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31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131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样一个上司,林文远自觉是人生幸事,不管怎么崇拜,也是该当的。

    只是这大人,别的事都好,就是礼节上这些事,实在是有点儿……

    不管林文远怎么腹诽,张守仁反正是大大咧咧的。

    时间越久,他性格中后世军人的成份也是越来越强,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做的事,身处的位子,都是强化他后世的经历。

    这样一来,原本剩下的一点腼腆和孩子气,也是渐渐消失不见了。

    当然,情感仍然是一样的情感,这一点倒是没有改变过。

    “大哥,你来回辛苦,不过我和你久未唔谈,听说你到家了,还是忍不住过来和你当面谈一谈才能安心。”

    张守仁对林文远已经改了称呼了,下过大定聘礼,除了没过门,和林云娘已经是正经夫妻。

    说句晦气的,按大明习俗,就算张守仁现在死了,林云娘要是贞洁的话,就得给张守仁守寡才符合纲常礼教。

    婚前不能见面,也是看情形,反正张守仁是觉得,为了一点小事,放弃和自己的心腹部下商讨大事,这未免是因小失大了。

    “大人说的是。”

    林文远也是肃然。

    张守仁对大事的认真和毫不拖延,林文远也是早就知道了。此时不免有些自责,他应当吩咐人在堡门前等候,张守仁一旦回来,应该由他飞奔去见面才是。

    “京师之行,书信上说的还是不透彻,我们当面仔细聊聊。”

    张守仁对林文远还是很器重的,抛开亲戚关系不说,部下之中,有点商业底蕴,长袖善舞。善于和贵人打交道的,放眼看去,只有林文远一人够资格。

    所以一听说他已经回来,张守仁脸也顾不得洗,叫张世福等人把马匹安顿好……反正堡里有现成的马铺,小虽小点,暂且也将就了。明后两天,就可以把战马分流,分别在方家集和所城中饲养了。

    相比林文远在北京带回来的消息和第一手的情报,剩下的杂务就微不足道,可以交给别人去管,张守仁连一个亲兵也没有带,就是自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在林文远来说,除开北京之行的一些细节之外,就是京师官员的具体情报,从几个大学士到六部尚书,再是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大约的官员情报,他也是预备和张守仁好好谈一谈才行。

    “天大的事,也要等人吃了饭再说!”

    两人搬了凳子,就打算在葡萄架下仔细聊聊,两个老人带着孩子起身,预备进屋,这时候林云娘红着脸出来,虽然是忸怩害羞,不过语气倒是十分坚决。

    见张守仁眨巴眼不出声,小妮子又是断然道:“军国大事我们不懂,也不该是我们女人该干涉的……不过人不吃饭会饿,这个我是知道的。”

    “哈哈,妹子你好大的胆子。”

    众人先是一征,接着是看张守仁,待见到张守仁露出笑容之后,他才猛然大笑起来。

    “没规矩!”

    “快回去!”

    两个老人都先是吓了一跳,见张守仁不介意,这才赶紧撵人。

    “什么嘛,”林云娘现在露出了标准的小女儿之态,一脸不乐意的道:“哥刚回来,他也是刚回来,怎么一见面就说正事,吃了饭再说不行么。”

    “对,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张守仁一则是觉得自己确实太急,和林文远是要长谈的,现在他和林文远都是饥肠辘辘,不吃饭确实顶不住。

    另外就是觉得新奇好玩,林云娘的性子偏于温柔,甚至他一直觉得有点闷了,到今天才是知道,人家小姑娘是和他装来着!

    现在这样子,还有点泼辣劲和果决的味道,象是个内当家的样子了。

    “好,饭这就得,马上就好!”

    两个大男人都听自己安排,林云娘得意的向爹娘吐了吐小舌头,然后便是又飞奔回屋,接着便是乒乒乓乓的一通乱响,还有低低惊呼声,看来这出来一次,固然是大胜回朝,逞了内当家的威风,不过这锅里的饭菜是不是还能正常出锅,看来是大成疑问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涨工资(1)

    第一百七十七章涨工资

    “守仁,吸烟不吸?”

    既然要等吃饭,也不好谈正事,张守仁便也是和林家一家人一起拉家常。

    路边有人经过,看到这样情形时,都是低头忍住笑,然后疾步而行,不敢多说什么。

    张守仁是不守礼,不过以他的身份地位,人家也不好拿这件事来当面说笑,平时大人的威仪也确实有点儿那什么,反正一般人不敢当他的面说笑,更不提说过份的话了。

    这件事,只能是等一会儿张守仁走了,大家一起到林家来,好好的说笑取乐一番了。

    两个老人,刚刚要回避,此时也是拉着凳子,坐在张守仁和林文远的身边。

    对张守仁来说,这样的场景,也是难得的体验了。

    现在堡中的青年,只要是杰出的都是汇聚在张守仁身边,平时都是厮杀汉,训练,打仗,说话都象雷鸣一般,哪里有什么闲暇坐在一起,轻声慢语的闲话家常?

    就算是老张贵,平时也就是买菜做饭,报一报帐,张守仁也懒得听他的。在订下成婚日子之前,也就这一件事老张贵会唠叨他,还提起张守仁亡故的父母……现在是好了,这个话题已经自动过滤了,现在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家仆唯一的念想就是张守仁成婚之后,早点生个大胖小子出来,这样他在张家世代的主仆情谊和责任就都尽到了,底下的事,就可以闭眼放手了。

    此时林老丈递过烟来,张守仁倒是吃了一惊。

    虽然以前隐约听人说过,辽东一带吸烟的人已经不少,不过在堡中看到有人抽烟,倒还真的是头一回。

    “老爹,这哪里来的烟草?”

