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301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301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志才微微一笑:“文忧兄,咱们做谋士的,自然要会主公扫清一切障碍,哪怕主公现在没有此心,也难保以后没有啊?”

    李儒看着戏志才良久,方叹息道:“刘侯有先生如高祖得陈平啊!说实话某很嫉妒先生得遇刘侯这等明主。”

    戏志才道:“文忧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还有选择的机会。”

    李儒身体一震,还有选择的机会?还有吗?自己是董卓的谋主天下皆知,谁收容自己谁就是与天下为敌,刘备又岂会因为自己与天下为敌?

    李儒的冷嘲全落入戏志才眼中,戏志才暗道:看来说降李儒有戏。

    戏志才知道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再加上刘备对他的猜疑,想必这情报组织必然会交到另一人手里,徐庶就是刘备派来的第一个候选人,然而徐庶为人光明磊落,根本适应不了这情报组织的阴暗,相反李儒却是个合适的人选。连皇帝都敢杀的人,还有什么阴暗是他不能接受的呢?

    戏志才这个想法一起,再也压制不住,不过他也知道想李儒这样的人很难说服他再投靠刘备,不过就是因为难才有征服感。

    “怎么没有?文忧兄,你看某虽然名声不显,不过某做的事岂能说小?”

    李儒这样的人不是名利可打动的,相反让他们施展才华才是最重要的,董卓把李儒放在尚书令的位置上总览朝政,分明是把李儒放在火上烤,成绩没见出,反而让王允等人玩弄于股掌间,足以证明李儒不适合处理政务。

    戏志才的诱惑让李儒怦然心动,的确他却是对情报战更有兴趣,影子就是个榜样,可惜都给刘备做了嫁衣。

    “戏先生,还是说说您的计划吧!总不能让某自己想办法杀出城,再杀回长安,杀死陛下吧!”

    李儒强按下心中的跃跃欲试道。

    戏志才道:“这个自然,文忧兄,你的飞熊军正在等候你的召唤,而且影子还会听你的命令,你们将会带着吴匡的军令出城。而后有人带文忧兄去见李、郭汜,之后的事情就看文忧兄的。”

    “为何不是牛辅?”

    董卓虽死,李儒还是想找个他的继承人,而他的继承人自然要跟董卓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戏志才冷笑:“牛辅,酒囊饭袋也!文忧兄至冯翊后就会得到牛辅的下场,某就此别过,希望文忧兄细细考虑下某得建议,刘侯欲做光武,心胸绝不会容不下文忧兄,某言尽于此。”

    “恕某不远送。”

    李儒抱拳道。

    李儒看着戏志才离去,飞熊军一个接一个的从厢房里出来,一个个都骂骂咧咧的,可见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李儒喝道:“韩德何在?”

    “某在。”

    “立刻集合部众,准备随某出城。”

    “喏!”

    李儒换过衣束后,看着韩德率领的一屯飞熊军底气稍足,接过韩德手里的火把一下掷向屋内,屋内的火油一下哄着。

    韩德不解问道:“先生,这是?”

    “主公已死,咱们得逃亡了。”

    李儒的话让韩德一懵,不过他是李儒的亲卫,对言听计从惯了,虽然懵可还是按照李儒说的做。

    李儒刚刚离开,李肃就带人杀到,李肃看着起火的李儒府邸暗恼:“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来人,通知长安各处城门,一定要截住李儒,不然长安危矣!”

第十九章牛辅身死

    “为何不拦住他们?”

