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天骄 >

第437章

盛世天骄-第437章

小说: 盛世天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发生水灾,是人为还是天灾对百姓来说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安百姓的心,如何保住皇上的名声。
  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站在前排地悄悄看了皇上一眼,见皇上面沉如墨,心中咯噔一跳,想也不想就匍匐跪下,高呼“天佑陛下!”
  有人带头,余下的人反应过来,纷纷跪下,高喊:“天佑东林。”
  “天佑陛下。”
  ……
  大臣们一声接一声,喊得震天响地,喊得正气凛然,喊得自己都信了,皇上听着,阴沉的面容也因此好转几分。
  大年初一出现这样的事,他最怕的不是财物上的损失,而是百姓失去信念,会对朝廷失望,会对他这个皇帝失望,认为他这个皇帝德行有亏,才会让上天降下惩罚。
  现在有了“上天提前示警”的说词,好歹能混得过去,能保住了他这个皇上的颜面,不让百姓对朝廷、对皇上失去信心。
  至于这次水灾是人为还是天灾,这个暗中可以慢慢查,当务之急是平息水灾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了上天提前示警这个说法还不够,朝臣们还得让百姓接受这个说法,相信这是上天对皇上的厚爱,对朝廷的厚爱,老天爷才会在非洪涝时节降下水灾。
  具体要怎么做,就不是皇上要考虑的问题,他在大年初一把一众朝臣召进宫,就是让他们集思广益,做出应对之策。
  食君之禄,为君为忧。朝臣们也顾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纷纷留在内阁与王相等人一起商量应对之法,但是……
  不等他们将一系列应对之法做出来,又传来良田被淹的消息。
  “淄安千亩良田被淹。”
  “两广传来消息,也有良田被淹。”
  “蜀地亦有良田被淹。”
  ……
  从朝臣们进宫后,几乎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良田被淹的消息传来,一众朝臣都麻木了。
  到傍晚时分,户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万倾良田被淹。”
  “淹了这么多田,上天提前示警的说法,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了。”户部尚书年岁很大,资历也老,这话旁人不敢说,也只有他敢说。
  此言一出,一众朝臣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农业司的官员,突然兴奋的大喊……


第795章 背锅,奇怪的事
  “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管着农业司的那位官员,手捧一本旧册子,高声大喊了一句!
  他这一喊,打破了内阁死一般的宁静,引得所有人齐齐看向他:这人莫不是蠢的?这时候大声喧哗,是嫌王相脾气太好了吗?
  果然,王相拉下了脸,眉头一凝,呵斥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空管些奇怪的事?”
  要不是接下来水田养鱼的事,还要麻烦农业司,王相都想直接把人赶出去。
  大过年的,遇到水灾淹田已经够糟心了,更糟心的是,还有一群不靠谱的属下。
  “不,不是……是,是……”农业司的官员看上去很年轻,顶多三十出头,他平日里闷不吭声,虽官居五品,然农业司一向不被人重视,他在百官之中毫无存在感。
  被王相一呵,可怜的五品小官吓得腿都抖了,说话结结巴巴的……
  “什么是不是的?有话快说!”王相见对方可怜,深吸了口气,不断告诉自己,别跟一个不入流的小官计较。
  “大,大人,您,您看……”农业司的官员白着一张脸,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册子递给王相,也不敢多话。
  王相扫了一眼,不耐烦的道:“户部的田产登记册,你之前没有见过?”
  “不,不是……是……大人您看这里,京城附近淹的田是袁家的。”那农业司的官员,生怕惹怒王相,气都不带喘,说得极快。
  “袁家?”王相眼眸一挑,脑子似有什么闪过,但太快了,没有抓住。
  “是,是的。户部册子上登记,那些田地全是袁家。”农业司的官员急忙将身后的册子,一本一本打开,翻到他折角的页面,一行行指给王相看:“不仅仅是京城被淹了的那些地……大人您看这里,蜀地淹的田地也是袁家的,淄县淹了的田地也是袁家名下的,我把先前所有被水淹的田地,与户部的册子一一核对,发现……”
  “发现了什么?”王相眼前一亮,急不可奈的道。
  其他的官员亦是一样,齐刷刷的看向农业司的官员。
  不过,这一次不是嫌弃,而是期待……
  他们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指不定这次有背锅的了。
  是的!
  农业司的官员,被众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盯着,顿时更紧张了,手中的册子差点掉了下去。他深吸了口气,哆嗦的道:“下官,下官发现……今天报上来的,所有被水淹的田地,全都是袁家名下的田地。”
  “你确定?全是袁家的田地?没有别人家的田地被淹了?”王相瞳孔猛地一收,抢过对方手中的登记册,一页页的翻起来,为了确保消息没有差错,他又将先前的情报,与登记册一一核实,越看越心惊……
  上万倾良田,一夜之间被淹就足够叫人害怕了,更叫人害怕的是,这些田地好巧不巧都是一家的。
  这绝不是巧合!
  也绝不是天灾!
  就算老天爷有眼,也不会只盯着一家报复。
  “果然,果然是袁家田的地……也只有袁家的田地遭了灾。”王家看完,啪的一声合上登记册,重重地吐了口气。
  他知道这事是谁做的!
  楚九歌!
  除了她以外,再不会有第二个人,会用这种方式报复袁家。
  只是,楚九歌是怎么做到的?
  袁家的田地遍布各城各村,她怎么能做到,在一夜之间引水将其全部淹灭?
  太可怕了!
  楚九歌太可怕了!
  “我看看,我看看!”王相放下册子,他身后的官员便挤了上来,想要核实。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重要到……能毁灭一个家族。
  “真的全是袁家的田地!”
  “这是巧合吗?怎么可能淹的全是袁家的田地?你看……这两块地连在一起,左边是袁家的,只有左边被淹了。”
  “这一块也是,只隔了一道沟,就只淹了一块。”
  随着皇上对袁家不满,袁相失势,袁家在朝廷上的力量越来越弱,为他们说话的官员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官员发现此事,第一反应都是默默地把黑锅推给了袁家。
  没办法,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大年初一,京城周边的良田好好的被淹,他们可以说是上天示警,提前预告灾难,但是……
  全国各地呢?
  全国各地都有良田被水淹了,这还是示警吗?
  他们说了,百姓会信吗?
  就算百姓信了,也会对朝廷、对皇上不满。
  上天好好的示警做什么?
  肯定是皇上或者朝廷做错了事,引得上天不满,不然好好的,上天怎么会降下灾祸示警?
  为了皇上的名声,为了朝廷的颜面,这事只能推给袁家了!
  “这,这应该是巧合,大家先别胡乱猜测。”袁家派系的官员,在朝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眼见一众大佬就要定调子,他们也顾不得了,连忙出声为袁家说话。
  “报复!这一定是有人报复!这次的水灾必定是人为的。王相,我们得禀报给皇上知晓,请皇上查明真相。”
  “就是!这事肯定是报复,不然这么多田地都在一片,怎么可能只淹袁家的田地,不淹别家的田地?这一定是人为的,是有人报复袁家。”
  “楚九歌!肯定是楚九歌!楚九歌在报复袁相冷落她,没有见她的事。”
  “王相,请明查呀!”
  “王相,臣请缨,给臣十天的时间,必定查明此事。”
  袁家派系的官员纷纷出言,想要将此次的水灾定性为人祸,只要是人祸,届时便是查不到证据,也能推一个人出来背锅,进而保住袁家。
  但要是定性为天灾,袁家就完了。
  “呵……”王相嗤笑了一声,他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同意。他冷淡而矜持的对农业司的官员道:“将你的发现整理成册,写成折子,一个时辰后,随本官去见陛下。”
  王相说完,又扫向那几个为袁家说话的官员:“至于要如何处理,陛下自有定夺。”
  “下官这就去办。”农业司的官员面上一喜,郑重的作个揖。
  他知道,他要起来了!
  在农业司熬了十多年,终于要起来了,他总算没有辜负北王的培养……


