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28章

秀才的逆袭-第128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无法下来。

    这就是任思齐通过俘虏嘴里了解的胶州湾附近的形势。

    “本地民生如何?老百姓能不成吃上饭?流民多不多?”任思齐又问起了流民情况,因为他不愿千里来到山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募流民。

    而这名俘虏对本地百姓的生活情况的回答,就一个字,惨!

    最近这十几年来,天气越来越冷,导致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变长,可是北方又连年灾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往常一亩地能产一石多的粮食,现在能收回种子就不错了。

    可是庄稼减产,该交的税赋却一点儿不能少,反而越来越多。剿饷、辽饷,压得百姓们抬不起头。今年的赋税交了,官府却还要提前征收下一年的,很多地方的赋税已经征收到崇祯三十年。

    交不起赋税怎么办,只能卖掉祖辈留下的田地,沦为地主家的佃户。可是即使没有了土地,人头税、劳役,还是压得你直不起腰,很多百姓只得拖家带口,逃离了家乡,逃入山中,成为了流民。

    据这名俘虏所说,就在北面的崂山,就有着数以万计的流民。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关外的满清多次入侵,数次到山东抢掠。

    就在两年前,多尔衮带着数万清兵破关,各地明军不敢抵抗,只能闭城自守。京畿一带早被历次的抢劫弄的破败不堪,清兵便向山东洗劫而来,连连攻破城池,杀死藩王官吏数千人,抢劫金银数百万,几十万山东百姓被挟持到关外为奴。

    清兵的入侵造成了更多的流民,为了躲避清兵,鲁中一带的百姓们拖家带口,逃向胶东海边。

    据俘虏所说,流民的生活非常之惨,很多地方野菜树皮吃光了只能吃观音土,食人现象更是不稀罕。

    在这胶州湾一带,要好上一些,毕竟靠着海边,靠着被波浪冲击上来的鱼虾,也能养活一些人。任思齐看到的海岸上隐隐约约的人影,就是捡拾鱼虾的流民。

    而这名俘虏正是流民的一员,为了口吃的才加入了顺军程双伟的部下。

    通过审问俘虏,任思齐对附近的形式有了详细的了解。流民遍地,应该很容易招募。

    可是在招募流民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应对附近的两方势力。

    顺军程双伟部,有精锐士兵五百,新募军两千,以及刚成立的水军一千,刚刚被自己击溃。

    叛军,或者说明军李士元部,士兵数千,都是流民组成,盘踞在崂山。

    看着远方的海岸,任思齐思索了良久,决定先按兵不动,就呆在海上。毕竟这次所带的船虽然有二十多艘,可士兵只有四百多人。

    自己诺大一支船队闯进了胶州湾,双方势力肯定会有所反应。那就等他们的反应吧。

    任思齐并没有等上多久,天刚微黑,一只小船从北方崂山脚下划了过来,一个使者被引上甲板。

    来人是个四十余岁的汉子,高大魁梧,其身高在岱山军中只有熊二可以与之比拟,脸膛黝黑、满脸的络腮胡须,站在那里气势逼人。

    可是看到岱山军雄壮的军容,来人也是震惊,站着甲板上久久没有挪动脚步。

    被任命为海防游击后,任思齐手下自然都成了正规的官兵,便按照明军的制式购置了赞新的军装,给将官们也都购买了盔甲,整个军容焕然一新。

    甲板上,两排精锐的长枪手站立成两排,手中握着锋锐的长枪。艉楼下,十六个倭人武士站成两排,守住了通往艉楼的梯口。抬头往艉楼上看去,两排火枪手成燕字排列,燕字的头部站立着一个年轻的将军,正是大明海防游击将军任思齐!(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青州参将李士元

    为岱山军的军容所震慑,来人上了艉楼后远远的就站着躬身一礼。

    “在下大明青州参将李士元见过将军!不知将军尊姓大名,驻防何地?”

    原来竟然是叛军首领李士元亲自前来。额,不能说他是叛匪,他是大顺军的叛匪,却是大明的忠臣。可是他的官职,大明青州参将?可是比自己这海防游击还高上一级啊,任思齐不禁哑然而笑,山东早已沦陷,他这参将恐怕是自封,或者是那个什么“济王”所封吧。

    “李将军不必多礼,本将乃海防游击任思齐,驻防舟山岑港。今弘光天子登基,我奉朝廷之令,巡防大明沿海,此来山东,一是想查看一下北方的情形,再就是听说山东出精兵,想来招募些士兵。”

    任思齐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当然其中撒了个小谎,他来此完全自己的意思,和南京朝廷却没有什么关系。

    “新帝登基了吗?”李士元闻言大喜,“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望朝廷早日北向,复我大明旧土。”

    福王倒是登基了,成了弘光天子,可南京朝廷吗,恐怕从皇帝到大臣,没有几个想着派兵北上的。因为任思齐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南明军队北伐的历史。

    当然任思齐不能这么说,毕竟北方还有很多人心向大明的。

    “在下官小职微,对于朝廷大事所知不多,不过新帝登基,有贤臣良将辅佐,定会不日派兵北上。”

    “看将军军容之盛,不愧是我大明精锐之军,他日北伐之军中定然有将军的位置!”李士元完全没有参将的自觉,对任思齐一顿吹捧。

    任思齐也投李报桃,对李士元擒贼归明、忠心报国的行为很是赞赏,二人互相吹捧着,相视哈哈大笑。

    “任将军,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将军成全!”寒暄了一会儿,李士元抱拳又是躬身一礼。

    “李参将莫要客气,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做!”任思齐双手扶起李士元,慨然答应道。看李士元穿着的寒酸模样,日子肯定过的不怎么样,顶多要求自己援助他一些粮食。

    岱山军此时北上,购买了许多粮食,二十多艘帆船上,装了足足两千担粮食,送给他百十担没什么大不了的。而自己要想招募流民,也离不开这地头蛇的帮助。

    “想必任将军也知道我现在的处境,不怕您笑话,四五千人被闯贼堵在崂山之上,动弹不得。山上还有数万我大明百姓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可末将无能,不能击败盘踞在胶州城中的闯贼,不能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

    任将军部下军容鼎盛,士气高昂,还望能够相助,帮我击败闯贼,夺回胶州!”

