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56章

秀才的逆袭-第256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不从命!”陈子龙慨然应允。(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铁甲兵(祝大家元旦快乐!)

    成功的说服陈子龙之后,任思齐把全副心思投入到崇明的发展中来。嘉定松江撤退到崇明岛上的百姓将近十万人,又新招募了两万多新兵。

    士兵需要训练,军械装备需要生产,粮秣需要大量采购,百姓需要安置,一切的事物无比繁杂。

    抽出第一镇的一营老兵为基干,新编练了四镇新兵,分别任命陈名扬、杨斌、李行久、贾元胤为镇将,开始了整训新兵的工作。在参谋司李彦直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大练兵。

    士兵可以轻易招募,要想形成战斗力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高强度的训练,需要严格的军纪,更需要装备齐全的盔甲武器。这一个多月来,在嘉定松江等地采购了大量的物质,任思齐责成军械司陈于阶尽快生产制造出武器装备。

    松江一带并不产铁,不过早在刚刚占据崇明时,任思齐就派出了船只扮作民船,往南京往武昌浙江福建等地采购铜铁木炭。现在清军刚刚占据了南方,地方还未安稳,各种实力犬牙交错,只要有银子采买到足够的原料没有问题。

    一个多月来,花掉了二三十万两银子,先后买来十多船的铜铁,其**五十多万斤的生铁和十多万斤的精铜,另外还采购了大量的木炭。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花掉的银子是以往的两三倍,不过考虑到四处的战乱,多付出些代价也是应该的。

    在陈于阶早就命令在崇明岛上立起数个高炉,有了矿石之后,立刻开炉炼钢,然后铸造枪炮。岱山的军械作坊被搬到了崇明来,陈于阶带领着崇明岛的工匠们在从澳门葡萄牙人那里采买的机床的基础上,模仿设计出了新的机床来,大明工匠的模仿力极强,自己打造的机床不再葡萄牙人之下。而有了数台新造的机床,钻制枪管的速度越来越快。据陈于阶向任思齐汇报,若是原料足够的话,平均每天能够钻制出二百根枪管,这样的话一个月就能制作出六千余支火枪。现在崇明岛上各种工匠两千多人,能制作火枪的铁匠也有二百多。

    任思齐要求严格管理,务必保证每支火枪的质量。

    “都督放心,每支火枪上都会刻上制作者的名字,若是火枪出现炸镗等问题,立刻可以拿工匠是问。”陈于阶道。

    “我让大家研究的燧发枪怎样了?”任思齐问道,他把自己的两把燧发短枪贡献了出来,让陈于阶带人试射研制燧发枪。现在岱山军中的火枪都是火绳枪,在晴天作战没有问题,若是遇到阴雨天气就抓了瞎,大雨天火绳根本没法点燃。若是能够制作出燧发枪,无疑会大大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这种燧发枪的原理倒是不复杂,可是有一点比较难,就是激发的主簧片硬度和弹性要求比较高,咱们生产出的钢铁制作出来的簧片弹性不够,使得激发成功率太低。若是现在就生产燧发枪的话,恐怕产能较低。”陈于阶向任思齐报告着燧发枪的难题。

    任思齐也知道明末的炼钢水平比较落后,使得生产出来的火枪火炮威力比同期的西人要差。可是燧发枪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十八世纪之后已经全面取代了火绳枪。

    “先大量生产火绳枪,少量生产燧发枪吧。”任思齐吩咐道,毕竟对于刚刚接触过燧发枪的工匠们来说,想熟练掌握这种生产技术也不是短时间能行的。而崇明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生铁重新炼制成钢,用来制作火枪,盔甲长枪。而为了炼制出来好钢,任思齐花费大量的代价,派人往浙江采购了大量的木炭。因为他知道用木炭炼出来的钢比煤炭炼出来的质量要好很多。因为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而这个时代想生产出适合炼钢的焦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大明境内的铁矿大都品质较差,矿石中含硫磷等其他物质较多。而明代炼制钢铁中还没有掌握住脱硫技术,这也使得明朝士兵的兵器质量较差,拿刀剑来说,明朝军械厂制作出来的刀剑连日本的倭刀都比不上。

    任思齐知道想脱去铁矿中的硫很简单,只要在炼铁的时候加上石灰石就行。陈于阶将信将疑的按照任思齐的说法去做了,在炼铁时加入了石灰石,结果炼制出来的铸铁延展性极强。

    以往炼出的钢铁极脆,拿制作盔甲来说,因为钢铁的延展性不行,根本没法打制大片的铁甲,只能制作一小片一小片的甲叶,然后用皮绳编织起来,制作成鱼鳞甲。而新的铁炼制出来后,铁匠们发现不论是硬度还是韧性都远高于往昔。于是在任思齐的建议下,开始生产板甲来。

    在崇明岛的东端,工匠们制作出来十来架巨大的风车,来自大海的海风吹来,带动着风车转动,然后通过轮轴带动锻锤,重重的砸在下面的铸钢上。随着锻锤的不断砸击,铸钢块四下延展,慢慢变成大块的钢板。再把钢板击打成一定形状,铆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套全身铠甲。

    在七月底的时候,第一套板甲被制作出来,进行了测试。经测试发现,五十步内能有效抵挡强弓的射击。二十步内一石强弓能够穿透板甲,可也只能给板甲内的士兵造成轻伤。

    当然一套全身板甲重达五十斤,非身强力壮者能够承受得起。可是要是能组建这样一支铁甲步兵,绝对是满洲八旗兵的噩梦。板甲的防御力决定了八旗兵的强弓根本没有威胁力,也许只有沉重的兵器如狼牙棒铁锤才能给铁甲兵以重击,而手拿长枪的铁甲兵又岂能让他们靠近身边。

