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满庭芳 >

第57章

清满庭芳-第57章

小说: 清满庭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面露难色,面面相觑,似乎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主子才好。

    宝珍抬头看着她们两人欲言又止地模样,浅浅牵动了一下嘴角道:“你们先别愁眉苦脸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如今,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有时候,人的命运根本自己能决定的。尤其战战兢兢地等待,倒不如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迎接挑战的一切准备。

    转眼已是九月末了,九格格的大婚办得风风光光,光是她那身雍容华贵的嫁衣,内务府就花费数月的时间才完成。

    临出嫁之前,九格格将自己闺阁中的一只小狗和两只兔子统统都送给了宝珍。原本,她像自己随身带去公主府,可惜,陪嫁的嬷嬷们劝说她,这些东西太幼稚了。

    小动物的陪伴是很贴心的。宝珍养了它们之后,原本,沉甸甸的心情舒缓了很多。

    这天午后,宝珍照例过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因为九格格的大婚,老人家的精气神儿好了很多。

    宝珍走到太后娘娘的跟前,乖巧地福了一礼,道:“太后吉祥。”

    太后微微含笑,拉过宝珍的小手,让她在自己的身边坐下,轻声问道:“九格格走了,你突然觉得很孤单吧?”

    宝珍温和道:“嗯,确实有些。姐姐在的时候,一直都很照顾我。”

    正说着,太后身后的宫女送来了一只小食盒,里面盛着各式各样的精致点心。

    “这都是御膳房新做的,你尝尝看。”太后的表情自然真挚,语气温和道:“喜欢哪样就记下来,回头我再叫御膳房给你做。”

    宝珍特别爱吃小点心,平日里没食欲的时候,吃两块点心就能当饭了。

    两人尝了几块点心,太后继续问道:“这两个月来,太子还派人过去你那儿吗?”

    宝珍微微垂眸道:“太子爷派人来送过几次礼物。不过,我都已经让兰芝原封不动地给退了回去。”

    太后点了点头:“你做得很好。这些不必要的来往,能断就断。”

    宝珍轻轻地“嗯”了一声,洗了手,亲自侍奉了太后吃茶。

    “前些天,皇上还和哀家提起你,说你最近的功课不错,徐师傅都夸你很努力。”太后拍一拍她的手,“听得出来,皇上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呢,往后你要更加努力才是。”

    宝珍轻柔一笑,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片刻,太后遣开了旁边的宫人,只留下了宝珍一个人说话。“孩子,你可知哀家的故乡是哪里?”

    宝珍闻言,微微一愣,回道:“是,太后娘娘的故乡,应该是在蒙古科尔沁。”

    太后见她知道,含笑点头道:“你答得对。哀家可不就是大草原的女儿。”一提起故乡,太后的声音幽幽沉沉,像想起过去的许多往事般。

    宝珍见状,想了想道:“我记得,两年前皇阿玛曾经陪着您回过科尔沁。”满蒙之间的姻亲关系,非常深厚,从大清朝建国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

    “有机会的话,哀家还是回故乡看看。”

    宝珍笑着道:“嗯,到时候宝珍陪着您一起去。”

    太后欣慰道:“好孩子,九格格嫁出去之后,哀家身边最贴心的就是你了。”

    其实,太后今日说起故乡蒙古,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她对于宝珍的婚事有了全新的打算。最近,蒙古各部落似乎有点不太安分,噶尔丹被清军击溃之后,他的部众大半都已投向朝廷,但还有个别部落,依旧还在和朝廷对抗反击。

    太后是出身于科尔沁部左翼扎萨克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家族。兄长鄂缉尔前年去世,他的儿子袭承科尔沁贝勒之位。她深知蒙古人的血性和勇气,平心而论,她认为与其让宝珍嫁给一个唯唯诺诺的汉臣,倒不如嫁到自己的故乡。

