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血火明末 >

第100章

血火明末-第100章

小说: 血火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龙这老鬼,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个大功,我看还要应在这个狗官身上。得找个机会去这狗官的地盘试探一下,看看有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刘豹心里暗暗转动着计策。

    ????????

    “大人,这刘豹跑了,可就是个祸害了?”海盗死的死,逃的逃,一直躲着的何斌还有他的几个随从纷纷走了出来。不提那几个随从,何斌却是有些焦急,忍不住就在周世龙身边说道,语气里却是带着了些许质问。

    周世龙一面命士兵收捡战场,特别是那些荷兰制火铳要好好的收捡起来,一面斜睨了他一眼,沉默不语。

    不过他不说话,张天bō却是冷着脸道了句:“何先生,那匪首如此狡诈,我们还没动手他就已经准备逃跑了,此刻又上了舢板,你教我们这些士兵又怎么去追?倒是何先生你熟识水该是何先生自个儿解决那几个海盗的时候了,怎么能事事劳烦大人?”

    何斌被他这么不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指着鼻子大骂的语气训斥,脸sè顿时变了,有尴尬也有些恼怒。

    他虽然对于周世龙帮忙解决刘豹很是感jī,但潜意识里还是认为他们是合作关系,帮帮忙那是应该的。此刻见刘豹跑了,自然有些不满意了。不过张天bō这一说,他立即反应了过来,周世龙是这里最大的官,而他只不过是一介草民罢了,虽然他们是合作关系,但更加的是上下关系,他用质问的语气和周世龙说话,却是犯了忌讳。

    “怎么和何先生说话呢?”周世龙训斥了张天bō一句,旋即便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何先生不要见怪,军旅众人难免不会说话。”

    “无妨。”何斌勉强一笑。

    “这样吧,既然商量好了同贵主上合作,那本官也有义务护送何先生安全返回。为了防止在路上再遇到诸如刘豹这样的海盗,本官就派遣一部分士兵上船护送何先生,一路随行。”周世龙随后微微一笑,提出了这个建议,“何先生,你意下如何?”

    何斌脸上闪过一丝喜那是再好不过了,多谢大人!”

    虽然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火铳、大炮,但亚洲海域上的战船作战依旧还是冷兵器为主,接舷作战。靠的是哪一方的船大,哪一方的水兵多。船大的可以直接把敌人给撞沉了,人多的可以接舷作战,直接抢占对方的战船。

    至于用火炮对攻的海战,这个时候已经在西方世界成为了主流,不过就明朝来说,那还是非常久远的事。即便是之后的清朝,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那也是没有的。

    随后,周世龙便安排了一行五十个士兵护送何斌坐船南下。

    这五十人,全都是福山千户所原来的军户,也都熟水不然不懂水xìng的人极容易晕船,到时别说打仗了,就是有没有力气站起来那也是一个问号。

    带队之人原本周世龙属意的是赵阳,毕竟赵阳和他关系最亲子也最沉稳,办事他放心。不过后来一问,赵阳却是不懂水只能无奈了。选来选去,最后终于选出了人选:潘晓。

    周世龙也很是意外,原以为潘晓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旱鸭子。没成想竟然陆战陆行,水战水行,上了陆地能骑马冲杀,下了水能接舷作战,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也不知潘晓以前是做什么的,竟然会如此出sè?

    护送何斌南下,这是周世龙心血来cháo下的想法,不过后来仔细一琢磨,却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个自然是安全的将何斌护送回副将,这次的合作顺利达成。第二个则是伺机刺探一番郑芝龙那边的情报。至于第三个,也是很重要,周世龙琢磨着能不能带几个洋人工匠回来。而要是有洋人炮手那就更加好了。

    这个时候,正是大殖民的时代,洋人们疯狂的满世界跑,到处抢占殖民地,抢占利益。而洋人之中的落魄户则在政fǔ的鼓吹下积极的出来探险,既然国内不能过上好日子,那就去殖民吧,去外面的世界获得自己的财富。

    一些工匠、退役军人甚至于在职军人,那都是纷纷进入了这个航海大cháo之中。

    明庭进攻后金以及剿灭起义的过程中,洋人也是出了大力的。不仅有铸炮手为明庭铸造火炮,更有火炮手直接参战的,亦有洋人军官、洋人士兵冲锋陷阵的。

    不说其他地方,就说登州卫之内,周世龙就知道有葡萄牙籍的洋人铸炮手以及洋人军官、洋人炮手的存在。他们都是被孙元化聘请而来铸造火炮以及训练火炮部队的。

    不得不说,洋人在他们的工作方面还是非常尽职的。据周世龙他自己知道,孙元化聘请的这些洋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孙元化部将叛变的时候依旧监守在孙元化这边,最后甚至一半人都战死了。这种为了职业不顾身死的敬业态度,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周世龙也想过向孙元化把其中一些人要来,不过后来想想不知道该以哪种理由说服孙元化,因此也就熄了这股念头。

    现在有机会自己去招一些人过来,那就更加没必要去挖孙元化的饭碗了。而且孙元化其实自己都不够人手,哪里有人手chōu调给他?

    夕阳西下,目送潘晓领着一众士兵护送何斌上了船,渐渐的船只不见了踪影,周世龙不禁长长的吸了口气?????

