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52章

生于望族-第52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楠浅浅笑着福了一礼:“奴婢不敢当,奴婢遵命。”便退了下去。

    文怡看着她的背影,叹道:“果然是祖母看中的人,仲管家和石楠父女俩都是最稳当不过的,不论什么时候,都一点规矩不错。”

    卢老夫人淡淡笑道:“就是因为知道他们一家子都稳当,所以当初遣散家奴时,我就留下了他们一家,让他们管着庄子。那几年里,他们老实办差,从没私下占过主人家一点好处,不愧是几辈子的老人,忠心可靠!如今家里交给仲茂林管着,我又把他闺女放在身边,就更放心了。”

    文怡点点头,又问起祖母这些天胃口好不好,吃饭香不香,晚上睡得稳不稳,衣服可有穿暖和了,是否出现咳嗽症状,补药是否按时吃等等。卢老夫人苦笑道:“你这口气就跟石楠那丫头一样!如今连其他几个丫头,都学了她,成天烦得我头疼!放心!我老太婆好着呢!今年开春后就没犯过一回病!也就是去年秋冬时咳了两遭,吃几剂药就好了。如今我每遇到大晴天,午睡起来后,便在外头院子里溜跶上几圈,心里很受用。”

    文怡笑道:“祖母心里受用就好,只是这几样都是萧老大夫再三嘱咐的,先前天冷,孙女儿不敢让祖母出屋子受冻,如今眼见春暖花开了,您在外头走走也不防事,多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身体就更好了!”

    卢老夫人无奈地叹了口气,又问:“这几天在外头过得怎么样?你虽每隔三四天就叫人传一封信回来,却只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吃得好、穿得暖,有没有累着了,聂家那边我又不好问!”

    文怡起身挨着她坐了,抱着她的手臂撒娇道:“孙女儿好着呢,您不信,就问问冬葵她们!孙女儿若真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自然会告诉祖母的!”

    “好,好。”卢老夫人拍了拍孙女,祖孙俩亲近了一会儿,文怡又说起:“庄上也没什么大事,就照着孙女儿先前跟祖母商量的那样,庄上的农户们有遇到困难的,便多帮一把,让他们把今年平安熬过去。银子什么的,也不必去算了,只是孙女儿想着,是不是在下个月佛诞的时候,不给庙里捐香油钱了,改为施药如何?跟平阳城里几家药馆商量一下,也是一桩功德呢!”

    卢老夫人听了点头:“这是好事,你看着办吧,等过了清明,就叫仲茂林来商量。萧老那里,是不是也让人去问一声?他对这个清楚些,若是有他出面,倒比咱们便宜。”

    文怡知道祖母是担心六房行事张扬了,会引起族中人等的注意,到时候别人说不定会以为六房很有钱,又巴结着上来讨好了,便笑着应下,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说起:“萧老大夫的两个徒弟近日都离开了呢,他那里大概也缺人使。”

    “你让人去问问,若是需要,就从家里拨两个孩子过去学着。横竖咱们家的几房家人里,都有未当差的孩子,哪怕只是学着认认药材,也是难得的机会。”卢老夫人没怎么留心,萧异的徒弟对她而言,不过是老大夫上门看诊时,跟在后头拎药箱的人物,她顶多就是在心里嘀咕一句:如今的孩子都不够耐心了,才几年功夫?师父的医术还没学足一半呢,就走了。

    文怡心中微微闪过一丝失望,面上却一点痕迹都没露出来,陪着祖母说了一会儿话,便侍候着她老人家****歇息,然后回房去了。

    留在家里的两个丫头秋果和秀竹欢欢喜喜地迎上来,一边侍候她梳洗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家里发生的事。冬葵要上来侍候,也被秋果推出门去:“好姐姐,你且去歇歇,叫我们也动一动,没看见紫苏已经回屋了么?回头我们还要去找你呢,出门一趟,可不能空手回来!”冬葵无奈地去了。文怡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只问:“紫樱哪儿去了?”

