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竹马是男配 >

第270章

我的竹马是男配-第270章

小说: 我的竹马是男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臣面面相觑,随后默默站了起来,不约而同,重新走进大殿。
    昌庆帝面色凝重,安安静静坐在金銮殿上。
    “参见陛下。”众臣满心惶惶,齐齐拜倒。
    昌庆帝的声音同样沉重:“都平身吧。”
    众臣站起来,有好长的时间,大殿里鸦雀无声,仿佛没有一个人。
    章首辅终于站了出来,看起来像是一下子老了数岁,沉声道:“陛下,近来灾祸频出,地动、日食接踵而至,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臣身为百官之首,上不能辅佐明主,下不能表率百官,实乃臣之罪过。臣自请辞官,承担天罚。”
    章首辅说完,伏地而泣。
    他三十岁中进士步入官场,兢兢业业数十年,不说功高劳苦,至少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奈何天狗食日数十年难见,在他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发生这样的大凶之兆,他若不替皇上担下“天地之戒”的罪责,总不能让皇上自己承担吧?
    这就是命,让他背着这样的名声黯然辞官。
    昌庆帝坐得笔直,居高临下看着伏地而泣的章首辅,乃至文武百官的神情,久久不语。
    又有数位重臣站了出来,自请辞官。
    良久,昌庆帝一声长叹,缓缓道:“诸位爱卿平身吧。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陛下!”众臣大惊。
    昌庆帝并不理会,接着道:“朕德不类,不能上全三光之明,下遂群生之和,变异频仍……天道不远,谴告匪虚,万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痛自刻责,避正殿,减常膳,素服斋戒,祭拜天地……”
    昌庆帝罪己诏一出,百官立刻下跪,齐声道:“陛下,不可啊,是臣等无能!”
    昌庆帝一脸疲惫站了起来:“众爱卿不必再多言,朕意已定。诏令钦天监拟定祭天吉日,太常寺准备祭天诸事,朕与……”
    昌庆帝看了太子一眼:“朕与太子将一同祭天,此后尔当协朕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查冤狱,以平天怒。”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终于散去,临去前皆不由自主看了太子一眼,太子如芒在背,等人去殿空,对犹坐在金銮殿上的昌庆帝跪了下去:“父皇,儿臣——”
    昌庆帝摆摆手:“太子,你起来吧。不必多言,回去准备祭天事宜。”
    “是。”太子闭了闭眼,默默告退。
    昌庆帝这才站了起来,抬脚向慈宁宫走去。
    天狗食日,慈宁宫的内侍、宫婢们同样惶恐不安,见到昌庆帝齐齐拜倒。
    太后闻声而出,与昌庆帝对视。
    昌庆帝先开口道:“母后没有受惊吧?”
    太后摇摇头,请昌庆帝进去坐,语气唏嘘:“天狗食日,哀家曾经历过。”
    “母后?”
    太后笑了笑:“当时皇上还小,恐怕不记得了。那次天狗食日,群臣请清君侧,陈妃就是那个时候被先帝下令赐死的。”
    说到陈妃,昌庆帝没有任何印象,却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陈妃当年宠冠后宫,甚至公然处置有孕的嫔妃,先帝对此却视若不见,其父兄更是横行无忌,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官员义愤难平。
    后来陈妃一死,陈氏家族被拔根而除,前朝后庭这才安定。
    “皇上,近来异象频出,天狗食日更是自古以来被视为君臣失德的象征,不知你有何打算?”
    提起这个,昌庆帝就满心烦闷:“朕已经下了罪己诏,诏令钦天监选定良辰吉日与太子一同祭天。”
    “太子?”太后目光闪了闪。
    昌庆帝不由问道:“母后莫非也听到了那些流言?”
    太后缓缓点头。
    “正是因此,朕才让太子随朕一同祭天。朕不能让一国储君因为谣言被废,不然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太后沉默良久,叹道:“皇上这样想固然不错,可皇上是否想过,那万一不是谣言呢?”
    昌庆帝豁然而起,失声道:“母后莫非知道什么?”
    “不,哀家知道的并不比皇上多。只是空穴来风必有因,谣言还是真相,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就需要皇上好好辨别了。”
    见昌庆帝沉默,太后淡淡道:“哀家只是觉得,华氏既然能作出谋害嫡皇子的事来,偷龙转凤的事未必做不出。”
    
