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39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39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爱卿; 刚才丞相都说这十份卷子都难分高下,既然你反对; 那你说说顾青云的卷子不好在哪里?”永安帝脸色不变; 语气和煦。
  何御史知道自己骑虎难下,幸亏他刚才有认真听,就忙道:“海权论不好,这不是胡乱说的吗?不符合实际。我朝是天朝上国; 其他蛮夷哪有资格称之为对手?”这是中国中心论的坚定支持者。
  礼部尚书斜睨了他一眼,哼; 捡自己的话说。
  “何大人; 现在都上百年过去了,海外的世界发生何种变化大家都不知,你怎么知道顾青云说的是错误的?不是亲身看到就不要想当然。”白烨很是看不惯他; 自己的一点小错误都被他喷了好几次,就是看他不顺眼。
  尤其顾青云这名考生是他在会试录取的,又是他选进前十名的。哼哼,昨晚他送试卷给陛下的时候,陛下可是把十份卷子都看完了,还让他找来其中几个人写的草稿,一一读完。
  虽说陛下一向比较重视新科进士,但他还是感觉到陛下很关注这个顾青云,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永安帝点点头,又道:“既有疑虑,让前十名进来。”
  于是,在外面等待的顾青云等人就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唱喏:“宣孔繁忠、楚瑜……顾青云……进殿!”
  一声接着一声,到了他们这里,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了,被叫到名字的人不明所以,这十人不全是贡士的前十名,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众人还是很快就理了理早已穿戴齐整的衣服,在引路太监的指引下爬上台阶,走过丹陛,进入太和殿。
  顾青云等十人进到金碧辉煌的太和殿行礼后,就站在中间,他们的左右两边都坐着身穿朝服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
  众人的注目让顾青云感受到一种压力。以前他不懂什么叫气势,也很少见到,方仁霄身上最多是一种文雅的气质,不压迫人。直到他遇见陆泽,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煞气和气势。
  现在在场的人,职位高,权力重,居养气移养体,个个都是一番好气度,尤其当他们注视自己时,更是感觉到有一股实质上的压力。
  非常像那天皇帝在旁边看他誊抄试卷时的压力,让前世今生都是小人物的他心砰砰砰地直跳,脑袋有点充血,双腿有点发软。
  镇定,镇定,千万不要御前失仪!
  将近二十年读书的养气功夫终于让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镇定下来,这让他松了口气。此时永安帝已经和孔繁忠、楚瑜交谈过了,都只是问一些很家常的事。
  “哪位是顾青云?”
  听到永安帝饶有兴致的问话,顾青云屏住呼吸,出列,朗声道:“学生顾青云拜见陛下!”
  “你的官话说得很正,朕记得三年前有一名越省的新科进士说的官话朕听得有点吃力。”永安帝仔细打量一下顾青云,见他身姿挺拔,五官端正,眼睛明亮,神态很是沉稳,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跳脱,心里暗自点头。
  “回禀陛下,学生已在京城居住将近四年,口音自然会发生变化。”这时代都是这样,在家乡都是说方言,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和有需要的人才特意去学官话,要不然和皇帝大臣都没法沟通。
  呃,三年前那位仁兄顾青云知道是谁,和张修远是同一科的,据说殿试那天,皇帝见他长得顺眼就招他说话,没想到他刚到京城没多久,还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和皇帝交流不畅,让皇帝大为扫兴。
  事后,那位年兄惊惧懊悔之下就生了场大病,没有考上庶吉士,现在在某个县当县令。
  顾青云说话的时候,是要抬头的,虽然不能直视皇帝,但还是可以瞄到皇帝的模样。
  永安帝看起来大约四十出头,今年是永安七年,算起来他现在是四十七岁,身材不瘦不胖,保养得不错,方脸宽额,脸上没有胡子,鼻梁挺直,眼睛炯炯有神,面容称不上俊美,但他周身的气势摄人,让人不由自主忽视他的容貌,只知道他长得很威武,很有威严。
  接下来皇帝还问他平时除了读书还有什么爱好。
  顾青云一囧,当然不会说自己喜欢写话本,连琴棋书画都不能说,毕竟自己的水平不高,思来想去就只能说自己喜欢练习射箭,毕竟这是自己擅长的。
  这时候的读书人不是个个都是书呆子,有些人的确是文武双全,骑射都非常出色,不像顾青云这种骑在马上就射不了的冒牌货。
  顾青云看到皇帝微笑地点点头,没看出他到底信还是不信,满意还是不满意。因为前面的几个人都是如此,看不出他对何人另眼相待。
  顾青云能说的话就只有这几句了,接下来就轮到其他人,一圈下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谭子礼,皇帝让他当场做了首诗。
  谭子礼文思敏捷,平时又有积累,很快就做出来了,皇帝点评几句,微笑地点点头,赞了句“不错”。
  顾青云注意到谭子礼的脸都涨红了,他很是理解,毕竟他们几个几乎都是如此。
  不过,最让人惊叹的还是庞喜林。
  看着他那比常人大一点点的脑袋,皇帝就很感兴趣地问道:“你的脑袋从小就比旁人大?”
