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30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3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办学堂(2)

    照料牲口,做饭洒扫什么的,甚至是缝缝补补,都是女孩子拿手的活计,家里没有女孩子,主妇的压力就大了。

    但有失就有得,衣服是隔几个月就发一身,自己家里省了不少钱,另外每天在学堂吃两顿饭,家里得省下多少嚼谷。

    还有书本什么的,更是不提了。

    更有风声,说是过一阵子,大人手头更宽松了,上学不仅全免学费,还会按月给小孩子们发零用钱。

    这是哪一国的道理?

    听到的人,脑子里唯有震惊二字而已。

    要说大人现在给浮山营补新丁,要囤积物资,修理军堡,这些花钱花在明处,没有人不赞同。这种投入,将来是要有产出的。

    可给孩子们读书识字,花费这么多,所为何来?

    而且浮山也不仅是这个公学,还有吏科学堂,法科学堂,更有有点儿见不得人,鬼鬼祟祟的特务学堂什么的。

    军营里还有教导队,将来就是讲武学堂。

    这么多学堂,投入的钱还少了?

    就是医院来说,还是要附医学堂,给有志于学医,掌握一门吃饭手艺的半大孩子们学习的机会。

    几年医学下来,出来之后,名牌是响当当的。

    因为能把胶东一带真正能看人治病的医生集结在一处,并且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不是那些乡野游医,只靠着几张方子骗人吃饭的江湖郎中那可是强过一百倍一万倍。

    这样学堂里出来的,怕是真有几分本事。

    就算自己谋食不易,也能在浮山营里当军医。浮山每个队到哨一级都是配给军医和助手,俸禄薪饷待遇不低,现在还在缺人手,几年之后,怕就能满编。

    “大人真是,真是,真是……”林文远吭哧了半响,终于道:“真是大手笔!”

    “嗯,咱家这个妹夫,可真是妹子的福气了。”

    在家里说话,一想起和张守仁的亲戚关系,林家上下自然都是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林文远笑道:“咱妹子生的好嘛,大人奋发之前,看到咱妹子那眼神就是……”

    林云娘在屋子里跺脚:“哥!”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

    林文远笑着把话题扯回来,笑道:“这么多人上学,地方得多大,请了几个夫子去教课,内当家,你去看过没?”

    “这哪有不去看的?”

    林家娘子笑道:“刚入学第一天,咱全家都去了。各堡中去的人也是不老小,平常懒得出门的人,那天也是出来不少。学堂修的可是好,有人说,比胶州正堂还威风。一进大门是操场,学生娃也得跑圈,大人说,跑跑身体好。还有练力气的家伙什,也是不少,每天跑了圈练力气,然后才读书。”

    “大人这也是作养人才,这是正道。”

    “嗯,大伙都说,咱军户人家,小孩子能读成了当然好,读不成,识得字,身子也好,将来给大人效力,给大人的儿孙效力,这都是该当的。”

    “唔……说的很是!”

    “再进二门,东西南北各是七开间九间的屋子,轩敞亮堂,里头桌椅是一排排的,上头书本纸墨都是摆的整整齐齐,学生每天都要负责自己的桌子,轮值洒扫,保持干净。大人说,这是打小锻炼,潜移默化来着。学生按年纪分班,课程倒是一样,咱们军户的孩子都是几乎大字不识几个,每间教室三十个左右的孩子,老师是四个,两个夫子教识字和经义,一个教算术地理什么的,还有一个就是教导孩子们锻炼,是打浮山营抽去的人轮流教。”

    “地理也学?”

    林文远吃了一惊,发问。

    他娘子噗嗤一笑,道:“你也蒙了不是?不是风水先生的那种地理,是天下山川地理的地理。大人说,做人识字就不当睁眼瞎了,但天下之事,岂能就在几本书里头?所以要教地理,使得学生们心明眼亮,对天下事了若指掌,将来就算不能为官,行商,打仗,都用的着这些知识。”

    “原来如此。”林文远释然,微笑,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张守仁做事,就是这种风格。哪怕事前你知道一些,但想跟上他的脚步,却也是十分困难。

    去年秋天的时候,当时浮山格局也就刚起来,张守仁便是和部下们谈过,百年大事,以教育为先。

    但教育,绝不能只为了科举应制学的那几本书,人学了多少年,聪明人是玩八股,平常人就是限于八股,笨人就是被八股给玩了。

    大聪明人,才有几个?国朝二百多年,进士多少万人,真正能借着八股当上官,又不被八股弄成书呆子,理财治政都有一手的,有几个?

    不过就是那寥寥几人罢了!

    张居正张阁老算是第一等聪明人,一条鞭法,其实在唐宋就有雏形,在大明,也有前例,张阁老不过就是在有限几个省推行此法,终其一世,大明天下还有一半地方未行此法,直到如今,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施行。

    就是这样,缝缝补补的一个阁老,现在也是得享大名,而大明国初的政治框架,财政框架却是毫无大的变化,连缝缝补补能力的大臣,也是没有几个。

    用张守仁的话来说,便是道以八股取士,废策论,废考骑射,绝对是太祖高皇帝的最大失策。宋之士大夫比汉唐已经是太过文弱,但好歹还有一些文武双全的人才。大明立国至今,就是作养出一大群的书呆子出来,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所以浮山学校,要紧的是经济,也就是经世济用的学问,四书五经,八股中寻章摘句,这等功夫,不学也罢。

    如今看来,张守仁果然是说到做到,这个公学学堂,果然是超脱普通的书校,既可以教学生学习经义,将来可以走科举的路子,免得送孩子过来的军户人家失望,一边也是不动声色的加了不少内容进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身体康强,见闻广博,思维发散,绝不会是那种读书十年,连唐宗宋祖和苏东坡都不知道是谁的书呆子!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内当家(1)

    第一百七十六章内当家

    他们夫妻很久不见,堡中发生的事情又是太多太多,几个月下来,林文远就是每天能接到书信,到底不及亲眼见到和亲耳听说来的痛快。

    整个浮山,毕竟是变化太多和太大!

