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唐之李家庶子 >

第87章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87章

小说: 隋唐之李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突通从武关入关中,若想救援长安,必先拔去屯兵永丰仓的李建成所部,但李建成数万大军结寨严守,屈突通率军苦战十余日,死伤多人,却奈何不了李建成军,最后只好往潼关撤去,想与潼关守军汇合后再战。

    但李建成却已派王长谐先率兵突然袭击并斩杀了潼关守将,占据都尉南城以阻击屈突通,屈突通只好退守都尉北城,与李建成军对持于潼关,再无力救援长安。

    李渊知道屈突通的动静后,便让留守河东郡的将领围攻河东郡郡治,但隋军死守城池,李军未能攻克。

    李渊又命驻扎在离石郡的李靖南下击龙泉郡,不到十日,龙泉郡主力被李靖击溃,龙泉郡为李靖所攻占,李渊见此,又让李靖渡河攻略关中北部的郡县,李靖率八千人马进入关中冯翊郡,然后率军北上击延安郡,大军所过之处,降者甚多。

    李渊命令刘弘基、殷开山分兵向西攻取扶风郡,他们拥有部众六万人,向南渡过渭水,屯驻在阿城,离长安已很近,长安城中的隋军于是出战,但被刘弘基、殷开山击败。

    李隐这时也已平定渭北,然后率兵赴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都率众跟随李隐,在长安城西北的长安故城驻军,离长安仅数十里的距离,能战之兵力八万,军令严整,秋毫无犯。

    二十八日,李隐从派使者禀报李渊,请求约定进攻长安的日期。

    李渊向左右道:“屈突通困居潼关附近,不能再向西行,他已不足为虑了!”

    于是他命李建成挑选在永丰仓的精兵,从新丰直抵长安城郊,同时李渊让李世民率领新归附的渭南各部向北进军,最后屯军长安城西南方的灞上,准时到达规定的地点,听从调遣。

    长安之战,一触即发。

第155章 李、王初交锋

    八月二十九日,李渊率军西行,经过的杨广的离宫园苑时,将之全部关闭,放出宫女归还其亲属。

    九月初四,李渊到达长安附近,在春明门(长安东面三门之中门)西北扎营,各路军队全部向长安汇集,兵马共有二十余万人,军威强盛,声势浩大。

    李渊命令各部队驻扎在营垒内不得侵扰村落中的百姓,然后屡次派使者到城下对防守长安的卫文升等人宣称自己尊奉隋皇室的意思,卫文升等人不作答复。

    十四日,李渊命令诸军进发,将长安团团包围了,长安人心浮动,天下为之瞩目。

    长安城位于渭水之南,终南山之北,秦朝的都城咸阳就位于隋长安城的西北,长安城自汉建都以来,历代也多为都城之所。

    由于长安为关中首府,又为隋朝西京,所以为关系天下安危之地。

    开皇二年,隋文帝因为汉故都制度过于狭小,年代久远,宫宇朽坏,于是派人筑大兴城于故都之东南十三里,南面子午谷,北枕龙首原,左临灞、,右抵丰水而都之。

    长安城北的渭水之上有三座桥梁,一为渭桥,在城东北五十里处,二为中渭桥,在城北二十五里处,三为西渭桥,在城西北五十里处,这三座桥梁,都为守卫长安的重要之地,但长安守军却都一兵不派,任由李氏军队于期中畅行,可见主持长安大局的守将,肯定已非精于战事的卫文升了。

    与卫文升有旧的李隐,原本还打算写信给卫文升,向他劝降的,见此情形后,只好断了这个心思。

    就在李家着手准备进攻长安的时候,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杨广下诏开黎阳仓赈济饥民,但官吏们却不按时赈济,每天有几万人死去。

    徐世绩对李密道:“天下大乱,本来就是因为饥馑的缘故,现在我们若是再得黎阳仓,大事就可告成功。”

    李密听从了徐世绩的意见,派徐世绩率部下五千人从原武渡黄河,会同元宝藏、郝孝德、李文相及洹水贼帅张升、清河贼帅赵君德共同袭取了黎阳仓并在那里据守。

    徐世绩开黎阳任由百姓来吃粮,十天之内得到精兵二十余万人,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都相继投降了李密。

    窦建德、朱粲等人也派遣使者依附李密。李密封朱粲为扬州总管、邓公,与窦建德兄弟相称。

    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献书道:“大批的人马长久地聚在一起,恐怕粮尽人散,出师时间长了,就会厌战,那样就难以取胜获得成功,魏公不如乘着有进取的时机,凭借着军队的锐气,沿运河南下,直取江都擒拿独夫杨广,以此号令天下?”

    李密认为徐洪客的建议很有运见,写信召他来,但却没有采纳徐洪客的意见。原因还是如他拒绝劝他入关中的柴孝和一样,他并不能在洛阳尚未攻占的情况下,冒险去攻取其他地方。

    道士徐洪客得知李密的恢复后竟,并未前去投靠李密,离开泰山云游去了。

    李密得知徐洪客竟云游不来后,心中很不高兴,向帐中一位同样身穿道袍的人问:“玄成,你说徐洪客为何弃我而去?”

    这位身穿道袍的人,姓魏名征字玄成,是河北钜鹿人,年轻时孤苦贫穷,但喜好读书,抱有大志,为人性情放浪不经营谋生之业。一开始作过道士,因此喜穿道服,后被武阳郡丞元宝藏召他掌管书籍。

    今年八月,元宝藏举郡投降李密,被李密封为上柱国、武阳公。元宝藏于是派魏征写信向李密致谢,李密喜欢魏征的文辞,因此就将他召来,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管记室。

    魏征这时听闻李密的询问后,站起身来答道:“徐洪客应该是因为魏公没听他的建议,从而轻视魏公,所以才不愿意来投吧!”

