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一个秀才,想谋生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李彦直恃才傲物,看不惯人世间的蝇营狗苟,不论是后来做账房,还是在大户人家做西席,均无法长久。
半年前,在同窗的举荐之下,李彦直在州衙做了一个小小的书吏,每日里算算账,整理文书,每年能有二十多两银子,倒也还算不错。
谁知京师沦陷,胶州知府带头向顺军纳降。改朝换代、大势所趋,李彦直并不在意,反而憧憬着新朝刚立,会开个恩科什么。谁知没过多久,又传来了满清占了京师的消息,柯永胜等人易帜降了满清。
这李彦直就不乐意了,他一个堂堂的秀才,圣人门徒,汉人子孙,如何会给异族做事?
李彦直当即便辞去了职务,回到家中。然而失去了职务,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仅靠乡下那十亩地,根本不够一家的嚼裹。
可是乱局纷纭,又能去哪里寻找营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了下去,直到岱山军趁夜袭城,胶州又重新回到大明治下。
看着告示,最吸引李彦直的不是每月三两的纹银,而是全家迁居岱山。
虽然不知道岱山的具体位置,李彦直也知道那是江南。从岱山军的举动来看,根本没有久居胶州的意思。北方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机,山东早晚会落入异族之手,李彦直可不愿在异族统治下苟活。
岱山虽然远离了家乡,可那里终归是大明的天下。自家也就一家三口,贫困潦倒,没有什么可以留恋。
想清楚之后,李彦直当即走进州衙,去应募文士的职位。
在州衙的耳房之中,岱山军的一个文吏听说李彦直是秀才功名之后,愕然的看了他半天,慌忙拿出文册请他登记,态度非常之热情。
登记好姓名籍贯年龄,那一年中的秀才,家人姓名等等。那个文吏给了李彦直一个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写着曲曲折折的符号,并在正中镌刻着一个“文”字。
“三日后带家人到城门集合,凭此牌会有人带你们到胶莱河边,乘船前往岱山。”文吏嘱咐道。
李彦直拿着木牌,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决定告知了妻子。
“每月三两银子的信奉,足够咱们一家三口嚼裹,以后你就不用再那么操劳!”捧着妻子粗糙的双手,李彦直心疼的道。
妻子刘氏却没有那么乐观,对远离家乡表示了担忧,可是既然李彦直已经下了决心,她也只能夫唱妇随!
拿定了主意之后,李彦直找人发卖自家的田地,十亩旱田在往年每亩至少**两银子,可是如今最高的也才出了五两银子。
明知道对方拼命压价,李彦直也无可奈何,只得忍痛卖掉了自己家的田地。
离开了家乡,不知哪年哪月能再回来,李彦直怀着悲痛的心情,去与亲戚朋友告别,却惊奇的发现好多亲友竟然也打算移民岱山。
。。。。。。
“将军,这几天来,共招募了士兵三千五百六十七人,连同家属有一万两千余人。另外,前来应募的读书人也有百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童生,有秀才功名的只有寥寥数人。铁匠、木匠,泥瓦匠等各种工匠也招了不少,共有两百多户。”
州衙之内,书吏林泉毕恭毕敬的向任思齐报告道。林泉是年前在鄞县招募的读书人,是个童生,才具一般,能力一般,但胜在为人老实勤奋,深受任思齐重用。
“不错不错,明天马上准备好船只,把他们陆续装船,运往岱山。对了,要多备药物,防范疫病的发生。”任思齐吩咐道,一艘大船,装了数百人,在海上行驶至少要二十余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定得小心疾病的反生。
“将军放心,这几天我们几乎把胶州所有的药材都采买一空,就连医匠也招募了二十多人,准备的非常充足。”林泉自信满满道。
第二天,一大早,胶州城外就陆续有百姓提着大小包裹聚集。城门外二十多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熬制着香喷喷的米粥。
对这些招募的士兵,按照到达的先后编制队列,十二人一小旗,四小旗一总旗,三总旗一队,抽调了精锐的士官担任小旗、总旗、队正。
然后让这些新任的军官组织手下的士兵及家属,领到一边先吃早饭。吃过饭后,则带着他们前往胶莱河边,乘坐船只前往胶州湾,在那里上大船。
城外的大锅下的火焰不停的燃烧着,熬制了一锅又一锅的米粥。群集的百姓吃过了米粥,便被引着离开了城下赶往东边的胶莱河边。然后会有另一批百姓到来,进行编制,吃饭!
