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44章

秀才的逆袭-第244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回去,别把衣服弄湿了。”江小善慌忙呵斥道。

    “这里的空气太潮了,夜里蚊子贼多,点了蚊香都赶不走,我胳膊上被咬了几个大包。唉,从家离开时怎么就没想起拿蚊帐啊。”妻子马氏继续絮叨着,“要是还在扬州的家里就好了,虽然穷可是家里啥都不缺啊。”

    “要还在扬州,说不定现在咱们坟头上的草都长多高了。”江小善忍不住刺了她一句,想想扬州城内被清兵杀死的数万百姓,马氏这才闭上了嘴巴。

    “咚咚咚,咚咚咚”铜锣声隔着雨幕传了过来,然后是甲长冯平那破锣嗓。

    “各家都听着,每户出一个男丁,立刻集合,拿着工具,去往南面江堤。”

    “甲长叫人了,我得赶快去!”听清楚了外面的声音,江小善慌忙披上衣服,摘下来挂在墙上的斗笠。

    “他爹,啥事这么急啊?难道说是清兵打过来了?”马氏慌忙从床上起来,为丈夫披上蓑衣。

    “胡说,有都督的水师在,清兵哪里打的过来。我猜可能是江堤有危险了,你好好看着家,哪都不要去,看好小鱼和小月。”江小善说着匆匆出了家门。

    大雨如注,街道上积水形成了河流,每一户的家门打开,走出来一个个手拿铁锹等工具的男丁。

    仔细数了数,本甲的人数到齐,甲长冯平一声招呼,领着众人往南面走去。

    冯平三十来岁,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可是连续多年科举连秀才都没考中,只能在江都县衙里做个帮闲的书吏。从扬州逃到崇明后,崇明官府大量招募读书人为官府做事,冯平便积极报名,当上了这个甲长。别小看甲长,也是从九品的文官,告身上盖着都督府的大印呢,而且要是这个甲长做得好,以后还能往上升,乡正县令都有可能。所以冯平很爱惜眼前的一切,凡是都督府发来的命令都一丝不苟的执行。

    一行人冒着大雨,往南走了三四里,便来到了江堤边。大雨使得江水暴涨,汹涌的江水一波又一波的冲刷着江堤。

    崇明岛是个沙岛,全岛都是有江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这么大的洪水若是任由江水冲刷,很可能造成地面的塌陷,危机岛上的安全。

    虽然上个月在梁九的带领下,在东西两面各修筑了一道石制的江堤,可那两道是为了抵挡海潮和上游而来的江潮,每条也就二十来里。崇明岛这么大,方圆长度加起来有数百里,每一处都有可能被江水冲塌。

    崇明府众官员在任思齐的带领下奔赴各处,严防江水造成的陆地塌陷。岛上的士兵被抽调了一万多人,连同紧急召集的三万余壮丁,同上江堤防守。

    江水汹涌澎湃,声势骇人。沈廷扬亲自指挥,负责这段最为危险的江堤。本身就是崇明人,沈廷扬对于岛屿防洪工作最为熟悉,他紧急指挥着士兵百姓,在有危险的地方打下粗大的木桩,然后用绳索编制相连,在其后再放置大量装满泥沙的麻袋。

    雨水如注,甲长冯平亲自跳入水中,双手扶着粗大的木桩,江小鱼扬起大锤,用力的反复砸下。“砰砰砰”的撞击声中,木桩渐渐下陷。

    看着木桩被安置好,冯平重重的出了口气,六月的天气江水并不凉,可是半身泡在水里也不是很舒服。就在他松开木桩要往堤岸上爬时,一股大的洪流卷了过来,冯平就觉得脚下一空,身子不由自主的被洪流冲倒。

    “救命啊!”冯平刚喊了一声,嘴里立刻灌入了大口的江水。

    距离冯平最近的江小善愣了一下,立刻松开了手中的大锤,扑过去抓住了冯平的右手。旁边的几个男丁慌忙上前救援,大家七手八脚的把冯平拉出了江水。

    到了下午时分,大雨渐渐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任思齐下令,除了安排一些士兵看护江堤之外,所有军民尽皆撤离。