    秀竹抿着嘴笑道:“紫樱姐姐正在自个儿屋里呢,方才紫苏回来时,给她捎来她娘家备的几样陪嫁首饰,秋果就打趣了几句,她如今正害臊呢!”

    紫樱已经定了亲事,男方是顾庄一户商家,开了间小酒馆,独生儿子今年二十岁,读书不成,正帮家里打理生意,听管家仲茂林说,是个勤快可靠的后生,人也长得精神。紫樱父母已经亲自看过,都很满意,说好了下个月送女出嫁。卢老夫人念着紫樱这几年侍候孙女儿侍候得十分周到,便发了话,要她从宣和堂出阁,再亲自给她备一份嫁妆。紫樱父母都喜出望外,觉得是大大的体面。

    文怡听了秀竹的话,露出了笑容:“既如此,就别叫她了。明日再说吧。我也乏了,铺床吧。”

    秀竹应声去了,秋果上来拿衣服下去,忽地从一件衣裳的袖子里掉出一束零陵香来,她正要去捡,文怡已经看到了,忙止住她:“那是我的东西,你拿衣裳下去吧。”秋果心中疑惑,应了一声,行礼退出去了,文怡见跟前没别人,方才捡起零陵香花束,微微红了脸,又小小地“呸”了一声,又怕秀竹在里间看见,忙背转身,将零陵香放进了袖中。

    不多时,秀竹铺好了床,文怡把人都打发出去了,方才拿出那束零陵香,怔怔地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害怕,猛地将花束远远丢开。

    秋果在外头听到声响,问了一句:“小姐有什么吩咐?”

    文怡忙道:“没事没事!你不用进来!”再看向那束零陵香,咬了咬唇,走过去捡起来,转身锁进了镜奁的小抽屉,又把钥匙放进了贴身的荷包里,方才吁了口气,****歇下了。

    (小声说:求粉红票……)

卷一 望族孤女 第四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上)

    第四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上)

    文怡走出清莲庵。心情有些复杂。她回过身,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合什一礼:“庵主请留步。”

    清莲庵庵主淡淡地回了一礼,道:“令堂的法事,贫尼必会尽心办好,请九小姐不必担心。多谢九小姐送来的米面,九小姐好意,庵堂清苦,只有一杯清茶待客,却是我等无礼了。”

    文怡道:“庵主原是文怡长辈,请不必如此……”瞥见如真低眉顺目,一言不发地站在庵主身后,带着几分谦恭的模样,她不由得顿了顿,忽然觉得不知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下,才压低了声音道:“若庵里的师父们还缺什么,又不方便催管事们送来,庵主便打发个人去跟文怡说一声吧。我们家里虽不算富裕,几位师父的米粮还是供得起的。庵主若觉得文怡说话唐突,只当没听见就是。”

    清莲庵虽是顾氏家庵。庵里修行的都是与顾氏有关的女子,包括守寡的顾氏女,或是族中的****及先人的婢妾,平日族中向有供给,但这里的尼僧大都是无依无靠之人,不是亲人不管,就是家人都死绝了,因此负责送日常供给之物的管事都不把她们放在心上,偶尔偷个懒,或是晚送几天,或是送些次货来,有时候庵中的尼僧还得用省下来的香油钱到外头去买米面,也会在庵堂后的空地上种些瓜菜。

    庵主本身是守寡的顾氏女,论辈份是文怡的姑姑,但因她是庶出,生母又没了,夫家更是不管不顾,因此在族中也说不上什么话,只能时不时到各家去串串门子,好向这些原本是她婶娘、嫂嫂和侄媳妇的太太奶奶们多求几个钱贴补庵中生计而已。但对顾氏各房的女眷而言,这些尼姑不过是闲时打发无聊的工具,哪怕知道庵主是顾氏女儿,心底也会生出轻视之心,要是心情不好,更会嫌弃她们身上带了晦气,便是偶尔大方舍些香油钱,也是舍给别人看。给自己脸上添光采的,庵中众尼平日过得如何,她们才不会放在心上。

