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62章

秀才的逆袭-第162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报了名,然后他们便忙碌了下来。每天被组织学习岱山军队的章程条例,被要求统计新招募的士兵们的情况。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兵的反应

    船队离开了胶州湾,运送移民前往岱山。一去一回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任思齐需要带手下坚守胶州。

    计划招募近万步兵,可是以现在船队的运力,一批只能运送四千士兵及家属。所以至少需要再运送一次,才能完成此次招募。

    每天都有百姓从附近乡村赶到胶州城下,想去能顿顿吃饱的南方生活,胶东籍的岱山士兵嘴里的描述太过美好,让每一个听过的百姓都心生向往。

    你想过顿顿都能吃上香甜的大米饭吗?你能想象每天都能吃上鱼肉吗?你能想象孩子可以免费读书将来光宗耀祖吗?只要你肯参加岱山军,这一切都能实现!

    百姓们从各地疯狂涌到胶州,却被告知还要等上一月,船队才能回还。

    离胶州近的百姓便回了家,等一个月后再来。离家远的又携家带口的,便在胶州城外住了下来,等着岱山船队到来。

    六月天气,睡在城外野地里除了蚊虫多点倒也没什么不好。随便搭个棚子,下雨时能遮挡点雨就行。于是,在胶州城外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棚子。每天都有数百户百姓从各乡村而来,欲前往令人向往的南方。

    面对城外越来越多的百姓,任思齐既然高兴又心忧。百姓多说明想移民岱山的人比较多,能迅速的完成招募工作,这点值得高兴。可人数一多,就不好控制,就容易出乱子。

    为了控制局面,任思齐下令对陆续到来的百姓进行甄别,符合招募条件的发放木牌凭证,凭着木牌可以每日领取粥食。不符合条件的,也就是家里根本没有壮丁可以当兵的,则给点粮食赶走。

    这点有些残忍,可是也没有办法,以岱山现在的实力,还做不到救济山东所有的百姓。因为战乱、因为天灾**,在齐鲁大地上造就了无数的流民、无数的乞丐。家里有青壮汉子的还能有条活路,没有壮丁的老弱则只能沦为乞丐,四处乞讨。这样的乞丐流民在山东很多,若是救济根本救济不过来。

    没有办法,任思齐只能狠下心来下达这样的命令。心软的黄凤舞对任思齐的决定颇有微辞,多次和任思齐争执,可面对现实也只能叹息,然后带着人出城巡视,防止可能发生的骚乱。人数一多,什么事情都能发生,若不控制的话,会引起大乱。

    十天的功夫,胶州城外已经聚集了两千多户,六七千百姓,城外的棚子密密麻麻,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人数虽多,却奇异的并没有什么骚乱发生。

    这种情况要归功于岱山军强大的组织能力,每有新的百姓到来,都会被人引到征兵点,若是符合征兵条件,青壮会被立刻招募入军队,其家人则会被领着到达聚居地。

    按照小旗总旗队的建制,任思齐等人把城外划分成一个个小片,每一个队的士兵的家属聚居在一起。而新加入军队的士兵,晚上可以和家人居住在一起,白天则被要求集合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训练。

    任思齐把岱山军的老兵安插进新兵之中,担任小旗总旗队正等军官,按照岱山军的建制,完全把这些人组织在一起。

    所以城外百姓人数虽多,却一切井井有条,一点也不乱。

    只要被岱山军招募,不管士兵还是家属,一天两顿饭都由岱山军负责,不用自己开火。

    任思齐在胶州城中采购了上百只大锅,招募士兵家属中年轻的妇女为伙夫,负责为所有兵民做饭。

    任思齐任命任丽坤,沙千里,陈名扬等人为新兵营正,负责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

    每天吃过早饭后,所有新兵会被拉将出来,在城外的空地操练。训练完全按照岱山军的训练条例进行,先练的是阵列。

    左转、右转,后转,齐步走,每天都是这些东西。把这些刚放下锄头的民夫一个个练的叫苦不迭。可是谁也不敢偷懒,一边的父老都在边上看着,偷懒会被惩罚,会使得家人脸上蒙羞。经常偷懒、不服从纪律更是会被驱逐出去,失去前往岱山的资格。

    在新兵进行训练之时,任思齐更是光派细作,打探清兵的动静。占领胶州已经好些天,济南的清山东总督巡抚王鳌永方大猷等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胶州沦陷。得防范着他们可能的进攻。

    随着胶州被攻占,胶东各地的原明军也活跃了起来,好几股明军正在攻打登州,青州好像是被李士元攻打了下来。在攻打青州前,李士元派人给任思齐送了一封信,约他联兵一起攻打青州。可是岱山军本来就兵力很少,任思齐自然不愿分兵,便婉拒了他。

    李士元的儿子李鼎目前在岱山军中做小旗,任思齐曾问他是否愿意回到父亲身边,谁想李鼎在岱山军中呆出了感情,根本不愿去投奔父亲。

    。。。。。。

    济南大明湖畔,清山东总督衙门。

    清山东总督王鳌永和巡抚方大猷正在议事,商议如何处理胶东一带的明军复起。

    自四月初,原为明官的方大猷和王鳌永先后向满清亲王多尔衮毛遂自荐,愿为大清招抚山东。被派到山东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二人招抚了大半个山东,各个府县先后写降书归顺了大清。

    凭此功劳,王鳌永被任命为山东总督,方大猷也获得了山东巡抚的职位。

    然而异族的高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很多亲朋好友不屑与二人的降清,陆续和他们划清了界限。对于为了功名利禄而立志当汉奸的人来说,这些骂名根本不会在乎。可让他们头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各地此起彼伏的暴乱。