    都督府中,任思齐擦干了身子,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召集众人议事。

    “这场雨算是过去了,都督放心,岛屿不会有啥问题。”沈廷扬对任思齐道。就因为是座沙岛,使得崇明历史上多次造成岛屿坍塌,就连崇明县城也因坍塌数迁其址,不由得众人不重视。

    “大家辛苦了。”任思齐点点头,“还有就是岛上百姓刚刚迁移过来,他们的房屋都非常简陋,这么大的雨肯定有出现房塌漏雨的,沈知府和两位县令还要多费心,督促下面的乡正保长们,替百姓排忧解难。”

    沈廷扬和沙福刘万春三人连连答应了下来。

    到目前为止,岛上的百姓状况基本稳定了下来,目前正由官府组织着围着滩涂垦荒,虽然是六月份了,种粮食有些晚,不过能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然后再到霜降前种下植冬小麦。

    开荒,开挖河道,出海打渔,每一项事情都有专人负责,崇明岛上的事情可谓井井有条。就连工匠们也忙碌了起来,从南京抢来和扬州迁移过来的工匠加起来有一千多户,营造﹑纺织﹑军器﹑陶瓷、木器,造船等各种工匠都有,其中从事民用品制作的工匠归梁九这个崇明府工曹主事统领。打铁、造炮、制作弓弩、打制铠甲、造船这类的工匠则由都督府装备司司长陈于阶统领。

    在二人的带领下,各种手工作坊陆续建立了起来,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种原料不足。崇明岛上矿物没有、各种原材料都没有,一切都需要从岛外采购。可现在材料的采购偏偏出现了问题。

    “都督,数日前,南岸的吴淞口来了一支清兵,卡住了黄浦江口,咱们去松江采购物质的数艘江船被他们截住抢了去。”崇明县令沙福向任思齐禀告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章 议战

    崇明岛日常物质采买,由官府负责组织,薛雨来所部水军负责派出船只士兵协助采购,而崇明南侧的松江府是物质采购的最佳地点。松江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浦江江宽水深,可以通行数千料的大海船。就在今日,隶属于崇明县衙的文吏在暴雨中乘小舟回到了崇明岛,向着沙福报告了采购船只被清军抢夺的消息。

    载满石料建材物质的三艘沙船因大雨在吴淞江岸避雨,被清兵趁雨偷袭,船上百余名船夫士兵被俘。负责采购的文吏在几个士兵的保护下跳上一艘小船,冒雨渡过了长江逃了回来。

    吴淞口原来是吴淞总兵吴志葵驻扎在那里,手下也有士兵三四千,可就在六月下旬,投降清朝的绿营兵总兵李成栋奉多铎的命令带着五千多士兵来到了吴淞。吴志葵手下虽然也不少,又有吴淞城堡可据,可是他手下士兵的素质和李成栋经过裁撤后的精兵根本没法比,只是和李成栋前锋稍一接触,吴志葵的手下被杀的大败,连夜放弃了吴淞城,逃了开去。

    吴淞城,又名吴淞江千户所,建于洪武年间,因吴淞口地处吴淞江和长江交接口,位置无比重要,才在这里设置要塞。嘉靖年间,名将汤克宽曾在此大破倭寇,从那时起设立吴淞总兵一职。吴淞城塞位于吴淞江右岸,是一座一里见方的小城,也是一座军城,并且在城外江边设立有炮台,炮台上各式火炮十余门。

    当李成栋攻打吴志葵时,正值准塔带兵攻打崇明,吴志葵逃的又快,使得任思齐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吴淞城就被李成栋攻占。

    李成栋占了吴淞后,因为没有水军,倒也老实,并没有试图攻打崇明,而崇明派出采购的船只自由出入吴淞口也不受限制,没想到今日突然发难。

    “他娘的李成栋这个汉奸,竟敢打咱们的主意,我带领船队去灭了他!”茅十八勃然大怒。

    “十八哥稍安勿躁,”任思齐制止了茅十八,“吴淞口有城池虽小,却十分坚固,李成栋手下士兵战力不弱,又有炮台在,咱们要想打下吴淞,需要派多少兵力?会伤亡多少人?”

