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262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262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三十五章说王

    浮山在统计战果的时候,李鑫和张德齐都回避在一边,但浮山营没有叫他们不能旁观,所以两个文人幕客,加上一些布政使衙门和府衙派过来的幕僚和吏员,书办,一群数十人和总社中人是负责和客军联络并供应物资的吏员们都是站在一边,默默旁观着。

    下午浮山营的强悍的后勤能力已经叫这些人吃了一惊,工兵队强悍的建筑能力,各队之间的协调动作十分迅速,辅兵们尽职尽责,毫无推诿,浮山各处居中提调的熟练和权责分明,这些东西,都是这些人前所未见,亦是闻所未闻。

    这些来自后世的机构和行事作风,当然是这个时代无没有的。

    而浮山营武官,上到队官千总一级,下到没有朝廷任命,只有浮山自己任命的最底层的小军官,每个人脸上的那种自信和果决,昂扬的士气和对自己份内事的毫无推卸的责任感,这些东西,却是这些同时代的人看在眼里更为敬佩和感受至深的。

    这些衙门中人,哪天不是在公文往还中度过的?

    上头大官们的作派就是养小妾,会同年,诗酒征逐,根本懒得过问任务政务。如果不是战时,指望这些文官到城门来一次都是绝无可能,就算是威胁到自己性命了,济南城中的官员根本毫无打算的也是大有人在。

    官儿们是这样,将领们只顾贪污,也是一样的养小妾,玩儿女人,想着国事的可能是有,不过反正在张守仁到来之前,这些人是没瞧见过。

    底下这些文员幕僚,师爷吏员,也是上行下效,吃官司的,收门包贿赂的,和内宅老爷小妾联手卖官的都是大有人在,当吏员的原本就没有好名声,还怕干不要脸的事吗?

    而眼前这一些军人,做战勇武,住城墙根儿,吃和士兵看样子也是一起了。年赏没银子,就是二两酒,也就够漱漱口了,不过瞧这意思,底下却是欢声雷动,十分高兴的样子,每个将领和小兵都是一脸兴奋的模样,一些吏员不禁深感悲哀……这么一群兵,这张将军是怎么带出来的啊!

    他们倒是不知,浮山营的赏赐奖励是成套的,分层次的,不是靠明军将领那样,平时当乞丐或是野狗养着,战时搬出来大筐的银子才能激励人心,选出一些不要脸的泼汉来卖命,没大捧银子就没有壮士卖命。浮山是平时就有足够的奖励,这一次立功人员在战后也肯定有不菲的犒赏,不过那是战后,却无须在众人眼前发赏了。

    至于李鑫和张德齐,感受最深的就是浮山的分门别类的系统工作的威力。

    记录归档有专门人员,收拢战马和战利品的有专门人员,并且同时也在记档,分门别类的归置好。

    甚至斩首也是有专门人员来做,不是随便哪个小兵都上前争首级来着。

    战场缴获品,蒙古人抢的散碎金银和贵重物品,包括铜香炉,丝绸衣服散落的一地都是,浮山营兵路过时候,却是看也不看一眼,根本不当回事。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说王(2)

    战后又统计归纳,把一切弄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时,才有专门的军官对主帅报告,然后主帅认可之后,再最后归档记录。

    张守仁的每一道命令,在他身边有一群模样十分年轻,但透着聪明和机警的青年军官们就一起商量,有几次还有一个漂亮武官上前,打断了张守仁的命令,对其中一些细微处进行了一些建议,这些明显能瞧的出来。

    而每一次的修改,都是更详细,更确定,更无可指摘。

    军令下达,有专门牵马候着的穿着特殊的传令兵,立刻传达,将领在接令时,声若雷鸣,答应下来,立刻转身执行,毫无犹豫,一点抵触或是惯有的打商量要好处的官兵将领所特有的行为是一次也没瞧着。

    令行禁止,军纪森严到如此地步,而军令系统和后勤系统的重视和妥帖到如此地步的,一群老于兵谷军务的幕僚师爷和吏员,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此时他们都是神色复杂,这些人被归拢到一起,总归是能办事的人才,但张守仁从头到尾,除了要来一些修窝铺和野战医院等要紧地方必须的物资外,几乎就没有找济南城这边要什么东西。

    哪怕是现在,酒肉赏赐,都没找济南要一文钱。

    “张大人,”一个师爷看不下去,上前道:“酒肉应该我济南府供给,请叫我们总社尽一尽心意,由学生去领用调派吧?”

    “不必了,”张守仁笑道:“我们事后算帐,该多少银子的赔累,我找朝廷和军门大人,方伯大人打擂台要去,总社财物都是济南军民捐助,还是用来征调本城壮丁吧。”

    这个打算,也是入城后就决定的,浮山营毕竟才五千官兵,还是连辅兵在内,而济南城方圆十几二十里,这么大的城池,要是东虏真的强攻,顾此失彼,真的被打进来这个乐子可就是大了。

    “李先生,张先生,总社就由二位负责吧,钱粮物资,我想要一个详细的数字,两位先生能助我否?”

