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81章

秀才的逆袭-第181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思齐再不敢胡说,生怕刺激到黄斌卿。

    “黄总兵想必知道,几个月前我曾经去过山东,岱山兵力薄弱,我曾经向凤舞求援。恰好凤舞正在练兵,粮饷匮乏,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在山东,我和凤舞并肩,与山东的绿营兵以及真满兵连场大战,取得了数场胜利。在战斗中我和凤舞共患难结下了情谊,我对凤舞生出了爱慕之情。

    奈何凤舞以父亲不在为由拒绝了我,让我等黄总兵您回来后再亲自向您求亲,今日看到黄总兵您,我心中大喜,这才失口喊出,喊出岳父来。”

    听了任思齐的话,黄斌卿脸色剧烈的变幻着,若无以前的仇怨,任思齐倒是女儿的良配,可黄斌卿心中的那个刺还在,这让他怎么甘心把女儿许配给面前这个无耻的小子!

    “黄总兵,以前的错在我。可是总归没有酿成大错,咱们之间也没有化不开的仇恨,还请黄总兵您能放开咱们以往的过节。”想娶人家的女儿,任思齐自然把姿态放的很低。

    回舟山这些天来,黄斌卿也听说了这几个月来舟山一带发生的事情,知道了岱山现在的蓬勃发展。

    他心中不愿否认,岱山现在已经发展到很强的实力,乱世即将到来,任思齐手掌如此势力,前途不可限量!

    而舟山和岱山如此之近,岱山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舟山,而把女儿许配给任思齐,随着岱山的发展舟山必定水涨船高。

    乱世来临,黄斌卿已经没有再打算外出做官,而只想着凭借舟山位于海外的地理位置自保而已。

    “你先回去吧,容我思量些时日。”黄斌卿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船队归来

    黄斌卿并没有让任思齐再见自己的女儿,甚至连饭都没管就把任思齐赶了出来。

    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舟山城,任思齐连连苦笑。误会一旦产生,想消除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自己和黄斌卿之间的并不仅仅是误会,是自己曾打算谋取人家的基业,现在还想招惹人家的女儿。黄斌卿对自己算是客气的了。。。。。。

    离开舟山,任思齐再无巡视的心情,灰溜溜的回了岱山。

    谁知屁股还未坐定,有人禀告刘德福来访。

    刘德福是最早和任思齐合作的宁波商人,去年时全靠他的支持任思齐才得以凑齐去日本贸易的货物。

    当然在这种合作中刘德福也得到了足够的回报,在海贸中赚了一大笔银子,后来任思齐更是把在宁波的罐头经销权给了他。

    可在今年和宁波士绅的争斗中,刘德福选择站在了士绅们一边,对罐头的价格进行了抵制。

    也许刘德福是迫于士绅们的势力不得不如此,毕竟他是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商人,家里又没有强大的背景,根本不是那些士绅们的对手,稍受胁迫,就选择了倒戈。

    可这不是任思齐能原谅他的理由,所以在今年的海贸中,任思齐并没有向去年那样和他合作,甚至都没有收购他的生丝。本身岱山通过岑港收购了大批生丝,后来又抢了士绅们三十艘海船,货物根本不缺。

    没想到现在刘德福竟然厚着脸皮找到岛上来了。看在往日的情分,任思齐自然不能不见,派人把他领到了府中。

    “草民拜见将军!”对此时的任思齐,刘德福不敢再称兄道弟,而是放下身段,撩起前襟就要行大礼。

    “刘兄何必如此!”任思齐连忙一把扶起了他。刘德福本就没打算磕头,趁势便站了起来。看着任思齐笑眯眯的样子,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今年的没能和任思齐合作让他损失很大,他手里收购的几百担生丝一直没找到销路,杭州的丝行每担只肯出六十五银子,可要知道他从丝农手里收购的价格都到了六十三两,算下来根本赚不了多少银子。没奈何他只能再腆着脸来求任思齐。

    岱山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了拥有百姓数万的势力。数万百姓,两万军队,每月需要的物质无数,这可是个庞大的市场!

    而任思齐现在是游击将军,是拥兵上万的军阀,再非以前那个只有几十个人一条船的秀才。彼此地位的差异让刘德福心中暗自感慨。

    “不知刘兄所来何事?”任思齐不愿与他啰嗦,等上过茶后便直接问道。

    “草民是来向将军请罪的。”刘德福忙放下茶盏,一脸羞愧的表情。

    “将军您也知道,我刘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家,根本无法和屠家杨家那些人抗衡。所以在前不久的罐头风波中,草民做出了对不起将军的事,每每想来羞愧万分,所以特意来向将军请罪!”

    “刘兄何罪之有?”任思齐笑着摆手道:“刘兄是商人,只是在商言商,才不愿我提高罐头的售价而已,并没有得罪我。”

    听了任思齐的话,刘德福神色一黯,知道任思齐嘴里虽然说没有怪罪自己,可是往日的交情再也没有了。

    “我知道刘兄你的来意,这样吧,刘兄你可以继续为我采购生丝,我以高于市价的一成收购。至于罐头生意,现在各地已经有了新的经销商,我无法再把这生意交给你。”

    虽然不爽刘德福以前的作为,可好歹还算有一些交情,既然他肯认罪,任思齐也不为己甚,答应了继续合作。不过再想有以前那么好的条件可是没有了。第一次合作时,刘德福是以生丝入股,得到了海贸利润的三成,现在则只能以稍高的价格把生丝卖给任思齐。

    可谁让他以前站错了队,人都要为自己以前的行为买单的!

