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盗墓史记 >

第5章

盗墓史记-第5章

小说: 盗墓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徽六安汉墓有多次被盗的遗迹,灾难性的一次发生在唐代。现代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把斧子和一只碗,经鉴定该两件物品均出自唐代。据此,考古人员判断,唐代的盗墓者进入了该汉墓,并进行了破坏性的盗掘——斧子被推测为古代盗墓者的常用工具。
  汉代入葬推崇使用厚厚的木质棺椁,“黄肠题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对付木质葬具,最好的东西就是斧子,安徽六安汉墓中出现唐代盗墓者留下的斧子并不让人意外。
  “鬼吹灯”现象是可信的目前盗墓类的“悬疑小说”颇受年轻读者喜爱,“盗墓小说”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保留品种之一。《搜神记》、《太平广记》、《聊斋志异》,这些家喻户晓的古代作品里都有“盗墓”的身影。
  “三言二拍”是明代的短篇小说集,流传很广。“三言”为冯梦龙所撰,《喻世明言》即为其中“一言”。卷14写了《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的故事,周胜仙因盗墓者朱真的盗墓“死而复活”。朱真在出生于盗墓世家,家中便有其父亲留下的盗墓具,堪称“祖传之物”。冯梦龙是这样写的:(朱真)去床底下拖出一件物事来把与娘看。娘道:“休把出去罢!原先你爷曾把出去,使得一番便休了。”朱真道:“各人命运不同。我今年算了几次命,都说我该发财,你不要阻挡我。”你道拖出的是甚物事?原来是一个皮袋,里面盛着些挑刀斧头,一个皮灯盏,和那盛油的罐儿,又有一领蓑衣。”
   
                  
工具篇 盗墓利器与“鬼吹灯”之谜(4)
  朱真的祖传盗墓工具真多,还有一个“皮灯盏”。
  照明工具也是盗墓者要带着的。前面说了,盗墓者是“地下工作者”,行动多在夜间,特别是最后“启宝”时,更不可能安排在白天。带着灯具一是为了照明,方便作业,另外据说还有“保命功能”,通过灯可以测试出是否宜盗。
  俗话说“人点蜡,鬼吹灯”。如果真的发生“鬼吹灯”现象,盗墓者则应该马上逃出来。现代科学证实, “鬼吹灯”现象真实存在,是可以相信的。
  墓穴都是严密封面的,特别是成百上千年前的古墓,更是如此。在进入深达十几米、几十米的墓穴后,如果连灯都点不着了,或是点着后又很快熄灭了,说明穴中严重缺氧,不可久呆,得赶紧上来。有人说古代盗墓者,一般会在墓的东南角点灯,实际不可能是这样,那是小说家的描写。
  但有一点,在启开棺盖之前,盗墓者口中会“念念有词”是真的,多是乞求墓主原谅保平安一类的鬼话。也有的为了壮胆,强与墓主开玩笑,说上几句戏言。朱真在用挑刀撬开周胜仙的棺盖后,说了这样的话,“小娘子莫怪,暂借你些个富贵,却与你作功德。”
  盗墓工具“与时俱进”
  盗墓的工具还会因为盗掘对象和陵墓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如秦汉时期的古墓多筑在深厚的土层里,用“洛阳铲”、铁锥很适合。如果是因山为陵,,凿山岩为穴,在石质结构下,洛阳铲显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此时钁、凿、斧、镐都派上用场了。
  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者都拥有不同用途、形状的盗墓工具。
  高等级的汉墓,墓穴深达十几米,坑上多有木质物质护卫,棺椁更是一层套一层,类似“黄肠题凑”的葬式,后期还流行附带耳室。魏晋以后则多砖质墓室,隋唐墓还发现铁汁浇筑现象;明清墓顶较厚,勾缝多用糯米汁搅和的石灰,较坚固。而且,墓越古老,墓穴越深。所以,不同对象要使用不同工具,这才能尽快完成盗掘,确保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盗墓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升级。如在机械挖土原理被投入生产后,类似挖掘机的一种盗墓设备便出现了,这种设备有只三个边缘锋利的叶片,不只能掘土打洞,就是砖质的墓壁也钻透,在1949年之前已被运用。
  盗墓工具也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的盗墓工具更是五花八门,盗墓者将巨型铲车、起吊机、建筑开山用钢筒,军事用炸药、电子探测器、地面卫星定位系统等,都运用到了盗墓行为中。几年前大陆官方发掘的北京老山汉墓,因CCTV独家购买了发掘转播权而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座汉墓在正式发掘前即被多次盗过,现代盗墓者盗墓时便使用了炸药,将墓土炸出大洞。
  但不论用什么工具,盗墓都是容易的事情,要用风险和辛苦才来换来意外之财。如刚开始飘雪和雪化时,有经验的盗墓者就会披上蓑衣出去“踩点”,那时候有墓的地方会因回镇土和地下情况的不同出现地温差别,积雪融化的快慢会把墓址暴露出来。
  正如盗墓者朱真所言,“不将辛苦意,难近世间财。”
  工具篇外现代盗墓者组成“产业集团”
  从盗墓史上看,来自民间的盗墓者动机都很简单,就是向墓主“借点钱用用”,特别是古代,这样的盗墓者相对来说,破坏作用比较小。
  到了现工,因为出现“市场经济”,世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为急迫。
  在盗墓者眼里,高深莫测的市场经济就是“款爷经济”。盗墓者不再是仅出于养家谋生的小心愿,希望成了首富成为大款的心态,让盗墓者的胆子越来越大。由于盗墓工具的越来越先进,虽然盗墓技术远逊于古人,盗掘行为很不一般。
  这样的盗墓新闻,媒体上随处可见。
  河南《平原晚报》报道,2007年8月16日、17日两天夜里,张建义、李连章、何俊峰等人为首的盗墓者在河南省长垣县常村镇东刘庄南地盗挖一座古墓,“作来到一半”的时候,让闻讯的当地警方逮到了。这是一个盗墓团伙,警方先后抓到了16名成员,盗掘、倒卖“一条龙”,已成了产业集团。
   
