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183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83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收益是五百六十多万美金,一家各占百分之四十就是二百八十多万,简直就是赚爆了,当然,华夏工业科技也占两成,也有一百四十多万美金,换成人民币足足有一千万之多。

    这可是一千万元呀!整个华夏大学一年下来的经费也就两三千万而已,现在华夏工业科技一家就贡献了三成,这无疑狠狠打了那些当初看衰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人的脸,

    按照原来的约定,一千多万的收入有一成归刘琅,剩下九成华夏大学和华夏工业科技各分五成,有了这笔钱,起码华夏工业科技能够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了。

    刘琅在不声不响中就成了百万富翁,不过他不怎么关系变形金刚模型赚的钱,他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圣唐文化,这才是他自己的生意。

    这两个月时间里,伴随着变形金刚在美国的大卖,相关的漫画也开始了正式发售,一万本连环画刚一上市,在短短的几天里就被抢售一空,孙家在港岛的印刷厂也是开足马力全力印制,他们明年的计划是要卖出十万本书,每本十二美金的售价,那就是一百多万美金,除去成本和税,净得一百多万的利润,刘琅的圣唐文化可是要占五成的利润,这又是五十多万美金。

    刘琅看重的并非是每年有多少收益,当然,他掌握着变形金刚的专利,注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滚入腰包,所以无需担心,他看重的是连环画中背后国家古老文化的传播,这一点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

    孙明仁在半个月前曾回来过,他告诉刘琅,现在变形金刚的连环画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不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也不是因为变形金刚的形象,而是因为里面出现了很多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物品,比如可以随时随地通话的手机;还有薄如书本的电脑;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里面出现了一种可以将全世界人连在一起的互联网。

    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大大勾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心,为此有的电视台还做过一起讨论节目,有的人觉得这部漫画纯粹是一种科学幻想,里面的东西不会出现于世,但更多人的则认为这些东西终将会被发明出来,这是需要至少四十年的时间。

    也因为这部漫画具有超出时代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在询问到底是谁拥有如此非凡的想象力,孙明仁的公司也因此名声大噪,不少媒体也找上门来,他的回答非常简单:作者是一个少年天才,所有故事都由这位天才想出,而且现在漫画才刚刚出了两集,按照每两个月一集的速度,这部漫画至少还要数年的时间,所以情节不过才刚刚展开,更加精彩的内容还没有出现。

    甚至现在已经有一些好莱坞的公司来找他,希望双方更够合作共同制作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刘琅告诉孙明仁,要是真有公司诚心合作,孙明仁可以代表自己和对方谈,一旦成功,利润方面也按照之前双方的分配方式实行。

第三百零三章 都在变化() 
在林则泉那边,他随着奈特到美国已经办好了股权方面的所有手续,耐克公司也开始制作第一款球鞋,一切顺利的话,这一款球鞋在八五年年初就会上市,而且按照刘琅的意见,奈特也找到了nba总裁斯特恩,提出了打造篮球巨星的战略,毫无疑问,这个提议和斯特恩的战略是一致的,耐克公司也找到了未来的篮球之神,现在正和对方商议合作的事情,不过价钱方面还没谈妥,耐克公司希望双方签一个五年价值一百五十万美金的合同,乔丹觉得这个价格有点低,想要一个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长约,这让奈特觉得有些风险,因为纵然是魔术师约翰逊和伯德,他们的球鞋合同每年的代言费也不过是三十万,你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凭什么比这些大牌赚的还多?

    刘琅听到后气的想要骂街,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代言费对于篮球之神来说简直就是打劫,别说二百多万,就是一千万也是白菜价呀!

    “妈的,有个屁风险!我那百分之十的股份就得靠乔丹帮我赚呢!”

    刘琅二话不说就打了一个越洋电话,和奈特唠唠叨叨了半天,光是电话费就花了好几千块,最后对方才下定决心,按照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价格签了下来。

    “真是想不到这一世我还成了篮球之神的老板,等以后要是有机会,看看能不能买下一支球队玩玩!”

    对于“至死”都在关注nba的刘琅来说,未来所有球星都在他的脑海里,他要是拥有一支球队,光是靠选秀就能组建出一支全明星球队来,想一想都让他兴奋。

    当然,现在当然不会了,要买也要等他长大了再说。

    进入到了十二月份,攻关小组经过三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ad电炉的所有技术已经基本被攻克,而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国内不少工厂也在为不锈钢炉制造着各种零部件,每天都有大量的部件被运入华夏大学放到大家的面前,然后再进行组装调试,可以说,当电炉的技术被攻关小组吃透的那一刻,国家的第一台不锈钢冶炼炉也会随之诞生,这就是国家的力量,在国家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全国很多部门都运转起来,工作效率非常的高,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熊怀志带领的攻关小组,没有他们在技术方面的突破,国家在不锈钢领域想要提升还要等上至少两年的时间。