    李密听后,大为皱眉,心中想到,这个魏征啊,才能是有的,就是说话太直了点,实在不讨人喜。

    魏征似乎也知道李密厌恶自己,于是便主动退出了李密的营帐,他摇了摇头,于心中叹道:“以前洛阳无良将的时候,魏公尚且不能攻克洛阳,现在有善战之名的王世充带着江淮劲旅主持洛阳大局,魏公就更加没机会将洛阳攻下了。”

    王世充是今年七月份驰援东都洛阳的,那时杨广似乎铁了心要灭掉李密,几乎将现在朝廷的能调之兵,无论远近通通都往洛阳调去,王世充也在其列。

    一开始王世充原本在名义上是归薛世雄统辖的,但王世充万万没想到,忽然之间,喜从天降,大名鼎鼎的薛世雄竟被窦建德给击败,且退回辖地后不久就病死了,使得王世充得以接任薛世雄的重任,统率洛阳诸军。

    “这难道是老天在助我成大事?”王世充这阵子心中总会如此浮想联翩。

    王世充既然来到洛阳,就不打算再回江都的了,他此时的想法,就是尽快将李密消灭,然后独霸中原,再以洛阳雄兵争夺天下!

    因李密与王世充各自的野心与目标,两人注定是生死之敌,最后的结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九月十五日,王世充率大军夜渡洛水,在黑石扎营,第二天,他分兵守营,自己率领精兵在洛北列阵,兵锋直指李密军的大本营洛口仓。

    李密听到这个消息,就率兵渡过洛水迎战。

    李密仍以为王世充仍如之前的东都守军段达等人那般好对付,两军刚一交战,便下令大军全线出击,直扑王世充军。

    王世充所率领的大军中,有四万王世充的嫡系部队,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江淮劲旅,当见到李密一开始就将军队全部投入战斗后,王世充冷笑了一声,让江淮劲旅按捺不动,指挥其余的军队硬抗李密大军。

    双方厮杀半个时辰,王世充阵营渐渐不止,出现了溃败之像,就在这时,王世充亲率四万江淮劲旅直往李密中军杀去。

    王世充这四万江淮劲旅,算得上是天下的雄兵之一,李密军中之一少数部队能挡,但那些部队却都全部投入了战场,正与敌军打得难舍难分,根本来不及抽调。

第156章 入主关中

    这使得王世充带着四万人马出击后,一时间所向披靡,无人能阻,李密的中军于是乱作一团。

    李密见形势不妙,只好下令全军撤退,大败而逃,李密帐下素有智谋的柴孝和在渡洛水的时候淹死,李密率部下的精锐骑兵渡过洛水向南而逃,其余的大部人马则向东逃到月城。

    王世充以为李密也是逃往了月城,便率众往东追击,最后包围月城的军队。

    李密狼狈之极的逃离追兵后,于荒郊上稍作休息,房玄藻等谋士都劝李密回洛口仓重新振作旗鼓。

    李密摇了摇头,他自从上瓦岗以来,可谓百战百胜,从未有过败绩,这时实在不甘心始败于王世充之手。

    李密大军别看有数十万人马,但组织是相对比较松散的,十分的依赖李密的个人威望来维持,如果此次就这样大败于王世充,对李密的个人威望影响是巨大的。

    李密向旁人问道:“王世充这厮现在在何处?”

    左右回答:“在围攻月城。”

    李密双目放光,已想到了反败为胜的对策,哈哈大笑了一声,带着残部人马从洛水南岸策马直奔位于黑石的王世充后方军营。

    王世充军营中的守军惊恐,接连烧了六次烽火以报警,王世充无奈的撤了月城之围,狼狈地回救自己的军垒。

    李密又重新调度人马与王世充交战,他这时再不敢小觑王世充,与之稳扎稳打,小胜数场,斩获首级三千余,不过却始终无法将王世充的大军击溃,于是双方战事便这样陷入了胶着之中。

    九月二十七日,李渊命令各军开始进攻长安城,并向军民规定道:“不得侵犯七庙和代王、隋朝宗室,违令者诛灭三族!”

    大军攻城的第二天,西京留守、右候卫大将军卫文升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卫文升之死对隋军的士气打击是很大的,他自从杨广第一次征辽返回后,便开始镇守长安,在仍能处理事情之前,屡次率军击溃四方叛军盗匪,在长安隋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近两年来,卫文升虽病重得不能下床,无法处理政务,但只要他没死,便能如定海神针一般支撑着隋军士气的作用,但此时卫文升一死,长安隋军的士气立即跌到了谷底,而此时主持长安军政大事的阴世师、骨仪,都只是酷吏,并不足以服众。

    所以长安城虽为现在天下仅次于东都洛阳的坚城,但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大军攻城五日后,李渊正意气风发的将手中的一封信放下,向李建成、李隐和李世民三个人笑道:“我军只攻打了五天长安城,城中官吏富商便纷纷投书求降,这长安城恐怕用不了几日就能为我所有了!”

    李隐与李建成、李世民三人听后,脸上也是难掩欣喜之色,只要将长安攻破,那他们李氏变国为家的愿望就将不是梦了。

    自西魏宇文泰以六镇精兵奠定北周立国的基础以来,关陇门阀的势力便一直十分强大,从北周到隋朝,朝代虽然变了,但这些盘根错节的门阀势力却未变,所以对这些门阀势力而言,他们并不怎么关心谁坐在龙椅上,他们只关心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

    李渊作为陇西李阀之主,无疑是这个乱世之中,最适合关陇门阀利益的人物之一,所以他一入关中,才会如此的受到百姓高官的夹道相迎,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