    “对了,练铁炉那边的工程,复工了没有?”

    说到天将黑的时候,林云娘到厨房给哥哥做菜接风,时不时的传来刺啦刺啦的响声,饭菜香气,也是不停的往正屋这边飘过来。

    晚间时候,海边的气候就很凉爽,毕竟海风大,一阵阵的刮过来,把暑气一扫而空,整个院落都是觉得凉爽,再没有那种闷热的感觉。

    刚问这一句,门口传来响动,林文远忙站起来,到门口趿上鞋子,推门出去。

    果然是父母扛着锄头回来,身边还跟着从学堂回来的小尾巴。

    老两口一看到院子里堆的东西,就是一楞,再看到儿子时,满是皱纹的脸上,就是都露出笑容来。

    “你回来了?”

    当父亲的不便表达太多的情感,只是脸上带着微笑向林文远问了一句,然后就是蹲在院子里,从怀中掏出旱烟袋来,装上自家种的烟草,用火石打起火折子,点燃了烟锅,在袅袅升起的青烟之下,默不出声的打量着儿子从京师带回来的稀罕玩意。

    “儿子,过来!”

    在母亲的絮絮叨叨的说话声中,林文远也是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

    几个月不见,这小孩有点认生,不敢和父亲太过亲近,不过被林文远抱在怀里之后,小脸上也就满是亲近的模样了。

    倒是林文远对儿子,也是有点陌生的感觉。

    举止象大人,眼神也是有成熟稳重的样子,瞳仁亮晶晶的,是受过教育的智识之光……

    “儿子有点小大人的样子了……”

    短短时间的教育,使得幼子居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文远的心中自是十分高兴和开心,同时也是有一点点的失落。

    儿子的成长,却是没有叫他看在眼中,这自然是十分遗憾的事了。

    “这是从京师正阳门外的孙春阳南货店里买的大火腿……这是给爹带的虎骨泡的药酒……这是给狗儿买的小玩意……这是娘子和妹子用的东西……”

    带了一车东西,随员们和车夫把物件卸下来也就跑的不见踪影,林文远此时一个个拆开封包,一件件的取出来。

    小孩子到底爱新奇,趴在一边看着,等林文远拿出他的玩具后,一声欢呼,拿起来就是跑到内屋玩去了。

    “这小子……”

    林文远笑骂一句,正要继续拿东西出来,他的娘子眼尖,一眼就是看到外头有个人正大步流星的向自己家院门这里赶过来。

    “你们瞧瞧,似乎有客人来了?”

    全家老小都在院子里头,天已经昏黄,其实看不大清楚,不过外头凉爽轩敞,一时也不急着进去,在外头说说笑笑,也是十分惬意。

    刚刚也是有不少邻居过来,说笑两句人就都散了。

    林文远现在的身份地位不比以前,而且久游才回,不会有人没眼力价的去打拢人家一家团圆的心情。

第一百七十六章 内当家(2)

    此时看到有人直冲过来,林家娘子一看就有点不乐意,因道:“不会是有什么公事叫你去吧?”

    “可能是大人回来,召我过去谈话。”

    林文远笑着起身,抚慰道:“左右聊一会也就回来了,还能再派我出门不成?”

    话说的虽是,不过到底一家人心情也是受了影响,林云娘在厨房听了,挥着铲子出来道:“凭他是多大官,也不能饭也不教人吃……”

    正说着,却是又“哎呀”一声,小姑娘却是瞬间红了脸,立刻就转身,逃跑似的又奔回厨房里头去了。

    她的嫂子先是不大明白,接着也是看清楚来人是谁,当下便是忍不住噗嗤一笑。

    “是大人!”

    林文远先也是忍不住笑,然后就是站直身体,用最标准的立定姿式,向着张守仁极庄重的敬了一个军礼。

    这么久时间下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向人这么隆重的敬礼了。

    只有张守仁,当得起他全身心的投入,以最庄重的姿态行最隆重的军礼。哪怕两人是郎舅至亲,但林文远对张守仁的这种尊敬和爱戴,绝不会因为亲戚关系而削弱一星半点儿。

    特别是这一次回来,短短时间,浮山堡又是发生了极多极大的变化,使得林文远对张过仁的敬佩和爱戴,又是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谁能说这种情绪不对呢?

    在北京,他见识的是贪污和无能的官僚和庸材,或是无视百姓死活的朝堂大吏。往京师的途中,他见过了太多的人间苦难,就在京师东便门外,饿殍遍地,直到进了崇文门地界,才是有繁华的感觉。

    但就是这种繁华,也是建立在少数人的享乐之上,大多数的京师百姓,也就是辛苦做事,以求得三餐一饱,京师的所谓繁华富裕,其实是和小民百姓没有多大关系的。

    有了对比,对张守仁守卫一方地界的平安,并且对浮山堡军民的照料安排,更是无微不至。

    有这样一个上司,林文远自觉是人生幸事,不管怎么崇拜,也是该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