    就在中国第一台高质量不锈钢冶炼炉即将诞生之时,一年来屡屡上报纸,被做为承包制标杆的海盐衬衣厂破产了,厂子步年生也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被扔进了监狱,海盐衬衣厂从辉煌到落魄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立刻再次引起了关于如何企业改革的大讨论。

    海盐衬衣厂破产的消息还是吴荷告诉刘琅的,对方拿着报纸非常兴奋,好像倒闭的是他的死对头一样。

    刘琅这几个月将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冶炼炉的制造中,对了,他每天晚上还要写书,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这两个方面,要不是吴荷,他都把这家企业给忘了。

    “我看看报纸!”

    刘琅把吴荷手里的群众日报接了过来,半个版面都是描写海盐衬衣厂的事情,几乎把这家厂子的前世今生都写了出来,而在末尾编者按也做了总结,点出了衬衣厂破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半年来南方有大量的私人衬衣厂出现,他们的厂子制作的衬衣西服在价格上不比对方高,还在质量和设计方面占有优势,再加上海盐衬衣厂为了扩建把资金都投入到了大修厂房之中,反而忽视了衣服本身的质量。

    不重视市场的变化才是倒闭的关键,这个总结还是比较准确的。

    “工厂扩建所用的都是银行的贷款,这一下破产了,银行的钱也打了水漂,而他则是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这个步年生真是个悲剧人物!”

    刘琅微微摇了摇头道。

    “刘琅你说得没错,这个步年生其实就是个替罪羊,我前些天特意跑到了海盐,专门做了一个调查报告,事实上扩建厂房的事情全是当地政府做出的决策,跟他没有多少关系,可是出了事情就只能他一个人来承担了,这也说明了承包制的缺陷,承包制不能完全掌控企业,其活力根本就无法与私人企业相比。

    现在特企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了,孙明凡的三厂势头不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上税十万元,还有健力保公司,销量也很好,当初冯友军副总理可是在会上信誓旦旦地和我打赌,要用一年的时间比试一下,现在好了,这连半年时间就每到他大力推崇的海盐衬衣厂就倒闭了,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说!”

    吴荷还为几个月前冯友军对特企改革的阻挠耿耿于怀。

    “对了吴教授,我这些日子写了一篇文章………也不能算是文章了,字有些多,完全可以当做一本书,现在基本上已经写完了,你可以看看,相信会有启发的!”

    刘琅把他那已经接近完稿的《第三产业浪潮》给了对方,足足有一沓子,差不多有五万多字。

    “这么厚!第三产业浪潮!”

    吴荷非常认真的接了过来,当初对方随意写了本小岛经济学就引发了很大的重视,而这本书显然刘琅花了很大心血,他当然更要重视了。

    吴荷只是随意翻看了几页,就被里面所写的内容吸引了进去,书中对国家乃至世界未来五年产业的发展做出的预测已经完全超出了他想象。

    “这……这……如果世界的发展真的按照你书中所写的那样进行,那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呀!”

    吴荷此时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震惊了。

    吴荷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这本《第三产业浪潮》看完,这本书把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写的详详细细,首先是世界冷战格局即将打破,人们对优越生活的追求和电子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服务业飞速崛起,服务业崛起必然伴随着各种产品的诞生,电视产业、冰箱产业、空调产业、洗衣机产业等等都会以暴风骤雨般的形式极速的扩张,而这种扩张的源头就是西方发达社会。

    中国拥有十几亿的人口,这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人力资源的价格远比西方便宜,发达国家要想满足本国居民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必然会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机会,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国家经济就会在极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这就是这部书的中心思想。

第三百零四章 第三产业浪潮() 
“第三产业将席卷全世界,这个认识真是大胆,可是书中又写的如此详实,似乎刘琅看透了未来的发展………先不说他的预测是否正确,仅就对第三产业的划分,世界上恐怕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了!”

    关于第三产业的划分,书中一条条写的非常详细,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销售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行业,虽然他们不产生经济利益,但却是一种服务行业,也应划入三产。

    如此细致的将三产业划分出来,在国家历史上,乃至世界的经济著作中也是没有过的。

    在吴荷眼里,光是对三产业划分这一部分内容,这本书就堪称一部经典之作,更不用说刘琅还做出了近似考证似的预测,如果真是如此,这本书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神作,其地位可以与《资本论》相提并论。

    但是书里面还是有些地方让吴荷感到不甚理解,尤其是刘琅“预测”在几年之内世界的冷战格局将会彻底消失,这怎么做到的?书中是说意识形态的敌视终将在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向往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这话说得就很含糊不清了,似乎缺少让人信服的证据。

    吴荷哪里知道,冷战结束的标志就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土崩瓦解,美国终于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了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