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元配之训妻记 >

第149章

元配之训妻记-第149章

小说: 元配之训妻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世弘没有答话,而是自书架上取出一本书,从中拿出一页纸笺递给父亲。

    梁王接过来扫一眼,是个女子写的,字体倒是不错,只因字里隐含浮燥,让那份秀气的字生生失色不少。

    梁王隐下心中所思,只细看纸上所书,只见上面写着几列某某官员之女某氏。

    梁王微一思忖,明白原来是前段时间采纳入宫嫔妃的名单。

    却也不全,只写了三位,倒是“镇国大将军刘桑之女刘婵”下面竟坠了两字“王氏”。

    梁王疑惑,看向儿子,安世弘道:“母亲说今日承宠的宫人叫做铃儿,儿子怀疑这个铃儿,便是这王氏。儿子这就派人前去查验。”

    梁王讶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世弘不答,只管自己在一旁出神。

    梁王也不在意,接着再看向纸张,却发现在纸张最下边附了一行小字,原来是日期。

    原也没什么,偏这日期竟在确定入宫人选之前,这就太不寻常了。

    梁王瞪大了眼,口内直道:“这……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世弘已收回神思,笑道:“丘如山兄弟前些时日从我这里走了门路,当日也见了的。”

    梁王点头,确有此事。

    他虽是武将,文采却也不差,阅历丰富,颇有识才之能,只那一次,便看出丘如山兄弟非大才之辈。

    不过,成大事者,有大材自然好,无大材亦无防,既然求到自家门上,多多施恩,小人物未必成大事,一些大事却也常因小人物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故他一言不发,只凭儿子作为,听说到底给他们在兵部吏部谋了个八七品的小吏。

    “这是随他兄弟的谢礼一并夹带过来的。”安世弘看着父亲,认真说道:“是他们妹妹写来的,初时不解,现在看来,却原来是她得了先机。所以,我欲纳丘氏为妾。”

    梁王皱眉,再看向纸上字迹,越看眉头起皱。

    选妃人选,乃是太后亲自圈选,丘氏竟然提前得知,若说这备选也不算大秘密,被她得知,恰巧猜着一二,也能说得过,若王氏一事,若又被她料得,倒真真正正是未卜先知了。

    梁王虽不信鬼神之说,却也亲见过几位真正有本事的高人,于玄幻一事,倒也有几分真心信服。

    况他父子二人本有谋算,打心里还真希望上天派几个能人异士相辅。

    只是,丘氏到底是个年纪轻轻的闺阁女子,怎么看都不像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听说极貌美,反倒似妹喜妲己等妖孽之流了。

    梁王叹气,道:“当日,你说丘玉娟身有异兆,能助你大业,我看她神清气明,端庄贤淑,倒也当得起一家主母。可如今又来一个丘氏,竟能预知未来,越发诡异了。莫不是天下将大乱,所以妖魔群出,故异兆频发?丘氏有诸女如此异常,恐是祸而非福。弘儿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比父亲的志向大,我很欣慰。只是,你该将心放在做实事上,而非鬼神之助力上。况且这个丘氏,我看不是什么纯良之辈。”

    安世弘忙正色答道:“父亲尽管放心,儿子心里有数。儿子手头的事,一刻也不敢放松,老天既将她二人送到儿子手边,儿子若不理,辜负上天好意,恐不祥,万一落入他人之手,于咱们家更有妨碍。儿子不得不慎重。父亲当知道,儿子非好色之徒,不会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的。”

    梁王见儿子说的有理,思忖一下,便道:“也罢,你既有正主意,我也就放心了。只是,虽然丘氏败落,到底有个架子在那里,怕也不好为妾室,况且你得她姐妹二人为妻妾,外人看着也疑惑。这事还得徐徐图之。”

    安世弘摇头:“儿子觉得这铃儿身上必有古怪,这事等不得。”

