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22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22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青云算算,自己今年三十一,谢长亭比自己小两岁,那安乐公主现在是二十八岁左右,还不算太晚。而且皇家有大堆的御医,她肯定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那我送一份贺礼去吧。”简薇沉吟了一会,脸上也跟着露出笑容。虽说他们家和公主府的社交圈没什么交集,主要是差别太大,之前有公主相邀,她去一次后就觉得不习惯,最后都推掉了,但因为夫君和谢驸马是好友,两家的交往还是颇为密切的。
  和谢长亭喝过一次酒后,顾青云接到通知,知道了考差的结果。他的成绩被评为甲等,基本上是可以成为副考官,毕竟甲等和甲等是不一样的,约定俗成,公布出来的名单是按照大家的答卷分数来排列,大伙心照不宣。
  而顾青云的名字在副考官那一列排在第三位,第一第二位是两名在朝中颇有声誉的官员。
  张修远和谭子礼榜上有名,王主事排在最后一名,龚凤鸣落榜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上榜的自然是相互恭喜,落榜的不是被人安慰一通就是躲起来自己舔舐伤口。事实上,大家还是看得开的,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这次考试不算什么。
  一确定自己上榜后,顾青云和简薇就在自家库房里巴拉一遍,终于选出合适的礼物,借着送端午节节礼的机会,直接送到翰林院吴学士家里。上次顾青云的《算学再解》出版,吴学士还帮忙找算学圈子的前辈帮他写序,所以两家一直有来往,把礼物放在节礼里不显山露水。
  顾青云送的是一块昌化的鸡血石,色泽鲜红。这种天然形成的宝石一般用来做印章,因为稀少和材质,受到了众多文人的吹捧,价值颇高。顾青云以前在吴学士的办公室无意中注意到他的印章,只是很平常的材质,这次求人办事,没办法,他只能大出血了。
  简薇还是有些不舍,道:“夫君,要不咱们送别的吧?你的印章只是普通石头做的,留着这块鸡血石自己做印章多好。且这是侯府送来的,咱们送出去不好。”
  “没关系,东西送给我就是我的了。咱们家值钱的东西没几样,吴大人会喜欢这个的,要送就送他喜欢的。我收藏的书画字帖,吴家是书香门第,这些吴大人家里更多。”顾青云摇摇头。
  这块鸡血石还是陆泽让陆煊前年过年时送来的,当时陆煊在家里和陆泽沟通不良,父子俩吵架后就跑到他家,让他好好疏导一番,等他们父子俩和好后,陆泽就在年礼里加上这个,他觉得自己用不上这么贵重的东西,就一直留在库房,现在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简薇一听,没话说了。
  顾青云只觉得有一点点郁闷,他从不收别人的礼,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主动去送礼贿赂别人。是的,这算是一种贿赂,就是为了去挨近自己家乡的省主持乡试。
  最近算是同流合污吧?
  至于吴学士收不收?他虽然从来没给别人送过这种求人办事的礼,但他知道,吴学士是有原则,但这种程度的请求,他是一定不会拒绝的。最主要的是,他还是自己的老上司呢,总得有一点香火情吧。
  果然,礼物送出去后,有一天散值后,顾青云在马厩里制造和吴学士偶遇,两人在聊过最近文坛圈子和学术圈子的事后,面对吴学士貌似无意的询问,他不由得精神一震。
  “大人,下官已跟部里请好探亲假,等乡试考完后,就想顺路回越省探望老父母,不用再返回京城再回家。于是就想着如果去能离家不远的临省主持乡试就心满意足了。”顾青云老老实实回答,说完后还期盼地看着他。
  吴学士抚抚胡子,听到顾青云的要求,心下一松,这事不难办,靠近越省的地方有好几个,对于地点的选择,自己还是能说得上话的,不算违背规矩,否则即使自己再喜欢那块鸡血石,也不会帮忙。
  “嗯,你真是……”表面上,吴学士还是责怪顾青云不争气,哪有人像他这样,老是请长假回乡的?以前在翰林院就是如此,在户部也是这样,上司和同僚会有意见,肯定影响仕途。
  顾青云闻言,只能挠挠脑袋呵呵傻笑。在外人看来,他这种做法的确是得不偿失,可相对于在官场上拼搏,他更乐意花时间和家人团聚。
  以前在翰林院还好,清水衙门,书呆子一大堆,有能力有野心的,几年后就调走了,剩下的都是争斗之心不强的,顾青云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到了户部后,他职位小,但还是目睹了一系列的勾心斗角,然后他发现一个事实: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想在官场上纵横捭阖,大杀四方,做梦比较快。
  再加上自己没那个志向,就更不想在这方面钻研了。
  *
  五月中旬,第一批主考官开始放差。皇帝下旨:依各省路途远近不同,乡试主副考官分四批离京,由礼部题请时间,分别为五月中旬、六月中旬、六月下旬、七月中旬。
  于是,第一批是最远的云贵,是五月中旬。
  顾青云是第二批,在六月中旬,去的地方是湘省,和越省相邻,离越省只有两三天的路程,是个大省。而正主考官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姓陈,以前管过他,是他的老上官,熟人。
  顾青云知道后,大喜。
    
    第166章 到达

  在翰林院被苏侍讲差点坑过后; 之后管他的就是陈侍讲,等顾青云到户部; 陈学士就从正六品的侍讲正式升为从五品的侍讲学士。每次乡试; 翰林院的侍讲学士总有一到两个会成为主考官。
  他唯一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运气会那么好,遇到熟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吴学士特意安排的。