第796章 吐血,楚九歌的命
  在农业司的小官整理折子一个时辰,又有三地田地被水淹了。
  这一次,不需要人提醒,一众大臣就去核对户部的册子,发现……
  “袁家的田地!”
  “果然是袁家!”
  “袁家今年犯太岁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个个心理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但大家都不会点明了说。
  在官场,看破不说破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时辰,王相带着农业司的小官求见皇上。皇上没有让他们等,当即就宣诏了。
  大年初一,谁都不想一直留在宫里,王相一句废话都没有说,只将农业司小官的发现,如实禀报给皇上知晓。
  王相深知,他们这位皇上性子左,控制欲又强,他只陈述事情,没有带一点个人感情。就像他在内阁,对众大臣说的那样,到底要怎么处理,由皇上说了算。
  “全是袁家的地被淹了?同一天?”皇上的声音阴冷而低沉,却没有一丝惊讶,显然皇上早就查到了。
  “是的,陛下!”王相双手作揖,低下头,一副恭敬的模样。
  “这是天灾?还是人为?”皇上又道。
  王相早有准备,沉稳的说道:“臣不曾去现场查看,臣也不知。”
  “那就去现场看一看,确定清楚了再报给朕知晓。”皇上确实是想收拾袁家,也确实想拿袁家当替罪羔羊,但皇上却不打算自己出面。
  四大世家不是一向团结吗?
  他倒要看看,在利益面前,王、谢、袁、萧四家还怎么继续团结,在袁家倒下后,其他三家会不想着扩大势力。
  一旦他们开始争斗了,所谓的四大世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陛下……”王相一脸苦相:“臣,臣……不懂农事。”皇上的手段越来越圆滑了,坑死人不偿命。
  “那就让农业司的……”皇上指着王相身旁的小官,在叶公公的提醒下,才记起这个没有存在感的小官叫什么:“让庄爱卿陪你走一趟。”
  “臣领旨。”王相拒绝不了,只能默默地吃这个暗亏。
  “退下吧!”皇上神色淡淡,虽有袁家背锅,面上却仍旧不见一丝喜色。
  王相走后,皇上独自坐了片刻,便招来暗探,问道:“北王这次用的谁的人?”
  一夜之间,在全国数十地,同时引水淹良田,这不是一呼百应,什么叫一呼百应?
  一个臣子能做到这一步,北王在他的眼皮底下安插了多少人?
  皇上只想一想,就觉得背脊发凉,害怕不已。
  北王势力之大,叫他这个帝王都心惊。
  “是丐帮的人。”秘探首领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满头黑线。
  北王不是跟江湖上的人结了仇吗?
  丐帮的人怎么还会帮他?
  “丐帮?他们怎么会帮北王?”皇上同样错愕不已。
  秘探查到他们之间有金钱来往,但并不认为北王只凭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