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58章

秀才的逆袭-第258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只能强行攻城了!刘良佐心中暗道,提起攻城,他就头疼无比,因为扬州城下的那场惨烈的攻城战现在还是他的噩梦。

    在扬州城下,刘良佐的六万余大军先是阵列被扬州突袭的数千明军击穿,他本人也被多铎趁机解除了军队指挥权。在随后的攻城战中,原本从属他的军队在扬州碰了个头破血流,有将近两万人死在扬州城下,其中就包括很多他属下的部下。

    而现在,他又将面临一次攻城之战,又不得不驱使手下兄弟以血肉之躯去攻打坚固的城墙。当初从属大明时,他可以选择不战,可以选择逃跑,可如今却万万不敢生出避战的心思。

    对于投降满清,要说刘良佐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从堂堂伯爵一镇军阀手掌数万大军,混到现在连具体官职都没有手中仅剩数千人,要是不后悔恐怕谁都不信。可是再后悔刘良佐也不敢生出其他心思。投降满清虽然自己的地位远不如以前,可是好歹能留条活命。大清代明已是大势所趋,顺应时势投效新朝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官爵,只要自己能立下大功,又对满清忠心耿耿,还怕以后当不上高官吗?孔有德等人能被封王,我刘良佐为何不能?

    各部撤回之后,刘良佐立刻开始部署攻打江阴的策略。对江阴的实力他已经有所了解,这些天来,常州知府宗景派出了很多细作往江阴城,虽然有大部分细作被江阴乱民识别出杀掉,还是有部分人存留了下来,并把情报源源不断送出来。

    刘良佐知道江阴城中乱民的首领是典史陈明遇等人,还知道城中军队大部分都是由百姓组成,其中真正的军队是一千刚进城没有几天的崇明军。

    对普通的乱民刘良佐并不害怕,真正让他忌惮的是那一千崇明军,那可是任思齐的军队啊!

    所以刘良佐才千方百计想引诱城中的崇明军出来,靠野战消灭之,谁知他们并未上当。这让刘良佐只能重新修正攻城的策略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击

    刘良佐采取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大量抓捕附近乡村百姓,用刀枪逼迫百姓攻城。

    江阴城中义军和附近百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中很多义军都是刚刚从乡下入城参与义举,刘良佐倒要看看当他们看到被刀枪逼迫攻城的亲人时,会不会对着自己的亲人开枪放箭!

    刘良佐自己手中掌握的兵力只有五千余,根本攻不破数万人防守的江阴城,唯有采取这个方法才有攻下江阴的希望。

    逼迫百姓攻城,来是最残暴灭绝人性的攻城方法,往往只有在敌国境内战争时才会采用,不过刘良佐既然降了清,就再没有把自己当作明人,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再残忍的事情也做得出来。

    扎下营地之后,刘良佐派出一支支军队往四下乡村而去,一日的功夫就抓捕了数以万计的百姓。明末的江南人口极为稠密,村镇向望,田陌相连,不像北方战乱不休,村庄都修有寨墙,而江南的乡村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御措施的,想抓捕百姓容易的很。

    如狼似虎的绿营兵冲入了百姓家中,肆意强掠**着,然后再逼迫着百姓们往江阴城下而来。

    数以万计的百姓扶老携幼,哭喊着哀求着,往江阴城而去。手拿刀枪的绿营兵们怀中塞的鼓囊囊的,一个个手持利刃,凶神恶煞的跟着后面。看到走得慢的走不动的百姓,不由分说就是一刀。

    陈明遇站在江阴城头,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无数的父老乡亲被清兵驱赶着哭喊着向江阴而来。

    江阴只是一座小县城,城外的护城河仅一丈宽,只需要一个梯子或者一根长木架着就能轻松渡过,而陈明遇分明看到很多百姓被逼迫抬着竹梯长木正在往护城河上架。

    “快放箭!”都司周瑞珑厉声命令道,随着他的话语,十几支稀稀拉拉的箭矢飞下城去,落入护城河中,射中目标的寥寥无几。城下都是自己的乡亲,乡兵们又怎忍心向他们射击?

