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17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17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刘琅的眼里白为任也不是那么完美,他的很多改革也颇有争议,比如大规模的国企改革,但那并非全是他的责任,国企的弊端在改革初期就已经显现出来,只是没有人理会罢了,经过十多年的日积月累,到了白为任时期已经“病入膏肓”,不去改革,那国家都有可能被拖垮,去改革,很多工人就会丢掉饭碗,两种结果你怎么选?

    反正刘琅是无法选择,所以他现在才会不断“撺掇”国家去搞私营企业试点,让国家现在就意识到国企的弊端,为渐进式的国企改革打响第一枪。

    当然,现在白为任才刚刚当上沪市的市长,距离他大显身手之时还有十几年的时间。

    “哦,白先生您好,我们早就打过交道了,你的雷厉风行让我印象很深呀!恭喜白先生上任市长!”

    施耐德这么多年和沪市的官员经常打交道,以前这位主管经历的副市长就给了很深的印象。

    “施耐德先生您放心,我们沪市虽然不是特区,但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不会比特区差的,凡是来沪市投资的企业家,都会受到贵宾般的接待!”

    白为任话不多,但是每一句都很有分量,尤其是那“虽然我们不是特区”这句话,让很多官员都有些意外,这话听上去怎么像有些埋怨上面的意思呀!

    “果然是白为任,说话都带着响!”

    白为任能力一流,就是脾气太大,要是没有邓老的鼎力支持,他这市长的位置都坐不上。

    “好,白为任当市长了,我有时间得找他好好聊聊!”

    刘琅暗道。

    他可是一位十足的改革“激进派”,做事情来有时给人不管不顾的感觉,甚至有某些“违反”行为出现,但这却是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尤其九十年代初期,特区搞的红红火火,倒是沪市的经济萎靡不振,这个时候白为任提出了开放浦东的想法,要将浦东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经济发展中心,这个提法引起了各方争议,但在最高层的支持下,白为任不顾各方压力将这件事做了下去,沪市的经济再次崛起,可谓是造福后人。

第三百六十一章 岛国人的反对() 
经济大会要举行数天时间,国家的部级官员纷纷出场与那些企业家们见面,当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讨论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

    “这本书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对世界的发展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中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十多位国外的经济学家聚在一起正在讨论这本书,威尔逊教授首先发言。

    “威尔逊教授说得有道理,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世界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力会大大增强,商品产生的速度会比以前快出数倍,整个世界的市场也会扩大很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中国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这本书上他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重要环节,甚至作用堪比美国,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一位岛国的经济学家开口道,现在他对中国的自我定位很有意见。

    “大岛茂先生,你的话我不认同,我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巨大的市场和比你们西方社会低得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我们的优势,试问哪一个国家拥有十多亿人的市场?就是把你们发达国家加在一起,恐怕也没有我们的市场多!”

    吴荷听到立刻反驳。

    “哼,这都是你们国家一厢情愿的看法,我们国家自己的就业率都发展缓慢,哪里会给你们提升就业率?”

    对方冷冷说道。

    “哼,大岛茂先生有些天真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什么?就是要做到利益最大化,我就不信贵国的公司会放弃我们国家这么大的市场潜力,会放弃廉价的劳动力?当然,如果你们这么做我们也不会反对,毕竟想要进入我们中国的企业不止你们岛国一家!”

    厉为宁在一旁反驳道。

    “各位,中国现在就是要打着廉价劳动力的幌子来吸引世界的先进技术,看似美好,但背后损失的是我们国家的利益,一旦中了他们的诡计,那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就会大受损失,到时候引起失业浪潮,这样的责任谁能承担的起?”

    对方不依不饶,显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深的戒备。

    “大岛茂先生,你的言辞太过激了,而且也太片面,发达国家提出要扩大世界的市场,如果商品的价格还是如现在这样高,即便你们制造出大量商品来也卖不出去,卖不出去的商品根本谈不上市场,商品大大增加就是要降低他们的价格,让很多人都买得起,这样才符合市场的本质,凭你们自己国家的市场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要,比如你们岛国的汽车,要是增产十万辆,你们自己的市场能够消化吗?即使卖到美国,美国人能够允许吗?这些难道你没有想到吗?”

    吴荷脸色铁青,大声反驳道。

    “你………!”

