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41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41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全部是军需物资,而且是张守仁请利丰行代垫货款,这等事当然不合规矩,不过彼此合作愉快,所以托李掌柜的时候,对方也是爽快答应了。

    现在大半物资都买到,而且经由白河水路运输,十分方便。

    但生铁是最要紧的,买的数字却远不足所需了。

    “大人是要打造兵器,铁甲?”

    当时铸炮主要还是铜炮,象辽镇的铁芯铜胎的火炮尚未成型,火铳不为明军将领所喜,所以秦邦华问的虽内行,却是问的错了。

    “正是。”张守仁也无心解释,只是答道:“本官曾经向兵备道刘大人保证,在夏至之前,重整张家堡一带的海防,练兵制甲,亦是海防的一部份。”

第六十七章 物资(2)

    “那么,大人为什么不想办法申请民炉执照,自己去开矿呢?”秦邦华笑道:“我山东临淄一带自有铁矿,也易开采。不过,官府限制炉房很严,官炉工又不行,民炉被盘剥,以大人的身份势力,自己申请官照开采,较为省事。”

    他不说省钱,倒说省事,张守仁听了便是明白,就算以自己的身份,被上下其手克扣盘剥怕也是免了不的了。

    怪不得明末时铁的产量不增反减,特别是北方的铜铁诸矿已经败坏不堪,官矿根本没有产量,嘉靖年间就已经是朝廷花钱在民间买铜,至于铁矿更加不堪,产量连年下降,官矿工被虐待逃亡,投的钱血本无归,时间久了,朝廷也不会在这无底洞上花钱,于是也是简单一个字:买。

    原本这个买字是把问题解决,但万历年间行之天下的矿监和税监又把民矿给搅和的差不多了。以明朝的制度,民人办矿只要到官府申请执照就可,但也有种种不合理的限制,等矿监一至,反正挑毛病是很随意的,于是银钱自是滚滚而来。

    这其中逼的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也是实在不少。

    这么一来,自是矿业凋敝,产量下降了。

    张守仁需要大量用铁,自己开矿是个好办法,就算不赚钱赔钱,好歹比买不到要强些。

    “多谢东主提醒,”张守仁合掌一揖,笑道:“此事暂且放着,等有空再说。”

    秦邦华懂得这个年轻武官的意思,现在对方根基还浅,手不好伸的太长。在莱州境内,张守仁算是有办法了,从知府到胶州知州,同知,上下几十号有权力的官员大约都打点过了,再到登莱兵备道,也有交情关系。

    但出了府,临淄可是青州府管辖,那边是两眼一抹黑,张守仁官身太低,隔着府州和官员打交道,太过吃亏,拉一个大关系网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妥的,莱州这张网,好歹也织了几个月下来了。

    当下便也是呵呵一笑,秦邦华长揖一礼,在李掌柜等人的簇拥下,告辞离去。

    商谈顺利,张守仁的心情也是足够愉快。

    穿越数月,就有如此成绩,并且有更宽广的未来,他也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并自豪!

    “走吧,我们也该回堡去了。”看着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张守仁笑道:“赚的钱,也该要花出去了!”

    ……

    ……

    曲端回胶州,张世福和张世强留在方家集,只有一个孙良栋顶上张世强以前的角色,带着一小旗的老兵,护卫着张守仁返回堡中。

    十余人行进在官道上,虽然崎岖难行,倒也是欢声笑语不绝。

    不少人都出来很多天不曾回家,自然也是归心似箭。

    这种情绪也是感染了张守仁,一时间,他的情绪也是大好。

    “可惜咱们战马太少了,要不然,俺这个小旗官也得混一匹马骑骑,是不是,大人?”

    和伙伴们打趣腻味了,孙良栋一窜到前头,对着骑马的张守仁挤眉弄眼的笑道:“大人,将来赏俺一匹马不?”

    “赏你一头驴,大伙儿骑马你骑驴,成不?”

    “呃,下官告退!”

    “快些滚!”

    对答之后,孙良栋心满意足地接受了士后们的哄笑,自己燥不搭眼的跟在张守仁那匹七岁口的枣红马后头,没过一会儿,就又是昂首阔步的模样出来。

    这些部下嘻嘻哈哈的没个正形,不过有关于战马的事情却是触动了张守仁的心思。

    生铁这种物资将来是一定要掌握资源,大量的兵器和铠甲,加上火铳,火炮,一想起来就是天文字数的用铁量,自己手中没有资源,光凭购买,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

    这还是将来之事,眼前倒是急需一匹上好的战马,骑兵将来也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多多益善。

    但大明虽不是如宋人那样缺马,因为拥有河套地区和几百年来对蒙古人的优势,所以战马并不缺乏,但战马和拉车套犁的挽马不同,好的战马,高价几千两银子的都有,最普通的也得六七十两银子,一般来说,三岁到五岁口,个头在一米五六左右的蒙古马,最少也得一百二十两银。

    组建一支一二百人的骑兵队伍,最少得一人双马的预算,不然没有机动能力和负载能力,骑兵机动不起来,也是无用。

    这么一算,银子就是如海水般潮来潮去,冲的张守仁昏头涨脑。

    一年十几万两的收入,看似惊人,但去掉维持关系网的银子,养兵养人的开销,购买各种物资的开销,张守仁心中明白,自己看似有钱,其实要做大事业来说,这点银子,还真的不够看的呢。

    以朝廷养兵来说,辽镇官兵现在的待遇和张守仁的亲兵差不多,不过辽镇有十几万步骑大军,一年养兵的费用在五百万左右。这一笔银子直接带起了山海关一带的物价,粮价腾高,主要原因就是朝廷往关门宁远一带撒了太多的白银。

    面对满清的威胁和天下大乱即将到来的前景,花再多的钱养兵也是值得的。以张守仁的打算,将来还要把自己部下的待遇提高!