    “爹,爹!”一个二十来岁的乡兵扔下手中的短刀,双手扒在垛口上,冲着城下凄厉的喊着。

    “大舅!”

    “二姨!”

    。。。。。。

    越来越多的乡兵发现了城下自己的亲人,不由自主的唿喊着。

    “陈大人,快救救我娘吧。”一个乡兵噗通跪倒陈明遇面前,满脸泪水的祈求着。

    越来越多的百姓越过了护城河,来到了城墙之下,在清兵的逼迫下架起了云梯,往城头爬来。

    城头的乡兵们搬起石头滚木,拉满了弓弦,却无乱如何下不去手。

    “混蛋,快扔石头啊,让他们攻上来咱们都活不成!”周瑞珑厉声呵斥着,亲自举起一块石头扔下城去,下面立刻传来惨叫声。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兵们扔下了砖石,射出了箭矢,城下的惨叫声响成一片。

    攻城的百姓们刚爬上云梯,便迎来了城头勐烈的打击,很多人被砸的头破血流,老实巴交的他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当看到身边的人惨叫着倒在血泊中时,一个个发出凄厉的叫声,吓得纷纷转身就逃,顺着架在护城河上的浮桥往城外逃去。

    刘良佐冷着脸,命令属下绿营兵斩杀敢于后退的百姓。当几百颗人头被绿营兵砍下时,百姓们畏惧的停下了逃跑的脚步,被逼迫着又向城下走去。

    “典史大人,救救我爹娘吧!”城头守城的乡兵,有很多是乡下人,为了抗清才聚集到江阴城中,当看到自己的亲人被逼迫着再次攻来时,他们都忍不住发出了请求。也有一部分人拿起了刀枪往城门涌去,他们要杀出城去解救自己的亲人。

    “没有典史大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邵康公带着百十名亲兵挡在了城门前。

    看着城上城下乱成一片,陈明遇禁不住长叹口气,刘良佐采取了这毒辣的办法,让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可是他也知道不能让事情继续恶化下去,否则将军心大乱。

    必须派兵出城攻击了,这样才能打破清军的阴谋,解救被逼迫的百姓,如此才能稳定住军心,陈明遇暗道。可是主动出城攻击的话,会不会落入敌人的圈套?也许刘良佐早就埋伏了精兵等着乡兵出城呢,好趁机攻入城中。

    就在陈明遇举棋不定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防守北城的沙千里已经带领一千崇明军来到城下,请求带兵出击。陈明遇闻言大喜,当下同意了沙千里的请求。

    城门打开,沙千里带着一千崇明军杀出城去,顺着城墙往攻城的清军杀去。

    看到城中明军杀了出来,攻城的一方顿时大乱,被逼迫的百姓跳下云梯,双手抱头缩到了城墙边。而夹杂在百姓中的清兵则舞着刀枪迎了过来。双方就在城墙与护城河这片狭窄的区域杀将起来。

    逼迫百姓攻城的清兵数量也有千余,和崇明军相差不多,但是他们一是没有想到会有明军突然杀出,再就是为了逼迫百姓攻城他们分的很散。崇明军以有备打无备,以严整打分散,很快就把城下的清军打的大败,很多清兵扔掉武器,沿着架在护城河上的浮桥就逃。

    崇明军当然要痛打落水狗,顺着浮桥追击而去,无数的清兵被杀死,或者哭喊着跳入护城河中。

    追过了护城河,沙千里稍稍整理了队列,毅然挥军向清兵阵列杀去。而江阴城门大开,开始接引城外的百姓入城。

    “哈哈哈,这就忍不住了吗?”看到崇明军被引了出来,刘良佐哈哈大笑,当即命令手下早就准备好的士兵杀将过去。

    一千绿营亲兵在侄子刘清的带领下正面迎击而去,另两支千人绿营兵则分左右包抄。三支部队把出城的崇明军围在了中间,顿时杀声阵阵。

    沙千里指挥着一千手下列成了一个空心方阵,长枪手在外,火枪手弓箭手在中,以少敌多怡然不惧的和清兵战在一起。(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战

