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303章

1640四海扬帆-第303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继茂万余主力出现在吴川,他只是来示威的。几天后,鞑军向东撤退,离开高州,化州围解。

    敌军断后的是在惠州投降的前明军总兵黄应杰,明军小股部队贴上去给他造成了一些杀伤。

    所有的明将如释重负,居然赢了

    败了这么多年,居然赢了。

    居然赢了。

    守序并不是太高兴。

    战斗反应的问题很多,尤其是明军射击纪律实在太差。

    明朝边军不喜欢需要严格军纪约束的鸟铳,更喜欢用三眼铳和快枪两种原始火器临敌乱放一气,然后一窝蜂冲锋。

    当年戚继光试图加以整顿,将三眼铳和快枪从军中淘汰,可抵不过边军内部强大的惯性,只得妥协,继续保留两种垃圾。

    加农炮出现后,戚继光的车营没有实战价值,但他更大的贡献是对明军正规化付出的努力。可惜在他死后,重新以纪律约束的明军步兵成了昙花一现。明军继续在鞑靼化的绝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朝鲜甚至直接视辽镇为鞑靼。

    守序见过的明军陆军平时会操使用的都是两仪三才、三才四相、四相五行这些只应出现在仙侠位面,而不是主物质面的阵法。

    包括明军在内,所有人都知道练习这些阵完全没用,野战临敌只会乱放火器,然后被鞑靼人贴上来屠杀。

    讽刺的是,比起明军,鞑靼人更善于学习先进军事技术。

    老奴起家便依托汉人伊尔根(自由民)阶层建立火器汉军,这些占到八旗三分之一强兵力的汉军当然来自明军,但投降明军实战效果欠佳,再加上一些经济原因,老奴消灭了伊尔根,汉人一体入旗为奴。

    到皇太极即位,丙子虏乱进攻朝鲜,在朝鲜鸟枪兵抵抗下,阵亡12名中高级将领,损失惨重。

    皇太极战后抽调1600战俘组建8个朝鲜佐领,每旗一个,全装备鸟枪。朝鲜鸟枪战术来自日本,朝鲜兵中有许多人是当年的降倭,这些日本老兵把战国野战时大规模使用鸟枪的“三段击”带入八旗军中。

    松锦决战,皇太极专门调朝鲜鸟枪兵增援。这些朝鲜兵在松锦战场打掉9700斤火药,5万余发铅弹。以千人规模的小部队而论,这支鸟枪兵实战效果很好。

    鞑靼人就此学会排枪步兵,将之命名为“连环本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进步、连环、方营、团营队列。

    步兵核心要素是军纪,明军没有军纪,步兵上了战场想的就是怎么逃,所以要用车营圈起来禁止他们跑。而八旗严酷的军纪正贴合了步兵使用要义。

    明军射击的问题必须解决。

    排枪齐射依赖于纪律,不解决整体军纪和军队结构问题,射击永远好不了。

    海北这些明军与海南更多是盟友关系,以往难以插手太深。靠武将是没戏的,只能另起炉灶。明军这种情况,不宜用力过猛,守序自己也不方便出面,于是趁大捷后的威望正隆,向所有明军派出文官监军。

    外围地区的亲民官知县、同知、知州任命权海南都让了出去,这次借助琼州的广东按察使司名义,派监察官进入各军。

    小镇按察佥事,大镇按察副使,监司官的报告,是海南分配物资的考量之一。守序希望用这种较为柔和的方式,重塑明军体系,最起码能像个正规军的样子。

    各地陆续开始灾后重建。

    化州的锐角台被打坏3个,守军损失一半火力和器械。星堡一旦被毁掉一座棱堡,剩下的防御设施会加速毁坏。耿继茂没有打棱堡的经验,他不知道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这一战消耗耿藩不少老兵,连得成、先启玉两部更是被重创。但尚可喜、耿继茂拥有广东全省,恢复力更强,他们背后还有占据大半个中国的鞑靼人,一定还会再来。

