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185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85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咱们还是先把刘琅找过来,详细的问一问,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嘛!”

    冯友军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最关键问题,邓老他们这些人是个什么想法?他们看了这本书了吗?”

    冯友军再次说道。

    “我拿到这本书后第一时间就印制了几本送给了邓老他们,相信他们也在研究呢!”

    赵弘扬回答。

第三百零六章 五老现身() 
会场之中,众人激烈的讨论着,突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位秘书急匆匆地走到赵弘扬身旁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什么?邓老他们几位来了?快,大家快去迎接!”

    赵弘扬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其他人一听也明白了,赶忙纷纷站起向门口走去。

    赵弘扬带着几位副总理刚走出会议室大门,迎面就来了十几个人,大多数都是警卫,他们簇拥着五位老者向这边走来。

    “邓老、陈老、杨老、王老、侯老你们来了怎么不先告诉我们呀!”

    赵弘扬小跑几步到了近前。

    “弘扬呀!我们几个听说你们正在开会,闲着没事就过来看看,来,大家都进屋,咱们一起开!”

    邓老笑呵呵地说道。

    “闲着没事?闲着没事你们五个人能凑到一起?能一起过来?不是没事,应该是有大事才对!”

    所有人心里都在嘀咕。

    一帮人簇拥着五位老者走进了会议室,他们五个人可是真正的国家元勋,战争年代就已经大名鼎鼎,邓老不用说了,陈老的资格不比邓老低,而且这么多年来始终身居高位,是国家经济方面的掌舵人。

    杨老始终追随伟大领袖,从一名士兵开始,战争时期虽然比不得邓老统领数十万大军,可也是开辟出一大块根据地,成为军中的主要将领,现在也是军中的真正实权人物。

    王老就是王振东的父亲,战争年代出了名的不怕死,被人称为“王疯子”,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敌人听了他的名号都要闻风丧胆,现在和杨老一起掌管军队。

    王老和侯老能文能武,战争年代冲杀在前战功赫赫,和平年代管理国家也是成绩斐然,是不多见的文武双全。

    他们五个人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了四百岁,不过身体还算硬朗,还有几位元老没有来,比如木老和许老等,他们这些人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身体不好,如木老,今年都快九十了,即便没病行动也不便,还有几位身在外地,也就没有过来。

    不过邓老这五位老人的决定就足以影响整个国家了。

    会议室的长条桌子两侧又多了五张椅子,由于人很多,即便桌子很大,可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吴荷等一帮专家只能在后面坐下。

    邓老自然坐在主座。

    “大家不要站着嘛,坐,都坐!”

    邓老一边说着一边坐了下来,然后陈老杨老等五人也坐了下来,其他人这才跟着坐下。

    “弘扬呀!你们在开经济会议吧!今年的经济怎么样呀?”

    邓老问道。

    赵弘扬他们是在讨论刘琅这本书,并没有讨论经济问题,不过邓老既然问了,他当然不能说其他的事情了,当即把今年的经济情况说了一下,毕竟现在已经是年末了,各个省市各个部门的经济指标基本上都已经确定。

    赵弘扬马上说道。

    “私有经济开始大量增加,尤其是南方的粤省、闽省,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百一十,多是生产衣服、鞋帽以及食物的企业,市场上非常活跃,他们为当地增加了至少一成的税收,贡献很明显,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比如很多集体企业,甚至国营企业纷纷出现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海盐衬衣厂,上半年还盈利二百多万,可是仅仅三个月时间产品就堆满了仓库卖出去,到了十一月份更是直接倒闭了………!”

    “海盐衬衣的钱都去盖厂房添设备了,人家趁着这工夫把新产品搞了出来,你厂房再多卖不出产品有什么用?那帮决策的人呀!总是瞎起哄,这下好了,一个好厂子就这么倒闭了,真是个大教训呀!”

    邓老此时插话道。

    “邓老您说得没错,群众日报的评论也是这么说得,问题就在于他们对市场非常不了解,再加上有大量的私营工厂出现,这些厂子的产品质量不比海盐厂的质量差,价格上还要更低,海盐衬衣厂的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从巅峰跌入谷底只花了半年时间,这个经验教训我们这些人都要吸取!”

    赵弘扬点头道。

    “嗯,弘扬你说得没错,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切都要看向市场,不注意市场的企业就无法适应,对了,你送给我的那本书里就有关于市场经济的一段描写,让我想想是怎么写的呢?”

