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29章

秀才的逆袭-第129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容易才过上了好日子,沈咉衡当然不愿意就这样失去。他率军击败了青州叛变的李士元,一直追着他来到了胶州。

    慵懒的躺在床上,即使日光已经透过门缝照在床前,沈咉衡还是不愿起床,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

    “叛匪李士元下山了?”沈咉衡就是一愣,他哪来的勇气敢下山?自己正愁无法把他彻底剿灭,没想到他倒是送上门来了。

    难道是看到有不知哪来的明军水军来到胶州湾,涨了李士元的锐气。可是那明军水军固然厉害,难道还能把船开到城下不成?

    而要是他们敢上岸,就凭借自己这两千多大军定然让他们有来无回。对于自己属下军队的战斗力,沈咉衡很是自信。

    “李贼人数很多,足有一万多人!”来报信的部下脸色苍白,看起来竟然有些害怕。

    “一万多人,他哪来的那么多的军队?”沈咉衡就是一愣,李士元的败军人数他清楚,充其量就三千多人,多是临时招募的流民,战斗力不堪一击。可眼下竟然来了一万多人,难道他把崂山上的流民都驱赶了下来?

    “哈哈哈,”沈咉衡忽然大笑了起来:“那些流民饿的路都走不成,恐怕走到城下就得死一半。走,随我出城!”

    沈咉衡十分瞧不起李士元军的战斗力,也不愿多等,留下五百士兵守城,带着两千人就出了胶州城,向着李士元军迎了过去。在他看来,以两千人足以击败敌军。

    早有探子前来报告,停在海湾里的明军船队一直没有动静,这让沈咉衡得以放心迎敌。

    数里外,乌泱泱的流民军正向胶州城走来,他们走的很慢,可能是饿的走不动路了。

    沈咉衡指挥着两千手下,压着步子缓缓向对方逼去。他不敢过分消耗属下士兵的体力。

    对方固然是由饿肚子的流民组成,可他的属下每天也仅仅吃一干一稀而已。

    双方军队缓缓靠近,一支是一万多人的流民军,人数虽多,却装备奇差,流民们手中拿着乱七八糟的武器,锄头,木叉,棍棒,什么都有。

    另一支人数只有两千,远远少于对方,但是装备却远远好过多方,最起码每个人手中有一件长矛。其中更有一百身穿棉甲的精锐闯军,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寒光闪闪的鬼头大刀。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沈咉衡已经能看清对方那褴褛的衣衫、呆滞的表情。

    看着对方散乱无序的队列,看着对方有气无力的模样,沈咉衡认为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把这群路都走不动的流民击溃。

    就在他刚要下令时,忽然对面流民军中间,一个人开口大声呐喊着什么。沈咉衡正要凝神去听时,就见对面的流民神色激动了起来,发疯了一样纷纷向着自己这方冲了过来。

    怎么会这样?沈咉衡就是一愣,可此时已经容不得犹豫,他连忙下令,全军迎了上去。

    双方的距离迅速的靠近着,站在后面指挥的沈咉衡神色平静的看着战场,看着前面己方的士兵把武器递到对方身上。

    只是一个照面,就有上百人倒在血泊之中,只不过倒下的大多是流民军。他们简陋的武器根本无法和闯军抗衡。

    只要再一次冲击,他们就会落荒而逃吧,看着战斗的情形,沈咉衡已经能猜到结果。

    然而下一刻,沈咉衡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对面的流民军非但没有逃跑,反而以更大的勇气冲了上来,长枪捅到身上,他们并不是痛苦的倒下,反而嚎叫着用双手抓住枪杆,旁边就会冲上更多的流民,把木棒敲砸在己方拿枪士兵的脑袋上。

    己方士兵已经冲进流民军的阵列中,数以百计的流民倒在血泊之中。可是流民们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嚎叫着冲上,一个流民倒了,更多的流民冲了上来,用木棒砸,用牙齿咬,一个个疯了一样和闯军战在了一起。

    怎么会这样?沈咉衡看的是目瞪口呆。他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刚参加闯军时的情形,为了口吃的,流民们敢和任何人拼命。

    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有,还会惧怕什么?死亡,别开玩笑啦,在崂山的他们已经饿的走不动路了,现在吃了顿饱饭,身上有了些力气。可是粮食就那么多,再没有下顿,为了活命,他们只能打败面前的敌人,冲到胶州城中。

    只有城中才有粮食,继续呆在山中,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在活命的**诱使下,流民军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人拼命,十夫难当,何况一万人!

    沈咉衡惊恐的发现,只是一瞬间的功夫,他的两千人已经淹没在流民组成的浪潮之中。(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

    沈咉衡为他对流民军的轻视付出了代价,两千顺军被无数的流民淹没之后,他掉头就跑,在三百原闯军精锐的保护下,杀出重围,回到了胶州城下。

    然而让他绝望的是,胶州城头已经变换了旗帜。趁顺军出城作战之际,城内的乡绅大户们叛乱了,攻打留守的数百顺军。

    数百顺军中一半以上是新募军,都是胶州本地人,根本不敢和本地乡绅做对,纷纷投降。

    胶州城进不去了,沈咉衡嚎叫一声,只得向青州逃回,不过他不知道此时的青州也已经被明军收复,青州防御使王道成被杀,他已无处可去。

    李士元率众到了青州城下时,青州已经光复,然而城门却紧紧关闭,不允许流民军入城。

    对刚刚夺回青州的士绅们来说,城外的上万流民军要远比顺军可怕。因为城内的官仓早已没了多少粮食,根本无法解决流民们的肚子。士绅们当然不愿拿自己家的粮食养活城外这些流民,所以还是让他们呆在城外自生自灭的好。