    趁拼命换来的喘息之机,明军收拾残局,加固城墙,修复棱堡。

    化州、廉江、遂溪的营堡十去五六,损失是惨重的。人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各部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局面又被搅乱。

    明军及家属收起悲伤,这些年来经历了太多这样的场面,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包括老人、孩子在内,所有都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时间即是生命,明军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

    公元1652年元旦,永历五年十一月十九,平乐府失守。守将朱如着进贤冠大绛袍自尽。

    三天后,鞑靼广西提督线得安攻占昆仑关。御滇营退兵50里,督师兵部尚书陈谨自杀被救下,回南宁告急。

    秦藩大将贺九仪拖住线得安,永历天子、文武大臣、后宫嫔妃、禁军及家眷共3000余人登舟,在1000秦藩骑兵护送下,溯左江而上。

    上游水浅,船行终有时。天子在广西左江道(今崇左)弃舟登岸。一些禁军士兵趁机脱离部队,场面混乱极了。忠诚的禁军抬起皇帝座辇一路向西,大臣家眷们急忙跟上。

    包括陈谨在内的许多官员掉队了,散落在十万大山里。

    16岁的安化公主病倒了,和妹妹广德公主看着皇帝哥哥的御驾消失在茫茫群山中,身边只剩一位老宦官和大臣黄。

第10章 钦廉战区1

    广西,梧州藤县。

    北流江在此注入珠江,藤县位于江口西侧,北城墙临珠江,东城墙临北流江。

    贺虎臣登上藤县东城楼,城墙上有3门加农炮和十余座大号佛朗机。北流江口在此宽仅200米,大号佛朗机就能覆盖江面。

    贺虎臣举起望远镜,看向江对岸。

    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的旗号在大营中飘荡,敌军又增兵了,军队战船越来越多。

    马雄用舢板趁夜间偷越封锁线,陆师前锋沿北流江东岸南下,水陆并进了好几天。

    贺虎臣只得分出水师营和1000陆军沿北流江设伏,迟滞敌军推进,剩下的人继续婴城固守。

    马雄虽未能沿北流江长驱直入,却也成功逼迫藤县明军分兵,减弱了守军实力。这就是敌军手握主动权的好处了,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贺虎臣的监军佥事,前贺州知州费长统询问道,“贺总镇,廉州谢巡抚派人间道送来第三封信,命我们放弃藤县,撤回天门关。”

    “知道了。”

    “那我们何时撤退?”

    “撤退,撤退。”贺虎臣仰天长叹,“再这么撤下去,大明朝还剩几个县……”

    “贺总镇,我也不愿撤退,可郁林一带的楚军尚处于整顿阶段,保卫天门关需要我们的兵。”

    贺虎臣烦躁地指着对岸,“马雄全镇都开来了,他还带着陈邦傅的降兵,有七八千人。我逆江而上怎么撤?”

    “弃船走陆路。”

    “兵宪,容我再考虑考虑。”

    “我只等你一天,你继续无视军令,我带海南的部队先走。”

    费长统有底气这么说,与其他明军不同,海南明军架构完整,指挥体系通畅,有钦廉巡抚谢元汴的命令在手,费长统这个广东按察佥事监军道可以解除贺虎臣的指挥权。

    贺虎臣看着监军的背影,长叹一声。

    1年前,贺州镇撤至北流江,张时杰率主力回海南,谢元汴去廉州做了巡抚。在藤县留下一个海南营、一个水师营、炮兵和支援部队共1500兵。

    守军指挥官是总兵贺虎臣与监军费长统。贺虎臣近来又收编了一些明军散兵游勇,驻军最多时达2800人。

    平南王尚可喜的部队尾随贺州镇攻占梧州,至此停下脚步,未再进军广西。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的部队绕过朱如守御的平乐府,接手梧州防务,随后逆西江而上,与浔州叛将陈邦傅会师。

