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24章

秀才的逆袭-第124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还是不要养了吧,鱼便宜的很,没有什么价值。”沙福想了想提议道。

    在海岛上,最不值钱的就是鱼了,乘船出海撒上一网,就能网回很多鱼来。可是正因为鱼多,也就卖不上价钱,渔民们勤苦出海几日,打了一船鱼,运到城市去卖时,却卖不上什么价钱,很大一条鱼也就卖个几文钱,交过税后落不下几个钱。

    人不能只吃鱼,还要吃蔬菜粮食,可是粮食的价格非常的高,一石一直在三两银子上下,渔民们买上一船鱼还换不回一石粮食,所以在沿海,最贫穷的就要数渔民了。

    而且鱼这东西,你打上来就得赶紧卖掉,否者放上几天就会死去,那时再卖就没人要了。这也是沙福不愿养鱼的原因。

    可任思齐却有不同的想法,既然海岛最丰富的资源就是鱼,他当然要在鱼上打主意。鱼不是不能久放吗,可若是做成罐头的话,不久可以长久储存。而且鱼罐头还可以做成商品,用海船运往各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后世的罐头都是用铁皮或者是玻璃包装,现在铁皮和玻璃都不好办,不过可以用陶瓷啊。只要聘请些陶器匠人,在岛上就可以烧制陶罐,然后用陶罐制作罐头,这工艺并不复杂,岱山士兵的家属平时都可以制作。

    任思齐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拜托刘德福,让他帮忙寻找会烧制陶瓷的匠人,过年后,刘德福真的找了两个,送到了岛上。任思齐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他们,要求烧制能容纳一斤左右的陶罐,也不知道他们弄的怎么样了。

    在高亭镇北面的磨心山山区,是岱山巡检司的工匠区,在这里有好几个作坊。陶瓷作坊位于山脚下,这里有着丰富的黏土,最适合烧制陶器。在山谷里还分布着火药作坊和铁器作坊,目前岱山军的火药已经能够自产,铁器作坊负责制作武器,因为技术的原因,现在只能制作火炮弹丸,以及简单的长枪枪头,至于火枪火炮则没法制作。

    陶器作坊的负责人是老陶和他十五岁的儿子,他父子是江西人,祖辈都是烧制陶器的匠人,也不知怎么的被刘德福请了过来。

    “大人,您要求的陶器已经烧好了。”老陶拿起一个陶罐递到任思齐手中。老陶是烧制瓷器的匠人,虽然手艺算不得多精湛,对烧制这种最简单的陶罐当然不再话下。

    这是一个阔口的圆柱形陶罐,样式非常的简单,就形状而言并没有什么特色。不过任思齐需要的不是精美的瓷器,而是一个一次性的能容纳一斤左右食物的容器而已。

    有了瓷器后,任思齐便让人实验起鱼罐头来。巡检司的士兵都是渔民出身,他们的妻子都会做鱼,任思齐找了手艺做好的妇女,把自己的想法给她们说了,便放手让她们去做了。

    闪过天来,一罐子香喷喷的鱼便送到任思齐面前。任思齐用筷子夹了一块,放在嘴里尝尝,味道竟格外的鲜美。

    “不错不错,这要是放进罐子里密封后,能放上多少天?”任思齐问道。

    “这是熟食,里面加了很多香料,要是不透气的话应该能放个十天半月吧。”做这道菜的是一个叫林立的妻子,顾大嫂。

    “这样,你把这些罐子拿回去,把鱼做好后装进罐子里,然后想法封住罐口,如是能放上一个月鱼肉还不坏的话,我算你大功一件。”任思齐吩咐道。他不懂制作罐头的流程,只能放手让下面的人去摸索。要是做出的罐头能放上一个多月不坏,那时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火器作坊

    趁着有些闲暇,任思齐巡视了其他作坊。火药作坊在陈忠和霍伊尔的二人的管理下,一切都是静静有条,几十个工人各司其职,每个月能制造出上万斤火药。有投降的荷兰人霍伊尔在,采用的是把黑火药溶解滤去杂质在烘干的先进方法,成产出来的火药质量极高,远胜以前通过卢宗汉关系采购而来的火药。

    读书人陈忠真的很能干,有着极强的管理能力,而且学习能力极强。在任思齐教授给他流水线生产的思路后,他把整个火药的生产分成了五个环节,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了一个工头。这样下来,整个火药的生产变得权责明确井井有条。

    并且陈忠还把火药的生产环节,生产中需要的注意事项,以及火药的存储,都形成了条例,记录了下来,最后汇成一个小册子,取了个名字叫做《火药生产条例》。

    翻看着手中的册子,任思齐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人才。

    和陈忠简单的交谈之后,任思齐知道原来陈忠家里是商人世家,几代人经商。生意做的最大时,曾拥有几个绸缎庄,两个缫丝作坊。可惜陈忠的父亲不小心得罪了有后台的同行,在被人刻意的打压后,本钱赔的一干而尽,到最后陈忠的父亲混到只能给人当伙计的份上。

    家中没有人当官,就是再大的产业也会被人吞掉,陈忠的父亲有了这个明悟后,便倾力让儿子陈忠读书,希望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

    可是陈忠打算盘打的非常的溜,读书却一直没什么长进,二十多岁了,考了多次连县试都没考过。家中有一个读书人,陈家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在父亲去世后,陈忠读书再也读不下去,只能想法找事做赚钱糊口,这才来到了岱山。

    任思齐当即宣布,把陈忠的薪酬翻了一番,然后派他负责鱼肉罐头的研制事宜。给陈忠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像生产火药一样,鱼肉罐头的生产也要流水化生产,并且产量要做的尽可能的大。

