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

第164章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第164章

小说: 清穿之技术宅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切了解学习汉家文化对于满清安稳统治的重要性,明白要学好汉家文化就必须重视日讲的康熙皇帝,不光自己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每日进讲,还要求他的宝贝儿子胤礽也是如此。
  他为了让胤礽能够彻底的吃透四书五经的要义,真正的做到经世致用,早早的学习治人、治家、治国的文韬武略,特意让自己的老师们和讲官们,把他每日讲经的内容进行整理、编撰,制成专属的“日讲”典籍,也就是 《日讲解义》,方便他和胤礽日夜攻读。
  《日讲解义》里面的讲解,和一般硕学鸿儒对于四书五经的注释当然是大有不同,它更务实、更详尽,切实的结合当前的为政治民要义,对四书五经进行逐字逐句地解释、分析。
  用词严谨、凝练,条理顺畅,笔风恢宏大气,带有一种统治者独有的大局观视角,让胤礽每每读之,都有一种胸中豁然开朗的感觉。
  康熙皇帝把自己这些年为君的实践经验,结合儒家的精华典籍,用最详细的文字描述直白的教会他,如何用君王般的眼光,纵览古代典籍的精华,防止宝贝儿子跟着无逸斋的老师们学成了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比如讲《周易》,普通人只会讲解卦象的含义,无逸斋的老师们只会讲如何阴阳和谐,仁爱平衡天下,康熙皇帝讲的却是作为一个帝王,如何掌握事态发展的规律,如何圆融变通的利用这个规律。
  讲《论语·八脩》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日讲解义》站在帝王的立场对他做出提醒,为之君者,如果一开始就对大臣们触犯原则的小事儿容忍不出声,后面又优柔寡断不严加禁止,只会让帝王在臣子面前失去威信。侧面解说作为一个皇帝,如何御下,统领群臣。
  作为帝王之学的四书五经注释典籍,《日讲解义》可谓是集儒家经典研究于大成,荟萃历代学术精华。对比之下,胤礽儿时看的那本《四书直解》,就是专门给皇太子或者少儿皇帝准备的,最好的启蒙书籍。
  明代两朝帝师、万历首辅张居正大人,会同翰林院讲官们,专门为年近十岁的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的学习读本《四书直解》,获得了康熙皇帝的多次夸奖,“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
  它不光是教导万历皇帝如何克明晰理,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大人和他的弟子门生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以及他们锐意进取的改革思想。
  所以康熙皇帝认为,“四书粗解之,则张居正《四书直解》为佳。欲求精意,莫过于《日讲解义》。皇太子诚能通贯此书,自克明晰理,惟视其力行何如耳。”
  也就是说,胤礽只要学好了《日讲解义》,就知道怎么做一个好皇帝,只看他愿意不愿意做个好皇帝。
  也所以,康熙皇帝和各部官员们制定的皇太子的出阁讲学典礼,就是围绕《日讲解义》上面的内容来进行,而他需要把握的度,就是康熙皇帝平时经筵进讲的精度,深度。
  可是胤礽又有一些不甘心,在心里默默的琢磨着,或许他可以偶尔穿插一些引导性的言论,尤其是从这次的大辩论中冒头的一些新思想,新主张,不能被打压下去。
  阿茹娜处理完了她的事儿,想着快到午休时间了,就捧着厚厚的一摞礼单进了书房,发现胤礽端坐在书桌后面,眉头微蹙,似乎在专心思考事情的模样,就没有打扰他。
  她环视一圈,发现胤礽面前的砚台里面的墨汁还足够,虽然想让他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可也知道他思考事儿的时候容不得别人打扰。
  轻轻的嗅了嗅书房里头的若有似无的残余香气,阿茹娜就轻手轻脚的打开架子上的一个红木描金五福捧寿香盒,用小金勺子取了一块小香饼出来,添到书房里的三足小香炉里头。
  前朝万历年间的五彩香炉,胎体厚重,釉面乳白莹润,摆在书房里头装饰效果极佳,上面的三幅彩绘图案分别是三个身着绛红色、淡黄色和草绿色外套的老翁,动作表情都画的惟妙惟肖,神情泰然,须眉飘逸,或埋头读书,或低头沉思,或伏案挥毫。
  内务府用龙涎香为主料特别给他们的太子殿下研制出来的香饼,遇火即燃,一缕翠烟从香炉孔中透出慢慢浮空,自下而升,结而不散。阿茹娜拿着小金剪刀把一缕一缕凝实的香气剪开,让它们对着胤礽的方向浮动。
  不一会儿,香炉四周就香气四溢,让香炉上的老翁好像得道成仙了一样缥缈云间。一种酷似麝香,却又比麝香更为幽雅深邃的香味,慢慢的在这间有点儿宽敞的书房里头蔓延开来,烟云弥漫的样子,氤氲透骨。
  带有一点点海风的土腥味儿,甜甜的,苦苦的,咸咸的,正是胤礽最喜欢最常用的一款熏香。
  闻着这股熟悉又安心的味道,再给自己也倒了小半杯平时太子殿下惯用的奶…子茶,阿茹娜随手拿起胤礽书案上的另外一本书,也就是那本前朝张居正等人编写整理的《四书直解》,做到茶几边的椅子上一边小口喝着奶…子茶,一边随意的翻阅。
  哪知道这本她自己非常熟悉的启蒙读物里面,居然有太子殿下做的笔记,越读越有兴趣的阿茹娜,不知不觉的就被太子殿下的注释理解吸引,浑然忘我的投入到书本里头。
  过了大半个小时,胤礽从自己的思绪里头出来,提笔蘸墨把他刚刚想到的,出阁讲学的方案认真仔细的书写完毕后,才注意到书房里头,安安静静等候他的小太子妃。
  少年太子闻着书房里头熟悉的好像海风拂面的香气,眼里划过一抹舒适的笑意。想着自己今儿上午要做的事儿已经做完,就起身走到她的对面坐了下来,拿起茶几上的一摞礼单翻阅。
  本能里一直留意他的举动的太子妃,从书本里头回过神来,放下手里的《四书直解》,起身走到外间,把一直放在炉火上保温的奶茶壶拎过来。
  给他倒了杯新鲜温热的奶…子茶后,发现他还在翻看自己拿过来的礼单,就轻声解释道:“我昨天上午从礼部那里,把我们大婚的贺礼礼单都给要了过来,包括各个外邦藩国送来的国礼,刚刚给它们做好了分类统计,想着送来给你瞧瞧。”
  这些贺礼真的是太多,也太过贵重。外邦藩国的国礼和官员们的贺礼且不说,还有很多豪绅富商走门路送上来的奇珍异宝,银票金票等等。
  皇上和礼部认为这个很正常,太子大婚嘛,大清国的大喜事,老百姓喜欢他们的太子殿下,对他心存感恩,热闹一下可以理解。可是阿茹娜却想着,以太子殿下的为人性情,他肯定无法接受。
  当然,以太子殿下的为人性情,若是没人和他明说,他也绝对想不到这些礼单里头会夹杂的那些小猫腻。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新年快乐。过年红包掉落吆。 积极留评论啊哈


