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18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8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胀,这是大事,绝对不能出现!”

    陈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显然他跟邓老的意见有些相左。

    陈老这个人的性格和邓老不同,别看邓老的身材不高,甚至是有些矮小,但他意志非常坚定,一旦认准某件事情就会毫无顾忌的办下去,谁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这种性格致使他锋芒毕露,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当年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批斗的事情没少挨,几起几落还差一点葬送了性命,

    而陈老恰恰相反,性格沉静,城府极深,很少有人能猜测出他在想什么,而且他对经济的确很有办法,少了他,很多事情真就办不了,所以在当年那场席卷全国的乱局中,他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始终处在国家权力的最中心。

    陈老也非常赞同邓老改革开放的政策,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改革,国家经济真就要崩溃了,纵然是他也无力回天,但是在改革方式上,他和邓老两人还是有些分歧的,邓老主张放下包袱加快步伐,一切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在这个方针下就形成了改革激进派,而陈老主张放慢一些速度,因为速度快起来后很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到时候物价上涨老百姓就会吃不消。

    两人之间的分歧所有人也知道,但是现在似乎是邓老占了上风,国家的改革在大力的推进,可是陈老说得也没错,今年邓老在南方考察之后,私企就大量出现,国内的各种生产资料都出现了紧缺局面,这就造成了改革以来最大的通货膨胀,从年初到现在物价涨了百分六,甚至都快赶上了经济发展速度,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再加快发展,恐怕物价会上涨的更快,这一点刘琅的书里可没有明确说明呀!

    刘琅这本《第三产业浪潮》是要发行面向整个世界的,很多关于国家的事情他当然不会说,而现在他已经开始写《国家未来五年发展问题》这本书了,在这本书里他会提及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在他看来,这本书才是国家当前最需要的。

    “是呀!国家的改革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利益,绝对不是一本书两本书所能说明白的,很多问题都是未知的,很多问题也是棘手的,这就更需要人来解决他们,尤其是年轻人,必须要加快培养。

    但不管是谁,改革总是要进行下去………陈老,你提到的问题就非常棘手,在我看来,这就是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是咱们工业水平不够的问题,刘琅和那些科学家们不就在做这件事嘛,我得到的消息是,最慢几个月时间,他们就会把不锈钢冶炼技术完全吃透,到时候我们在不锈钢方面就会取得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邓老拍了拍桌子说道。

第三百零八章 写入五年规划() 
“刘琅,又是这个小家伙,我没见过这个小朋友,但是这一年来他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呀!你们说说,这个刘琅为什么这么厉害?”

    陈老不再和邓老在改革速度上纠缠,话题一转就落在了刘琅身上。

    “陈老呀!这个小孩子可是不得了呀!我那三子跟他交往非常多,每次提到他,全都是称赞,别的不说,光是勇力集团因为刘琅,今年就有几百万美金的外汇入账,这些钱要是去买飞机大炮,足够装备一个军了!”

    说到刘琅,一旁的王老来了兴趣。

    “老王呀,你儿子算是得到个宝贝了,还有木老,他那孙子跟刘琅形影不离,几乎就是他的小跟班,听说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一旁的杨老开口道。

    “还有他在世界上为国家争了光,尤其是买到了ad电炉,这份功劳真是不小呀!”

    侯老也开口道。

    五位老人同时夸奖一个人,这种事情可是前所未有过的。

    “半年前我还觉得小家伙未来不可限量,现在看来,我还是看走了眼,他现在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了,而且这贡献,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大,尤其是这本《第三产业浪潮》,我个人觉得比咱们写的五年规划还要具有指导意义,以后咱们再写规划时完全可以参考这本书来进行!”

    邓老拍了拍面前的书说道。

    这个评价太高了,但是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尤其是吴荷这些经济学家,即便邓老不说,他们也准备要这样做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要制作成册在国内发行,尤其是政府里的广大年轻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刚才邓老也说了,咱们的干部现在还没有成长起来,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

    陈老接话道,他对这本书评价也是非常高,当然,在他看来这本书里还有有些东西没有说到,不过谁又能做到全知全能呢?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陈老,不如找时间我带刘琅去看看您?”

    赵弘扬看到陈老对刘琅非常热心开口道。

    “用不着,你们不要去打扰刘琅,他现在正在做正经事,另外也不要过多宣传他,那样做对他不好,而且以后他要做什么,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你们都要支持,现在他才五岁,我倒要看看等他到十岁的时候还能做出什么事情!”

    邓老马上挥手道。

    “哈哈,老邓呀!你把这个刘琅都当场宝贝了,简直比你孙子还要金贵!”

    陈老笑道。

    “不是我把他当成宝贝,而是国家把他当宝贝,他这样的宝贝越多越好!”

    邓老马上道。

    “对,我也同意邓老的话,我看没有人能教刘琅,反而咱们这些人都得向他学习,弘扬呀!你有工夫去问问他,看他还有没有再写什么东西,要是有,就给我拿一本来!”

    王老也跟着说道。

    “老王呀!你读书?你懂几个大字?”