    六月的阳光毒辣辣的如火一般照射在大地上,在强光下树叶草叶都萎靡的耷拉着,蛇虫鸟兽都聪明的不知躲到了哪里,就连知了的声音都叫的有气无力。

    这种天气对于人们来说,躺在树荫下扇着蒲扇,喝着绿豆汤无疑是最为幸福的选择。可是对于战场上奋力厮杀的士兵们来说,火热的天气并不是罢兵的理由。

    江阴城外,护城河边。数千明清军队厮杀正酣,刘良佐属下三千绿营兵正围着一千崇明军士兵狂攻着。

    一千崇明军列成方阵,长枪手在外,火枪手在内,正竭力抵挡着绿营兵的进攻。

    一个个的崇明军长枪手倒在了血泊之中,后排的长枪手一声不吭的迅速补上前去,努力的维持着阵线的完整。阵中间的几十个火枪手紧张的装填着火药,填好火药的火枪被递给前面的火枪兵,负责发射的火枪兵接过火枪,顺手把放空的火枪递回。

    “砰砰砰”连绵的枪声不绝于耳,每一声枪响,都会有一个绿营兵摔倒在地。

    面对着崇明军的火枪射击,绿营兵的弓箭手也在反击。数以百计的绿营兵弓箭手高举着拓木弓,如雨般的箭矢抛射在空中,向着阵中的崇明军落下。

    不过大部分的崇明军都穿着盔甲,除非正中要害,一般的箭矢对他们造不成太大的伤害。可是对于绿营兵来说,只要被火枪射中,即失去战斗力,即使当时不死,也会死于因铅中毒造成的感染。

    半个时辰的功夫,崇明军已经折损了百余人,而他们给敌人造成了多达两倍的牺牲。

    营正沙千里位于阵中,踩在一块石头上,正紧密的观察着战场的态势,十来名亲兵围绕着他,高举着盾牌防范着可能的流矢。

    不到两年的从军时间,沙千里脸上已经褪去了渔民少年的青涩,连年的征战,使他蜕变为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军官。

    十九岁的他是那样的年轻,就和他属下的这支崇明军一样。一千崇明军中真正的老兵不足三成,即使所谓的老兵也从军不超过两年,和正在围攻他们的绿营兵相比,他们是真的年轻。

    年轻意味着经验不足,可是年轻也意味着朝气蓬勃、不惧牺牲。

    若论经验,崇明军士兵远不能和正在围攻他们的绿营兵相比,若论人数,绿营兵更是己方的三倍。

    然而战争很多时候打的不是经验,也不是人数,而是韧性,看谁能不惧牺牲坚持到底!

    崇明军的人数虽少,经验也远远少于敌人,可是他们不惧牺牲血战到底的士气却远胜敌人。从舟山到青州,从铜陵到扬州,无数次奋战,无数场胜利,造就了崇明军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得他们虽在多数敌人的围攻下却依然能够奋战到底。

    趁着绿营兵又一次进攻被打退的间隙,沙千里命令后排的长枪手上前,替换下累得气喘吁吁的一线士兵。

    回到阵中的空地,几百名撤下来的士兵不管不顾的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息着,如雨般的汗珠顺着脸庞滚滚而下,摘下腰间挂着装水的竹筒,拔下塞子,拼命地往嘴里灌着清水。他们要迅速的补充体力,因为敌人很快会组织下一次进攻。

    几名随军的大夫赶紧上前,为负伤的士兵包扎着伤口。特制的刀伤药洒在伤口上,血流立马减缓了许多,然后用干净的白布条把伤口裹住。受伤的士兵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