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82章

秀才的逆袭-第182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地带河网密布,以岱山现在的帆船根本无法在内河行驶。鉴于此,任思齐和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商议,派人去沿海各地的造船作坊,购买适合内河行驶的平底战船。可是造船不比其他,速度很慢,一个冬天下来,也就购买了五十多条平底浆帆两用战船。

    五十条船看似不少,可每条也就装载士兵三四十人,加起来也就两千多水兵。

    没办法,任思齐只能派梁九负责,对手下船只进行改造,无比改造出适合在内河行驶的战船来。

    整个冬天就在这种繁忙的正军备战中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腊月。

    有消息忽然从北方传来,占领了北京的满人抛去了和南京朝廷和谈的面孔,悍然出兵伐明。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派遣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满汉大军出兵伐明。十月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出了北京向南进发,还未等到达江苏境内,忽闻大顺军二万余人东渡黄河,连下济源,孟县等地,并围攻河南怀庆府城沁阳。

    多尔衮便下令多铎改向先攻打顺军。多铎统领大军于十二月出击潼关,顺军接连失败,大将刘宗敏、刘芳亮接连败于满军之手。虽然顺军防守潼关占据着地势之利,奈何满军运送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攻城。

    在满军的火炮轰击下,潼关摇摇欲坠。而此时满清北路军军在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的带领下从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围攻榆林。

    在两路满清兵的夹击之下,陕西的陷落已成定局。李自成决定放弃陕西,经蓝田、商州进入河南,向襄阳一代转移,那里还有襄阳四府十余万大军。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正月十八日。满清军占领了西安。

    二月,多尔衮下令阿济格率军追击顺军,多铎则率领本部大军出潼关,经归德(今商丘)伐明。

    满清的出兵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后一丝议和的幻想。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匆忙北上,部署淮河防线。并派兴平伯高杰率本部出兵河南,试图北伐。

    高杰是流贼出身,以拥立之功被封为兴平伯,成为了江北四镇军阀之一。其为人贪婪残暴,但是就勇气而言却远胜其他军阀如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其本人又很敬慕史可法。

    得到史可法的命令后,高杰即率领本部军队向北,于元月抵达归德。此时驻扎在睢州的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已经决定降清,邀请高杰到睢州来,于宴席间埋下伏兵,杀掉了高杰,然后率军度过黄河。

    高杰一死,北伐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史可法只能仓皇间逃回扬州。

    满清大军即将南下,南京朝廷一片慌乱,紧急下旨,调集各地军队到南京勤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宁波总兵

    弘光元年三月十日,岱山岛

    军政首脑聚集一堂,商议各项事宜。

    虽然幕府以及巡检司各种机构日趋完善,各种事情也都有专人负责。可涉及到各种大事,仍需要众人聚集商议。

    “春耕现在正进行中,岱山岛上春稻已经播种了一半。今年岛上一般的耕田种水稻,另一半会种小麦。其他岛屿上的春种也在进行中,金塘岛开垦了两万八千亩耕地,因水库冬天刚修,蓄水量很少,无法种植水稻,只能播种小麦。”

    户曹主事沙福对任思齐汇报起春种之事,事关粮食大计,不能不重视。

    岱山岛及附属各岛开垦了总数达六万亩的耕地,虽然海岛土地贫瘠,可有鸟粪在,粮食产量不比内地耕地差。去年的耕地亩产达一石半,已经和大陆上的粮食产量差不多。

    六万亩耕田,夏秋两季,差不多能产十五万石粮食。岱山各岛移民加上原有的岛民十多万,士兵两万五千,这些粮食虽然不够一年吃的,可也极大的减轻了岱山粮食的压力。

    沙福回报过后,巡检司其他主事也都就自己负责的工作汇报了一遍。

    “诸位,仗诸位的努力,岱山的形势日渐好转。”

    任思齐环视一周,缓缓道。

    “近期诸事繁杂,春耕是其一。另外又到了去吕宋海贸的时间。海贸利润是我岱山的最大依仗,不容小觑。陈主事,货物准备的怎么样了?”任思齐问陈忠道。

    “回大人,各相货物已经准备妥当。不过由于宁波士绅和咱们的矛盾,咱们只能通过岑港收购生丝,数量只有五百担。不过其他的货物倒是不少,其中瓷器收购了一万件,茶叶也有五十担,丝绸一千匹,全部货物能装满两条海船!”

    因为抢夺士绅们的海船,岱山和宁波的士绅们结成了死仇,虽然拿兵强势大的岱山军没办法,可士绅们私下里对岱山百般抵制,直接导致海贸货物的不足,一个冬天收购的货物刚够两条海船。

    “这次海贸就由司马兄去吧!”任思齐对司马南道。

    “是,将军!”司马南闻言大喜,让他独挡一面,意味着任思齐对他彻底信任。

    茅十八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可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各营要加大训练力度,尽快磨合。司马南去吕宋,他属下的水军暂归十八哥负责。十八哥你和奥利尔商量一下,加紧对水兵们进行内河作战训练。”

    “要打仗吗?”茅十八闻言就是一愣。

    “是啊!”任思齐点点头,“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乱,清兵已经占了归德,即将攻向淮河。大战即将爆发,咱们岱山军虽然独处海外,可是又岂能置身事外。估计很快朝廷就会下命令,调咱们去南京!”

