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血火明末 >

第101章

血火明末-第101章

小说: 血火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镜子,其实就是一面玻璃,只是一面镀上了一层银衣,所以才能够当镜子用。

    想到镜子的问题之后,周世龙随即便搜略了一些人手前来试做。在后世有几个人会造玻璃啊?周世龙他自然是不会的。不过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也知道些制作玻璃的大概材料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步骤。

    石英砂、长石、纯碱、这三样就是周世龙记得的制作玻璃的必备材料。

    石英砂应该不愁,在山东储量很多,长石也不愁,全国到处都是。把材料找来,然后周世龙命人建了几个建个窑子,又搜略了一些铜匠,再招了几个福山屯的军户,造玻璃的程序也就开始了。至于这些军户,则算作是学徒,一边帮手一边学,这样造玻璃的规模也就很快能发展起来。

    长石很容易找,甚至在中yào店都能找到,没费什么功夫就从登州城内买了一大堆回来。

    至于石英砂,在张各庄附近的那块石场就有,这里的片石成堆,随便挖随便采。而这也证明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这片石场,周世龙已经派了人手在这边劳作,开采,炼钢铁,现在又加上一个玻璃制造业,实在是一块宝地啊。

    一切工序准备就绪之后,周世龙随即指挥起搜掠来的工匠制造起玻璃来。前翻没有知识,不懂,因此试验的功夫整整huā了四五天都没个反应。不过实践出真知,试验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出来了。而且说实话,制造玻璃还tǐng简单的。

    一直到了第六天上,周世龙终于制造出来了第一面玻璃,不无感慨的道:“真他娘的简单啊!”

    铜匠们先是石英砂,纯碱,长石,石灰石这些东西铲进窑子煅烧,等材料融在一起,那就赶紧用根木棍伸进窑子里,用力的来回翻搅。最终会卷出一团亮白sè的液态物体,而这团亮白sè的液态物体,其实就是玻璃纤维。

    最后,将这团亮白sè液态物体拿到模具上,用剪刀剪下一部分,其余的塞回窑子中。

    那模具很简单,就是两块铁板,外加铁板之间,一个形状相同的正方形铁框。剪下一部分亮白sè的液态物体之后,直接将上面的铁板往下一压,几秒后便提了起来。

    那液态的玻璃纤维凝固速度非常之快,模具压下几秒钟后便完全凝固了,形成了一个长宽各一米的正方形的玻璃板。

    拿出来之后,这就是一块制作好了的玻璃了!

    现在的欧洲人,只能制造巴掌大的平面玻璃,还没有到能制造玻璃板的地步,估计还要过个几十年才出现那样的技术。这技术简单吧?实在是太简单了,至于为什么前几天一直没个动静,周世龙自个儿也想到了,完全是火候的问题。

    玻璃制造出来后,周世龙用夹子把玻璃板夹到一边。铜匠们则把那个正方形铁框放到火炉上,要让这东西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便下一块赶制下一块玻璃。而他们自己,却是依照周世龙的吩咐,继续烧制玻璃。

    周世龙拿起那块玻璃板查看起来,mō上还有一点粗糙,但还是比较透明平直的,反正这品质已经是世界前茅,更何况这玻璃板全世界唯此一块,这东西要是nòng成玻璃镜,绝对是最高档的货sè,不卖他几百上千两简直对不起技术垄断。

    西方的镜子工艺要传到这边来,那估计有得等了,没个四五十年别想过来。

    之后,周世龙又命铁匠给他连日打造模板,毕竟要做玻璃镜的话,不可能就这单调的一种一米长宽的正方形玻璃镜,要赚取更大的利润,那要玩使劲开发它背后乃至周边的潜力,所以圆的、椭圆的、huā式的,各种规格各种款式的都要。

    另外,玻璃这东西用途很多,并不是只能制造玻璃镜,例如还能制作望远镜。不过那些东西以后再说了,现在大规模出产的话,万一被谁盯上那就麻烦了,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没有建立起严密的保密措施前,不能把技术教给别人。

    而之所以敢放心的把镜子制作出来,周世龙是完全相信,就凭这个时代的人是决计想不到玻璃还能有其他用途的。

    所以,如同兵器一样,对于镜子他也相应的成立了一个工厂xìng子的部mén,就叫“福山镜号”进行镜子的生产管理以及销售问题,并且工厂的位置,直接和“福山制造局”“福山盐号”毗邻,划为了军事管理区,派士兵轮流监守。

    第一面镜子制造完成并且打磨好了之后,周世龙第一个就是看看自己现在的这身样貌,而且他穿越之后还是第一次无比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样子,这个刚刚二十岁的身体,不知是不是最近经历过多番血战,还是近来主掌福山千户所数万人的生死大权,看起来极是英武,体态修长,气势十足,自然或不自然间,都有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架势。

    任谁看到了,那都得称赞一声:“好个英俊少年郎!”