    梁王道:“寻常总要先娶妻,过个一两年,方好纳妾,不然名声不雅。反正你有人在她家,有什么事,也能通消息,想来丘氏也愿意等。再说,那个宫人现是个死人,再古怪用处也有限。”

    安世弘笑道:“还是纳入府中,更便宜些。再则只怕有人等不得,所以儿子先提前报备父亲,免得父亲乍然听闻气坏了身子。”

    梁王摇头:“不是父亲不信你,自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丘氏又多有古怪,便是事成,只怕又步先帝后尘啊。”

    安世弘朗声笑道:“父亲只管放心,前车之鉴,儿子不敢忘。将来事成,自然少不了她的荣华富贵,至于其他,绝无可能。”

    梁王这方有些放心,又与儿子筹划一番,心中大定,悠然步出书房,任凭儿子那在里筹谋。

    倒是宫中刘太后,正被大太监李全质问:“太后娘娘,您今昨两日这般行事,到底背着皇上在筹谋些什么?”

第二零六 孤家寡人

    一个侍者如此对皇太后讲话,实在无礼至极。

    刘太后却不生气,倒和气地笑道:“你让我屏退宫人,就为了问这么一句话?这天下,也就你敢跟我如此说话。是了,这些年,你与我母子共进退,情分本不同他人,你既然问了,我就明说了,我要做的,正如你所想的那般。”

    李全的脸变得苍白,跪地道:“太后娘娘,您早已苦尽甘来,成为天下至尊,将来……也必是如此。何苦如此做呢?您这样做,又将皇上置于何地呢?”

    刘太后冷笑:“天下至尊?那是因为我儿子是皇帝,将来皇上一旦去了,看谁还理会哀家这个老太婆。那时也不知哀家会沦落到谁手中讨那残羹冷炙呢。我过够了将指望他人的日子。我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你比任何人都清楚。父亲、夫君,一个都靠住,如今儿子也要靠不上了,我没有办法,从此以后只能靠我自己了。”

    李全叹口气。他也算是太后心腹,太后心中所思所虑,他也明白。

    先帝为了安氏皇朝,真的是殚精竭虑,太后也是个能干的,又把持朝野多年,却还是走不出先帝布下的局。

    刘太后话未说完,眼睛湿润,她轻拭眼窝,半天,叹道:“我已拿定主意,你不必多说了。皇上那边,你多费点心思,让他过得开心点。”

    李全仍不死心,劝道:“纸里包不住火,娘娘既然挂念皇上,现在停手,也不晚。还是那句老话,不管谁做了皇上,他也不敢不敬您的。否则,一旦事败,您就是安氏王朝万劫不复的罪人了。娘娘,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刘太后冷笑道:“你是什么东西,也配来劝我。若不是看当日的情面上,凭你知道的,我就该杀了你。”

    不过两人到底是同生共死过的,一些事上,也需要他出手相助,太后又缓和的声音,说道:“成王败寇,我懂的。你只管放心,哀家经历那么多,哪里还敢全心全意指望别人帮我,事情成了,我儿也有个承继,事情不成,我也有后着,至少性命无忧。”

    李全知事情不可改,半响,叹道:“太后娘娘保重,愿娘娘心想事成。皇上那边,我会帮着您瞒着的,便是将来皇上去了,我也一并跟着去伺候皇上的。”

    说完一径去了,刘太后呆呆半响,抬眼向上,转了几圈,终将眼睛逼了回去,心中暗叹:自己这是终于成了孤家寡人了吗。

    再说李全来到皇上寝宫,稍整仪容,努力咧开笑脸,走进屋去笑道:“皇上昨儿可是一夜安枕,老奴方才问过太医,说是如此下去,龙体康安指日可待啊。”

    小皇帝安世昆笑道:“借你吉言。夜里听那几只蛐蛐儿叫,便像回到了小时候,心里无比平静,倒是睡了个好觉。倒是你陪我一同听,怕是走了困,听小顺子说,你一夜不曾睡,快去休息吧,不必陪我了。”