    兖州、青州,莱州,胶州,每一州府都有暴乱,让济南的总督衙门应对不及。

    南下山东之时,二人只带了少量随从,根本没有大兵跟随。现在二人手中的军队也就三千多人,还都是原来投降的明军构成。

    面对诺大的山东,这点兵力当然捉襟见肘。可是面对叛乱,还得想法平定,满清不比大明,他们不敢生出坐视不管的心思。

    “允升兄,你坐镇济南,我带兵先往青州,平定李士元之乱,再往胶州,对付那股从海上而来的明军!”满清山东总督王鳌永对巡抚方大猷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战

    王鳌永是山东总督,平叛自然是他的职责。巡抚方大猷对王鳌永的安排没有异议,保证会全力为大军筹措粮草。

    胶州沦陷消息传来的第三天,王鳌永带着三千士兵出了济南,向着青州而去。

    青州距离济南三百里,六天的时间,王鳌永大军便兵临青州城下。

    此时的青州,刚被李士元联军攻占。然而青州城内的局势却错综复杂,因为青州城内并非李士元一支军队。

    为了击败清兵打下青州,青州境内的好几支军队联合了起来。其中以李士元和赵应元二人的力量最强。李士元是原来明军千户,自封为青州参将。而赵应元却是原来的顺军余孽,李自成被赶出北京后,山东的士绅们造反,推翻了顺朝在山东的统治,可在山东还是有相当一批顺军留了下来。

    攻打清兵之时,明军和顺军还能勉强联合,可是打下青州之后,双方的矛盾便凸显了出来。

    青州城内的赵应元部兵力较少,只有六百余人,可均是原来的闯军精兵。以李士元为代表的明军士兵近两千人,可派系众多,成分复杂,战斗力极差。

    李士元虽然有心想把赵应元赶出青州,可是他也知道顺军强悍的战斗力,不敢乱动。在攻打青州时,顺军承担了大部分的攻坚重任,其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各部明军心惊。

    就这样,双方虽然矛盾重重,却维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然而,随着王鳌永带着三千绿营兵的到来,青州的局势一下子被打破了。

    王鳌永暗中收买明军将领,许以高官显职,李士元手下好几个将领都被王鳌永收买,胁迫李应元投靠清廷。李士元虽然不愿,可是面对着刀剑,还是屈服了。

    在明末,明朝军队数以十万计,可是面对着清兵,很少有将领能坚持抵抗的,望风而降已是常态。

    而和明军相比,被他们称为闯贼的顺军的表现就好了许多,虽然顺军也是连战连败,可是人家却一直在抵抗,并且坚持到南明灭亡,很少有人投降。

    赵应元虽然是原顺军普通的一员,可他和他的手下六百顺军的表现却比明军要强得多。

    由于明军的投降,青州城门被打开,王鳌永手下的三千清兵杀入了城中。赵应元自知寡不敌众,便假意投降,先是派人前去递降书,后带着一百骑兵直扑王鳌永的行辕。

    王鳌永还以为赵应元前来投降,根本没做提防,赵应元部一百骑兵长驱直入,把王鳌永亲卫营杀得落荒而逃。

    王鳌永躲在床底才勉强逃过一劫,然而赵应元带领的骑兵实在太少,当三千绿营兵救援而来时,他的一百骑兵离开陷入重围,拼命厮杀逃出重围时,一百骑兵仅仅剩下五六骑,赵应元本人后背也被射中了一箭。

    王鳌永幸运的逃过一劫,立刻部署对赵应元部的围杀。命令三千绿营兵全力向赵应元五百手下发动了进攻。

    主将身受重伤,敌人士兵又是己方数倍,任是顺军再英勇,也寡不敌众,在绿营兵的围剿之下,全军覆灭,首领赵应元重伤之余,拼命作战,最后死于清兵乱刀之下。

    平定青州之乱后,王鳌永稍作安抚,立刻统领着大军向胶州进发。派降军打头阵,以他们的家眷为人质,勒令他们奋勇搏杀,以作为投名状。

    对于占领胶州的明军的底细,王鳌永派人查探,知道是来自浙江的一个海防游击的部队。他不明白一个海防游击来山东作甚,至于征募士兵,王鳌永以为那是笑话。在大明就人多,只要有粮有饷,想招募多少军队就能招募多少,没必要千里迢迢来到山东。

    难道是在南京登基的弘光朝廷有了异动,想派兵北伐,而这个海防游击是他们派来的前站?目的是在山东建立搅动一番风雨,好为他们在正面战场的进兵进行牵制。

    肯定是这样!王鳌永越想越觉得有理,若是那样的话,自己只要能迅速击溃胶州的明军先锋,就可以为满清朝廷立下大功!

    想到这里,王鳌永的心情更加的急迫,他也不等青州局势稳定下来,迫不及待的带着所有军队向胶州进发。

    他自己统帅的三千绿营兵连同刚投降的胶州军队,大军近五千人,浩浩荡荡的向胶州进发。

    青州到胶州三百多里,他这边大军刚出胶州,路程还没走上一半,在胶州的任思齐已经得知了消息。

    任思齐在胶州不光忙着招募百姓,训练新兵。他同样关心着周围清兵的动静。安东尼从山东籍的士兵之中抽调出大量机灵敏捷之人,组成了细作队伍,把他们广派到胶州周围。青州,莱州,登州,都有岱山军派出的细作。

    王鳌永大军刚从青州出发,细作便火速赶往胶州,把消息送到任思齐面前。

    得知清兵大举来袭,任思齐立刻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王鳌永率领清兵近五千人,于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