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717章

执宰大明-第717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天暗中观察着眼前的一幕,眉头微微皱着,心中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他可以肯定阿仇会被方良认出来,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今天终于可以有一个了解。
  “禀太后,此人就是阿仇,北元枢密院三大知院之一。”果然,当方良行至中间一排的一名锦衣卫面前后脸色一变,仔细打量了那名锦衣卫一眼后高声向张太后禀告。
  轰!
  大殿上顿时一阵骚动,人们纷纷望向了那名面无表情立在那里的锦衣卫,此人有着一脸的大胡子,虽然身形高大但显得有些消瘦,额头上显露出不少皱纹,看样子莫约四十多岁。
  越王见状心中顿时叹了一口气,那名锦衣卫正是阿仇,看来他要面对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幕。
  李云天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忍不住上下打量着阿仇,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鲁天行与他年龄差不多,当年可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万万想不到八年没见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模样,看上去苍老了许多,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公子印记,看来这八年来他过得并不好。
  “方进士,你可看清楚了?”张太后心中感到无比震惊,万万没想到方良竟然真的给她找出一个人来,柳眉一蹙后高声喝道,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简直太可怕了,皇家的安全将没有丝毫的保障。
  “禀太后,罪臣与他接触良久,自然不会认错。”方良闻言向张太后一躬身,语气决然地说道,“太后如若不信可让他开口说话,看看其是不是声音有些沙哑。”
  “太后,臣的嗓子已经沙哑了多年,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方良的话音刚落,阿仇就开口说道,“臣不知道自己何时得罪了方大人,竟使得他如此污蔑臣,请太后给臣做主。”
  说着,阿仇双腿一屈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向张太后行礼。
  “请太后做主。”随后,阿仇周围的那些锦衣卫纷纷跪了下去。
  “方进士,你可有证据证明此人是北元枢密院的知院?”越王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不动声色地问向方良,他知道方良根本就没办法来证明阿仇的身份,只不过是临死前的负隅顽抗而已。
  “王爷,阿仇曾经告诉下官一件事情,年前大行皇帝派锦衣卫送王爷一家前去封地,阿仇半路上让人劫了王爷的车队,杀了护送的锦衣卫,这才使得王爷得以回到京城,不知此时是否属实?”出乎越王的意料,方良沉吟了一下,抬头望着越王一字一句地问道。
  这一下,大殿上再度骚动了下来,众臣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方良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石破天惊的话来。
  虽然京城的官员们以前一直怀疑越王私自回京,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与阿仇有关,竟然还杀了那些护送的锦衣卫。
  “一派胡言,本王是接到太后懿旨才来的京城,你竟敢污蔑本王,实在是胆大包天。”越王没有想到阿仇竟然知道如此机密的事情,心中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先是有些惊慌地怒斥了方良,随后向张太后一躬身,高声说道,“太后,此当庭****臣,损及大明皇室威严,请太后做主将其处死。”
  “请太后将其处死!”王杰和陈泰等人随即开口附和,躬身向张太后说道。
  张太后神情复杂地望着越王,心中五味杂陈,她原本只是以为越王只是单纯地想争皇位而已,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与阿仇这种北元高官相勾结,这着实令她倍感失望。
  “禀太后,罪臣有证据证明罪臣所言非虚,锦衣卫本镇抚司的梁千户之所以要把罪臣从诏狱里放出来,正是查证了罪臣所提供的证据。”就在这时,方良忽然再度开口,高声向张太后禀告。
  此言一出犹如石破天惊,顷刻之间就使得大殿上的众臣倍感震惊,面面相觑,他们先前还在奇怪梁胜为何胆敢私放陈天雷和方良这两大囚犯,原来是掌握里确凿的证据,此事一旦被查证那可就是大明立国以来的最大丑闻。
  越王望着方良冷笑不已,他才不相信方良手里有什么证据,认为方良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而已,不足为惧。