    李全闻言笑道:“也是铃儿那丫头有心。前日老奴无意中提起,当年皇上龙体欠安,不能出门,老奴便捉几只蛐蛐儿,放在笼中,为皇上解闷。她便记在心间,竟真捉了几只来,到底年轻,不比我这老头子。原本老奴想这几天再捉几只,讨皇上一个欢心,偏在皇宫里遍寻不到。倒该她得这个赏儿。”

    安世昆闻言,淡淡说道:“奴才孝敬主子,原是本分,没什么可赏的。”

    因为李全的死防严守,近身侍候的宫人都是规矩谨慎的,故不曾有那不妥当之事发生。

    可他虽不通男女之事,小时为了活命,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练出来了,只一眼,便看出那个铃儿眼中的算计。

    不过是想自会有人帮他管教这不安分的小宫人,他也懒得费心,且也着实稀罕那几只小虫儿,便故作不察收了,又令人格外打赏。

    只是刘婵的性子却暴戾的很,虽然小宫人心地不纯,不过倒也罪不至死,安世昆想到这里,便又笑着叮嘱道:“这事不必让刘婕妤知道了,那是个眼里容不得沙的人。这宫女虽是个有心机想上进的,倒不是死罪,虽是她刘家家奴,到底是在宫人,真出了人命,就不好了。只不要让她到我跟前。”

    李全忙答应着,见皇上没其他话,知道皇上应该是丝毫不闻外面的事,这心便放下了,又借口出去亲自看着人煎药,实则暗暗部署,不让外言入内。

    安世昆闭目,暗自思量。

    他可不信李全的话。

    以刘婵的为人,她身边人这是吃了熊心豹子子胆,也不敢瞒了她,跑自己跟前来讨好。

    况且又是刘婵带进宫的,定是有大用处的,怎么会一进宫,就急不可耐地跑来争宠?

    安世昆一时想不明白,如今看李全还帮着她扯谎,怕又是母亲或者外公舅父有什么谋算吧。

    到底在谋算什么呢?

    安世昆忽觉嗓子发痒,忙拿帕子掩了嘴咳了几下。

    李全听到忙跑进来,也不顾身上沾了药味,便上前给安世昆顺背顺胸一通忙活。

    安世昆咳一身汗,好容易止住,看一眼帕子,雪白巾子上染几点猩红,叹口气,自己都这样了,还操什么心,随他们去吧。

    安世昆随手把帕子撂到一边,李全忙捡起,递给小内侍,一边笑道:“看着比前几日好多了,皇上以为如何?”

    安世昆看着小内侍出去,也笑:“我也觉得身子轻快些了。再过几日,我亲自去御花园捉蛐蛐去。说起来,那年我还说,等我发达了,就亲自捉一罐的蛐蛐儿赏给你,后来真时来运转,偏就忘了。如今身子不爽利,就又想起来了,想是老天罚我说话不算数,才又让我病了这一场。”

    李全便忙道:“哎哟,老奴不过一个奴婢罢了,侍候太后和皇上是老奴的本分,皇上这般说,生生折煞老奴了。”

    安世昆也是少年心性,逗起李全来,笑道:“朕金口玉言,说过的话,自然要兑现。放心,等朕好了,必亲自捉一罐蛐蛐儿送你。唉,就怕到那时,你被人弹劾,说你是奸臣,诱引朕玩物丧志,再来个清君侧,就更吓人了。”

    李全笑道:“老奴可不怕。老奴是什么人,皇上门儿清,奸臣忠臣,天下人说了不算,这得看皇上的。”

    “若朕说你不是忠臣呢?”

    李全鄂然,安世昆正色道:“帮着外人欺瞒朕,能算得上忠臣吗?”

第二零七章 临行准备

    李全看着安世昆的眼睛,浑身冒冷汗。

    幸好安世昆又大笑道:“瞧你这样儿,开个玩笑而已。倒像真瞒了我什么事,你的忠心,朕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