    至于火药作坊,有荷兰人霍利尔这个技术员在,又有陈忠总结的火药生产条例,随便换个人都能管好。

    火药作坊一切井井有条,可是铁匠铺就不尽如意了。

    整个铁匠铺分成了两拨,有以刘成为首的大明铁匠,和荷兰工匠贝尔和怀特。

    虽然人数不少,几个月过去了,铁匠铺也只能生产最简单的铁器。

    在制作出军队需要的一定数量的火炮炮弹后,整个铁匠铺再无其他建树。

    刘成带着徒弟倒是在闲暇时打制了许多的工具,像镰刀斧头菜刀之类,用来满足整个岱山百姓的需求。

    可是荷兰人贝尔和怀特这一拨的成绩却不怎么样。贝尔是铁匠,以前在欧洲时造过火炮,怀特是钟表匠,能打制出小巧的零件,他曾经自己独自做出过一支火枪,这两个人都是技术型人才,任思齐一直对他们抱有众望,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制作火枪火炮。

    几个月过去了,贝尔负责的火炮模具已经造好,也曾铸造了一门火炮,可是试火时,火炮却炸镗了。

    “大人,这高炉的温度太低,融出的铁液之中有着太大的气泡,所以要想造出火炮,需要首先提高炉温。”贝尔操着半生不熟的大明话对任思齐解释着。

    任思齐对如何造炮一窍不通,只能全权把这事委托给贝尔。

    “只要你今年能造出一门质量好的远程火炮,我会奖励你一千鹰洋。”任思齐许诺道。

    贝尔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尊敬的巡检大人,您放心,用不了半年,我就能给你造出一门六磅加农炮。”

    任思齐点点头,暗中吩咐派到贝尔身边的铁匠学徒林山,让他注意观察,一定要学会西方先进的造炮工艺。

    “巡检大人,火枪的制作不同于笨重的火炮,需要很高的技术,也需要许许多多专业的工具。而您这里却什么都没有,我恐怕在短时间内没法给你制作出火枪来。”钟表匠怀特为难的对任思齐说。

    “没有工具可以去买啊,你列个清单,我派人去购买。”任思齐道。

    “额,亲爱的巡检大人,在这遥远的东方想买到制造火枪的工具可不容易。首先我需要一台机床,您知道对于火枪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枪管,我看过大明的火枪,枪管都是一张铁皮卷制,您知道这种制法容易漏气,而且枪管管径也不同。要想制作精良的火枪,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钻头钻制枪管。。。。。。”

    怀特说了一大溜,任思齐基本上一句也听不懂。

    “停,停,停!怀特先生,您只要告诉我在哪里能买到您需要的工具就行了,制作火枪那是您的事。”

    怀特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住了嘴,想了一下,道“在远东,恐怕只有去澳门才能买到所需的工具,澳门的葡萄牙人有一个火器制作工场,他们那里生产的火枪火炮质量还算可以。”

    “你说在澳门有火器制作工厂?”任思齐惊问道。得到怀特肯定的回答后,任思齐立刻寻思了起来,在这个冷热武器交替的年代,一支军队想迅速形成战斗力的话首选就是热武器。

    对于岱山军来说,接下来的一年是迅速扩展的时期,可是所需要的武器却没法解决。岱山军不是朝廷建制军队,武器只能自己想法。长矛之类的兵器好办,只要肯花银子就能买到。可是火枪火炮就不好办了,这两种武器控制的很严,不好买到不说,即使能买到质量也不好。

    另外还有盔甲,这东西更是一只军队所必须。没有防御的军队战斗力不堪一击,就拿岱山军来说,打打海盗还可以,可要是和正规军队作战,那就差多了,更别说战力逆天的满清军队。可是盔甲这东西管制更严,你就是拿钱也买不到。

    现在听说澳门有兵工厂,任思齐唯一的想法就是派船去澳门,从葡萄牙人哪里购买火枪火炮。

    决定了去澳门购买火炮,可任思齐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任思齐属下人是不少,可能拿出来独挡一面的却是不多。想来想去只得派安东尼去,安东尼为人圆滑又长时间和西夷人打交道,精通荷兰语,这样的一个人应该会让葡萄牙人感到亲切吧。只安东尼一个人也不行,他武力太差,任思齐让李行久陪着他一起,负责一行的安全。

    澳门属于郑家的势力范围,为了保证安全,任思齐给了安东尼加盖巡检司大印的公文,这样有了官方身份,郑家应该不会为难。

    安东尼和李行久乘着一艘三桅帆船离开了岱山,往澳门去了。看着远去的帆影,任思齐心神不定,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清剿海盗抓住匪首顾荣的封赏怎么还没消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游击

    南京兵部衙门

    兵部尚书史可法正和来访的前礼部侍郎钱谦益攀谈。

    南京是大明的陪都,虽然各种衙门一概俱全,基本上和北京相同,可大多数官员都是闲差,多是政治上的失败者被打发到南京养老,但是地位却不低于北京相对的衙门。

    南京六部,以兵部为首,兵部尚书史可法实际上是南京文臣的首领。整个南京掌握实权就是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的勋臣。

    若是太平时节,南京的官员们自然是清闲逍遥,可眼下大明国事如火如荼,北方半壁江山已落入闯贼之手,就连首都北京恐怕也已经被闯贼攻下,他们的崇祯皇帝下落不明,这让南京的地位一下子重要起来。

    北京若是沦陷,那么南京将由陪都顺势变成大明的都城,南京衙门一应俱全,可以直接掌控整个大明。

    可问题是皇帝在哪里?

    早在三月初,朝廷就向四方发出勤王的圣旨,闯军从陕西出发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