    “好,练了这么久的兵,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晋玉飞惊喜道。

    “早就盼着出兵的日子了,杀光****的满人,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任兴凡狠狠道。

    青州一战,一千岱山步兵生还的只有不到二百人,多少同胞死于满人之手,这让生还者怎能不恨!

    “这次出兵,肯定会和满人干仗,肯定有报仇的机会。”任思齐笑道。

    任思齐预料的很准,五天后,就有朝廷的使者上了岱山岛。

    一名太监在十几个锦衣卫的保护下乘着一条帆船进入了高亭港。

    得到消息后,任思齐率领所有官员在高亭港码头迎接,把使者迎入高亭镇城中。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

    海防游击任思齐,忠心为国骁勇善战,特封为宁波总兵。

    着任思齐率领所部火速北上,抵京都听用。

    。。。。。。

    “任将军,圣上对你可是赞赏有加,从小小的游击将军一跃成为总兵官,圣上对你的恩情可谓天高地厚。你可要忠心为国,不负圣恩啊!”

    太监合拢了圣旨,递给任思齐,笑眯眯道。

    “皇上对臣天高地厚,臣粉身碎骨也难报圣恩!”任思齐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道。

    说着一挥手,熊二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木盘走到太监身前。

    掀起布角一看,满眼都是黄灿灿的光芒,太监的两只眼睛立刻笑眯成缝。

    “还为请教公公大名?”

    “咱家姓卢名芳,在司礼监供职。”卢太监笑眯眯道。

    “北方情势危机,还请任将军火速出兵!”

    从卢太监的嘴里,任思齐知道清兵已经占领了归德,正在向淮安进军,防守淮河的明军纷纷投降,估计很快清兵就会兵临扬州城下。

    情势已经如此危险了啊,怪不得朝廷如此大方,竟然把自己提到总兵的高位。

    宁波总兵!这个好,有了这道圣旨,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宁波,浙东将是自己的天下!

    卢太监并未离去,而是以监军的名义留在了岱山,好督促任思齐尽快出兵。

    接到圣旨后,任思齐立刻发下将领,令各部火速到岱山集合。

    接到军令后,驻扎在金塘岛,大屿山,大小长涂岛的步兵营纷纷乘船回到了岱山。三支分舰队的水军也都聚集在高亭港。

    清兵强大,此次出兵必须用全力。

    和李彦直商议后,任思齐决定带所有步兵以及一万的水军出征。

    因为大的海船在内河行驶不便,大多数三桅帆船都留在岱山。仅仅带了“公主号”“飞鱼号”等十艘安装了大炮的大船,其他的船只多是平底沙船,以及改装过后适合内河行驶的战船,多是桨帆两用战船。

    经过商议,命令奥利尔舰队留守高亭,负责防守岱山。奥利尔属下拥有五千水兵,上百艘帆船,其中一半都是三桅帆船,王之仁的定海军已经被打残,在这片海域基本上没有对手。

    岱山的民政由沙福负责,军政则由奥利尔负责。这两个都是跟随任思齐已久的老人,把岱山交给他们任思齐很放心。

    三月十七日,两万岱山军队乘坐三百多条船只,从高亭港出发,船帆张起,乘风破浪,向着北方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拜会沈廷扬

    船队浩浩荡荡,自岱山出发,向北而行。

    虽然现在刮得依然是偏北风,并不顺风。不过船行八面风,走之字型路线依然能逆风行驶。

    “公主号”船头,任思齐站在高昂的船艏,碧海蓝天,猎猎海风,回首望去,数百艘排着长长的队列迤逦在海面之上,豪情不禁勃然而发。

    从刚穿越时一阶死囚,到如今高举宁波总兵之位。治下十多万百姓,手掌两万大军,回首往事,恍然如梦。

    乱世已然到来,接下来的近二十年内,南方将处于动乱之中。清兵与南明残余势力将在广袤的长江以南各省反复拉锯,郑成功、李定国,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歌。虽然他们到最后都以失败收场,神州大地沦为异族统治。可他们的事迹却流传千古。

    自己既然生逢乱世,自然不甘寂寞,岂能让他们专美于前?

    就在任思齐心情激荡之时,一阵脚步声在甲板上响起,回头看去,却是太监卢芳来到面前。

    “任将军好雅致啊!”卢芳笑眯眯的站在任思齐旁边。

    “呵呵,”任思齐笑了一下,“卢公公,在船上还习惯吗?”

    对于这个朝廷派在自己军中的“监军”,任思齐自然不放在眼里,整个军中全是自己的人,区区一个死太监能有何用?

    可既然他是朝廷的人,任思齐自然不愿随便得罪,在面子上对卢太监还是非常的尊重。

    好在卢芳也比较懂事,并没有对军务指手画脚,两人合作的还算愉快。

    “咱家是个苦命人,这些年来常年奔波,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况且将军这条旗舰又大又稳,咱家习惯的很呢。”卢芳笑眯眯道。

    “公公是皇上身边的人,怎么会是苦命的人?”任思齐摇头道。

    “将军也知道皇上登基不满一年,在登基前过得可是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年跟在皇上身边,咱家把所有的苦都吃过了。”

    卢芳絮絮叨叨的在任思齐说着他这些年的经历,弘光皇帝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世子,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阳,老福王朱常洵被杀,朱由崧侥幸逃了出去。

    卢芳是朱由崧身边跟随的唯一太监,随着朱由崧在江湖上流浪了两年,直到崇祯十六年,崇祯帝才下召让朱由崧袭了福王的爵位。

    可是河南之地顺军施虐,朱由崧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