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40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40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大家来,自是有要事相商。”

    等气氛一热络,张守仁便是把酒杯一放,示意要说正事了。

    见他如此,几个巨商也都是放下酒杯筷子,两眼正视张守仁,专心听这个副千户要说些什么。

    这么巴巴的把大家请来,想必是有要紧事情。

    此时楼下食客多半离开,外头几十个亲丁守门,外人也不敢擅入,酒楼内鸦雀无声,只等张守仁发话。

    看向诸人,张守仁侃侃道:“秦东主是济南府,不过生意主要是在莱州和青州。陈东主的和丰行是在青州府,高密和平度州一带,也有分行。王东主的生意就是在靠北一些,我说的可错?”

    “没错,大人说的是。”

    “正是。”

    “不知道大人的话,是何用意?”

    几个商人先后回答,他们的商行范围就不是什么小地方,什么县城集镇一类的分销点就不需要说了。

    比如方家集这边,虽然收盐很多,但只是秦邦华的利丰行的一处分号罢了,要说利丰真正的大生意还是在济南,各地收的盐在各地发卖,济南到德州、临清一带,才是利丰行卖的最多的地方。

    因为靠登州和莱州这边近海,胶东一带原本就是半岛地形,到处都有盐场。

    比如灵山和浮山这边有盐场,军户们都靠海煮盐,在登州和平度州往北就是渤海湾,也有自己的盐场,所以能够自给自足的人家很多,卖盐的销量自然就不如内陆。

    山东的盐,一多半自产,一小半是进口淮盐,还有济南府这样的大府里的有钱人买甘肃青海一带的井盐,井盐细白,用来擦嘴清洁,价格是十分的昂贵,不是有钱人家是舍不得买来用的。

    大家各有地盘划分,也是多年经营下来的默认了,要是强行改变或是怎样,首先就会自己人搞的阵脚大乱。

    “大家的盐在各地销售,价格都是不同。”张守仁不理会别人,只顺着自己的意思继续说道:“昌邑和高密卖的贵,二两多到三两都有,往济南和德州就便宜下来,平度州和莱州一带,二两不到的价格也是有的。这般卖法,彼此容易竟争,收盐的时候会抬价,出售的时候会压价,盐这东西,每年吃多少是固定的,再便宜人也不会多吃,再贵也不会少吃。本官是想,既然如此,何不把价格给定死了,收盐的价和出盐的价都稳定下来,这样大家销的多就赚的多,不必再为收盐卖盐打破头……各位东主,意下如何?”

    张守仁现在是靠海吃海,养几百号人做这么多的事,靠的就是煮海出盐。

    所以他也是对盐下了功夫了,底下的情弊一说就是十分清楚。

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2)

    但语涉收盐和出盐的价格,各家在各地的情形是千头万绪,收盐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哪里就能把价格给定死了?

    收价不能定,出价想定死更是天方奇潭!

    秦邦华心里觉着眼前这年轻的武官有点不懂门道,太过想当想。不能把生意买卖当成打军棍行军法那么简单,不过这话却不好出口,怎么说都是有点伤人,一时间他就沉吟不语,只当没听到张守仁的话。

    本钱最雄厚的利丰行不出声,别家商行当然也不好接话,再者说,这几个东主也是和秦邦华一样的想法,都是觉着张守仁有点想当然了。

    眼前这情形就是在张守仁预料之中,他并不急。

    当下只是又笑眯眯的接着道:“列位东主肯定觉得我太想当然了,从平度州到昌邑、高密、再到莱州,一路上各州县离海远近不同,私盐的质量不同,价格当然是有不同。不要小看差的几钱或几分银子,做大买卖的,有时候赚钱就在这一点差价了。不过既然如此,何必把价格拉开一些呢?以我的意思,各位的进价就在一两五钱,卖价定在二两二钱,每石盐能赚七钱银子,这个价码,比起各位东主现在的均利,最少要高出四五成出来……秦东主,我说的可对?”

    这个价格和成本的推算当然很对,这是事前下过功夫的。

    “大人说的是,不过……”

    “不过这有点想当然了,是么?”

    “在下不敢这么说。”

    “放心吧,”张守仁似笑非笑,向着几个商人道:“我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既然说要统一卖价,那么,自是把整个胶东一带的盐全部控在我手。三个月内,任何人不准出盐,列位在胶东,除了买卖我张守仁的盐,别家的盐你们也买不到。除了灵山和浮山盐场,青州和莱州的别家盐场,我也都会吃下来。从今往后,列位只能从我这里买盐,也就是一两五一石,货真价实的官盐!”

    “嘶……”

    “这……”

    几个商人,都是牙疼一样,立时都是张嘴结舌,或是嘶声倒抽冷气,或是牙疼般的直摇头。

    张守仁这话,真是好大手笔,好大的气魄!