    没想到李士元没提粮食的事,反而让要求任思齐出兵,帮他打败胶州城中的大顺军。

    “可是我这都是水军啊,而且人数只有数百,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任思齐为难道,虽然说刚刚在岱山以数百士兵大破数千海盗,可那是海盗啊,而且海盗的首领都是自己派去的卧底,如何能和凶名赫赫的闯军相比,任思齐没有信心靠着这几百人击败胶州城内的闯军。

    再说即使能胜利,己方也肯定伤亡惨重,这可不是任思齐希望看到的。

    听任思齐这么说,李士元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为了求缘,他才对任思齐低三下四拼命吹捧。

    也许自己早就应该想到了,朝廷的军队什么时候指望着过,残民以逞、杀良冒功他们行,救民于水火,他们什么时候做过了?若是官军能指望着,大明也不会落到眼前的境地!李士元心中暗暗道。

    看着李士元的脸色,任思齐当然明白他心中所想,可是任思齐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自己的能力还小,做不了救世主!

    “李将军刚刚说,在崂山有数万百姓,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编入军中,如此害怕区区两千多闯贼吗?”李士元神色黯然,就要离去时,耳边却响起任思齐的话语。

    “我当然想把他们编入军中,可是没粮食编入军中有何用,人都饿的走不动了,还如何与闯贼厮杀?”李士元停下脚步,叹道。对面这个游击将军穿着光鲜,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样的门路,二十来岁就做到了将军,能有多大的能力,这让李士元对朝廷更是绝望。

    可是下一刻,任思齐的话语犹如天籁一般传入他耳中。

    “你没有粮食,可是我有啊!”

    “你说什么?”李士元霍然转过身来,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死死的盯着任思齐。

    看到李士元这个样子,站在任思齐身后的熊二大怒,冲过来就要推攘李士元。

    任思齐喝止住了熊二,看着李士元,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嘴里迸出:“我说我有粮食!一千石够不够?”

    一千石!李士元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虽然数量不算太多,可省着点吃足够崂山上的所有流民吃上十日。

    可问题是,有了着一千石粮食,他就可以组织起一支万人的军队,为了口吃的,别说和闯贼作战,让他们干什么就行。

    一千石粮食足有一万人吃上十天,有着十天时间,自己定然能攻下胶州,李士元在心中暗暗盘算着。

    “任将军的恩德,在下及胶州父老没齿难忘!”李士元对着任思齐一躬到地。

    两艘三桅帆船在夜色中缓缓,向着北面的崂山方向而去。好在是个明月夜,皎洁的月光静静的撒在海面上,海湾水深,加上有熟悉海况的本地渔民引领,倒也不虞搁浅。

    大顺军的水军已经被岱山军击溃,没有船前来拦截。

    在靠近崂山附近的海岸,帆船放下铁锚,停在了海面上,十多艘小船从对岸划来,接近两艘三桅帆船才停了下来。

    粮袋一袋袋从船舱中运出,被放入海中的小船。十多艘小船来返了两次,才把粮食运完。负责运送粮食的胶州明军士兵,抚摸着粮袋,一个个呼吸沉重而急促。(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流民浪潮

    胶州城内,前大明户部郎中丁邦彦的府邸。

    如今这座豪宅已经成了顺军将领沈咉衡的府邸。

    搂着丁郎中漂亮的小妾,躺在松软的雕花大床上,这样的日子搁以前沈咉衡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数年之前,沈咉衡还是河南府的一个农民,不,应该说是一个失去土地的佃户。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收获的粮食连半年都不够吃,剩下的半年得靠着野菜麸皮果腹,才能勉强活下去。

    幸亏闯王来了,穷兄弟们扛着锄头跟着闯军就造起了反。

    沈咉衡带头攻入了雇他种地的程乡绅家的大门,一锄头把程乡绅的脑袋砸了个稀巴烂。

    兄弟们抢光了程乡绅的粮食,杀光了他的猪羊,然后在程家女眷的哭泣声中吃了人生中第一顿饱饭。

    从那以后,沈咉衡迎来了人生中最为扬眉吐气的日子,跟在闯王的大旗之后,转战四方,几年下来,沈咉衡竟混成了一个小头目。

    闯王入了北京,向各地派出了大量的官吏,沈咉衡便带着手下五百士兵,作为青州防御使王道成的中军,随着王道成来到了青州。

    本以为成了新朝的官员,从此光宗耀祖扬眉吐气。谁知好日子没多久,闯王被清兵打败退出北京的消息就传来过来。

    然后山东的士绅们就像疯了一样,纷纷造反,转眼间大半的领土已经不复大顺所有。

    好容易才过上了好日子,沈咉衡当然不愿意就这样失去。他率军击败了青州叛变的李士元,一直追着他来到了胶州。

    慵懒的躺在床上,即使日光已经透过门缝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