    邓老突然提到了刘琅的书,赵弘扬急忙把桌子上的书递给了邓老。

    邓老接了过来翻到后面,然后就读了起来。

    “如衣服、食物、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这样的商品科技含量很低,很多人都可以更加容易的进入行业之中,虽然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必需,但同样,当产品种类很多时,在老百姓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必然去选择价格低的产品。

    所以在第一阶段中,服务业市场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各方混战的局面,很多企业都会采取价格大战的方式争夺市场,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可以将那些小型企业驱逐出市场,最后市场变成几家独大的局面,如此结果是一种必然趋势,会让市场的资源变得更有效率,但同时,价格大战会让人们忽视质量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再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忘记了根本,甚至根本不去在乎对自身产品技术的提升,这就大错特错了。

    真正好的产品不仅仅只是价格优势,更重要的还是自身质量,当进入到第二阶段,老百姓的收入已经大幅度增加,他们不再只关注价格更低的产品,而是会追求质量更高的商品,此时市场将再次迎来一次大淘汰,那些以前只关注价格,向着如何降低成本的企业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个规律,那就会被淘汰出这个市场,而关注质量的企业此时就会飞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强者………!”

    会场中非常安静,只有邓老认真地读着。

    “各位同志,听到了吗?海盐衬衣厂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就找到了答案,人家私营经济价格比你低,质量不比你差,你不被淘汰出去谁被淘汰?”

    邓老将书放在桌子上缓缓说道。

第三百零七章 改革必须要进行下去() 
“邓老您说得没错!”

    赵弘扬连连点头,想不到老人家看书比他还要仔细,竟然在书中找出了海盐衬衣厂的问题所在,这一点他都没有看出来,同时这也说明,这本《第三产业浪潮》远比他所想的还要“深邃”。

    《第三产业浪潮》可不是《小岛经济学》,《小岛经济学》是刘琅照搬原样,算不得他的作品,当然,这一世这本书的作者自然就是刘琅,谁也抢不去,而《第三产业浪潮》是刘琅专门为国家所写,其中有借鉴《第三次革命》中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总结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应对性的办法,非常具有造作性,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刘琅书中所写的去做,那么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都会避免。

    当然,一些实例性的问题刘琅不能明写出来,他总不能说我早就知道海盐衬衣厂会破产吧?只能靠读者的细心研究自己发现了,比如说邓老就找到一个答案。

    刘琅写这本书只是为了让国家的改革开放少走一些弯路而已,至于说完全杜绝那些问题和困难,别说他的这本书了,就是他真正把国家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全写出来,其他人照搬原样也未必能够做到。

    国家的改革是无比复杂和困难的大事件,这个过程不光要处理各种问题,同时也会让国人积累无数经验,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改革一帆风顺,那么国人也不会变得如此坚韧,企业的抗风险程度也会大大降低,这对国家来说反倒是不好了。

    所以刘琅不会主动的跑去一个个解决问题,他也没那些工夫,他要做的只是给大家一个提示而已,只要有人能在书中找到一些启示就足够了。

    “邓老,您的提醒非常及时,刚才我们也在讨论这本书,但您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没有看到,看来大家还要多学习呀!”

    冯友军插话道。

    “呵呵,你们也不年轻了,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了,虽然你们很勤奋,但是很多东西不是靠年纪就能学得来的,比如书里划分出各种三产业的门类,这些东西我活了八十多岁都没有想到过。

    唉,这就是年纪的优势呀!小家伙到美国去了一趟,回来后就理解了我们这些人数十年都理解不到的东西,即便他聪明绝顶,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年轻,头脑活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国家的改革不光光是企业在改革,我们这些人也要改革,要多增加一些年轻人,让头脑灵活的人来领导国家,你们说是不是?”

    邓老看问题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推进改革终究还是需要人来推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鲜事物都要产生,就如刘琅这本书中所写,在场的人连很多词汇听都没听过,你如何让他们去处理这些陌生的事情?

    “邓老说得没错,我们干部现在平均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很多同志精力上都跟不上了,干部年轻化是必然的过程!”

    赵弘扬马上回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耽误了一些时间,人才培养方面没跟上,年轻的干部还在成长当中,没有达到独当一面的高度,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把重担放在他们手中还是不放心呀!”

    一旁的陈老突然开口道。

    邓老微微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国家改革开放也快七年了,七年说短不短,人生又有几个七年呢?但是说长呢,感觉也是一晃。

    这七年时间国家也有了些进步,老百姓的生活也大大好转,要不然也不会去买那些衬衣了,同时也引进了一些项目,比如西德的大众汽车,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快,什么电冰箱了、洗衣机了、电视机了等等,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还是不多,远远不够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改革,要让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上好日子!”

    邓老的话显然还要推进改革。

    “改革没有问题,可是如何改革是有问题的………刘琅写的这本书我看了三遍,的确非常好,尤其是对三产的划分做非常全面,但他没有指出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要想发展电冰箱洗衣机这样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也好还是私营也好,终是需要钢铁吧,如果让老百姓都能买得到这些商品,,我们国家有十亿人口,就是一百个人有一人有一台电视,那就是一千万台,更不用说其他的商品了。

    去年一年的钢铁产量只有四千万吨,今年也就四千三百多万吨,按照现在产量远远不够,如果再大力促进企业产生,那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大事,绝对不能出现!”

    陈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显然他跟邓老的意见有些相左。

    陈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