    除了灵山和浮山,还有登州和莱州、平度州一带有几家盐场,不过登州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盐场的生产也是基本上停顿了,莱州和平度州靠东北边的几家盐场若是都被张守仁吃下来,确实这胶莱地带,官盐上头,除了买张守仁的,也就没别家的盐可买了。

    不过秦邦华很快就发现了这其中的不妥之处,他向张守仁道:“大人把官盐垄断了,在下十分相信。但这千丝万缕的私盐……”

    “私盐我会查禁,也给他们时间并入到我这里来,我收他们的盐,以后不再抽分,大家都可以省事。”

    现在巡检司的收益就是抽几家盐场和私盐贩子的税银,不给银子不给过路,也送不到商行。但这样要大量人手四处巡查,就象当年冯三宝要养几百盐丁一样。

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3)

    此时的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到处都有支路叉道,几百人根本看不全,禁不绝。

    按张守仁的做法,以后就不抽银子,只管巡查,发觉卖私盐的就肯定有重罚,这样时间久了,私盐自然就真正禁绝了。

    现在的私盐贩子,要么把他们的盐全部当官盐,要么就洗手不干。

    这种做法,当然好大气魄,不过众商人细想下来,以张守仁现在的人手,要是真的这么做法,倒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只有一宗了,”秦邦华是爽快人,要不然也不会做出这么大的事业。他看向张守仁,沉声道:“本行在胶东一带,除了方家集还有灵山盐场,平度州……好多处分行,一年收盐在一百万石以上,据在下所知,灵山、浮山和平度州那几家盐场加起来,一个月不过三万石左右,大人就算全吃下来,也没有办法满足我一家所需,更不必提这么多家商行了。”

    “呵呵,果然是秦东主,还是把最关键的地方给说出来了。”

    张守仁点头微笑,一副欣赏的表情。

    确实,说了半天,产量才是最关键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私盐贩子,还是因为官盐的盐场出盐太少。现在浮山所全部人手都在替他煮盐,加上灵山盐场也被他控制,这样加起来一个月才四千多石盐,如秦邦华所说,把剩下的盐场全加起来,一个月两三万石的产量,可眼前这几家盐商加起来,一年所需的盐在两百万石左右!

    要知道,当时山东的人口已经很多,象济南这种大城市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临清这样的城市亦有数十万人口。

    这种矛盾其实也可以放在全国来看。

    明末时,全国的用盐量是十八亿斤,但官盐出产只有五亿斤,还有十三亿斤的缺口是怎么填平的?

    当然是大大小小的盐商和私盐贩子来满足这个缺口了!

    整个山东,保守估计也有三四千万人口,眼前这几个巨商最少掌握了山东一半左右的盐的销量,所谓二百万石,也就是两千四百万斤的盐需求量,对一个人口大省来说,这个数字并不惊人。

    但对几个人,特别是对张守仁来说,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利益,实在是叫他为之心动,甚至是辗转反侧,寝食难安!

    秦邦华的怀疑和言下之意也是明显的,涉及到几千个私盐贩子,一百多万石盐的缺口,你一个小小副千户,就算掌握了相当强的潜力量,你又如何能补上这个缺口?

    补不上缺口,你把私盐贩子杀绝了,钱仍然赚不到,而且会有剧烈的反弹,到时候,再强的实力,怕也是会被后起之秀给铲平。

    这个险,张守仁敢冒,他们几家商行可未必敢冒。

    二百万石的销量,一两五的出价,三百万两的巨大市场,这个数字,怕是崇祯听到都能从御座上掉下来,更不必提一个几个月之前还只是一个穷百户的张守仁了。

    大丈夫不可无权,小丈夫不可无钱,想做大丈夫,就得先做小丈夫啊。

    这碗饭,他是一定要吃,哪怕是冒着撑死自己的危险!

第六十七章 物资(1)

    第六十七章物资

    “请诸位东主放心,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张守仁举杯,致意,微笑:“也不是现在就照这个章程来,等到五月,我给诸位盐,诸位则按我说的办,以后登、莱、青诸府州盐利,我与诸位东主共享!”

    在场商人,不管信或不信,倒也是怦然心动。

    按张守仁的说法,禁绝私盐,大家赚的银子最少翻一番。

    至于这张大人能赚多少,大家没法管,也管不着。

    不过现在胶州一带,传扬开来的都是小张千户懂事,识作的风声,想来这副千户大人赚的越多,名声也会越来越好吧。

    这年头,光会赚钱不行,光会杀人也不行。

    能赚钱,能杀人,还要舍得花钱,会花钱买平安,买仕途更上一层的,这才是真正的人才,是豪杰之士。

    山东的曹州总兵刘泽清,不就是靠着杀人和送钱,加上能养兵,一步步从一个吏员做到总兵官的位子?

    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副千户,安知没有能到总兵官的那一天?

    一念如此,商人们自然就是更加客气了。

    “诸位请先回,本官有官身在,不便远送。等五月时,咱们再见。”

    夕阳西下,酒宴也是到了终结的时候,几个巨商心满意足的离去,张守仁一脸淡淡的微笑,很客气的将人送到了酒楼门前。

    再往前他就不能送了,毕竟一边是商人,一边是朝廷的武官,体制还是要讲的。

    “秦东主,请稍留一步。”

    到最后,张守仁把利丰行的秦邦华留了下来,拱手笑问:“托贵行买的生铁,皮子,焦煤等物,不知道在路上没有?”

    这一次他花费巨资,买了一万多两十几万斤的生铁,还有皮子硝子等要紧物资,这么多紧俏的东西用来做什么,当然不言自明。

    说实话,要不是明朝的矿禁不严,而且吏治败坏,象这种军国重器哪里能由一个商行代买,并且通行无阻?

    秦邦华答道:“皮货和焦煤等物,还有牛筋、膛床、车床,这些都是幸不辱命,全部买得了。不过,生铁一样,最近几年铁矿废驰,不论官私都出铁很少,而战乱不止,用铁极多,所以只买得三万斤,远不及大人所托的数字,真是惭愧。”

    这些全部是军需物资,而且是张守仁请利丰行代垫货款,这等事当然不合规矩,不过彼此合作愉快,所以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