    好在任思齐是个念旧的人,想了下,便又把岱山采购的生意交给了刘德福。现在岱山人口众多,岱山产出有限,需要的物质都需要从外面购买。

    得到物质采购这个生意,让刘德福喜出望外,连连对任思齐表示感激,保证会以较低价格向岱山提供各种物质。

    岱山岛百姓数万,士兵两万,可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具体的事情,任思齐让刘德福巡检司衙门,物质采购够的事情归商曹主事陈忠负责,以陈忠的精明,定然不会让刘德福占到太大的便宜。

    。。。。。。

    十一月五日,去日本贸易的船队终于返回了岱山岛。

    得到报告,任思齐亲自到码头迎接。

    站在海岸上,就看到一艘艘帆船从远处大海行来。桅杆如林、船帆似云,上百艘海船驶入了高亭港。

    茅十八乘坐一艘小船上了码头,兴高采烈的向任思齐走来。

    “十八哥!”任思齐满脸微笑着快步迎了上去。

    “秀才!”茅十八同样激动的叫着。

    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一起!

    宋立本微笑的跟在茅十八的身后,看着这一幕内心暗自惊骇。他其实不大看得起茅十八,除了一身的武艺他认为茅十八其他方面不值一提。

    此次海贸,宋立本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谈判贸易,核算等等。茅十八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来。

    可是偏偏茅十八是舰队的统领,而自己只能屈居他之下。现在看到任思齐对茅十八亲热的样子,宋立本暗自叹口气,知道茅十八才是任思齐最信任的人!

    “宋司长辛苦了!”松开茅十八,任思齐微笑着对宋立本道。

    “司长?”宋立本就是一愣。

    “你还不知道。我成立了幕府,幕府之下设立参谋、后勤、装备、镇抚四司,而你将是镇抚司的司长。”任思齐微笑道。

    镇抚司的司长,那意味着整个岱山军的奖惩都将由自己负责,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啊。

    宋立本被这个馅饼一下子砸晕了,刚刚对茅十八的嫉妒不翼而飞。

    “谢将军,谢将军。”宋立本嘴唇哆嗦着,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曾经的他只是一个游方算命的术士,后来成为了海盗,他何曾想过自己竟然能做到一军镇抚的高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冬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崇祯十七年年末。

    这个冬天是岱山岛实力快速扩充之时,从山东迁移而来的数万百姓彻底的适应了岱山的生活。

    岱山不比北方,地处海岛,气候要比山东温暖湿润的多。所有迁移来的百姓这几个月来都建好了自己的房屋,开垦出大量的耕地,就等着春天到来时播种。

    从倭国回来的船队带回了三百余万两银子,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任思齐手中的资金一下子充足了起来。

    无数的船队被派了出去,前往江浙各地采购物质。粮食油盐,针头线脑,布匹木炭,盔甲武器,现在的岱山岛什么都缺。这种疯狂采购直接导致了江浙一带的物价飞涨,大米从三两银子一石狂涨到五两银子。

    虽然从倭国回来时,采购了数十万斤的铜铁,岱山岛上的武器作坊在梁九带领下正加班加点的打造武器,可毕竟岱山工坊的匠人只有数十个,产能太差。生产出的武器根本供应不上两万多大军。

    除了火枪大炮有岱山的火器作坊制作以外,其他的军需武器统统外出采购。

    这个冬天,杭州的各种工坊比往常忙碌了许多,来自岱山的庞大订单让很多工坊主乐的合不拢嘴。

    两万五千套鸳鸯战袄,一万五千条长枪以及同等数量的盾牌,大量的火器如万人敌、一窝蜂、集束火箭、神火飞鸦,光武器的订单就花了任思齐一百万两银子。

    杭州的匠户们卯足了劲,为岱山军加班加点的生产。每日里都有帆船往来于岱山和大陆之间,运回大量的武器物质。

    岱山军的装备日趋完善,每个士兵都发下一套崭新的鸳鸯战袄以及相应的兜鍪。长枪盾牌火枪弓弩,整个岱山军装备精良,不输于任何一支大明的军队。

    其实,若只从士兵的装备来说,现在的岱山军可以说是整个大明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因为明末明军的**已经病入膏肓,绝大多数的明军穿的比叫花子好不哪去,绝大多数士兵一生也就发一件鸳鸯战袄,缝缝补补穿了十多年,破烂的早就看不清原来的模样。

    至于武器,除了主将的亲兵装备精良一些以外,其他的明军能有一条生锈的长枪已经不错了,很多士兵生活无着,会把自己的武器卖掉换点银子度日,然后随便找条木棍就上了战场。。。。。。

    所以说经过了大肆的采购,岱山军的装备在整个大明军中可谓首屈一指。

    这几个月,岱山岛上的火器作坊由于拥有了机床,能日产枪管十五只,几个月来生产了两千多条火枪。用机床钻制的枪管极为精良,岱山制作的火枪远胜杭州的匠户打造的,出现炸膛的概率很小,所以军中的火枪基本都是岱山的作坊生产。

    几个月来,火炮作坊不停的在造炮,不过由于普通的海船无法安装红衣大炮,因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任思齐便下令减小火炮口径,研制出小口径的火铳安装在各主力帆船上。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冬天,离清兵南下的日子已经不远,用不了多久,岱山军就将会和清兵作战。虽然岱山军水军实力强大,可是拥有的大部分是适合在海中行驶的尖底海船,动力基本上靠风帆,无法在内河行驶。

    江南地带河网密布,以岱山现在的帆船根本无法在内河行驶。鉴于此,任思齐和茅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