    “嘿嘿,自己种的。”

    “这老不死,这些年一直惦记这东西,现在好容易日子好过了,他便是忍不住了。”

    “嘿嘿,现在儿子赚这么多,老头子我吸两口,当得什么?”

    原来林老丈在年轻时曾经和人一起跨海到辽东,跑单帮做点小生意,北地苦寒,到了冬天没有十分要紧的事几乎不出门,大坑里头烧火,所有人都缩在坑上取暖,长日连夜,实在无聊,所以有烟草这东西,一经传入,就在整个东北大地流行开来。

    相比别的省份,北方吸烟的流传广度,确实已经是不小了。

    林老丈当年也是学会了这个嗜好,不过回到浮山后,本地却很少有人弄这个玩意,烟草种子也很昂贵,以林家前些年的财力,这个小小嗜好只能深藏心底,这辈子怕是不怎么敢再想重尝此味了。

    现在林文远已经做到五品武官,朝廷的俸禄确实没几文,一年才十几石粮,和普通的百姓比也强不到哪儿,但张守仁这个上司却十分给力。

    营兵俸禄,现在还是维持一两五和月支二斗粮的制度,布匹什么的用也是不少。

    按现在的标准,浮山营五千人满编,一年将会耗本色六万石,布匹六千匹,其余杂物价值在五千两左右。

    银两则是饷银不到十万两,维持训练费,伙食费中的荤菜费用等杂费相加,耗费是在两万银子左右。

第一百七十七章 涨工资(2)

    这个标准,按明朝营兵的标准来说已经是很高了!

    因为普通的营兵虽然也是一两五,辽东的营兵甚至拿的更多,但一般来说,大明的军饷是要打折扣的。

    一兵支饷,一年最多是能拿九个月,少的则是拿六个月。

    就是说,有些军镇,帐面上可能比浮山还高些,比如关宁兵,但实际上所拿到的银子,肯定不如浮山营的官兵多了。

    就算这样,张守仁还是觉得少了。

    未来数月,全营满编后,战兵的军饷每个月将会大幅度提高。

    步兵每月支银会是在步兵三两,火铳手和炮兵三两五钱,骑兵四两,而辅兵一两五钱的水准上。

    这个收入,因为是不打折扣,所以十分可观。

    山东的土地是六两到十两银子一亩,近河的水田要稍贵一些,一幢五六间房的瓦房宅院价格是五十两银子,这种院子一般是占地半亩左右,要是在城池稍贵一些,地也会稍小一点。

    牛是十二两一头,挽马是十两一匹,就是说,一个士兵一年的收入,算上战功赏赐,很可能一年就在城市中买一幢象样的瓦房宅院,或是买三四亩地,或是三头牛。

    这种收入,对很多士兵来说,是一笔不敢想象的不折不扣的巨额财富。

    这还不算六七万石的粮食,一万五千匹优质棉布,大量的皮货用来制鞋和靴子,加上大量的鸡鸭鱼肉用来给士兵强化身体……张守仁要的是经常训练的强兵,天天训练,伙食费就不能省,衣服和鞋子的损耗就要大,拿的银子就得多,这些全部相加一起,才能练出符合他标准的强兵。

    现在浮山营已经够强,但还不够,他要的是更强!

    这样算来,五千人的浮山营一年的费用加起来在三十万两银子左右,这还不算打造兵器的钱。

    当然,以现在张守仁的收入,这笔钱他完全拿的出来就是了。

    至于武官,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

    发放俸禄,就不再继续按小旗总旗的府卫官的官职来发放了,而是按营中的职级标准来发放。

    伍长一级,就比士兵多拿一两,什长就多拿三两,排正目月俸和以前小旗官一样,月俸十两,支粮布匹另算。

    哨长一级,月俸二十四两,不仅有布匹粮食,还格外有柴薪补贴等等。

    林文远是队官一级了,月俸禄六十两,福利与哨官也是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还能拥有卫兵和通信传令等贴身的辅助兵。

    这个定级标准,其实已经是公布了,也就是说,林文远在未来赚的银子,一个月就等于是以前军户人家一生一世才能赚的到的数字。

    一年所得,加上福利补贴,胶东一个拥地千亩的地主,一年净得,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这般高收入,大明的官员根本难以想象。

    当然,他们可以贪污,文官侵吞地方杂费,盘剥百姓,有各种灰色收入。武官则是吃空额,侵吞军饷,把军械倒卖掉,甚至连马的豆料都不放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涨工资(3)

    大明营兵的铠甲烂,兵器差,马匹瘦弱甚至毙亡,这里头都是有学问的。

    张守仁觉得,朱元璋指望人人都是圣人,指望人中□□混出头来还过苦日子的想法实在是无厘头,他对自己的儿子十分大方,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奉国将军一路下来,最低等的宗室按明初的标准都不弱于最高的一品当朝,这样巨大的不公平直接导致明朝无官不贪,潜规矩盛行,吏治败坏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就不提了,十分的悲催。

    后世人总以为汉唐强,宋弱,明清的版图都不小。

    其实明清之季,封建末世,处处都是没劲,除了明初时动辄五十万军队规模的动员农兵,也就是卫所兵外,到了明朝中期,整个国家的战斗力就不行了。

    主要是财政破产,军户逃亡,又没有动员能力,卫所兵平时要种地,战时还要自备刀枪去打仗,宁有是理?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才是怪事。

    从土木之变的也先,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