    清莲庵主猛一听文怡说出这样的话,不由得有些动容,只是她心存顾忌,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垂首一礼:“谢过九小姐好意了。六老太太与九小姐都是虔诚之人,平日常来常往的,九小姐好意,贫尼怎会觉得唐突呢?”她心中暗叹,若不是这位九侄女有些才干,六房祖孙二人的日子又能比自己强多少?难得她们二人心存良善,无论家计如何,都不忘给庵中送粮米,见面时也从不摆架子,这份诚心着实难得。

    文怡微微一笑,恭敬地回了一礼,又望向如真:“前儿师父过来给祖母说经,她老人家听得高兴,师父若得空闲,还请再到家里坐坐。”

    如真眉间隐隐闪过一丝喜意。双手合什,比先前更恭敬了几分:“无量寿佛。九小姐既开了口,贫尼就叨扰了。”

    文怡再合什一礼,请两位法师留步,便告辞而去。送她出庵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世的师姐静安。眼下静安脸上挂着殷勤小心的笑,点头哈腰,一个劲儿地请文怡慢走。文怡心中别扭,便问她些是不是只有师徒二人前来、师父身体如何、在这里住不住得惯之类的问题。静安听了她的问话,更殷勤了几分,不但一一详细回答,还恨不得一路将文怡送到宣和堂去,只是到了庵前十丈的地方,便碰上了守护庵堂外围的婆子,被拦了下来。她本是外地来挂单的,总不好破坏清莲庵的规矩,只能讪讪地再巴结几句,便依依不舍地看着文怡带着丫头走远了。

    文怡上了马车,驶离清莲庵,心里好象有什么东西脱离了似的,隐隐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她再回头看一眼庵门前不停挥手的师姐,便缓缓靠向身后的靠枕,闭上双眼:重生前的种种,是真的一去不返了,就在她死后重生过来的那一刻,一切都已改变。

    但是,就算一切都已改变,前路也还有很远……

    回到宣和堂,文怡到祖母跟前请过安。把到清莲庵办的事都交待清楚了,便回了房间。紫樱忙迎上来侍候她洗手净脸,还道:“小姐,下回再遇到这种事,派个婆子把银子送去就行了,何必亲自前往?那里到底是庵堂,您是年轻姑娘家,本该避讳才是!”

    紫苏在旁边不停地点头:“可不是么?庵主倒还罢了,那个叫静安的尼姑,是如真的徒弟吧?一点儿规矩都没有!瞧她那个巴结人的样儿!真叫人看不惯!”

    文怡微微皱了眉头:“好了!她们到底是正经出家人,不过是日子过得艰难些,只好放下身段罢了,你们休要笑话!”

    紫樱怔了怔,默默将水盆端给了秀竹,挥手示意她下去。紫苏还未觉,只是笑道:“小姐这话有趣,什么叫正经出家人?难道出家人还分什么正经不正经的?”

    文怡脸色一沉,一记厉眼扫了过去,看得紫苏愣住。紫樱便猛拍紫苏后脑勺一下:“你要死了!什么混账话,也敢在小姐面前说?!还不快到外头扫地去!”

    紫苏委屈地红着眼圈出去了,其他丫头也都陪了小心,不敢再说笑。紫樱从秋果手里接过茶碗,轻轻放到文怡面前的桌上。小心道:“小姐,学里来人问,今日您去不去上课?”

    文怡神色缓了缓,淡淡地道:“自然是要去的,我也误了十来天的课了。你叫冬葵把我的功课整理出来,仔细包好,我下晌就去。”

    本来文怡前世已经上过闺学,加上家中事务繁多,早就打了不去上学的主意。只是卢老夫人觉得“梦里”上过的课不如亲身学的可靠,除了自己平日教导外,也叫孙女儿尽量去上学。因此文怡在顾庄的时候。十天里倒有八天是要去上课的。只上一个时辰,另外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