    李肃赶到城门时,从城门居民军侯里得到一屯骑士离开不久。

    “回李骑都尉,他们手持吴校尉手令,某不敢拦。”

    吴匡身为雒阳禁军系仅存的大佬,他的手令在雒阳禁军中比王允的令谕还管用。

    李肃看着一脸倔强的城门军侯,知晓责任不在这军侯,强行处置只会激发雒阳禁军系与并州军系的矛盾,当下派自己心腹率两百骑去追赶,自己则去见王允。

    董卓被诛,长安城防及西凉余孽都被拿下,王允顾不得欢庆,一边发安民告示,一边安抚刚刚投降的西凉余孽,一边等候皇甫嵩的捷报。

    坞驻扎着董卓麾下最精锐的两万余西凉铁骑,还有董这位西凉系的第二号人物,若董在坞坚守,振臂一呼,李郭汜牛辅段煨回军来援,凭借皇甫嵩那数千私兵恐怕真抵挡不住。

    诛董之事,相当于孤注一掷,因此王允算计所有可能泄密跟反扑的事却没算李儒,因为戏志才承诺会看住李儒,事情也如戏志才所说的那样,整个诛董环节李儒如聋哑人一般不闻不问。

    直到大事已定,王允才发现不妥,急令李肃去擒拿李儒,然而李儒却不知去向。

    王允听到李肃说李儒可能是混在奉吴匡手令出城,王允急招吴匡而来。

    吴匡正在守卫宫城,这是吴匡的老本行,再加上王允对吕布这桀骜不驯的猛将实在不放心,守卫宫城的大权才落到吴匡手里。

    因此吴匡来得特别快。

    面对王允的质问,吴匡答道:“司徒,某是奉司徒之令派军去坞找皇甫车骑的。”

    至于找皇甫嵩干嘛?

    王允心里自知,自然是下达皇帝的御令:对董家务必要斩草除根。

    王允道:“速去召回这屯骑兵,李骑都尉认为李儒已混入骑兵中。”

    吴匡闻言眼皮一跳,道:“喏!”

    王允随即道:“李骑都尉,你随吴虎贲同去,如果李儒真混在骑兵中,一定要第一时间将他拿下。”

    “喏!”

    二人一同出去。

    李肃为人八面玲珑,当下对吴匡作揖道:“吴虎贲,某并非针对你,只是李儒乃董卓智囊,真被他逃脱,对咱们来说可不是好事。”

    李肃也曾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为了掌控禁军把他拉了下来,换成自己西凉系的将领,吴匡这虎贲中郎将是王允刚刚任命的。

    吴匡在西凉军当道时吃了不少苦头,早已没有何进时代的傲娇,他知道今后将步入并州军时代,因此对并州军系大将李肃不敢怠慢,回礼道:“李骑都尉多虑了,都是为陛下做事,哪有针对不针对之说。”

    二人都表现出大度,有说有笑的来到城门处。

    雒阳禁军体系数量不少,吕布跟李肃的并州军因血拼飞熊军死伤不少,再加上吕布麾下大部又提前出城去支援坞的皇甫嵩,因此宫门与城门都是雒阳禁军守卫,吴匡的权力一时间达到巅峰,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时的,随着吕布大部跟皇甫嵩的胜利回师,能守卫宫门及皇宫宿卫就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而李肃作为并州系大将,必定会受到王允的重用,自然得罪不得。

    二人等候骑兵回来时天色已微明,可惜其中并没有李儒,这屯骑兵军侯在吴匡的授意下,全盘接受李肃所有的提问。

    最终李肃一无所获,只能放他们再度离开。

    李肃看着初升的旭日突然道:“李儒身边还有一屯飞熊军,李儒一人出城生死未卜,他一定会跟飞熊军汇合,只要咱们找到那一屯飞熊军定能找到李儒。”

    “嗯!”

    吴匡点头,口中道:“那某就提前恭喜李骑都尉马到成功,不过某还要守卫皇宫,巡视城内,就不能陪李骑都尉一起了。”

    其实李肃都知道,这是吴匡不愿跟自己争功,李肃暗赞:吴匡会办事。当下急匆匆走了。

    几处城门,只有一队骑兵出城,那李儒去哪了?

