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06章

庚子猎国-第20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根到底,还是穷惹的祸。


第284章 狂赚两千万两银子

  现在时间已经是1899年的4月份了,来不及引进西方的生产装备进行大规模生产,必须通过购买得到。但是自己的乌海兵工厂可以制造一些罐子,里面放一些硝石和磷放入其中制成土质的烟雾弹,在都搏战中,烟雾弹更适合自己的部队吧。
  当然也少量生产一些威力尽可能大的土炸弹,用以装备部队,以此来制成陷阱或者**包。
  曹跃一直相信中国人不缺乏聪明者,更不缺乏探索者,后世的中国人最擅长的领域就是逆向工程研究,尽管被外国人抱怨为山寨大国,可是中国的山寨产品愣是用质量和品质击败了原产品,所以曹跃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研制出来各种烟雾弹,炸弹甚至燃烧弹。
  曹跃随后将自己对武器的要求对负责乌海兵工厂的协理虞立民仔细介绍一番,虞立民提出建议说道:“出去各种炸弹的领域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只要求生产大砍刀,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土质炼铁方法练出一部分来。只是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大砍刀,因为土法炼铁,铁的质量不会太好。这些天我一支跑乌海,也间接了解了一些,铁器锋利但硬度较低,而西方国家的刺刀,尤其是德国步枪刺刀的硬度高却不锋利。这也是为什么步枪一定要用刺,而不是要用砍的进攻方式。”
  曹跃笑道:“看来你没少做功课。”
  虞立民苦笑道:“我没有拉拢住堂哥他们一行人来西北投资,总得做出点成绩弥补一下。”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了。”曹跃笑道:“你堂哥不在西北投资,那是他的损失,再说他们也不是一点投资也没有,不还是投入了十几万两银子嘛。”虞立民尴尬一笑,他哪能不明白这十几万两银子投资是看着曹跃的面子,而实际上虞洽卿他们根本就对西北发展没放在心上,曹跃见他提到这件事依旧耿耿于怀,笑了笑,又问:“你的意思是土法炼铁生产出来的都是铁器?不能生产出钢材了?”
  “起码用作生产农具的话,只能用一年左右就坏掉了,需要重新打造。”虞立民道。
  “没关系,我现在需要的是数量,不是质量,一年内我要75万把大砍刀就行。”曹跃道。
  虞立民瞪大眼睛一副不可能的样子,但见到曹跃坚定的眼神,还是咬着牙说:“我尽量去做,但不能保证一年内完成目标。”
  曹跃说道:“你一定要保证,军队是我们的立命之本,少了军队,血军将濒临崩溃。”
  虞立民只能报以苦笑了,他随即在整个西北甚至中原地区招揽铁匠,甚至是强制性地带走各个地区的铁匠前往宁夏乌海的乌海兵工厂,参与建设,甚至众人合力建设期一座高炉来进行土质炼铁。铁匠们虽然不愿意背井离乡,可刀架在脖子上,人们不得不举家搬迁。铁匠的大量搬迁,使得各地的农具打造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幸亏现在已经过了春耕,西北百姓倒还不至于因为铁匠被带走而闹事。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那就是在带走一户陕南地区的铁匠的时候,这铁匠为了活命,向血军士兵们献出了自己年轻时候跟别人一起盗墓得到的一件宝物。这个宝物是一架弩弓,根据铁匠的经验判断,这架弩弓是秦弩,属于秦弩之中的轻弩。铁匠对这架轻弩进行了复原和仿制,得出秦轻弩射程大概是300米,但有效射程只有70米,至于精准度就因人而异了。这个铁匠也许是空闲时间特别多,所以对秦轻弩进行了改进,减少了部分零件使得整个弩弓看起来既粗糙又实用。
  铁匠献弩虽然惹的众人大笑,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怎么还有人献出弩弓来,可是曹跃却非常感兴趣。当然,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他宁可自己的士兵等待现代步枪,也不会费尽心思去防止什么秦轻弩,但对献弩的铁匠还是赏赐了三两银子的红钞。
  而随后孙汝祺的第一笔汇款就到了,数量不多,仅仅一百万两银子,但还是让曹跃激动不已,见着回头钱了,见着回头钱了……一百万两银子总算是解了曹跃的燃眉之急了。
  曹跃立即将这笔钱交给了容闳和虞立民,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这钱首先应该购买炼钢的高炉。曹跃随后派遣夏普林注册了一个名字叫做西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皮包公司,并前往日本购买炼铁用的高炉、船只、发电机等一切为电厂服务的设备。
  1899年的5月份,身在天津的夏普林前脚忙到后脚,马不停蹄地在订购了一批武器之后,又在日本的洋行之中订购了炼钢用的高炉。日本人对西北发展不感兴趣,可是对生意很感兴趣,这个时候的日本并没有对整个中国有占领的意思。所以这单生意日本政府并未从中破坏,甚至为了能够拉拢曹跃,他们还做出了许多让步。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支持中国西北的钢铁厂,让曹跃这个军阀迅速成长,一来破坏大清国的稳定,二来可以牵制俄国人扩张的入侵脚步。甚至日本人还派遣了部分专家来到西北指导建设西北的钢铁企业,同时对中国西北进行测绘。曹跃对日本虽然毫无好感,可人家倒贴上来,他哪好意思拒绝,热情地欢迎使得日本使者做出错误判断,认为曹跃是一个亲日分子。
  一个月前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又称首相)是松方正义,松方正义出自于萨摩藩,搞经济有一首,也是海权论的支持者。正是因为他总是偏向于萨摩藩主导的海军,所以松方正义每次担任首相最后都要被长州藩的人给闹下去。
  这一次又不意外,由于长州藩的强烈反对,松方正义被迫递交辞呈,由山县有朋担任首相。山县有朋刚刚担任首相,便做出两个决定,一是要占领满洲,二是支持所有反清分子以及有可能让大清国分裂的势力。
  这其中就包含孙文等反清志士,当然,名单中第一个人,便是号称清国最能打最桀骜不驯的将领,西北宣抚使曹跃。
  山县有朋在对日本明治天皇做御前汇报的时候说:“曹跃百川,便是当今大清帝国的曹贼,我们只需要稍微一支持,他就能起到的作用。”
  “你的意思是他有能力撬动清朝的根基?”幕屏后,明治天皇略带疑惑地问。
  “或许可以,或许不可以,但只要让清国变差,便是让大日本帝国变好。”山县有朋道。
  “一切交给元老你了。”明治天皇道。
  “吾皇万岁,臣意思相报。”山县有朋叩首道。
  1899年6月初,何顺带队日夜兼程偷偷押送着两千万两银子回到了西安城中,顿时让曹跃整个人都陷入了恍惚之中。
  前一波一百万两银子已经让他足够兴奋的,后一波居然高达两千万两银子,孙汝祺这小子是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则一鸣惊人——不,必须闷声发大财,不能惊人。
  曹跃深深地思考起来,为什么自己打仗打地盘办实业办产业进行垄断生产,却每年仅仅百万两银子的收益,而孙汝祺在股票中翻云覆雨设套就能够赚取这么多钱?
  继而他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之中百年之后的世界。
  在那个时空之中,中国是世界实业第一强国,美国是世界金融第一强国,美国恰恰是利用的金融这一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翻云覆雨击败一个又一个敢于挑战他的世界gdp第一地位的国家,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等等国家全部被美国击败,一直到中国的崛起。
  美国开始用金融来对中国进行各种制裁和打击,但中国聪明地将自己的金融与美国金融挂钩。如果美国如果使用金融战,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两败俱伤,则欧元区将获得大胜。
  可以说如果美国人遇到的不是中国这个五千年历史中每年都在发生战争与阴谋的国家,他们的金融战只需要一波就能击垮对手。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金融胜负,往往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两个标志之一,另一个则是军事实力。
  孙汝祺几天就把曹跃一年的钱都赚回来了,使得曹跃心情大好起来,继续出人出力支援“前线”确保胜果。为此他特地将辛洛的情报处散了出去,目的就是更加直接地帮助孙汝祺这个疯子。
  孙汝祺果真不负众望,搅动得整个金融界波澜再起,曹跃没有掌控股市、运用股市、玩转股市的能力,但是他相信孙汝祺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人。他在赌博,赢了,赢了全世界,输了,输了全世界——前提是他没有全世界,所以曹跃绝对不会输。
  曹跃立即将这笔银子存在西北银行里当作西北银行的本金发行红钞。
  西北银行行长石顺只看了一眼银子之后,就明白这钱是从哪里来的了。他下令将所有银子重新熔铸成银砖密封起来,每条银砖重达十公斤。至于夏普林需要的银子,石顺让人只能将重新熔铸好的银砖从西安千里迢迢运过去。