  看到是熟人,顾青云就放心多了,起码不用担心磨合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了解陈学士,对方是一个严肃正直的人; 做事一板一眼,凡是按规定办事; 虽然看似不近人情; 但翰林院里讨厌他的人还真没有几个,比已致仕的岑侍读人缘好。
  这样的性子,在顾青云看来,这次出差湘省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所谓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发生贿赂、舞弊现象; 试差是件好事,算是公费旅游; 可他最怕的是自己倒霉; 被人当枪使,或者被人胁迫,参与到科举舞弊案中; 万一哪一天东窗事发,不单是他自己的性命难保,家人也会受到牵连,不是跟着掉脑袋,就是流放三千里,那可就太冤枉了。
  他当然能保证自己会秉公办事,清正廉洁,可对其他人就不能保证了。
  现在看到自己的主考官是陈学士,顾青云当然大喜过望。
  “大人,您找我?”在官船上,顾青云听说陈学士找他过去,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这次试差,出行用的是公费,有免费的官船可以坐,规定不能带家眷上任。不过顾家人不是跟着他去湘省,他们只是顺一段路。这次回林溪村的人员有简薇、顾永辰和顾景,加上顾三元一家四口、小满和方忠跟着,人不算多。简薇他们会在中途分开,直接回越省越阳郡,他则和顾三元一起到湘省。
  至于顾永良和方仁霄夫妇则依然留在京城,为了明年二月的县试,等到今年下半年才回乡,如今顾永良还在皇家书院读书。
  “过来坐,慎之。”陈学士见到顾青云站在门口,忙招招手,指指他下首的位置。
  顾青云应了一声,走过去时还迅速地把整个船舱扫视一遍,面积不大,但短短的时间内,就被布置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房间里有一股熟悉的墨香。
  看到这里,他总算是知道出发那天,陈家仆人搬那么多箱子,里面装的是啥了。
  刚坐下,一名面容姣好的丫鬟就给他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
  闻到对方身上传来的一股淡淡的脂粉香味,再看青花瓷杯上素白的手,顾青云暗暗皱眉,只能垂下眼睑,目不斜视,不敢多看。他也没必要去揣测对方的身份,反正只要不是陈学士的正妻就行。
  等丫鬟出去后,一直站在门口的两名禁卫军军士就立即把门关上。
  陈学士微微点头,干咳一声。
  顾青云脸色一正,知道这是开始出试题了。
  果然,陈学士说起试题的事,只听他沉声道:“慎之,你知道本官为人,时间紧急,就不说什么虚言。本官长话短说,这次乡试陛下和大人们已定好基调,有部分题目已经出了,还有部分题目要咱们出。慎之,你擅长算学,这三道算学题就让你出,还有一道杂文题,也归你。”
  陈学士说完就把一张纸推过来给顾青云。
  顾青云忙接过来仔细地观看,只见上面写的是出题的要求,比如算学题,难度要有简单容易的,也要有一定困难的,最后一道一般是最难的。道理很简单,总而言之,就是难度要有梯度,出的题目不能大部分秀才都能做出,也不能只有寥寥几人做出,否则达不到筛选人才的目的。
  看起来是很简单,顾青云却有些皱眉,他想起以前在翰林院时看过各省举子的乡试试卷,每次乡试过后,都要把中举的试卷送一份到翰林院,让院里的庶吉士或编修进行复勘,一般他们不会每份都一一查看,只会抽查一部分,看是否有明显的错漏,是否有明显的舞弊现象,万一文章写得狗屁不通,那绝对要追查负责人的责任。湘省的试卷他曾经看过,只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陈学士见他神情凝重,就安慰道:“本官只提前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不是让你马上出题,你先回去思考,记住,现在一定不能把试题写在纸上,也不能和其他人讨论。”
  顾青云点头,他出京之前已经受到过相关的培训,当然会遵守规定。
  乡试的题目,有部分是主考官出题,有部分是朝廷出题,至于朝廷出的题目被放在一个小箱子里,顾青云只匆匆看过一眼,由一队禁卫军看管,钥匙在正主考官手中。
  而他们出行,是有禁卫军同行的,说是保护,其实也是一种监视,毕竟禁卫军拱卫皇宫,是皇帝最信任的军队,里面的军士不是出身良好的良家子就是功勋武将的关系户,大部分还在战场上锻炼过的,不是那种样板货。
  老实说,知道有这队人保护后,顾青云还真松了一口气。有人监视,正副主考官和各省巡抚、总督就会有所顾忌,作弊的可能性就会低一些。
  “这里有书,你需要的话就拿几本回去看,记得还本官。”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在讨论完事情后,见顾青云的视线放在他身后的书架上,陈学士清瘦的脸庞微微点头。
  “多谢大人。”顾青云真心实意地道谢,不止是因为他借书给自己,还因为他赋予自己出题的权力。有些正主考官会对试题一手包办,对副考官视而不见,毕竟这是传播自己思想和立功的大好时机。
  陈学士不管是因为自己以前是他的下属,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他能让自己参与进去,自己都得感激。要知道正主考官是这次乡试的主要领导,如果他不给自己机会,自己事后虽说可以参他一本,可如果造成的影响不大,他可能什么事也没有。
  比如说,陈学士可以在看过他出的题目后认为不符合乡试标准,直接不采用,那样的话,问题在自己身上,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一般的官员不会做得那么绝,大伙儿辛辛苦苦去参加试差考试,舟车劳顿远赴各地,不就是为了立功吗?阻碍人的前程肯定会结下大仇。大家同朝为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