    永历中央朝廷只剩下浔州以西,昆仑关以南,以南宁府为主的一片狭小土地和上游以土司为主的左右江道。在这片大明朝最后的国土上,桂军、御滇营和禁卫军残部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奋战长达一年之久。

    贺虎臣在藤县也守了一年,坚强的守军屏护住北流江,挡住鞑军的大队。

    北流江上曾有数以十万计的难民船队,如今已经空空荡荡。那些用未干燥的木头紧急打造的江船堆在北流县,几把火后全烧了。

    如果只看守御藤县掩护移民的任务,贺虎臣已经完成,可他不愿意撤退。

    贺虎臣在藤县每多守一天,就能多牵制一些马雄的部队,减弱南宁明中央军的压力。南宁有血脉无可质疑的永历天子,那是明军最后的精神寄托,而贺虎臣是一位忠诚的明军将领。

    随着平乐府失守,朱如殉国,孔有德打通桂江主要航运,大队增援开抵南宁战场。最后的明朝官军终于撑不住了,线得安占领南宁,皇帝再无尺土一民,只能西走云南。

    定南王藩下左翼都统马雄水陆并进,自梧州开抵北流江口,兵力是贺虎臣数倍。贺虎臣向后方求援,可海南在高州雷州与耿继茂打得昏天黑地,实在无力支援水程远达四五百公里的藤县。

    皇帝离开广西,贺虎臣守藤县的第二个理由也不存在了。兵力火力全是劣势,大家都知道,贺虎臣还守在藤县的原因,是他不情愿再放弃国土。

    费长统话说得狠,只给贺虎臣一天,但时间到了并未做出过分的举动。

    马雄的战船开抵藤县以西,鞑兵登陆,伐木扎营设寨。

    贺虎臣趁敌立足未稳,率600兵,携带轻佛朗机出城,大败鞑军,火焚十余艘战船。

    明军赢了一阵。

    可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马雄的兵力已足够展开包围作战。贺虎臣再不撤,他就走不掉了。藤县防御工事不比化州坚固,城内粮草弹药也不足以长期坚守,一旦被敌军包围,前景很不妙。

    贺虎臣无奈之下,只得同意撤退。

    马雄在藤县上游东岸修筑数座炮垒,也潜伏了一部分舢板,如沿水陆撤退,贺虎臣的老部队登州、吴淞水师黄埔江得胜港大败又将上演。

    贺虎臣凿沉剩下的江船,毁坏大炮,趁夜放弃藤县城,钻进北流江西岸的群山中。部队只有青壮士兵,老弱家眷都已撤完,动作迅速,当夜便与敌军脱离接触。

    ……

    北海港,钦廉巡抚衙门,地图室。

    南宁失守,广西除左右江道的一点残山剩水已全部沦陷。

    这意味着继高雷战区后,钦廉战区全面接敌。

    守序:“所以,贺虎臣到底在哪里?”

    “藤县有一半兵退回天门关,据报,贺虎臣放弃藤县后进了山,我们无法查明他现在的位置。”

    “他早撤就不会这么被动了,现在天门关守将是谁?”

    “楚军周金汤。耿继茂退军后,周金汤的从广东撤回郁林,我把他派到天门关。”

    守序有些印象,“那个率200兵夜袭攻克永州的福建将领?”

    “是,大人。周金汤甲申后从军,在海陵岛与家眷拜别,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湖广战场。李成栋的人占据海陵岛后,我们把他的家眷接到琼州府。”

    “这个人你选的好。”守序听说周金汤家眷都在海南,立时便放了心。

    谢元汴苦笑道,“天门关原定是交给贺虎臣,可下官实在太了解他了,贺虎臣绝不会不会轻易撤军……”

    “所以你早有预案?”

    “是……”,谢元汴犹豫着说道,“贺虎臣守土心切,虽不遵军令,但尚属情有可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