    前提是,要大量的物资,要搞到大量的银钱!

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1)

    第六十八章新堡新丁

    “大人回来啦,大人回来啦!”

    距离张家堡还有半里地,一群半桩大的孩子就发现了张守仁一行人的行踪,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大声吆喝叫喊,声音清脆悦耳,十分的动听。

    现在的张家堡一带已经俨然是一个大工地,如果有在外头游历一年才回来的,绝对会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地方,居然就是那个一百年两百年都不曾变过样子的卫所军堡。

    隔的老远,就能看到过千人如蚂蚁一般在堡墙四周忙碌着。

    有人搬来已经开凿了很久的大块条石,成堆的码放在原本的堡墙四周。这堡墙还是在二百多年前修筑的,大段的地方坍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看着实在不成模样。

    刚过年的时候张守仁就安排人开凿山石,制窑烧砖,预备重修堡墙。

    当然,还要修附属的堡寨城防设施,垛墙,箭孔、火铳口等等,一应俱全。

    除了堡墙这里,沿海的那几个墩堡也运去了砖石,预备重修。还有几个在高岗上头的峰火台,也是在重修的计划之中。

    虽然杀光了韩六一伙,但现在的海上已经不属大明所有,谁知道有没有未知的危险□□?就算不为了评功买好,重修防御系统,有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这也是张守仁早就决定的大事。

    废旧的堡墙下头,有人在铲平灌木从,搬开年久的废砖乱石。

    有人在打扫垃圾,堡中的生活垃圾早就有专门的地方填埋,这年头没有什么工业产出,真正废弃不用的东西很少,几百年积累的那些脏东西早就被张守仁下令搬走了,现在又把堡寨外墙打扫清洗干净……很多人说,副千户大人对干净的标准显然有点有异于常人。

    当然,对张守仁来说,这样的标准已经是放的很低了!

    堡中的明沟也是改成了暗沟,扒了一些年久失修的土房,扩宽了道路,挖好的排水沟上加了石板压实,堡中原本一年四季都能闻的着嗅的到的那些阴沟的臭味从此消失无踪。

    再加上新修的全用青石板当底料的大澡堂子,分成男女两个部份,修成的时候,简直是全堡轰动!

    除了这些公共卫生的改变,还有各条街的居民房舍,也是由堡中出资,全部重修了一次,光是这一项,就不知道给张守仁带来多少感激的话语。

    其实这一项花费不多,无非是把草顶换瓦顶,夯土换砖墙,工是堡中的军户自己出工,张守仁只是出了料钱,百来户人家一共花了不少两千银子,整个堡就是焕然一新,全堡上下,都是欢欣鼓舞。

    这光是得到的人心,就远不止这么一点银子能衡量!

    还不止是本堡的人心,现在张家堡这里大兴土木,需要的泥瓦工和各种小工很多,加上本堡的盐都在这里验收过称,所以张家堡每天人来人往,虽然是近海,但已经俨然是一个大型集镇,热闹繁华,百倍过往日。

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2)

    等张守仁一回来,自是全堡轰动。

    随着孩子们的叫声,先迎出来的是跑到新修的堡北门列队的亲丁队们。

    新招募的五百多名亲丁,一百多人在方家集,剩下的四百多人就留在堡中训练。他们全部是在浮山所招募的,本乡本土知根知底,都是挑的老实又不愚笨,身体素质都一流的棒小伙子加入,稍微次一点的,体能跟不上的,只能好好吃饭锻炼,再等下一回。

    此次招兵,也是轰动全浮山所。

    连同原本的亲丁在内,张守仁在本所已经招募了五百余人,全所精壮不过两千余人,全部男丁不到四千,基本上能用的好小伙子都已经全部被张守仁纳入麾下,这一下,其余的百户们等于是光杆司令,任何人想走张守仁的老路都是没法子了……人都被选光了!

    此时这四百余人,加上留守的三个小旗近五百人全部站在张守仁的身前。

    他们先是一路纵队跑过来,到了张守仁身前时,黄二立定身体,高举右拳,于是所有人都是向右旋转,几息功夫,就是把纵队变成横队,然后彼此对直肩膀,叉开两腿,留好行距,这一切动作几乎就都是眨眼间就做完了。

    等一边看热闹的人反应过来,近五百人的亲丁已经变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横阵,大的方阵之下又分成了三个小型方阵,每三十余人一排,正好是四排。

    “不得了,不得了,这是怎么变的?”

    “太花巧了,简直不象是真的。”

    “不过训练了半个来月,就有如此齐整的阵法,怪不得副千户大人有如此基业在手了,佩服,佩服!”

    堡门附近,除了各百户过来做活计的军户们,就是一群穿着武官袍服的百户官们,其中众星拥月的,正是年近花甲的千户周炳林。

    要说这几个百户和周炳林也是懂行的,此时看着亲丁们转换阵形,一个个都是倒抽凉气,脸上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倒也怪不得他们,这军阵变换最为吃力。按戚继光的说法,战场上大阵向前十步,就是要重新整队一次,否则就会乱阵。

    而冷兵器交战,从战前的情报到筹备粮草,再动员士兵,除了兵员素质和将领临阵指挥的能力外,就是讲究的阵形的保持。

    哪一方阵形保持的好,那就是取胜的机会更大一些。

    人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