    李儒当然出城了,出城时就是那军侯带队,出去的是他跟李儒与飞熊军,回来的时候却是戏志才安排的影子队伍。

    李儒一出城就直奔坞,他还没到坞就听到皇甫嵩已围住坞,吕布亦率大军亲自支援,听到这两人,李儒已经知道坞已经完了。

    但他还抱着一丝希望赶往坞,刚到坞就看到皇甫嵩大军入城,坞坚持不到两天,董被董璜带来的董卓已死消息弄得失魂落魄,再加上九十岁老母的劝告,愤然出城投降。

    皇甫嵩兵不血刃的拿下坞,李儒大叫一声晕了过去,待其醒来,已经是在赶往弘农郡的路上。

    李儒想骂韩德却骂不出来,凭一屯飞熊军如何从皇甫嵩、吕布两人手中救出董母与世子?

    李儒的不言语让韩德噤若寒蝉,恐怕自己做错一事。

    李儒还没进入弘农郡就听到皇甫嵩在坞大开杀戒,董氏上下皆被皇甫嵩杀了个干净,飞熊军及西凉铁骑军侯以上的将领已全被当做董卓余孽杀掉,并在坞外制成一座京观,董卓九十岁老母赫然在京观最上方,以下是董、董璜、董越等董氏亲族。

    西凉铁骑及飞熊军在他的杀威下瑟瑟发抖,至此皇甫嵩一手掌握整个西凉铁骑的精锐。

    王允得到消息,在处理董卓余孽将领的方式上决定采取跟皇甫嵩一样的处理方式,牛辅、李、郭汜、张济、段煨、徐荣等大将都罪不可赦。

    李儒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却是大喜:王允这是要自掘坟墓啊!李儒急令韩德赶往陕县,站在只要牛辅振臂一呼,李、郭汜、段煨等必然景从,到时候杀入长安城为董卓报仇不是难事。

    然而李儒的兴奋心情只持续到郑县,因为牛辅这个蠢货竟然弃军而走,这个消息让李儒大声骂娘,果然不久就听到消息,胡赤儿兄弟割了牛辅的首级到弘农郡太守杨儒那里求赏。

    李儒只能转身回冯翊去找李、郭汜二人,如今李儒也只能靠这几个董卓麾下能打的将领了,至于官职最高的段煨、徐荣,李儒都不敢指望。

    徐荣乃幽州人,与刘备是同乡,既然刘备手下谋士去长安闹事,再加上陆城军源源不断开进河东的消息,李儒哪还不明白刘备目的在于进攻三辅,那徐荣还不被他拉拢过去。

    段煨乃前太尉、西凉三明、名将段颖的从子,说他说话、保他的人一大堆,他又岂会为董卓效死,因此能指望只能是随董卓厮杀的李、郭汜、张济三人可靠。

    李儒却不知李、郭汜三人已是惶惶不可终日,董卓身死,西凉军精锐飞熊军被剿灭,两万西凉铁骑被皇甫嵩拿下,如今他三人兵不过万,还都是衣甲不全的新兵,本想等牛辅起兵后去投靠牛辅,哪想到牛辅如此废物?竟然弃军而走,又被心腹所杀。

    三人惊恐下,竟然向长安上了请求投降的奏章。

    然而这请求的奏章不仅没能还回长安的原谅,反而助涨了王允杀死他们的决心。

    使者从长安传来的消息竟然有蔡邕被下大狱,三人吓了一跳,他们都知道董卓提拔蔡邕,只不过是看重蔡邕的名声,蔡邕不过是董卓的一命贞节牌坊而已,没想到王允竟要杀他,那自己三人是董卓的爪牙,岂能幸免?

    三人一商量就要逃回凉州,就在此时李儒逃出长安的消息扩散开来让三人大喜,分别遣兵去寻李儒。

第二十章功臣与叛贼,你自己选

    李儒逃出长安的消息不过是精明人眼中的祸患,在大汉境内都有人眼中幸灾乐祸的消息却是蔡邕被王允下了大狱。

    众所周知,蔡邕乃董卓立起来一块牌坊,虽然很多人不齿蔡大儒的气节,可蔡大儒在江东十数年,门生无数,最重要的是他乃并州牧刘备的岳父,陆城军甲天下,那是唯一能跟西凉铁骑抗衡的军队,难道王司徒干翻西凉军还不满意,还想干翻陆城军不成?

    满朝文武都替蔡邕说情,可王允依然将其押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