    第473章 祭天
    
    “华氏当年有孕,是太医们会诊过的,整个孕期更是有详细医案留存,且后妃生产之时,有专司记录的女官等候在门外。朕已经派人找到了当年女官,亲自问询过,她说当年是亲眼看着太子被稳婆从产房抱出来的。如此情形之下,华氏还能做到偷龙转凤,如谣言所传以沐恩伯之子替换太子,实在是难以想象。”昌庆帝道。
    如果这样都能混淆皇室血脉,那每个帝王恐怕都将夜不能寐。
    太后神色淡淡抿了一口茶:“皇上不为谣言所惑是好的,但凡事无绝对。前些日子皇上不是把后宫事物交给哀家打理吗,近来哀家整理一番,发觉一件怪事。二十多年前华氏身边的奴婢们到如今只剩下邓安一人,甚至连当年替华氏请平安脉的太医、接生的稳婆们,无一例外,在太子出生之后的几年内全都陆续离世。尤其是替华氏孕期请脉的太医,太子出生后不久就失足落水而亡。”
    太后说着又喝了一口茶:“当然,无巧不成书,这些不足以说明什么,只是让人难免多想罢了。说到这里,哀家还想起一件事,皇上可还记得那位华大姑娘?”
    “呃?”昌庆帝一脸茫然。
    什么华大姑娘华小姑娘的,他现在一听到姓华的就头疼!
    太后翘了翘嘴角,道:“就是华氏的侄女。当初迎娶先太子妃之前,太子与那位华大姑娘暗生了情愫,为了让华大姑娘进宫,太子与贵妃闹得连哀家都知道了。哀家甚至听闻,华大姑娘已经珠胎暗结。”
    昌庆帝张了张嘴:“这个事,朕并不知晓。”
    太后笑了:“皇上日理万机,这种宫闱私事如何会传到你耳中。皇上知不知道华大姑娘最后如何了?”
    太后顿了顿,缓缓道:“投缳自尽了。当时哀家还在纳闷,按着规矩,除了太子妃,东宫还设有正三品的太子良娣二人。华大姑娘入宫为良娣,并没有辱没身份,华氏为何宁肯任由嫡亲的侄女悬梁自尽,也不同意她入宫呢?”
    “母后这是什么意思?”昌庆帝眼神一紧。
    太后笑道:“哀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如今听到这则谣言,若把谣言当真,忽然就对华氏当初的做法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昌庆帝沉默。
    太后不再多说,淡淡道:“无论如何,一国储君乃重中之重,皇上多思多查,是不会错的。”
    昌庆帝有些走神,好一会儿才道:“嗯,朕明白了,多谢母后提点,朕去看看皇后。”
    盯着昌庆帝离去的背影,太后翘了翘嘴角。
    她才不管谣言是真是假,能让皇上改立太子才是最要紧的。
    别说现在嫡皇子很可能还活着,就算没有嫡皇子,她也不许害了嫡皇子的女人所生的儿子登上那个位置!
    比之宫内,天狗食日之后,民间的惶恐更是到达了顶点,太子非皇室血脉一说甚嚣尘上。
    平王府中,平王大笑:“真是天助我也,天狗食日来的太是时候了!”
    至于大凶亡国之兆?呵呵,他怕什么,让一个假太子继承大统,不是亡国是什么?
    可见老天还是开眼的!
    “什么,父皇说让太子与他一同祭天祈福?”听到属下回报,平王怔了怔。
    先是地动,后是天狗食日,父皇居然还要太子祭天?
    难道父皇对谣言无动于衷?
    平王一声冷笑。
    那他就看看等祭天再出了事,父皇是否还会无动于衷!
    那个位子,就算他最终得不到,宁肯便宜其他兄弟,也不能便宜一个西贝货!
    钦天监那边,很快就把祭天吉日选定出来,就定在七日之后。