    远远的从崂山上下来,跑了几十里,打败了两千顺军,满以为可以进城休息,并从此吃上饱饭。可是无情的现实一下子击破了他们所有的希望。

    整个大军一下子乱了起来,李士元再也无法弹压。愤怒的流民们向着城墙冲去,却在坚硬的城墙上碰得头破血流。

    刚吃了两顿饱饭,积攒的的力气在从崂山到胶州的路上早已消耗殆尽,饥饿的流民们面对城墙完全无计可施。很多人无力的躺在地上,看着天空发呆。很多人绝望之下,小声哭泣着。很多人不甘心,愤怒的喊叫着。

    李士元看着面前的乱象,他也完全无计可施。他是青州人,和胶州的士绅根本不认识。上前叫门时,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大声威胁时,城头的弓弩就射了下来,李士元只得慌忙后退。

    为了能和顺军作战,李士元把一千石粮食都分发了下去,让所有流民都吃了两顿饱饭。上万流民军,还有他们的家人,一千石粮食简直是杯水车薪。

    李士元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思,想着不成功便成仁,只要能把顺军击败,占了胶州城,那么就可以想法养活这上万流民军。可惜顺军是被打败了,可胶州城却落在了本地士绅们的手中。

    “将军,快走吧!”一个手下小声的在他耳边提醒,李士元惊恐的抬头看去,看到无数双愤怒的盯着他的眼睛。是他,把流民们从山上欺骗下来,撇下了他们的家人。现在,他们跟着他打败了顺军,而他却无法兑现事先的承诺。

    不!我不能这样离去,如果就这样走了,这上万流民军肯定会就此沦为盗匪,整个胶东大地将生灵涂炭!

    “大家听我说!”李士元高举起双手,大声呼喝着。

    “都安静,听将军的!”他的几十名亲信装着胆子,同声喊叫着。

    附近的流民们安静了下来,默然看着李士元,看着这个把他们骗过了的将军。若不是顾忌他参将的身份,好多流民都会过来痛揍他一顿。

    “老乡们,听我说!是我把大家召集起来,来和闯贼拼命!”

    “可是我也没想到城中的士绅们趁机占了城,这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们。可是我绝对不会对大家坐视不理,我一定会想法让大家填饱肚子,争取不饿死一个人!”

    李士元声嘶力竭的喊着,做出自己的承诺。

    “李将军,你不要再骗俺们啦!俺们再也折腾不起了。”

    “对呀,在山上呆的好好的,非要俺们跟你下山打仗,死了那么多人仗打胜了,连城都进不去!”

    “不要听他的了,他就是个骗子!”

    李士元的声音一下子淹没在人群之中。

    上万的人群,李士元的声音根本传不了多远,近处的流民能听见他说话,远处的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好在大伙儿都没了力气,也没人愿意折腾。是啊,就是杀了他又怎么样呢?好不如歇一歇,好攒点力气回山呢,一家老小还在山上等着呢。

    “粮食,粮食!”李士元再次大吼了起来,听到粮食二字,附近的流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

    “我虽然对不起你们,可是没有骗你们。先前我不是拿出了一千石粮食吗,大伙儿就不想知道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吗?”

    流民们之所以痛恨李士元欺骗了他们,却没有上前动手,就是李士元刚刚让他们吃了两顿饱饭。现在听李士元又提起了粮食,他们不由得生出了希望。

    “大家都知道海边来了一支船队,那是江南的海防游击任将军带领的船队,他是奉朝廷的命令,前来查看北方情况。咱们这两天吃的粮食就是任将军船队带来的。”

    “任将军说了,他回江南的时候会招募一些流民从军。我也会再去恳求任将军,援助咱们更多的粮食。”

    很多流民听说了海边来了一支朝廷的船队,一些去海边捡拾鱼贝的流民也亲眼看到了这支船队,船很大有二十多只。可这支船队一直停在海中不肯靠岸,时间长了大伙也就失去了兴趣。

    没想到他们是来招募士兵的。当兵当然是很好的出路,这年头除了大户人家也就士兵还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是要去江南那么远的地方当兵,这让许多人一下子犹豫了起来。故土难离,而且现在闯贼已经被打走,听说李自成都被赶出了北京,那么山东的秩序很快会恢复吧,没有了战乱,自己就可以回到家乡。

    也有一些人想当兵,可是让他们牵挂的是家人。自己随船队走了,一家人可怎么办?

    “大家先回山上等着,我去海边找任将军交涉,看看他是个什么章程!”李士元命令手下亲信组织大伙儿返回崂山,自己则亲自向海边赶去。

    尽管对李士元们的话半信半疑,流民们还是选择相信了他,相互搀扶着,向崂山走去。

    现在,那个年轻的游击将军是大伙儿最后的希望。(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施粥

    海岸上,数十口大锅一直排开,烈焰在锅底燃烧,干柴燃烧发出的爆裂声伴随着渺渺青烟在附近空中缭绕。

    几十个岱山军士兵手拿着大铁铲在锅中使劲搅拌着,大米饭的清香伴随着鱼香,香味混合在一起,随着蒸汽在空中飘荡,远远的散发了出去。

    流民们排着参差不齐的队列,口里屯着口水,目光死死的盯着冒着热气的大锅。在岱山士兵的严厉要求下,所有的流民都必须排队领饭。

    流民不断的从胶州城下从崂山涌来,每口大锅前都排着长长的队列,粗略的估计,整个海边最少有三四千流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