    不过,这个想法还没有做最后决定。宝珍是个好孩子,为了她的人生,太后娘娘愿意再多花些心思和时间,为她寻得一位真正的良人。

    女儿出嫁之后,德妃的心里面空落了好一阵子。虽然,对方是有着“佟半朝”称号的佟家,但身为人母,除了朝政之外,想得总要多一些。好在前两天,九格格身板的嬷嬷派人捎信进来,说格格和额驸,感情好得很,小两口整天都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模样。

    自古,公主为君,额附为臣。佟家就算势力再大,面对万岁爷的掌上明珠,自然也要矮上一节。

    女儿嫁得好,日子过得开心,德妃心里顿时踏实了一半。剩下还不踏实的那一半,就是胤祯了。眨眼间他就已经长大了,再过两三年,也要到了婚配的年纪,她这个做娘的能不操心吗?

    胤祯确实十分优秀,能文能武,骑马射箭,诗词歌赋,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兼从小生的眉清目秀,长大了更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每次看着他,德妃的自己就觉得很满足,眼神中那种身为母亲的骄傲,自是不言而喻。

    不过,胤祯虽好,却也有德妃担心的地方。和哥哥胤禛的沉稳不同,胤祯的性情洒脱不羁,一旦认准了的事情,毫无顾忌,敢拼敢做。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没少无视规矩礼节,最后被皇阿玛和母妃训教。

    德妃是过来人,深知男人成家才能定性的道理。所以别看,胤祯的年纪还小,可是未来媳妇的人选,她的手中却是有了一大把贮备。

    胤祯的个性极强,遇事偶尔冲动。他的身边需要有一位温婉优雅,知书达礼的名门闺秀,才能为他打理好以后的生活。

    择来择去,礼部侍郎,完颜罗察的长女似乎就是最完美的人选。完颜氏是金国时期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嫡传孙系;大清皇室对他们大金王室后裔一直都是照拂有加。

    近两年来,完颜罗察在朝中步步高升,从正五品的户部郎中晋升为正二品的礼物侍郎,真可谓是春风得意。他的长女,今年十五岁了,闺名单用一个玥字。完颜玥从小天资聪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是一学就会。完颜罗察把她视为珍宝,一直都是捧在手心里精心呵护养大的。

    年关的时候,德妃曾经见过她一面。小姑娘长得颇为俏丽,肌肤白皙如雪,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风范,让人不容小觑。听说,完颜玥的母亲,为了呵护女儿这一身雪白细腻的肌肤,在她还是婴孩儿的时候,就命下人们用最上乘的新鲜牛乳为她洗澡沐浴。如此这般十五年,每天早晚,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论样貌,论出身,完颜玥都已经是最完美的人选了。德妃的打算很明确,胤祯的嫡福晋,一定要是所有阿哥之中最优秀的。

太子卷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求订阅~~~求粉红~~~~

    ===============================

    景仁宫。

    胤祯单手支起下巴,眨着一双乌溜溜地大眼睛地看着德妃,似乎对她刚才提的问题很无奈。

    德妃见状,微微含笑道:“额娘再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说完,抬手指着桌上的好几幅画像道:“她们两个都是名门闺秀,身份地位和你正相配。你看看更喜欢哪一个?”

    胤祯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拿过画像大致看了一下,连连摇头道:“庸脂俗粉,儿臣都不喜欢。”说完,他把画像往桌上一扔,完全不感兴趣的样子。

    一听胤祯这么说,德妃不解道:“你还没仔细看就说不喜欢。那怎么行?”眼看着,明年宫里面又要开始选秀女了,她想早在皇上和太后斟酌之前,先给儿子定下几个人选。

    不过,胤祯有点不配合,前前后后看了好半天,愣是一个都没有看上,心思根本就没放在这上面。

    胤祯还没想过成亲这事,在他看来,浪费这些时间倒不如出去练练射箭,骑骑马。

    德妃见他起身要走,忙道:“你又要去哪儿?”