  庞喜林估计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不过到底是大儒的弟子,愣了愣,很快回答:“回禀陛下,是的。”
  “都说大脑袋的人聪明,朕听说你能过目不忘,趁着今天有空,朕想见识一下。”说着就拍拍手。
  “任凭陛下吩咐。”庞喜林神态很是沉稳,看不出丝毫紧张。
  众人一听,都非常感兴趣,毕竟有过目不忘这种技能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虽说大家都在书上看过或听人说过,但不是每次都能碰上,过目不忘又不是大白菜。
  顾青云全程围观,见皇帝让太监拿出几本市面上很少见的书籍,让庞喜林特意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其中的几页纸看一遍,然后再让一名大臣抽查,他说出上句,庞喜林说出下句。
  连续几本都是如此,庞喜林都回答得分毫不差,即使让他倒着来回答,他也能答出。
  这让大家惊叹不已,就是两边坐着的王公大臣都面露惊叹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顾青云看着神情平静的庞喜林,佩服不已,这种技能他也很想拥有啊,传说中的过目不忘啊,真的不是忽悠他们的。
  他和旁边的楚瑜不经意对视一眼,两人都一愣,又不约而同朝对方露出微笑。
  “你能记住多久?”皇帝好奇地问道。
  “陛下,学生的过目不忘其实不是真正的过目不忘,只是在短时间内能记住的东西较多,但时间一长,不特意去记的话,学生也会慢慢忘记的。”庞喜林面露微笑。
  永安帝看着他站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样子,容貌也不差啊,之前觉得他的脑袋有点大,但现在看来是聪明的象征。
  他又看看他身边的谭子礼,年轻俊朗,锋芒毕露,朝气勃勃。
  群臣很快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探花就在他们两个之中挑选了。两人年岁相差无几,一个是世家出身,一个是寒门出身,两人都有大儒为师,也不知道皇帝会怎么选?
  谭子礼和庞喜林似乎也意识到什么,身子都紧绷起来。
  顾青云等人不明所以,但还是知道他们十人中,谭子礼和庞喜林算是在皇帝面前挂上号了,都暗自羡慕不已,小眼神一个劲地往他们身上瞧去。
  “朕宣布本次新科进士的一甲排名,状元为孔繁忠,榜眼楚瑜,探花庞喜林。”皇帝过了半响,终于开了金口。
  众人一愣,很快就反应过来,站起来拜道:“臣等谨奉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顾青云一听,觉得这个名次也在情理之中,他们几个的才学都是极好的,谁排在前面都可以服众,只是到底很是羡慕。因为接下来皇帝就可以在传胪大典后颁发上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不像他们这些人,还要经过朝考才能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俗称“馆选”,三年后才能成为翰林,比他们要晚三年。
  接着他们就出去了,等他们出去的时候,外面的人眼神各异。
  顾青云等其他人都向他们三人小声道喜。
  孔繁忠等三人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喜色,因是在这里,不敢多说。
  钟闵露出失落之色,他本排在第二名,可既然孔繁忠成为状元,他身为山东人,就不可能排在前面。
  顾青云正在等待,不知道自己的排名如何?刚才他能进去说明他在前十名,即使掉也掉不到哪去,这让他又惊又喜。
  只要不是三甲,随便在哪里他都很高兴了,哈哈,还以为自己会考得很差呢,没想到竟然还能在二甲,真是太好了!
  顾青云心里高兴,面上还要端得住。
  他们没有等多久,估摸着里面的名次已经排好了,接下来就是举行传胪典礼,地点还是在太和殿。太和殿是俗称的金銮殿,场地极大,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比如皇帝登基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春节、冬至等三大节,皇帝都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注'
  除此之外,就是举行新科进士的传胪大典,皇帝平时上朝不在这里。
  不久,他们就听到响亮的奏乐响起,整个太和殿就一下子活动起来。
  这时有一名司礼者从里面走出来,只见他手执一丈余长的皮鞭,在他们面前的阶下挥舞着皮鞭,抽了三鞭,一共鸣鞭三响,鞭声清脆悦耳,非常响亮。
  等鸣鞭毕,太和殿内传来了群臣的参拜声。
  这时候,他们就听到一声:“宣新科进士进殿!”
  众人一惊,知道这是开始传胪大典了。
  在奏起的乐章中,他们排着队跟在一名鸿胪寺的官员身后走入侧殿内。这时候,就有一排排太监捧着衣服进来。
  听这名鸿胪寺的官员说他们已经是进士,可以穿上正七品的朝服和戴上一顶三枝九叶顶冠,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
  真正的正七品朝服是青色的,他们这帮进士不算是真正的七品官,所以衣服是红色的。
  大家看到官服都暗暗激动,毕竟这意味着大家以后就是官了!多年的刻苦读书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快手快脚换上衣冠后,此时音乐转换,他们就在官员的指引下到达大殿内,只见殿内的情形又和刚才顾青云他们进来的不一样了。
  只见皇帝换了一身礼服在龙椅上端坐着,下面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各着朝服在丹陛之下左右序立,中间空出一条宽敞的御道,气氛严肃。
  在鸿胪寺官员引他们分两排,站在文武大臣的后面。奏乐停止,就听到有一名二品官宣读制诰:“朕于丙戌年四月廿六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众人激动不已,这是从贡士变成进士,这算是“鲤鱼跃龙门”了!
  接下来就是隆重的传胪典礼。
  于是,在乐声中,只见鸿胪寺的官员开口唱名:“第一甲第一名孔繁忠。”他刚说完,就看到孔繁忠在指引下出班跪于御道左侧。
  再唱:“第一甲第二名楚瑜。”接着是楚瑜引出班跪于御道右侧。
  “第一甲第三名庞喜林。”引出班跪于孔繁忠身后。
  古人以左为尊,状元跪于御道左侧,榜眼跪于右侧,探花跪于状元之后,二甲第一名跪于榜眼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