    现在崇明虽然有士兵四万余,两万步兵两万余水兵。可是步兵中只有五千人是老兵,其他都是新募士兵没多少战斗力,而且经过扬州之战,武器的消耗严重,拿火枪来说,因为钢铁质量不过关的原因,枪管损耗严重,现在军中能用火枪只剩下一千三百余支,而岱山的火枪产自崇明工坊,因为只有一台老旧的机床钻制枪管导致产能有限,一支补充不起来。长枪大刀之类的倒是不少,可是没有火枪兵的支援,单靠长枪兵单一兵种根本无法和敌人正衡。现在虽然有一营弓箭手,可是弓兵们严重缺乏训练,射箭的准确度差得远。

    新兵训练才不到一个月,就连阵列都没有训练熟悉,这样的战斗力又如何和敌人作战?现在的岱山军步兵拉出去恐怕连李成栋属下的绿营兵都打不过,当然那五千老兵例外。可是编组新军时,五千除了保留两个营以外,其他人都作为军官和新兵们混编了,也就是说现在能拉出去作战的也就两千人。

    况且攻城作战向来消耗极大,拿扬州之战来说,一个月的作战,死在扬州城下的清兵就有四五万人。而现在的崇明哪里打得起这种消耗战啊。

    水兵两万余人中倒是有一万多老兵,可这些水兵是保护崇明岛的根本,是控制大洋的基础,任思齐万万不会把他们用在无谓的消耗战中。

    所以对现在的崇明来说,李成栋部占据了吴淞口,就如同一根刺卡住了喉咙,虽然痛苦却一时没有办法把这根刺取出来。

    “都督说得对,咱们现在打不起这种攻城战啊。”李彦直叹了口气。

    “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带着船队去轰他娘的,怎么也得出了这口恶气!”茅十八气愤的道。

    任思齐现在有一种预感,要有大事发生。在满清攻下了南京之后,接下来应该颁布剃发令了吧,然后江南各地爆发出了抗清浪潮,嘉定三屠,昆山屠城,江阴八十一日,等等,不过具体那一日爆发的任思齐却记不清了。一场大雨隔绝了长江两岸的联系,也许雨停之后,就会有消息迅速的传递回来。要知道早在刚撤回崇明之后,敌情司就往各地派出了许多细作打探消息。

    任思齐预感的没错,就在雨停的次日,一艘江船从长江上游驶回,带来了江阴抗清的消息。

    任思齐火速召集都督府诸司长以及将领们议事。

    “诸位,清廷下令剃发,江阴起兵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吧。接下来,苏州、常州、嘉定,恐怕起兵反清的会越来越多。咱们崇明该怎么办?”任思齐介绍了一下情况,向诸人问道。

    “还有什么好想的,立刻出兵攻打吴淞,杀了李成栋之后再攻打松江府。”茅十八首先道。

    “茅统领说得对,既然各处都起兵反清,咱们崇明不能放过这么个机会,咱们应该攻下距离咱们最近的松江府,响应各地义军。”刘肇基点点头,同意茅十八的建议。

    “我也同意出兵,不过咱们没必要硬打吴淞,可以乘船绕到金山卫,听闻金山卫的明军还未降清,咱们可以和他们汇合,从那里攻打松江。李成栋肯定不会放任咱们打下松江府,咱们可以趁他出兵时和他野战消灭他,这样就没必要攻城了。”镇抚司司长宋立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错啊老宋,这个法好,比硬攻吴淞强。”茅十八笑眯眯的重重拍打了宋立本的肩膀一下。

    “哎,我说茅统领,你想拍死我吗?”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