第285章 新军装

  石顺的小心翼翼是对的,他杜绝了日本人的怀疑,也间接地保住了西北基业。然而这一切曹跃并不知情,在曹跃的壮大道路上,有许多个石顺这样的默默无闻付出的人,也许除了他们自己,谁都不知道他们为西北势力壮大做出了多少贡献。
  有钱了的曹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军队重新换装,放弃那令人作呕的清兵号衣,采用全新的军装。
  曹跃为血军亲自设计了一套符合这个时代的军装,这套军装的眼色采用统一的黑色白边,上身采用的是黑色的西式军服,头上用黑色丛林帽。之所以采用黑色,是因为黑色布料便宜,耐脏,且自古以来秦人尚黑。而采用西式军服并不是百年后的西式军服那样潇洒,比起清军号衣来说,其服饰风格更像是十几年后的北洋军军服。
  士兵的腰间用皮带做十字武装带并收腰紧身,裤子则是西式马裤,脚下穿着黑色厚底布鞋。
  至于军官的区别标志除了右臂上用黄色标签标注职务和官阶性命外,他们的军帽圆顶出还会有白色绿色红色黄色金色表明军衔。如白色代表士兵,绿色代表班长连长级别,黄色代表营长团长级别,红色代表旅长级别,黄色表带统制(军级)级别,金色代表大将军,也就是曹跃一个人佩戴金边黑色丛林帽。
  实际上这一套军装比清兵的军服军帽军靴贵了一倍,除了用纯黑色的土布军装制作起来便宜,其余军装款式,贝雷帽,厚底军靴,十字武装带制作起来都不容易。每一套军装的价格是一两三钱银子,曹跃先预定了一百万套,总计是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但丛晨建议说,士兵只用一套军装,使用训练容易磨损,因至少两套可以换装,且应该效仿外国人传内裤。曹跃这才知道,原来清军是不穿内裤的,忍不住大笑起来,随即将军装采购总数定位两百万套。并找到了纳兰晴,将军帽的生意交给了她们。
  两百万顶丛林帽的生意足以让纳兰晴惊喜不已,只是丛林帽是什么款式,纳兰晴的确是并不知道。而曹跃之所以采用丛林帽做军帽主要原因是丛林帽容易生产,他亲自画出图纸给纳兰晴,问她能否生产得出。纳兰晴找到女工们,女工们异口同声表示可以生产,曹跃便订购两百万顶丛林帽。这一顶帽子虽然仅仅只有一钱银子,但两百万顶要二十万两银子,可以说是纳兰晴的纺织厂迄今为止接到的最大的一单生意了。
  纳兰晴随后向曹跃问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