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45章

秀才的逆袭-第45章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嘱咐了石头和陈名扬一番后,任思齐带着熊二四人出了家门准备坐船前往杭州。石头和陈名扬年龄太小,正是读书的年龄,不适合做危险的勾当,还是先放在鄞县家里为好。

    去杭州是为了办事没必要带太多人,任思齐便让任兴凡和任东明兄弟回任家湾,他们二人需要尽快熟悉“飞鱼号”,以便以后出海。而任思齐自己则带着熊二和晋玉飞去往杭州。

    从鄞县到杭州,当然是坐船最为舒服。所谓的南船北马,在江浙之地河流纵横,百姓们往来从来都是乘船。

    走水路的话,可以从鄞江直入大海,然后走海路到杭州,就如同任思齐当初逃出牢狱时所走的路程。

    当然海路凶险,大海中风急浪高,一般百姓肯定不会选走海路。不走海路的话,从河道也可以抵达杭州。从姚江朔河而上,进入杭甬运河,即可直达杭州。全程三百多里,因为是逆流而上,行船大概需五天时间。

    任思齐的“飞鱼号”现在正在任家湾,他也不愿再走海路去杭州,反而想乘船走内陆河道,见识一下内陆风景。

    在鄞县码头,刚好有一条船去往杭州,这是一条两层客船,船长五丈、宽两丈,是一条平底船。在船偏后位置立着一条三丈多高的桅杆,可以挂上纵帆,借着风力行驶。没有风时,则可以靠船家撑着竹竿在江水中缓慢移动。

    任思齐等人询问时,刚好船上剩下一个房间,挤挤几个人也能住下。

    见任思齐是个读书人,船家很热情,表示不再载人,马上就可以开船。要价也不算太贵,三个人到杭州只需三两银子,船家还管一日三餐,任思齐便决定就乘这艘船。

    楼船分上下两层,下层是船家夫妇还有一个女儿及几个伙计所住,更是厨房,行船操作的场所。客人们都住在楼上的房间。

    整个楼上共有七个房间,已经住满了前往杭州的客人,只剩最后一个位于船尾的较差房间。

    这件房由于位于船尾处,房间较小,还很不规则。一边宽一边窄,其他客人不愿住,才空了下来。

    任思齐当然不愿挑剔,便爽快的带着熊二和晋玉飞入住了房间。三人带的行礼不多,只是一些换洗的物品,当然还有银子,张敬贤送的那三千两银子被任思齐放在船下,吩咐熊二和晋玉飞要看紧了,千万不能有闪失,这是他运作恢复功名的经费。

    码头上,一个士绅模样的人正和送行的人依依告别,然后便顺着踏板上了客船,几个随从搬运着各色行礼跟在后面。

    随着此人的上船,船家抽掉踏板,解开系在码头上的绳索,两个船上伙计一前一后用长长的竹竿撑着河底,客船便缓缓驶离了码头。

    用竹竿支起客房的窗户,微风便从窗口吹入,房间里一阵凉爽。

    河船要比海船稳当的多,当然速度没法和海船相比。

    熊二上了船就把自己扔在了狭小的木板床上,很快就打起了呼噜,没事情做时,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睡觉。

    晋玉飞则趴在窗边观看着外面的风景,看了一会儿便坐到床上,取出一本书默默的诵读。他幼年上过几年私塾,所以自诩也是读书人,当然很多字他还认不全。现在跟在任思齐身边,又迸发了读书的欲。望,时常向任思齐请教一些书上的学问。任思齐也乐的手下出现一个爱学之人,便不时的教他一些学问。

    晋玉飞现在看的是千字文,他已经快把上面的字认全。等他认全后,任思齐准备教他一些算术的知识。

    看着晋玉飞以极大的热情读着书,任思齐忽然有些羞愧,他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这些天来从没有想过读书。一方面是他秀才功名失去感觉读书没啥用,另一方面则是觉得现在已经到了明末,再有几年清兵南下,难道去考满人的功名?任思齐当然不会去,既然如此苦读四书五经作甚,反正又不考功名,还不如读些实用的书籍。任思齐下定决心,到了杭州后去买些实用的书籍来,比如孙子兵法,比如纪效新书。既然自己已经立下成就一番大业的志愿,就要学些练兵学问。

    任思齐坐着船舱之中,脑子胡思乱想着,终于坐不住了,起身走出了房间。

    趴在栏杆上,往对面看去,远处青山处处,近处绿水茵茵。船只缓缓在河道中行驶,能看到河岸对面妇人的面容,她们或者在水中浣纱,或者淘米准备做饭,几个小屁孩在对岸的河堤上欢快的奔跑,能听见他们母亲斥骂他们的声音。

    风景是这样的美好,百姓生活是这样的安逸。可这样和平的日子恐怕不会太久,再有两年清兵将南下,江东之地将陷于腥风血雨之中!

    而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任思齐在心里拷问自己,虽然脑中拥有后世的记忆,让他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可他还是感觉有些无能为力。在记忆中,满人会一统天下,南明各势力在坚持抵抗二十来年后,还是会被清朝一一镇压,随着汉奸施琅攻占台湾,汉人的政权将彻底消亡。

    任思齐不认为自己有改变历史的能力,可他知道自己也做不到顺应大势,投降注定会占了江山的满清好混个一官半职、荣华富贵。

    自己走的注定是一条异常艰难之路,作为一个汉人自己无法容忍异族占据大好河山,更无法做到在异族的统治下苟且偷生。那么只有奋起向上,为自己为汉人杀出一条血路来!