李彦直携带着妻儿来到城边时,见到的就是这一副景象。
看到他那写着“文”字的木牌,负责接引的岱山书吏热情的把他引到一边的棚子下面。
就在路边搭建着十几个粗糙简陋的木棚,上边搭着苇席,虽然简陋倒也能遮挡炎热的日光。
棚子里面摆放着许多的长凳,李彦直引着妻儿在一个长凳上坐下,这才有功夫观察棚子里面的情形。
棚子下面坐着数十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而其中男子李彦直大多认识,俱是胶州的读书人。
看到李彦直进来,他们纷纷行礼,因为李彦直是棚子里唯一据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五章 船上的读书人
李彦直和棚子中人寒暄了一会儿,便有岱山军士兵送来了造反,同样是米粥,不同的是每家会有一碟咸菜。
吃过之后,便有人引着众人离开了棚子,乘坐着牛车前往胶莱河边。当然由于牛车数量太少,只能让妇孺上车,而李彦直等男子只能步行,可这也让他们非常满意了。
毕竟,相对那些被招募的士兵,岱山军对读书人已经显示了优待。
十里的路程,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河边,路上人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体力太差。
到了河边,他们这些读书人被单独引上一艘船,一艘五千担的平底大沙船,连同读书人带家属足足装了一百五十多人。十分的拥挤。
船舱里没有床铺,更没有座椅,大家只能席地而坐。这里再也没有了童生秀才的差别,大家的待遇完全一样。
等河边的所有船只都装满了百姓,船队一起拔锚,顺着胶莱河向胶州湾而去。
顺流而下,船速极快,一个多时辰便入了胶州湾。
作为读书人,李彦直等人被允许可以随时上甲板。而他们的家属,则只能在规定的时间上甲板放风。
站在甲板上,李彦直震惊的看到胶州湾内静静的停泊着的数十条大海船,其中最大的十多条高大如城峦一般,他没想到岱山军的势力竟然如此庞大。
船队进了胶州湾后,移民们被转移到更大的海船之上,这么大的海船若是装人,每艘怕不得装载数百人!
李彦直和众读书人以及家属也顺着吊下的绳梯,战战兢兢的爬上了一艘三桅海船,被安置在最下层的船舱之中。这里的空间比刚才那条船要大了许多。
站在甲板上,看着数以十计的高大船只,看着广阔无垠的大海,这一刻李彦直的心无比的开阔。
把百姓们送上大船,原来的船队又掉头驶进了胶莱河,到下午的时候重新回到胶州湾。李彦直知道,有一批移民被装上了船,应该快要出发了吧!
果然,没过多久,所有船只便拔锚,桅杆上,船帆高高的升起,兜起海风,船只便向东方而去。
大海之上,波涛滚滚,鱼跃鹰飞,回首望去,海岸郁郁葱葱,风景无限。李彦直一下子就被大海的景色迷住了。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太久,一股恶心从腹中涌起,他晕船了。
趴在船舷上,对着大海,使劲呕吐着,直吐的胃中冒着酸水,这才停了下来。
担心舱中的妻儿,李彦直朗朗跄跄的下了船舱,吃惊的发现妻儿竟然安然无事,都没有像他那样呕吐。
但是其他人却没有那么幸运,船舱里呕吐声此起彼伏,一股酸臭的气味充斥其中。
没过多久,十多个岱山军士兵提着水桶进了底舱,水桶里装满了味道古怪的汤水。每个晕船的人都被要求灌了一碗,据他们说,这是特制的治疗晕船的药汤。
李彦直同样喝了一碗,药汤很苦,味道很难闻,可喝到肚里却舒服了许多。不再那么眩晕,头也不再那么疼。
接下来的日子,海途枯燥而乏味,李彦直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可他对海船也熟悉了起来,不会再晕船,在甲板上行走时脚步也轻松了许多。
可接下来,就有岱山军的书吏把他们这些读书人召集了起来,让他们学习所谓的岱山章程。
每人手中发下来一本薄薄的文册,上面记载着岱山的情形。有风土人情,有岱山士兵百姓的结构,更有就是岛上的必须要遵守的章程。
比如禁止私斗谩骂,禁止偷盗,禁止奸。淫妇女等等。一些简单的条例,每种后面都对应着相应的处罚。
李彦直发现,除了叛岛投敌会被处死以外,最大的处罚竟然是驱逐出岛。偷盗者,驱逐出岛;违抗军令者,全家驱逐出岛;****妇女者,本人处死,全家驱逐出岛。
刑罚简单而直接,除了这些常规的刑罚外,岱山要求最严的竟然是卫生,不准随地大小便,违者抽十鞭,罚银一两。不准乱倒垃圾,违者罚银一两。等等等等。
所有人都被要求记住岱山的条令,到时犯了的话,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对李彦直等读书人来说,记住这些条令太过简单。
可接下来,这名岱山文吏的话让他们犹豫了起来。
这名文吏说的是到岱山后对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安排。他们可以在巡检司以及海防游击幕府任职,从事各种文案或管理工作,待遇就按招募时所说,每人每月三两银子,以后干得好得到晋升的话会拿到更多。
文吏说的是另一种选择,就是可以选择到军中任职。按照岱山军建制,队设队监,营设营监,和队正营正平级。
可队监和营监并非谁都能胜任,必须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因为要管理所有的庶务,以及士兵的评功考核等等。
现在岱山打算把步兵征募到总数一万人,军官可以由岱山军老兵抽调,可队监营监就不太好找。所以任思齐把主意打到这些刚加入的读书人身上。可他也知道,想让这些人进军队恐怕很难。
文贵武贱,在大明根深蒂固,想让这些读书人当兵,哪怕是军官也是很难。可任思齐自然有相应对策,那就是薪酬待遇。
“队监和队正平级,享受百户待遇,月饷五两,职田三十亩。营监和营正平级,享受千户待遇,月饷银十两,职田五十亩。”
进入军队的待遇,让这些读书人很是震惊。虽然文贵武贱,可一下子就由平头百姓变成六品武官,这对他们的吸引实在太大。就连李彦直也被深深吸引。
“我愿到军队任职!”
“在下也愿意!”
众读书人纷纷报名,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火热,而书吏接下来的话却被他们不约而同的忽略了。
“要想进入军队,必须接受和普通士兵同样的训练,能坚持下来的才会被允许进入军队。淘汰的只能在将军府做文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