    '。。'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献镜孙元化

    第一百四十一章献镜孙元化

    潘晓随着何斌南下,起码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能回得来,因此对于和郑芝龙的合作问题,现在也可以先放在一边,只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就行了,其余的还是得解决下自身的问题了。

    周世龙最后想到。

    现在,福山屯产出jīng盐的事情既然很大的可能xìng已经被附近一些消息灵通之辈知道了,那对于孙元化来说,想必也是知道了。而对于孙元化,这是周世龙他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不过既然迈不过了,那就加紧点联系,加深点关系,便宜伯侄的关系还是非常又用的。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那就不再周世龙现在的考虑范围之内了。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紧抱孙元化的大tuǐ,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而且争取,这个时候他也很有底气,也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键时刻。

    底气,一来福山千户所的治理初见成效,不说富裕、人人安分守己,但那股澎湃的劳作jī情,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比之登州卫的其余几个千户所那是不可同日而言。这是他牧民的功绩。

    二来强军渐渐形成,千余颇为现代化的军队,训练严谨,作战亦是勇猛。另外,横行登莱地区的悍匪、暗地里的盐枭头子雷世鑫,以及其余三群为祸日久的土匪寨子,就是被这支军队给剿灭了,杀敌千余,缴获无算。虽然其中有天狐寨的寨主姬yù翠逃脱了,但也是他的赫赫军功。

    三来jīng盐生意赚得暴利,虽然是被周世龙他一人独占了,但若是匀出去一些,还是可以为巡抚登莱的孙元化减轻大半jiāo税的负担的,也可以腾出更多的银两来训练士兵,以备与后金鞑子兵得再次

    如此三者,相信对于周世龙来说,无疑是会大大的加重他在孙元化心理面的位置。

    至于说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关键时刻,却是陆地之上的根基已经打好,以后只要不犯什么昏招,那根基只会越来越深厚,绝没有变弱的道理。而根基已稳,那就自然要往上升,再一个要想在这个时代大展拳脚,不升不行了。

    要升,这个时代又是论资排辈的时代,他刚刚升任千户,这才几个月又想升,还让不让别人朝廷不luàn套了么?

    所以,不得不想办法。而周世龙想到的办法,那就是发展海上力量。

    自古至今,中国的封建王朝只注重地面上的力量,至于海军、水军,如果没有必要的话,那是直接的废弃,没有半点道理可讲。以前的朝代还能出海,有海军,但自从明代已降,直到清朝,那是直接出动了禁海的强制xìng策略,海上力量从此淹没无形。

    即便现在横行海上的郑芝龙如何的令崇祯头痛,但海上力量依然没有被崇祯还有一干大臣们所重视。这无关见识和聪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历史的局限xìng以及国人自古以来的土地观念作祟。就是现下的大明百姓乃至于依靠海上力量发家的郑芝龙,那也是没有重视,还是认为陆地重要于海上。

    要不然郑芝龙也不会后来傻到明明有巨大到可以攻陷东南亚诸多xiǎo国的海上力量,却居然还去投降了清朝。这就跟明明进一步就可以稳当皇上,反而自己要跑去当阶下囚,去送死一样,彻底的白痴了。

    以至于现在,出现在海面上的,除了偷偷出去的渔民、海商之外,那就只有游弋的海盗了。

    发展海上力量,无疑大大增加力量的一种最佳手段。因为朝廷即便知道了,那也不会在意的,并不会像陆地一样,稍有谋反自立的念头,什么防止xìng的策略便实行了下来,或是yīn谋诡计对付或是直接调兵遣将正面进攻。

    恰逢这个时候郑芝龙派人来寻求合作,正是发展海上力量的好机会。又兼jīng盐的事情要同孙元化禀报,因此周世龙随即便决定了要去拜谒孙元化。

    潘晓护送何斌走后的第二天,周世龙便带了一些物事以及领了两百余长枪兵赶往登州。

    当然,在这期间,他也没忘了叮嘱张天bō、赵阳、**等人xiǎo心戒备,特别是逃脱了的匪首姬yù翠,以及还游弋在海面之上的刘豹等人。吩咐了他们只要有异动,立马布置人手进行抓捕,必要时先斩后奏。

    这趟去拜谒孙元化,银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周世龙为此,整整准备了三千两之巨!

    而除了银子之外,周世龙还备了一些礼物要送与孙元化。其他的不值一提,都是些福山屯的特产,但有一物这个时代却是非常的难得,那就是镜子。

    这个时代的镜子,是用齐汞法制造,不仅不够明亮,而且耗时长,一块巴掌大的xiǎo镜子要nòng上一个月。不像后世,制作镜子用的是镀银法,不仅很方便,无毒,最重要的还是明亮无比,光纤照人。

    想想看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其实造镜子也是一种赚钱的行当。

    除了jīng盐的生意和还没有拿出来的水泥,周世龙也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想到了这个镜子的问题。不是他后知后觉,而是身边没个nv人,穿越到现在一直都是呆在军中,哪里有什么镜子啊,一时之间忘记了也属正常。

    镜子不像jīng盐生意那么暴利,也不像水泥行业那么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但是它也是很赚钱的。这个时代的镜子,如今还被意大利人垄断制造,大概再过个七八年,十几年后才被法国人窃取了制造工艺,又过了一段时间,玻璃镜子的工艺才世人皆知。

    只要制作出了镜子,尤其是和后世的镜子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相信还是能够媲美甚至压倒欧洲的镜子的,而且镜子的买卖不论是大明内部消化,还是从海路之上运输到别处去贩卖,那也会是畅销货,不愁卖不出去。

    一面镜子,其实就是一面玻璃,只是一面镀上了一层银衣,所以才能够当镜子用。

    想到镜子的问题之后,周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