    一群人中,张守仁对这两个济南本地的幕客十分看重,都是英气勃勃,灵光外露的人物,这一件要紧的事,他决定就交给这二人,算是一次考试。

    总社原本是个肥差,是一位城中威望很高,身家也丰厚的官绅来任社首,现在被莱州兵祸害过,物资储存的数字谁也不清楚,而且是一团乱帐,不好厘清。

    这个社首已经回避,不敢视事,此时交给这两个幕客,也是真的十分为难了。

    “此事是我济南人理所应当效力之事。”

    “学生愿意效劳。”

    张德齐和李鑫彼此对视一眼,俱知对方心意,当下都是笑着答应下来。

    此时暮色渐深,济南城的人渐渐四散离去了,虽然城中经过一下午的肃清已经安靖不少,不过肯定还会有散乱的暴徒和乱兵躲在暗处,万一遇上,这乐子可就大了。所以除了留下来的人手外,多半都是散过去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说王(3)

    今天毕竟也是大年三十,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已经有千年以上,唐宋时就已经真正成型,要不是战乱,天大的事也挡不了中国人过年,此时城中大体安静,众人都是思念家人,也恨不得飞身回去报一声平安,当官的早就走了个干净,这些吏员差役也是纷纷散去了。

    只是离开之时,心里也不大安定,城头内外都是较为空旷的地界,北风呼啸,这年三十也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了,虽然看着不象要下雪,但这寒风逼人,睡在这城墙之下,还真是十分艰苦。

    而此时德王宫中,隐约传来丝竹管乐之声,显然是张秉文等官员到达王府后禀报了济南平安的消息,德王宫中有不少乐师和太监都能吹打,城池无事,王府便又是热闹起来,在城头看去,诺大的紫禁城中灯火通明,到处是打着灯笼行走奔忙的王府下人,在心理作用下,甚至有酒菜的香气随风飘来的感觉。

    “这亲王殿下还真会享福。”

    下城楼的时候,张守仁也瞧着了,这么笑着说了一句。他的亲兵正在城楼里洒扫除尘,放上大幅地图等该用的物品,除此之外,也就是一床一铺,十分简单。

    对比城中亲王府邸的景像,张守仁这里就寒酸的很了。

    “哼,咱们大明的天下,就是养活这些亲藩养坏了。”

    孙良栋一伙都不在,张守仁甚为诧异的回头一看,见是张世福在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而张世强和张世禄几个老成人都是点头。

    “可不是,啥事不做,就抢人庄田,什么生意来钱就抢着做,听说利丰行到咱胶东,就是被德王府给挤走了,那些太监,拿张封条就到人家去,要么和买,要么送银子给他们,要么就只能被逼走。”

    “王府的人,就没做过一件人事。”

    “山东的来钱的好事,王府占四成,孔府三成,剩下三成还要分给官员武将,落在小百姓嘴里的,就剩下点渣渣了。”

    提起亲王府邸,这些武官是一点尊敬没有,说起来都是抨击的多。而四周的浮山兵也好,济南的人也罢,都是心有戚戚十分赞同的样子,竟是没有一人出来替亲藩们说半个字的好话。

    明末时,崇祯的这些亲戚实在是给大明王朝吸引了不少仇恨。

    张献忠和李自成,每破一城必杀尽城中宗室,百姓们都是奔走相告,十分欣喜。

    襄王被杀前,城中百姓就暗中痛骂:“一群猪,屠夫就快来了。”其痛恨之状如此,可见亲藩在各处,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占庄田,霸水利,抢占生意祸害商行,铁矿诸矿王府都要插一手进去,加上有一些宗室为非作歹,坏事干尽,各地百姓的仇恨,也是由来有自。

    就连远在胶东的人们,对山东济南的德王,兖州的鲁王两家,都是毫无好感可言。

    “不要说了,”张守仁沉声道:“朝廷在亲藩事上,自有主张,我等是武夫,但知保家卫国,无须多言其它。”

第三百三十六章 视伤(1)

    “国华将军看来还颇为忠义,很识大体。”

    “嗯,就是,就是……就是有点愚忠之感。”

    “这倒不一定,或者就是小心谨慎,为武将者,能练出这些兵马,再有敬惧之心,前途才不可限量矣。”

    李鑫和张德齐差事在身,未得张守仁吩咐,也不便擅离,在浮山众将拱卫着张守仁下城楼的时候,他俩也只能跟在身后。

    听到浮山人的对话,两人也是忍不住轻声议论起来。

    此时最后一抹阳光也沉入黑暗,在济南这样的大城之外,原本是有不少民居依城墙而居,近郊之中,村落极盛,甚至是市镇模样,要离城十几二十里后,村落城镇渐渐稀疏,才成为普通市集模样。

    但今天这种原本一年中最热闹的这一天的晚上,城中寂寂无声,也很少灯光,只有浮山骑兵还在打着火把巡逻,只有王府之中和少数富户家中有丝竹管弦之声,看起来也十分热闹,有一点过年的样子。

    城外则是一片漆黑,一点儿光亮也瞧不着。

    胆小的人,在这种时候看向城外,怕是要吓的不轻。城池外头,也不知道潜伏着什么危险,如同一只亘古巨兽,正在择机冲入城中一般。

    在这种时候,为安人心,每个几个城垛都是生起一堆火来,多多生火,迷惑敌人不知城头兵马数量,也能方便巡城兵马间隙时取个暖,驱除一下身上的寒气。

    城墙下头,步队和少量马队已经归建,每一个时辰就会有部队去替换还在城中巡行的同袍,所以大伙儿都在抓紧时间吃饭。

    工兵营已经在东门附近建了十来个能容三四百人同时就餐的饭堂,搭建的速度极快,木制框架,然后蒙上皮子,再盖上油布,地上铺上草束和木板,简陋而又暖和的大饭堂就算建成了。

    紧靠着城门附近就有这么一座,士兵和将官们都是排着队在打饭,只有队官一级才有亲兵在身边,并且吃食待遇上略有一些不同。

    每个士兵都领到一些肉食,夹着肉的大馒头热气腾腾的,还有一木勺的上好烧酒,闻到酒肉香气,所有人都是眉开眼笑,十分开心的模样。

    见到张守仁,大家都是一碰脚,行一个军礼便算完事,有的老人,官职虽不高,但却是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