第145章 飞机
  胤礽快速又认真的看完太子妃整理出来的表格; 静静的思索片刻后,就把这一大叠礼单又递给阿茹娜; “既然皇阿玛和礼部那边都没有异议; 我们就自己处理。孤说一下自己的个人意见,太子妃参详参详。”
  阿茹娜对着胤礽调皮的眨眨眼睛,她就知道这个呆子会有动作,“你说就是; 我听你的。”少年太子微微一愣,“太子妃,你先听完。皇阿玛和礼部都不管; 把贺礼都送到毓庆宫,这就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共同财产; 我们一起商量。”
  “行; 你说,我们商量。”太子妃还是眨着眼睛笑的甜蜜; 她喜欢他说的“共同”两个字儿。
  “孤的意思是筹办一个私人性质的拍卖会; 把这些贺礼里面合适拿出宫的奇珍异宝; 都送去拍卖。拍卖所得的银两,连同这些银票,金票,都送到户部去,让朝廷在云南边区或者蜀中地区多兴建几座希望小学。”
  阿茹娜安静的听他说完,对于太子殿下一开口就要把这么一大笔资金捐出去,面色不改; 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她发现胤礽还在眼神认真看着她,好像在等她的意见,就把那杯温热的奶…子茶朝他手边送了送,开口说道:“这个方法挺好。”
  瞅着他端起来那杯奶…子茶,几口就喝完了大半儿,知道他是口渴了,就又另外拿过一个小玻璃杯给他倒了杯温热的白开水,把点心盘子也朝他的面前推了推,“喝杯水,再吃几块点心垫垫,我们先去午休。关于这个拍卖会的具体操办模式,我们边走边说。”
  胤礽也知道现在已经过了午休时间,当下就没有再说话,按照她的“吩咐”,专心把自己面前的白开水和奶…子茶喝完,三块小点心吃完,小夫妻二人一起从书房出来慢慢的朝后殿走去。
  “太子殿下,你的几个伴读这些年在宫外头的学院里面进学,应该也学的差不多了,这次的拍卖会就让他们都跟着参与一下,锻炼锻炼。”既然都学好了那就要给太子殿下出力,哪能白挂着太子殿下伴读的名头,天天在外面撒欢儿。
  少年太子没有意识到自家太子妃的言外之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在学院的学业都挺好,确实可以开始做事了。只是这个拍卖会的负责人,太子妃可有中意的人选?”总要找个可以信得过的,能力出众的人领着他们做事才好。
  太子妃眼睛一眯,瞬间想到大婚那天的皇亲宗室答谢宴上,太子殿下被“为老不尊”的纳兰·容若派了三杯酒的事儿,“就纳兰家的容若大人。他的身体好的差不多了,目前也没听说皇上有吩咐他去办什么要紧的差事,每天也就来宫里头点个卯而已。”
  “容若大人?”胤礽有些怔楞,他没想到自家太子妃会想到这么个人选。实在是容若大人的性情太过闲云野鹤,前两年他的身体又不大好,导致现在自家皇阿玛在安排差事的时候,都习惯性的自动忽略掉他。
  不过,以他的身份和人品能力,确实非常合适。“上次明珠大人也开心的和孤说起,容若大人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孤下午就和皇阿玛还有容若大人说说这个事儿,再给他们写个具体的章程。只是,还是要劳烦太子妃跟进此事。”
  阿茹娜笑了笑,清澈明亮的杏眼里光华流转,“太子殿下,你专心忙你的出阁讲学就好,其他的事儿都不用管,适合拿出去拍卖的贺礼我会尽快整理出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近代文明的拍卖行业是开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两家大型的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德”,于1744年和1766年先后在伦敦成立。
  这两家拍卖行的出现,对其他国家的旧货行业和典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模仿效应,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始建设自己国家的拍卖行。
  古华夏最早的拍卖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清朝末年的时候,大清国不光有了世界最大的拍卖行在华夏大地开办的分行,还有很多典当行老板开办的小型私人拍卖会。
  所以,在公元1685年的现在,胤礽和阿茹娜要带头开办世界上的第一家拍卖行,就要好好的写个流程章程出来,交给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操办,保证让拍卖会行业在这个世界有个顺顺当当的面世。
  此事议定,胤礽怀揣着要找时间和自家太子妃好谈一谈的想法,抱着她安心的开始午休。
  下午一点半,胤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