    镜子制作的成本低廉,石英砂、长石这些东西能值几个钱?最后周世龙算下来,包括镜框在内,一面镜子只需一两五十钱银子便可完整。而这其中,五十钱还是铜匠们的工钱。

    当然,若是要拿去销售的话,有一些镜子的镜框还得更换,更换上一些高档的镜框,或是材料名贵或是雕huā镂空,那这样的本钱就会随之上涨。不过这样的涨,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卖出的价钱涨的更快,因此最后实际对比一下来说,利润反而会随着增加。

    玻璃赶制出来后,那销售的问题自然被提了上来。

    不过周世龙这个问题出一说出来的时候,却是把福山屯的各军官震得不轻。

    千户官厅之内,周世龙命人把那边一米长宽的大镜子搬了出来,此刻这镜子已经做好了框架,只是这正方形的镜子不太好看,初做之时周世龙并没有考虑到这点,只是命人打造了长方形的铁板模具。

    “这是……西洋镜!”金大成、郭天福、张天bō???,无论是福山屯的原有将官,还是一路跟随他而来的老部下,无不吃惊的看着那面镜子,惊得都忍不住站了起来。因为这一块镜子,不仅很大,而且纤毫毕现,光亮照人,他们站在这面镜子面前,就跟对面多了一个自己一般,这简直不是凡间之物。

    他们有过听说,西洋镜就是这样的玩意,只是周世龙哪里搞到的这么一大块西洋镜,这可是非常稀奇的货sè,以前福山屯那可是没有的。

    周世龙道:“这面镜子如何?本官可是专mén命人连夜赶工制作,足足经过了七个昼夜,这才制作完毕的。”

    “什么!这是我???我们制作的??”一众人再次被震到了,目瞪口呆。

    jīng盐福山屯的人能提纯出来已经够他们稀奇的了,但镜子这西洋的货sè,福山屯里都有人能做得出来?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之极。

    不过转眼他们便想到了,不是福山屯的人懂得制作这稀罕玩意,而是他们面前的这位千户大人懂得制作,只是他不便说出来罢了。

    “这个当然!”周世龙淡然一笑。

    一时之间,众人纷纷感叹大人神威盖世,治世之才,简直就是他们的财神爷啊。因为周世龙先前有名言,如果还有什么赚钱的行当,一律少不了他们一份,只要他们服从、服从、再服从就可以。因此,“福山镜号”最后也将同“福山盐号”一样,由他们共同出份子组成,他们也将会在其中获得利益,有大把大把的超片入账。

    而事实,周世龙最后也没有骗他们,当场就让他们每人出一份子银子,建立起这“福山镜号”来。

    至于销售细节,周世龙和这些人共同想了几天,最后终于确定了下来。以镜子的大档次、卖给对象的不同,这些来定价销售。

    不过在销售之前,还是需要打响镜子的名气的。献上一面镜子给孙元化,然后还有其余登州卫的各个将军、官员,无疑是最好的广告手段了。正好这次要去拜谒孙元化,周世龙干脆出发前就一并带上了。

    既能为镜子做广告,又能结jiāo好登州卫的各官员,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何不做?

    这次,献给孙元化以及登州各官员的镜子,虽然有差别,有的有的差上一筹,但都是用的铜做镜框,主要是因为目前流行的就是铜镜。也大多所刻的寓意都是‘升官发财’‘平安吉祥’这类,

    一路行来无事,只是出了福山千户所之后,登州卫其他卫所境内的现象,却是让跟随出来的各军官,还有一应士兵非常的感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他们生活的福山屯是那么的幸福。

    因为沿途他们所见,尽皆显出一股凋敝的气息,田园村镇都破败得十分严重,一路上的耕地更是大半荒芜,长满了野草。比之福山屯的垦荒大运动,热火朝天建设新家园的情景,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云泥之别!

    '。。'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路遇

    第一百四十二章路遇

    一路所见,大半凋敝,只到了登州州城附近之时,才见成片的良田,繁忙的劳作身影。

    又兼眼下正是夏税征收的时节,虽是大早,但路上已是挤满了赶着牛车,骡车,人力车的民众,上面满载的都是粮食。

    大明行“一条鞭法”后,虽然此后夏税秋粮的征收都是改为征银,不过普通民众平时手上哪有银子?只得将粮食运到州城或其它地方,然后在各米店出售,换来银子,这里便不得不接受商人们远低于市场价的贱价盘剥,就算是丰年,也同样是获利不多。

    等jiāo完税后,到了第二年民众青黄不接的时候,又不得不高价从商人手上购买粮食充饥,每当这个时候,便是各地百姓穷迫逃徙,卖儿卖nv的时候。

    张居正当年推行一条鞭法,本意是缓解民众徭差及千里运粮之苦,没想到推行到现在,却让民众忍受了更多的侵欺或剥削。

    当然了,行“一条鞭法”后,各地的粮长及里长甲首制名存实亡,不过以此时大明各地州县那有限的差役,自然是难以做到赋税征收到户,大明各地便出现了一种包头或揽户,通常由地方大户、富户或地方豪强人家充任。

    这些人代jiāo赋税,虽然也方便了一些百姓,不过显然的,他们不会白干好事,其中的层层盘剥,也让很多百姓愿意自己前往州城jiāo纳赋税。此时路边边挤满的百姓车辆,显然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看着这些民众麻木的神情,周世龙心中暗叹民生之苦。旁边的一众士兵倒是没心没肺的,只是边走边笑,自得意满。那几个骑马的军官这时也是指指点点的,指点为乐,看一些民众向骑在马上的自己投来羡慕的神情,他们是得意洋洋。

    周世龙等人两百来号,全都披坚执锐锐英武,一眼看来就知道是哪位军中大人路过。这些民众向打头先行的周世龙投来敬畏目光的同时,慌不迭的赶紧闪到了道路的两边,骡马、牛车也是使劲的拉拽着,往两边拉去。

    顿时,一片吆喝呼骂之声,吵吵嚷嚷!

    周世龙没有说话,底下的军官及士兵自然不敢抢先开口,只同周世龙一般,勒马伫立在道路之上,等待这些民众让出道来。

    对这个情况,周世龙没有阻止。这不怪他劳民伤民,而是就算他让这些民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