谋划,镇国公率辽东明军入关后对此人是大力通缉。”
  “什么?”听闻此言,张太后顿时大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阿仇竟然还有这般来历。
  “原来是他,怪不得这个名字如此耳熟!”
  “听说当年倒马关之所以会陷落与此人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个阿仇可是瓦剌首领脱欢的心腹,深得脱欢的信任。”
  “他还敢来京城?不知道咱们大明有多少将士和百姓死在了他的手里!”
  “难道此人与京城里近来发生的事情有关?”
  ……
  大殿上一阵骚动,现场的文武大员对两年前北元鞑靼和瓦剌两部合兵南下差一点就攻克京城的事情记忆犹新,有些大臣由于跟随着宣德帝亲征故而死里逃生才捡的一命,因此很快就回想起来了关于阿仇的一些事情。
  “荒谬之极,越王贵为大明的亲王岂会与北元的人相往来?”礼部左侍郎王杰在怔了一下后,立刻开口怒斥方良道,“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蛊惑人心!”
  “太后,罪臣并非信口雌黄,阿仇现在就在太和殿上,只要太后恩准罪臣这就将其找出来。”方良没有理会王杰的指责,而是冲着张太后磕了一个头,高声说道。
  “有这种事?”轰的一下,太和殿上顿时炸开了锅,众臣纷纷四下张望想要找出阿仇来。
  越王万万想不到方良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惊人之语,双目顿时流露出慌乱的神色,此时此刻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方良身上,丝毫也没有注意到大殿一侧角落里的李云天正暗中注视着他,而且嘴角逐渐浮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第851章 阿仇现身

  “说,那个阿仇在哪里?”张太后环视了一眼大殿上乱哄哄的局面,柳眉一蹙,高声问向了跪在那里的方良。
  听闻此言,原本嘈杂的太和殿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纷纷好奇地望向方良,想要知道阿仇是否真的在太和殿上。
  “太后,只要将今日在殿上当值的锦衣卫集合起来,罪臣相信一定能找到阿仇。”方良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张太后一拱手。
  “荒谬至极,锦衣卫乃皇上的随行护卫,岂会与北元官员相勾结?”锦衣卫指挥使魏鑫闻言顿时大怒,指着方良怒声说道,“你如此污蔑锦衣卫,居心何在?”
  “魏大人稍安勿躁,是非曲直等下官找出阿仇自会明了。”方良向魏鑫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显得胸有成竹。
  “太后,此人阴险狡诈,不仅谋害了镇国公还差一点刺杀了义国公,此等恶徒之言不足为信,其居心险恶妄想蛊惑人心,扰乱我大明朝议,请将其打入诏狱,明正典刑!”越王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高声向张太后奏禀。
  “请太后严惩此恶徒!”越王的话音刚落,王杰和陈泰等文武官员便齐声说道,在众人看来方良所言可谓无比荒谬,阿仇一个北元的高官岂会冒险亲自来太和殿?况且阿仇又是如何混进太和殿,真的当大明禁卫是摆设?
  其余的官员也在私下里小声议论着,不少人认为方良是在信口雌黄,确实这件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了,方良此举有扰乱朝议之嫌。
  “太后,此事事关重大,臣以为应该彻查清楚,以绝后患。”就在众人窃窃私语地说着话时,周征向张太后一躬身,高声说道。
  “据臣所知阿仇狡诈无比,如果事情真如方良所言,我大明不得不防他的诡计。”张昊当年被北元兵围困在辽东,因此对阿仇的奸猾印象深刻,随后出列沉声禀告,“太后,臣觉得方良既然言之凿凿,那么应该给他一个机会,看看阿仇是否真的在大殿上!”
  “臣附议!”张昊的话音刚落,一直在朝议中保持沉默的陈山终于开口,高声向张太后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臣附议!”见此情形,大殿里不少文武官员纷纷支持彻查阿仇是否在大殿上,倘若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实在太可怕了。
  越王见状脸色禁不住变得更加阴沉,皱着眉头瞪着方良,双目充满了杀意,正如方良所猜测的那样,阿仇确实就在太和殿上,混在了在大殿当值的锦衣卫里。
  当然了,锦衣卫指挥使魏鑫并不清楚这件事情,安排阿仇进太和殿的是他的心腹――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鲁坤,鲁坤在越王的授意下瞒着魏鑫做了这件事,很显然能攀上越王这个高枝儿对鲁坤来说大有裨益。
  令越王心中感到震惊的是,他不明白方良是何如能猜到阿仇进了宫,并且就在太和殿上,这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让方良与阿仇见面,那么方良绝对能认出阿仇来,届时事情可就变得有些糟糕了。
  不过,幸运的是现场众人除了他和方良外没人见过阿仇,因此即便是方良认出阿仇,阿仇也可以矢口否认,这使得方良无法证明阿仇的身份。
  越王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只要等陈天雷和方良的事情一结束他就继续逼宫,迫使张太后和朝中众臣立他为帝,他的龙袍都已经准备好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打算趁着这次大朝立刻继位。
  并不是越王不想要一次盛大的登基典礼,实在是他的皇位得来的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自然是抢先登基以安天下,然后软禁太子排除身边的最大威胁。
  越王已经打算好了,登基后他可以举行一次隆重的祭天仪式,以此来弥补登基典礼的遗憾。
  “义成伯,让在大殿当值的锦衣卫都来殿前供方进士辨认。”张太后环视了一眼太和殿内的众臣,沉声向魏鑫说道。
  “臣谨遵懿旨。”魏鑫虽然心中感到恼火但却不敢怠慢,连忙躬身接旨,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方良后起身前去布置。
  孙皇后见状向侍立在龙椅一旁的宋大山低语了几句,宋大山就急匆匆地出了大殿,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不清楚孙皇后让宋大山去做什么。
  很快,在魏鑫的命令下,在太和殿上当值的数十名锦衣卫就在殿前列队而立,与此同时一群穿着黑色军服的骁武军从殿外走来,一左一右地立在了殿前,将那些锦衣卫与张太后、孙皇后和太子所在的高台隔开,这使得现场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了起来。
  孙皇后现在可谓是草木皆兵,虽然殿前有旗手卫等亲军侍卫守护,但她信不过那些人,毕竟连亲军第一卫的锦衣卫都能被北元派来的奸细阿仇混进去,她又岂能再相信亲军的人?
  因此,孙皇后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跟随太子前来在殿外守候的骁武军,这是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力量,而且骁武军是大明第一精锐,关键时刻也能保护她和张太后的安全。
  张太后清楚孙皇后的意思,瞅了一眼那些立在殿前的骁武军军士后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要是李云天依然在的话今天的朝会恐怕就不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如果京城和皇城的军权掌握在终于太子的大臣手里越王就不会有非分之念了。
  “方进士,你可要认仔细了!”随后,张太后面色一整,神情严肃地向方良说道。
  “罪臣谨遵懿旨!”方良闻言向张太后磕了一个头,然后起身走到那些列队而立的锦衣卫面前,一排一排地仔细辨认着。
  大殿上鸦雀无声,文武百官目不转睛地望着方良,想要看看那个阿仇是否像他所说的那样在这些锦衣卫里。
  李云天暗中观察着眼前的一幕,眉头微微皱着,心中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他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