    日期选定如此匆忙,只有几日工夫,太常寺上上下下忙了个人仰马翻,大小官员在衙门里打起了地铺,总算在祭天前一日把一切安排妥当。
    “都安排好了?”太常寺卿再次问两位副官。
    两位少卿皆称是。
    太常寺卿犹不放心,吩咐道:“再带着人从头到尾彻底检查一遍,这次祭天非同寻常,不能有丝毫差池。”
    “是。”
    很快便到了祭天之日,素斋数日的昌庆帝早早沐浴更衣,身穿衮服,头戴旒冕,率领太子与文武百官前往天坛祭天。
    京城百姓闻讯而来,里三层外三层围绕在天坛之外,在御林军维持秩序之下,老老实实候着。
    祭天仪式庄重繁杂,昌庆帝立于高高的天坛之上,在玄清观北冥真人主持之下开始祭天祈福。
    祭天坛乃京城最高的建筑,无数百姓抬头仰望,把他们的帝王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整个过程肃穆安静,连跟着父母前来观看天子祭天的幼童都被父母掩住口,不许发出声音。
    在这样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昌庆帝心怀无比虔诚,顺利完成了祭天每一个步骤。
    而后,天子退下,太子登上祭天台。
    百姓不由议论纷纷。
    “怎么天子祭天之后,还有人登上去了?”
    有眼力好的踮脚眺望,一脸迟疑:“那好像是太子呢。”
    “太子?”四周百姓一听,议论声更大,甚至起了小小的骚乱。
    “不是说那位太子不是天子亲生子吗,所以上天才会频频示警。”
    “是呀,是呀,让那个太子去祭天,不会出什么事吧?”
    “肃静,肃静!”御林军呵斥着百姓,维持秩序。
    祭天之日,御林军虽有佩刀,却不能拔出来对着这些平头百姓,是以管束起来颇为艰辛,烈日当空,一个个早已满头大汗。
    “快看,那是什么!”一声惊呼陡然响起,紧跟着就是更多的惊叫声。
    御林军们顾不得呵斥,顺着那些人的目光转头望去,不由目瞪口呆。
    就见高高的天坛上九面祭天旗忽地迎风自燃,变成一团火光,好似九个小小金乌欲飞往天空。
    就在人们目瞪口呆之际,其中一根祭天柱轰然倒塌,就砸在太子脚边不远处,溅起火星无数,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
    诡异的静谧过后,就是无数百姓的激动呐喊声:“鱼目混珠,太子无德,请天子改立太子!”
    
    第474章 废太子
    
    “鱼目混珠,太子无德,请天子改立太子!”百姓的呼唤声犹如海浪,一层高过一层。
    汹涌的民意让御林军们无法再维持秩序,他们同样被祭天旗迎风自燃的异象给惊呆了。
    而太子在最初险些被祭天柱砸到的心有余悸过后,脑袋已是一片空白,脑海里不停闪着一句话:完了,他这个太子是彻底当到头了!
    万民瞩目之下,昌庆帝还算沉得住气,喝令御林军迅速扑火,而后在亲卫护送下匆匆离去。
    回宫后,昌庆帝迅疾传召内阁学士并数位朝廷重臣,御书房的大门紧闭,一直到掌灯时分才缓缓打开。
    沉重的开门声带来了一则对某些人沉痛万分而对大多数人欢呼雀跃的消息:废斥太子琛,改封幽王。
    废太子本是大事,但凡太子不是太过不堪,自会有臣子替之求情进言,以免动摇国之根本。
    可这道旨意一出,朝中百官竟无人敢发一言。
    先是雪灾后是战事,紧跟着又是地动与天狗食日,祭天之时祭天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