    这一刻,以后的路在任思齐脑中清晰了许多,他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就在任思齐独自深思之时,船板上响起脚步声,一个人从房间走出,趴在任思齐不远处的栏杆上注目向远处眺望。

    任思齐扭头看去,正是那个在最后时刻上船的士绅模样的人,见到任思齐看来,他胖胖的脸上堆起了笑容,向着任思齐展颜一笑。

第八十章交谈

    “兄弟你可是任公子?”看到任思齐看过来,这个矮胖的士绅模样中年人走了过来,和任思齐攀谈道。

    “正是区区,阁下是?”任思齐愣了一下,回答道。

    在鄞县县城就有百姓数万人,任思齐虽然在鄞县生活了十多年,可是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像面前这个矮胖子他就不认得。

    “鄙人胡德济,也是鄞县人,和公子你还是同乡。前日有幸看到你捉拿悍匪入城,故而认得公子。”胡德济满面堆笑道。

    胡德济是鄞县乡下的土财主,家里有一百亩桑田,有着缫丝作坊,每年生产的生丝也有上百担。他只是个乡下地主,没有什么门路,生产的生丝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鄞县的大户。眼看着辛苦一年,大把的利润却被别人赚取,胡德济心中很是不甘,这次便是去杭州看看能否联系到收购生丝的渠道,好把生丝卖个好价钱。

    作为一个生意人,讲究的是广结良缘,他既然认识任思齐,也就知道任思齐的底细。虽然任思齐已经不是秀才身份,可看到任思齐衣着打扮,以及带着的两个彪悍的随从(主要指熊二),他还是不敢小觑,便上前攀谈。

    旅途寂寞,任思齐自然乐的有人聊天,两个人很快聊在一起,很是投机。

    “热了不行,冷了也不行,还要采最新鲜的桑叶,一亩桑叶下来只够一张蚕吃的。从小小的蚕卵到结成蚕茧足足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还要缫丝,麻烦的很,可是你知道吗,他们收丝的价格是多少?一担生丝只给六十两银子!”胡德济唾液喷飞的述说着养蚕的辛苦,据他所说,养蚕却是辛苦的很。

    可是虽辛苦也很挣钱。若是种粮食,江南的天地可以一年产三季稻子,可打十来担谷子,顶多卖个二十两银子。可是养蚕呢,一亩桑树一年可以喂养三张蚕,可产一担生丝,能卖六十两银子。可见养蚕的收入是种粮的数倍,当然养蚕所需要的人手,所受的辛苦也比种粮要多。

    “他们收生丝的价格却是有些低,据我所知,在杭州生丝的价格当在八十两每担。”任思齐点头道,大商人们从蚕农手里收的生丝是六十两每担,运到杭州则能卖到八十两,转手就赚二十两,真他吗的赚钱!

    “任兄弟你可有门路?”胡德济一把抓住任思齐的手,随着熟悉,二人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若是兄弟你能帮哥哥,少不了你的好处。”胡德济一脸迫切的望着任思齐。

    任思齐心中暗喜,真是瞌睡送来枕头,他正发愁没有进货的货源,这胡德济就送上门来了。

    “这个,有道是有些门路,可是有些不好办。”任思齐故作为难道。

    “放心兄弟,我说话算话,只要兄弟你能帮我把生丝卖到八十两,一担生丝我可以给你二两银子的好处。”胡德济慷慨道。

    “是这样的胡大哥,我倒是认识一个海商,我可以帮你把生丝卖给他,八十两一担肯定没问题的,不过吗,他手头不是很宽绰,恐怕不能一下子把所有银子都付给你,只能先付给定金,等卖掉生丝后再付给你余下的银子。”任思齐道,他说的海上当然是他自己,现在任思齐所有的银子加起来不到六千两,要是全付现款的话只能采购几十担生丝,这么少的货物根本不值得出一次海。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分期付款上,不过别人也不傻,不一定会同意他的方案。

    果然,听到不能一次付所有银子,还必须等到海船卖了生丝回来才能拿到货钱,胡德济犹豫了,他可不傻,要是船只遇到海浪沉没了怎么办?要是遇到海盗被抢了怎么办?要是被骗了怎么办?他向谁去要银子去。

    “这个恐怕不妥。”胡德济打了个哈哈,把话题转到一边。

    就在此时,另一间船舱的房门一开,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

    只见他身穿蓝色绸袍,腰间缠着玉带,头戴逍遥巾,一手拿着折扇迈着四方步款款走了出来。

    “刘老爷!”胡德济看到此人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丢掉任思齐就迎了过去,满脸的皱纹笑的如同盛开的菊花。

    “刘老爷您好,想不到能在这里看到您。”胡德济满脸堆笑的打着招呼。

    任思齐定睛看去,一下子就认了出来,这位刚出来的人名叫刘德福,是鄞县有名的士绅。

    刘德福是鄞县大户,有着秀才功名,说起来和任思齐还是县学同窗,不过他年龄大了,早就绝了科举之心,一心一意的经营者家中的生意。

    他们刘家也是世代读书,刘德福死去的爷爷是三甲进士出身,曾经做过一任知府,所以刘家累世积累下好大家业。单就家产而言,不在张家之下。不过从刘德福父辈起,刘家再没有有出息的读书人,所以在鄞县声望就不是很高,不过也不是胡德济这样的土财主可比拟的。

    “原来是胡员外。”刘德福自衿的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他是秀才身份,不大愿意搭理胡德济这样的白丁。

    胡德济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厚着脸皮搭话,终于使得刘德福的脸色和缓了许多。

    “咦!”刘德福认出来站在一边看风景的任思齐,脸色变幻几下,还是来到了任思齐面前。

    “任小友也在这里啊!”刘德福主动和任思齐打着招呼。本来任思齐没了功名,在身份上就比不上刘德福,可刘德福知道任思齐能从杀人越狱犯恢复清白,大不简单,其背后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