    一旁的杨老笑道。

    “老杨,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不读书了?这本书我就看了十遍,比你们看的都多!”

    王老大叫道。

    “哈哈,你还看十遍?你这笑话太有趣了!”

    另外几位老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其他人想笑还不敢笑,都使劲的憋着,王老这个人性格直爽,只懂打仗的事情,所以是个大老粗,看书这件事那是肯定不会发生的,显然他是在吹牛。

    “弘扬呀!回去你把这本书总结一下,把书里的精华都提出了,然后印刷成册组织所有干部都要学习,对了,稿费自然要给刘琅了,他现在也需要钱!”

    邓老道。

    “那点钱对刘琅来说不算什么!那种变形金刚到现在就已经让刘琅成为百万富翁了!”

    王老道。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有知识,钱就不是问题,国家也是如此,所以要告诫我们的干部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头脑!”

    邓老接口道。

    “对,小高呀!你们办公室再对这本书校对一下,最后的成稿要拿给我亲自看看,没有问题后就印制成册,然后发到各个部门各个市区,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回去也马上安排人员集中学习,即便不能学通学透,也要在大方向上把握好,知道吗?”

    赵弘扬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道………。

    “阿嚏!阿嚏…………!”

    刘琅不知道一帮元勋们正在谈论自己,他走在大街上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立刻揉了揉鼻子把衣服紧了紧。

    首都的冬天非常寒冷,今天收音机里播报外面的天气最低达到了零下三十度,路上的行人每一个脸都被冻的通红,不过街道两旁还是有孩子在玩耍,穿着单薄的棉衣,戴着厚厚的毡帽,露在外面的小手被冻的皴裂,但这依旧阻挡不了孩子们的童心,一个个你追我赶愉快的大叫。

    刘琅看到孩子就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现在他也是个孩子,只是童心早已经不再,再也不能想他们那样无忧无虑的玩了。

    “吴荷教授说今天上面将召开会议,研究自己写的那本书,由赵弘扬主持,看来高层们意识到这本书的不凡了!”

    无需多言,这本《第三产业浪潮》注定会引起所有高层的注意,因为书中很多观点就是从国家发展历程中总结出来的,有一些或许甚至就是那些领导的举措,只是刘琅把这些东西加以提炼和总结,并提前数年时间写了出来。

    服务业注定会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无数商品被制造出来,可以说,未来三十年所产生的商品比人类过去几千年加起来的商品还要多出很多倍,世界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在其中也表示了巨大的作用,并借此机会一举成为世界大国。

    “五年时间,还有五年时间这股浪潮就要席卷而来,到那时我十岁了,但愿在我的努力下国家有了很大的变化,起码工业水平能提高不少吧!”

    刘琅对未来有了很大的憧憬。

    而现在,不锈钢冶炼炉已经接近尾声,至多半个月的时间,这台设计功率为两千千瓦,以热焦煤和煤气为能源的中型冶炼炉就能点火试用了,只要成功,那国家第一台可冶炼高纯度不锈钢的冶炼炉就正式研制成功。

    看似只是一台小小的炉子,可是对于国家的工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大事。

    有了这种冶炼炉,国家的不仅仅填补了高质量不锈钢冶炼技术的空白,还连带提高了普通钢材的冶炼技术,尤其对保钢和鞍钢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第三百零九章 下一步要搞机床() 
几个月的工作让刘琅也受益匪浅,这台炉所有的技术不能说完全掌握,但是画出图纸来是没有问题,这可是一个拥有上千件零部件的复杂图纸,当刘琅花了一天时间将第一幅完整图纸画出时,除了熊怀志和华夏大学的师生外,其他人差点没趴在地上喊师傅。

    什么是天才?让其他人感到“绝望”的才是真正的天才,那些老工人们总以为自己有多能耐,可在刘琅面前却是那么的愚蠢,你们那点本事连给对方提鞋都不够。

    当然,冶炼炉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制造成功,不仅仅是他们这个攻关小组的功劳,还有很多制造工人在背后支持,因为有不少零部件华夏大学无法制造,只能交给国内顶尖的机床厂,比如沈城第一机床厂和京南第三机床厂,他们的功劳也不小。

    不过在制造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那就是制造零件上遇到了麻烦,沈城第一机床厂、京南第三机床厂虽然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可在制造某些零件时也很吃力,不得不派出技术人员对机床进行重新组装,以求在短时间内把所需要的零部件给制造出来,但在质量方面也与原有的ad电炉有着不小的差距。

    好在这电炉的技术没有超过太多,即便是困难重重,在全国各个工厂的配合下完成了任务。

    此时,熊怀志和刘琅正站在那台正在不断组装的炉子前,十几位年轻人正按照图组装,这一次也让他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机会。

    “国家的工业还是底子薄呀!人家西德那家三百多人的厂子每年能够制造几十台电炉,可咱们动用了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制造出一台炉来,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熊怀志看着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说道,这次“大会战”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但更暴露出很多问题,熊怀志心怀国家,绝对不会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的。

    “没错,技术再好也要用机械给制造出来,咱们没有顶尖的机床,很多零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