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29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29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子也就是亲哥子敢在妹子面前,说上这么无伤大雅的一句半句的了。

    “哥!”

    林云娘脸上的神情十分忸怩,脸上的红晕透过吹弹可破的皮肤,简直是令人心驰神摇。

    林文远先头只是说笑,这会子见妹子这样,倒是真点了两下头……大人确实是好福气来着……

    妹子的家世是不如人,不过当哥子的好歹也巴结到五品官了,说起来也不是就配不上。

    而况大明的规矩,越是大户人家,娶媳妇就越找家世不如自己的,只要身家清白,小门小户配皇家都配的过。

    从国初到现在,皇后的人选,多半就是从底层官吏人家中选取,比如县丞或府卫官低于四品的。

    这样做法,是防止后族坐大,重现隋文帝那样的以后族窃取帝位者。

    不得不说还是有道理的,明朝近三百年,外戚为祸的记录几乎为零,最多也就是欺男霸女抢几亩田地什么的,政治上的危害就极小了。

    “近来家里怎么样?”

    当哥的把妹子手中的木桶接了过来,兄妹俩一边推门进去,一边闲话家常。

    “好的很呀。”

    云娘微笑着道:“你看堡里的样子,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每天家家户户都过节一样……爹娘身子都好,就是天天下地,有点吃力,嫂子每天操持家务,不必熬盐了,倒比以前轻松的多……对了,狗儿已经上学了!”

    “什么?”

    林文远又惊又喜,笑道:“狗儿上学了?在哪儿上的?请的哪里的老师,是什么功名?”

    “是上学了,不过不是私学,是公学。”

    说话间,他的娘子正好出来,一见林文远回来,自是十分高兴,一边迎上来,一边就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一边答着丈夫的话,一边眼睛就有点发红。

    “瞧你这样子……”

    林文远看着妻子,温言道:“这不是回来了……来,说说这公学是怎么样的,嗯,我走之前,大人是说要办学,不想已经成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话家常(2)

    林家的狗儿,其实是一家人最宝爱的男孩儿,不过当时夭折率实在太高,小孩养不大才是正常的,一旦有什么病,指望乡下的中医其实是和巫医差不离,只能是撞大运,一般人哪有那么多气运,所以生养十个长大三四个都是很正常的。

    这一家人只这么一个男孩,起个贱名的意思反是叫人觉着唏嘘,一听说儿子上学,这更是吸引林文远注意的事,长途跋涉的疲惫和对亲人的思念,一下子就被这个消息给一扫而空了。

    “瞧你,也不兴进屋了坐下喝口茶再问……”

    妻子白了林文远一眼,青年夫妻,感情当然很好,一下子分别几个月,不想才是似的。

    “嘿,是我的不是。”

    林文远摸了摸自己脑袋,嘿嘿一笑,然后便站在门前,先是妻子上前来,用掸子把他身上的浮尘拍打干净,接着是妹子端来铜盆,由林文远好好把手和脸洗干净。

    华夏千年下来的这一套传统,其实在数百年后犹有留存,不过也只存在最偏远和落后的山区农村了。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林文远也是打量自家的庭院。

    光是外头,就和上次走的时候又不同了。

    院墙从木栅换成了砖墙,范围也扩大了些。若不是堡中土地不足,以他的身份,弄一个象样的官邸也是很普通的事。

    张守仁也是征求过军官们的意见,是不是在浮山所城里头,迁一些民户出来,然后按大家的品级,给所有人都建符合品级身份的新宅院。

    这个提议,有人赞同,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回绝了大人的好意。

    现在张守仁已经是都指挥同知,灵山卫指挥使,游击将军,这样的身份,不过也就是住在以前的百户官厅里头。

    要是在所城里头,则就是住军营,一进院子,三间正堂两间偏房,住的连堡里也不如。

    上司是这么着简朴,下头倒先享受起来?

    没有这个道理!

    再者说,大家也有一个感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老营都在张家堡,大家的根也在,一时半会的,说走就走,也是舍不得。

    于是就尽可能的翻修,庭院全部铺设了青石板砖,院子里架了井,用水都很方便,林云娘还到外头洗衣服,只是一群姐妹聚集了热闹好玩儿,倒不是家里没法洗。

    院子一角,搭了葡萄架子,夏末时节,也是一点儿不热,反而有阵阵凉风。

    大兜的葡萄从架子上垂落下来,看着叫人十分欢喜。

    院角还有一排搁着兵器的架子,亮晃晃的刀枪剑戟什么的都有,这就是家里人细心,弄出一块地方来,叫林文远有闲得空了,可以锻炼一下身手。

    光是看外头,就已经叫他十分满意,踏上三层台阶,掀开细竹门帘进北屋,里头的陈设,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铺设了柏木地板,擦洗的干干净净,家俱都是新打的,还有木头的清香。大立柜,书案,多宝搁,大架床,放眼一看,该有的也是全有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话家常(3)

    以前的军户人家,只有破柜烂床,屋子正中是堆放稻谷的地方,两边偏屋睡人,床是破的,地是泥的,偏狭肮脏加阴暗潮湿……和现在比起来,真是一天一地了。

    屋子正中也是和大户人家一样,贡桌和铜五供俱全,两边还挂着山水画,对列四张太师椅,中间搁着茶几和杯子。

    “爹娘说,这个摆设也是该的,”林云娘见哥哥发呆,抿嘴笑道:“你现在好歹也是朝廷正五品的官儿了,家里要是来个客,好歹也得有合你身份待客的地方……”

    “咳,叫他们操心了。”林文远心里百味杂陈,其实有一股酸酸热热的情绪,直冲入眼,差点就哭出来。

    在亲眼看到之前,他连做梦也没想过有今天这种日子过。

    当货郎赚不到钱,仅能温饱,连儿子的学费也是赚不上来的。种地,也只能不饿死,地贫,没水,收成十分有限。

    煮盐,也是如此,能叫一家人有买油和隔几年换身衣服的钱,还有攒一些钱救急,家里有人生病什么的,免得一文钱也拿不出来。

    哪里想过,自己也能住这样的屋子,有这种身份!