    只要在合适的战场中,一千铁甲步兵足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

    按照陈于阶的介绍,目前板甲的产能可以做到每月生产一百多套。任思齐开始下令在全军中选拔身强力壮者,要求身高必须在五尺五寸以上,力能搬动二百斤的重物。

    明朝时的身高普遍比后世要矮,平均身高在一米六左右。而五尺五寸放在后世是一米七五左右,在明朝已经是大高个了。选遍了全军,也只是挑选出来一千五百多人。

    任思齐以熊二为营正,开始筹建铁甲营。铁甲营的编制三千,除了一千五百铁甲步兵以外,另外一千五百辅兵,协助铁甲兵进行作战。

    ps:不太会写科技发展之类,若有谬误不合理处,敬请谅解。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解救江阴百姓

    随着嘉定和松江的百姓迁移到崇明,现在岛上可以说人口密度已经很大。毕竟崇明是个沙岛,面积虽大但是大多数地方非常荒凉,一半的面积是滩涂地带,芦苇水草横生,不太适合人居住。现在一下子涌入如此多的人口,想靠着崇明本岛的产出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本不可能。那粮食来说,现在岛上军民加起来近三十万,每年需要的稻米至少要一百五十万石。而崇明的田地即使开发出来,想养活这么多人口也不可能。

    好在这一个多月来,任思齐先后在嘉定和松江弄到了大批粮食,仅仅在太仓海运仓就抢到了二十多万石,现在岛上的粮食储备加起来将近百万石,算起来够岛上军民吃上大半年。

    可是为了弄这批粮食,也花出了大量的银子,战乱时期粮食价格本就比平常高出许多,现在秋粮又没有下来,松江等地的粮食达到二两银子一石,光购买粮食前后就花了一百五十多万两,使得任思齐手中的银两储备急剧下降。

    这段时日,采购粮食、采购铜铁木炭,采购布匹等其他各种物质,银子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在扬州抄家得来的三百余万两银子,现在剩余不到百万两。而这么大的崇明开销极大,官员的俸禄,士兵的饷银,这些加起来一个月至少就得二十万两银子,算起来岛上的存银支撑不了半年。

    虽然岱山那里还有去年海贸剩余的百万两银子,而且去日本的船队在冬天时会返回来,赚的新的利润。可想紧靠海贸来养活日益庞大的势力不是那么容易的,按照现在占有的日本航线的贸易份额,一年能赚百十万两银子就不错了。

    崇明军为什么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因为高额的饷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一人当兵养活一家老小完全没有问题,而即使战死了,拿到的抚恤金也足够家人生活。

    岛上的百姓为何这么快安定下来,更是和崇明官府大面积的抚恤分不开的。扬州和嘉定松江的百姓刚到崇明,哪里有赚钱的门路,是官府组织他们开荒,修筑道路江堤,开挖灌溉河流,然后付给他们粮食作为报酬。而能赚到活命的粮食,这才使得新迁移来的百姓能迅速安定下来。

    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钱粮来支撑。而以崇明加上岱山岛现在的钱粮储备,也仅能支撑七八个月。七八个月后,从扬州查抄大户得来的财富花尽之后,海贸赚得的银两又支撑不住这么多人的花销,那时崇明军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所以现在要想维护住日益庞大的势力,摆在任思齐面前的道路不是很多。一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迅速开辟新的财源,靠海贸不行,除非能够击败郑家独霸日本以及南洋航线,那样的话赚的银子足以养活百万人口,可是以崇明军现在的实力,想击败郑家那是不可能,除非发生大的变动。据任思齐的记忆,一年后郑芝龙会投降满清,郑家的势力陷入混乱,郑鸿魁郑彩郑联郑成功等人各自为政,是郑家最为虚弱的时候。可即使那时,郑家手中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大,想撼动也不容易,而攻打郑家的举动必然会使得满清渔翁得利,是任思齐所不愿的。

    另一条路就是在接下来的这半年里打下一块真正的地盘,一块足以养活百万人口二十万大军的地盘。崇明地狭,不足以为根基。而有了真正的地盘,也就有了驱逐满清争霸天下的根本。任思齐现在大肆招募军队,铸造火炮火枪,花费巨金打制铠甲各种军械的目的就是尽快增加实力,好打下一块真正的地盘,至于攻击的目标,任思齐的心里已有定数。

    除了岛上各种事物以外,还有其他的事情使得任思齐颇为忧心,那就是江阴方面的战事。

    自从江阴举义以来,时间已经过了近两个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是大汉民族的噩梦。是异族加给全体汉人的耻辱,在这一场又一场的屠杀中,有骨气的汉人流光了身上的鲜血。史可法、阎应元、陈明遇、张煌言、李定国,当这些汉人中的英杰一个又一个的倒下之后,整个民族都沉沦在黑暗之中近三百年。

    有骨气的人先后战死,只剩下软弱者屈从在鞑虏的刀下,剃掉了父母给予的头发,扎起了金钱鼠尾辫,以奴才的身份跪在征服者的脚下,去实现民族的融合。

    任思齐之所以不顾伤亡先援扬州,再就嘉定,就是不想看着历史上的大屠杀再次出现在眼前。可是以崇明军现在的实力,也解救不了所有被屠杀的百姓。嘉定三屠虽然没有重现,可是苏州、昆山、无锡、常熟,死在清兵屠刀下的义民百姓仍然数以万计。

    可是唯有江阴,任思齐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在先前,他已经派出了刘肇基的第三镇官兵前往常州,给出的命令就是尽量援助江阴。而这一个多月来,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