    胤祯抬头,眼梢一扬,笑嘻嘻道:“额娘,儿臣想出去活动活动,总坐着身子骨儿都僵了。”

    “你先等等。”德妃的音调不高却透着一股子严厉,“做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这会,额娘跟你你说的是大事,你怎么就一点都不上心呢?”

    胤祯闻言,收起笑容,一脸不高兴地坐回到椅子上,神情无奈道:“儿臣都说不喜欢了,看了也是白看啊。”

    德妃继续道:“额娘,这么做也是为你好。你就乖乖听话,再好好看看,有没有心仪的人?”

    胤祯半响没说话,垂着脑袋,匆匆一遍桌上的画像,听着跟前的孙嬷嬷轻声道:“十四爷,您看这是户部郎中绰勒果罗科之女,芳龄十四,擅长吟诗作画。。。。。”

    “画得这么好,谁知道真人究竟长成什么模样?万一是个丑八怪怎么办?”胤祯闷声道。

    孙嬷嬷笑道:“十四爷,您千万别担心。这次的画匠是德妃娘娘亲自选得,画艺高超,所作的每张画像都是惟妙惟肖,堪比真人呢。”

    胤祯闻言,不高兴地瞥了一眼孙嬷嬷,没再说话。

    德妃亲自从画像中挑出了一张,递到胤祯的面前,淡淡道:“这位是礼部侍郎完颜罗察的长女,完颜玥,姿色才学皆是一等一的好。”

    “嗯。”胤祯点了点头,完全提不起兴趣。

    就这样磨蹭了一会,还是毫无进展,德妃无奈地轻叹了一口气,命孙嬷嬷先将画像收起来。

    胤祯趁机起身行礼,一溜烟地跑出了景仁宫透气去了。

    德妃任由他去了,只留下了孙嬷嬷在跟前说话。

    胤祯出生之后,孙嬷嬷就一直在他的身边伺候。对于胤祯的脾气个性,有些时候,她要比德妃娘娘摸得准。

    孙嬷嬷亲自端茶给德妃娘娘,德妃轻抿了一口,淡淡道:“胤祯这个孩子玩心太重,让他早些成亲才行。”

    孙嬷嬷含笑点头:“娘娘说的是。”

    德妃跟着道:“过两天,本宫会拨两个小宫女过去。你好好****她们一年,再送到十四爷身边伺候着。”她口中所说得这两个宫女,自然要同普通的宫女不一样。换句话说,她们就好比是通房丫鬟,要在阿哥成家大婚之前,教会他*房之事。

    孙嬷嬷闻言,立刻心领神会道:“是,奴婢明白。”

    第二日午后,宝珍正赶着时间绣屏风,眼看着太后的六旬大寿近了,她手中要做的活还有很多。

    银线换过金线,宝珍揉揉眉心,只见,翠云从外间笑盈盈走进来道:“格格,公主府来信了。”

    宝珍闻言,忙放下针线,拿过信打开来看。

    信上说,长公主的六旬生辰就要到了,阮氏和弟弟都希望她能出宫,然后一家人陪着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宝珍读完,心中埋怨自己:我真是糊涂了,怎么忘记了长公主的生辰呢?这一年来,她从没有踏出宫门半步,只能以书信的方式和家人联系,心里惦记得很。好在,太后娘娘这次并没有反对,痛痛快快准了宝珍出宫的请求。

    宝珍大喜,亲自准备了一份礼物,拿着太后娘娘钦赐的腰牌从贞顺门而出。

    一年未见,宝祥的变化最大,长高了也长胖了。但看见姐姐的时候,还是像小孩子一般粘人。阮氏倒是有点显老,看起来很操劳的样子。

    这半年来,长公主的身子不大好,宫中的太医们来来去去,汤药没少喝,可就是不见利索。虽说,公主府中不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