                  
工具篇 盗墓利器与“鬼吹灯”之谜(5)
  这种“产业集团”式的盗墓,现在越来越多。由于借助了现代盗墓工具,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如果得手,盗墓者不会像古人那样,把不需要的陪葬器仍留置墓中,而是把墓冢毁得面目全非,“一点不剩”,比抗日战争期间“鬼子进村”厉害多了。
  张建义那伙盗墓者在河南省的长垣、封丘、卫辉等地大肆盗掘,先后盗挖了明朝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王永光墓、皇清诰封奉直大夫李威三墓,等10余座明清时期的古墓,盗到了金戒指、银戒指、金耳钩、金簪子、金钱、玉石烟斗、翡翠烟嘴、石佣、石狮子等数十件;还曾盗窃卫辉市唐代六都寺庙宇内的唐代石塔一座。
   
                  
反盗篇 机关重重的古代陵墓(1)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
  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
  《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后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中记录,“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后来,反盗墓花样就多了。
  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明人朱国桢所著的《皇明大政记》称,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此即南京民间至今流传的说法,朱元璋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
  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反盗墓招一:“虚冢”设疑干扰后赵始主半夜偷埋山中曹操的所谓“七十二疑冢”,就是一种著名的防盗手段。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之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的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
  传说中的著名的虚冢,当属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被后人盗掘。当时孔子的儒家观点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种,并不是人人都赞成的,反对派多多。联想此背景,弟子为其造假坟,干扰对手还是有理由的。
  据说后来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了一只白兔子。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不可信。但从中可以透露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为了防止惨剧的发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东晋之后的十六国时期后赵(公元319-351年)始主石勒,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人。初归效刘渊,据有襄国。石勒后杀前赵(公元304…329年)末主刘曜称帝,拥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
  在当时的十六国中,后赵最为强盛。石勒当了15年皇帝,于咸和七年(公元333年)病死。死后,石勒采取“虚葬”手段,处理自己的后事,夜里偷偷下葬,“夜瘗(yì 埋葬)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
  史上记载石勒的葬事相当低调。《晋书·石勒》(卷105)记载,石勒病危时,曾下遗诏:“三日而葬,内外百僚既葬除服,无禁婚娶、祭祀、饮酒、食肉,征镇牧守不得辄离所司以奔丧,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无藏金宝,无内器玩。大雅冲幼,恐非能构荷朕志。中山已下其各司所典,无违朕命。大雅与斌宜善相维持,司马氏汝等之殷鉴,其务于敦穆也。中山王深可三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
  石勒的葬事与曹操所为如出一辙,秘葬的同时施行薄葬。据说石勒的墓内没有金银宝珠宝随葬,丧事也极为简单,官员参加丧礼都不被允许,以绝世人掘陵取财之歹念。
  石勒的反盗墓手段,其实在其死之前已经过“实验”,石勒葬母时便是“虚葬”。《晋书·石勒》(卷105)记载,“勒母王氏死,潜窆山谷,莫详其所。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
  另据时人所记,石勒秘葬在渠山,当夜从城里同时抬出了十多具棺材,以迷惑老百姓。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十三城门出棺”,是否是受到石勒秘葬方式的影响,现在不能肯定,但其反盗墓的灵感,应该是一致的。
  石勒死后由其第二子石弘继位,可能儿子太年轻了吧,让其侄儿石虎夺了皇位。石虎废石弘为海阳王,自立“大赵天王”,并迁都于“邺”城。
   
                  
反盗篇 机关重重的古代陵墓(2)
  石虎死后葬显原陵。从史料记载来推测,显原陵亦为虚冢,石虎并未葬在陵中。《资治通鉴·晋纪》(卷100)记载,东穆武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前燕皇帝慕容儁(jùn 古同“俊”)做一个梦,梦见石虎咬其膀子,一怒之下去挖掘显原陵,欲鞭尸泄忿,但打开了陵穴后,并没有找到石虎的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