    大岛茂一时间被问的哑口无言,他做为著名的经济学家,这道理难道不懂吗?当然懂,但是对于中国他有着深深的戒意,如今岛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仅次于美国,亚洲他是一枝独秀无人能出其左右,俨然已经成为了引领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头者,虽然近些年中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但他们对中国的警惕始终没有松懈,正如中国人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们拥有十亿人口的超级市场,一旦这个市场彻底放开,那么所带来的影响根本无法估量,甚至会影响到岛国在亚洲的地位,这是岛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大岛茂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经济学家的响应,每一位都若有所思。

    大岛茂代表着的是他自己的国家,如果中国强大,岛国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他才会大力反对,可是反对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是,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当面对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巨大市场时也不会淡定。

    当然,大岛茂的提议并非全都是户“胡言乱语”,中国放开市场引入资金和技术,必然会让对方在各个方面得到快速的提升,尤其是工业技术,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是一个强国所必须掌握的技术,要是让中国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那可就麻烦了。

    “大岛茂先生,你的提议不错,你回去后可以向贵国的首相先生提议,建议他不要和中国做生意!”

    威尔逊突然开口说道。

    “噗嗤!”

    很多人都笑出了声来。

    威尔逊明显是在嘲讽对方,如果岛国人不来中国“掺和”,那其他国家的人可就高兴了。

    面对中国市场,发达国家之间都是一种竞争关系,别看发达国家似乎都在美国的领导下,但具体到了争夺市场份额,这些国家之间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尤其是美国和岛国之间,说是你死我活都不为过。

    岛国的崛起也是非常迅速的,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积累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此于美国,这种增长可不只是靠着岛国内部消化所能带来的,而是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张,尤其是汽车行业,对美国本土汽车几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短短几年时间岛国的汽车就占据了美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岛国汽车与美国本土汽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廉价和耗油量更低,另外岛国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比美国企业强的多,他们更注重的是对消费者的关注。

    因为对汽车市场的竞争,两个国家处在一个“敌对”的关系,总是想方设法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对方打趴下,现在大岛茂提出抑制中国市场的要求,美国人才是最高兴,他巴不得你别进来和自己竞争呢!

    “中国发展对世界都有着好处,我们美国人不怕他们发展,就怕他们发展太慢,吴荷,你们赵总理的讲话非常好,我举双手赞同,我们美国也会大力支持你们的,这一点你放心!”

    威尔逊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没错,我赞同威尔逊教授的看法,你们岛国看不起中国市场,我们德国可不能放过这个大好市场,大众公司五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了,我看再有三四年的时间,中德合资汽车就会正式面世,呵呵,到时候就好了!”

    德国的一位专家笑道。

    “你们德国都是傻子不成?这要是合资,那技术还不会让中国人学去?”

    大岛茂大声吼道,完全不顾旁边坐着的中国专家。

    “呵呵,合作嘛,就需要互利互赢,中国有了技术,我们有了市场,我们是双赢呀!”

    对方摊摊手道。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各国的打算() 
“这个岛国人,真是个大傻子!”

    大岛茂大声呼喊,在座的外国专家都是心中暗骂。

    中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希望用市场换技术和资金,这无可厚非,总不能人家跟你白玩儿吧!德国人美国人也不是傻子,纵然给你技术,可那也分什么样的技术,比如大众汽车国产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零部件都要交给中国人来制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但德国人为什么没说要达到百分之百国产化呢?如果百分百国产化,他们的制造成本会更低,利润也会更高。

    其实最好百分二十就是最核心的技术,也就是发动机技术德国人绝对不会给你们中国的,只要你造不成发动机来,那你们国家在工业上就比不过我,这才是底线。

    岛国人难道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吗?还当着人家的面大声嚷嚷,脑袋可真是让狗给踢了。

    “大岛茂先生,你这话说很没有水平,贵国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吧,不就是发达国家为你们提供的技术和市场吗?现在我们中国要走同样一条路为何你们就不断的阻挠呢?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能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来讽刺那些强权的人,你的看法就是如此,不过我始终相信,这只是你自己的意见,不是贵国的意见,你自己的意见,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参考的作用,希望你能对我们国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

    厉为宁冷冷地看了看对方说道。

    “没错,你们岛国的风田车现在不也是买到了中国?我看还挺畅销,风田车的董事长这一次也来中国了,不如你找他商量商量让他退出中国市场,这样就不能杜绝中国人偷窃你们的技术了!”

    那位德国专家附和道。

    “你……你们这些人,没有远见呀!”

    大岛茂成了众矢之中,气的头发都快立起来了,在他看来,这帮人都没有看到中国背后巨大的潜力,一旦这些潜力被释放出来,那就无法阻挡,想一想历史上的唐朝,多么的强大?到那时想要阻止都来不及了。

    当然,大岛茂的担心别人同样会想到,但是在美国人和欧洲人另有打算,中国放开市场引进外资,到时候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就会和本国的商品有了竞争关系,中国的商品能和外国的商品相比吗?美国人不相信,欧洲人也不相信。

    就拿汽车来说,就算大众汽车最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国产化率,但最重要的发动机技术还在德国人手里,汽车这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就是发动机,一辆车的利润中超过六成都是发动机的利润,所以大头还是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