第852章 野心昭然

  “你有何证据?”听了方良的话后张太后的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苦涩,看来方良此番是有备而来,越王这次恐怕要栽一个大跟头,虽然她并不想看见眼前的这一幕,但为了大明和太子她不得不查清此事,因此望了一眼大殿里神情惊愕的众臣后神情冷峻地望着方良。
  “禀太后,那些护送越王的锦衣卫遇害后被埋在了一个偏僻的荒坡下,梁千户已经派人将尸体挖了出来,由于天气寒冷那些人的尸身保存完整,经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军士辨认后已经证明了他们的身份。”
  方良对此早有准备,向张太后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梁千户已经通知那些遇害锦衣卫的家眷前来认尸,现在应该已经验毕,只要太后传旨让那些家眷上殿一问便知。”
  原本神情轻蔑的越王闻言脸色顿时就是一变,他没想到方良竟然知道如此多的事情,一旦那些锦衣卫被害的事情暴露的话他与阿仇的关系可就要被公之于众。
  现场众臣纷纷暗自对视了一眼,双目皆流露出震惊的神色,如果事情真的如方良所说的那样,那么越王勾结北元的事情将确凿无疑,这使得太和殿的氛围异常压抑。
  “越王,你如何看待此事?”张太后暗叹了一声,不动声色地问向了越王,“哀家要不要把那些锦衣卫的家眷传来?”
  不知为何,张太后此时隐隐约约地发现越王好像掉进了别人设好的一个局里,否则方良和陈天雷不会出现得如此及时,而且还带来了如此翔实的证据,她可不相信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有那么大的胆子敢私放陈天雷和方良这两个钦犯。
  事到如今不仅张太后,像杨士奇、杨荣、杨浦、胡滢、张辅乃至郭琎和刘中敷等人都已经意识到事态有些不对劲,谁也想不到突然出现的陈天雷和方良逐渐把越王逼到了一个窘迫的境地,而且还揭露出一个惊天的阴谋。
  “太后,此人是谋反罪臣,所说之话乃一派胡言,企图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中,太后应将其拿下治罪,万不可听之任之。”
  越王的脸色变了几变,然后向张太后一躬身,面无表情地高声说道,“我大明的当务之急是让新帝登基以安天下。”
  “越王,哀家以为应该遵从大行皇帝的旨意,让太子择吉日登基,越王觉得如何?”张太后见越王丝毫没有感觉到情形变得不对劲,暗自摇了摇头后望着他沉声说道。
  “太后,大明的江山社稷是太祖皇帝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皇权岂可旁落?”越王的眉头皱了皱,虽然心里对张太后的态度感到有些遗憾但他早有准备,知道张太后不会支持自己,于是索性开门见山,高声向张太后说道,“太后,臣觉得太子年幼,不宜继承大统!”
  “禀太后,越王乃仁宗皇帝嫡子,大行皇帝亲弟,应顺天命登基,以保大明江山社稷!”听闻此言,礼部左侍郎王杰迟疑了一下,然后迎着头皮向张太后奏禀道,虽然他也怀疑越王与阿仇有染,可他是越王船上的人此时此刻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
  况且,只要越王能顺利登基,那么以后自然不会有人胆敢非议越王与阿仇的事情,而方良找来的那些证据也会被消灭干净。
  “太后,臣等认为越王应继承大统。”王杰的话音落后,居庸关总兵、武忠侯樊勇就开口附和,高声向张太后说道。
  “太后,请越王继承大统!”随即,大殿上的一些文武官员齐声向张太后奏禀。
  不过,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陈泰、吏部尚书郭琎和军阁次辅王骥并没有跟那些官员一起奏请,而是神色严肃地立在那里,三人已经感觉到大殿上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故而想要静观其变,待事态清晰后再做打算。
  “太子乃国之储君,理应登基继位,诸位违逆大行皇帝的旨意,意欲何为?”张辅见王杰和樊勇等人开始想张太后逼宫,禁不住冷笑了一声说道,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就是傻子也知道越王与那个阿仇有染,要是越王登基的话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丢尽了大明的颜面。
  “请太子登基!”杨士奇、杨荣、杨浦、胡滢、周征和张昊等一干文武大臣纷纷躬身向张太后请命,支持太子继承皇位,人数占了大殿上官员的五成。
  此时,朝堂上的局势依然非常清晰,支持太子继承皇位的官员占了五成,拥护越王的官员站了三成,还有两成左右的官员摇摆不定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毕竟现在一旦站错队的话以后的仕途可就大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太子的官员以朝廷的高官显贵居多,他们已经位居高位自然不想改变现状,而越王那边官员则以中高级官员为主,想要趁机机会往上怕。
  因此,太子在朝堂上获得的支持与越王相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支持越王级别最高的文武官员就是户部尚书刘中敷和居庸关总兵、武忠侯樊勇,根本就不能跟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相提并论。
  不过越王有一个优势是太子所没有的,那就是樊勇的五万居庸关大军已经进入紫禁城,进而拥有武力威慑。
  虽然张辅和周征、张昊等手握重兵的勋贵支持太子,可他们的兵力都在紫禁城以外,远水难救近火,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将无能为力。
  “越王,人心所向,想必你已经知道该如何做了。”张太后见太子获得了朝中众臣的拥戴,不动声色地向越王说道,想要劝诫他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太后,臣决定顺应天命行事。”越王早就知道他不会获得那些朝中重臣的支持故而才想法设法地把居庸关守军调进紫禁城,因此面对张太后的问话他早有准备,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张太后一躬身。
  “顺应天命?”张太后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越王的这个回答模棱两可,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是愿意拥立太子登基还是要跟太子争一争,胜者为王?
  就在这时,殿外的广场上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沉闷而凌乱的脚步声和甲胄撞击的声响,好像是不少人向太和殿方向赶来,随之殿外的广场上就是一阵骚动,立在广场上的文武百官们嗡嗡嗡地低声议论着什么。
  “殿外何事喧哗?”张太后的脸色顿时大变,她已经预感到了什么,瞅了一眼越王后高声问道。
  “禀太后,在宫城城门处值守的居庸关京军不知为何忽然闯进了广场,正向太和殿而来。”殿门处的一名旗手卫武官连忙快步走到殿前,单膝跪地后高声向张太后禀告。
  “什么?”听闻此言,大殿上的众臣顿时轰一下就炸开了锅,没有御命而擅自调兵进入宫内与谋反无疑,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武忠侯,你这是何意?”张辅身为军阁首辅自然不能放任居庸关的军队冲进太和殿,于是面色一沉,高声向樊勇喝问。
  “太师,本侯以为太子年幼,为了不使皇权旁落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在众人的注视下,樊勇向张辅一躬身,面无表情地说道。
  “你可知道这是谋反大罪!”张辅冷笑一声,对樊勇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屑一顾。
  “为了大明江山,本侯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樊勇闻言面色一整,大义凌然地回答,表现出一副慷慨赴义的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