    “一切都是拜大人所赐矣……”

    已经学问大增的林千户,此时也只能在心里做如此的感慨了。

    “对了,爹娘呢?”

    “下地了呀。”

    “这么热的天……”

    “这咋了?”两个女人都是笑:“这种天气下地不是很常有么,天热又闷,草长的疯,不天天下地锄草,还不能长到天上去!”

    “这倒是了……”

    林文远在农事上是隔膜了,此时摸了摸头,老大不好意思。不过这天确实闷热,因摇头道:“现在我的俸禄可不低了,大人不会叫我们这些效力的人受穷。何必还种地?干脆佃给人算了。”

    “话不是这么说。”林家娘子笑道:“爹娘说也不是贪这么几个钱的粮食,就是做了一辈子庄户,粮食还要买来吃,这心里可不是滋味。再说,我们浮山现在缺粮也是缺的厉害,大人也是天天要想法子,咱们能自给自足,就不要出来添乱的好。”

    “浮山粮食也不足了?”

    回来这么点时间,信息量是爆棚了,林文远手里的茶碗只顾端着,却是一口茶水也没有喝下肚里去。

    “嗯,粮食是不够了。”

    提起这个,两个年轻女人也是面有忧色,特别是林云娘,她未出嫁,年纪也小,不过堡中的军户们可是把她当当家娘子看待,有什么事情也不瞒她。

    现在是旧粮吃清,新粮将下的时候,比起所谓的“青黄不接”也就是春夏时节是要好一些,不过粮食也是一样吃紧了。

    最关键的,还是张守仁用工太多了。

    海边盐池的新建和日常维修,使用,各军堡的工程,各条道路,各处零散工程,加起来用的工实在是太多了。

    加上急剧扩编中的浮山营,过万张嘴就等着张守仁吃饭,这粮食缺口之大,用度之多,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办学堂(1)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办学堂

    “妹子,大人会有法子的……你这个当家娘子,不必这么担心嘛。”

    看着自家妹子那担心的神色,林文远也是一扫愁绪,哈哈大笑起来。

    “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呀!”

    林云娘恨恨的一跺脚,扭头就进了里屋,短时间内,是不打算理自己这个脸皮超厚的哥哥了。

    倒也奇怪,林文远以前虽然走南闯北,相对普通军户是见识多了若干倍。但性子脾气,可没有现在这样挥晒自若,甚至是嬉皮笑脸,没有正形的模样。

    她有这种感觉,林家娘子当然也是有。

    用担心的神色瞥一眼自己的丈夫,林家娘子便又是说起儿子上学的事了。

    林家的大儿子已经六岁,按中国人的习惯,如果要读书的话,正好是开蒙的年纪到了。以前穷困的时候,也是压根没想过还能给儿子念书,现在却是顺顺当当的进了公学,不仅学杂费全免,学校还供应早饭和晌午一顿饭,到了晚间才自己回来吃饭。

    校舍倒不是建在堡中,而是出堡向东的二里多外。

    现在张家堡发展成这样,堡外也是建了大量建筑,早就不是当初的荒凉模样了。

    建在堡外,是方便东边几个堡的军户子弟也来上学,彼此间都距离不太远。

    至于西头那几个堡,还有浮山所城,是打算是所城往西边诸堡的半路上,再建一个大的公学,相隔都不超过五里路。

    虽然有点儿远,不过穷人的孩儿早当家,五六岁的娃儿早就满山遍野的乱跑了,放羊打猪草,什么样的活计都做过,走几里路上个学,还真累不着他们。

    再者,就是发鞋,发纸笔,书本,一应俱全,包括什么“校服”,都是发下来。

    “爹娘听说要发‘孝服’还老大不愿意,说是虽然送老的棺材早就备好,但现在日子好了,还真想多活两年,想跑去求大人,不要发这劳什子衣服了。谁知去看了才知道,是学生们都穿着一样的衣服,黄闪的,合身漂亮,二百来个孩子都穿的一样,可好看了。”

    “二百来人,有这么多吗?”

    “有的。”林家娘子笃定的答道:“不分男娃儿女娃儿,都是可以入学。你想,供吃食,发衣服书本子,谁家不把孩子送去?所以咱东边的四堡,几乎家家都叫孩子入公学了。”

    “喔,喔,原来如此!”

    虽然大明也不是禁止女孩子读书,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家学是肯定允许女孩子入学的,但民间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供给孩子读书,家里出钱的同时,还要失去劳力。男孩子能读书上进,好歹将来会有回报,但女孩子就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没有财富底气的家族,是不会在这上头投一文钱的。

    现在的情形当然不同了,固然各家会失掉一些半劳力,特别是女孩子,做活比男孩子要仔细,在力气都没发育的前提下,女孩子顶两个男孩。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办学堂(2)

    照料牲口,做饭洒扫什么的,甚至是缝缝补补,都是女孩子拿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