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18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18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拿汽车来说,就算大众汽车最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国产化率,但最重要的发动机技术还在德国人手里,汽车这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就是发动机,一辆车的利润中超过六成都是发动机的利润,所以大头还是归大众公司所有。

    没有最重要的技术支持,中国商品是无法同国外商品相比的,质量上有差距,中国人会购买本国商品吗?即便中国政府会适当保护本国的商品,可随着时间推移,最后中国自己的商品必然会被国外的商品所取代,到时候那就是西方企业的天下了。

    占据市场最后形成新的垄断地位,这才是威尔逊这些人的想法,这可比限制对方发展的方法高明多了。

    各国的专家讨论了一个上午,最后得出结论,完全赞同赵总理做的报告,而且对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的评价极高,很多人都提出了要把这本书翻译成本国的语言在国内发售,结果威尔逊就站了出来,他已经买下了这本书在中国之外的所有发售权,凡是有意向的人找他就对了。

    “这个威尔逊,恐怕靠着这本书的发售就能大赚一笔吧!真是走了狗屎运!”

    这些经济学家对知道这本书带来的价值,一旦全世界发售,恐怕会引起一阵热潮,发行量最少也得以百万册来计,威尔逊获得了中国市场之外的海外发行权,最后获得的收益恐怕得超过数百万美元,光是这一笔钱就让所有人嫉妒不已了。

    没错,威尔逊这次来中国最大的收益就是将这本书的发行权拿到了手,这还得感谢他和吴荷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刘琅是一个难得的天才,或许在未来会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现在和对方交好,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经济大会召开了五天的时间,大会上对中国的提议高度赞扬,最后还形成了一个会议宣言,各国大企业都大力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中国也要建立起相应完善的制度来适应马上就要到来的外资浪潮。

    “刘琅,这次大会非常成功,尤其是你的那本三产浪潮,没有人提出疑义,短短五天的时间,就有很多企业提出要来我们中国投资的意向,很多国内的企业也通过各个部委提出了引进生产线的要求!现在我们国家的热情已经被点燃了!”

    吴荷很兴奋,五天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谈判人员都挺起了腰板,对方也认识到了不能再漫天要价,这就是一个巨大进步,要知道之前中国在和外国谈判时不说是“卑躬屈膝”也差不多了。

    “吴教授,国外企业都想要进来,这个过程我们可不能头脑发热,一定要严格控制,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落后技术进来,我们虽然提出要大力引进外资,但引进的是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不是连我们自己的技术都比不上的落后科技。”

    刘琅说道。

    “放心,国家当然会严格把控,现在每个省都已经组建数支由各个高校教授组成的审查小组,专门负责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审查工作!”

    “嗯,有专家们的把关,相信能杜绝很多浪费!”

    刘琅点头。

    “那个岛国人真是个蠢货,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对于整个世界都要好处,他却处处为难,还想联其他国家抵制我们,真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吴荷想起大岛茂的言辞就很生气。

    “岛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生产总值达到了四万多亿美元,可以说是亚洲的金融中心,如果我们国家崛起,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地位,所以对方当然要阻止了!”

    “那倒是,不过别的国家并不是这么想,他们对我们将大幅度开放的政策还是非常欢迎的!”

    吴荷对那个大岛茂的行为还是耿耿于怀,即便是现在岛国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了,但是当年的那场大战还是让所有国人心里有根刺。

    刘琅看着吴荷心中暗笑,这位年纪都快五十岁的教授还是太“天真”了。

    那些外国人可不是真心想要帮助你呀!那是利益在起作用!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华人都是以忠善为本,总是以好的一面去揣度别人,做人当然可以,但是国家可就不能如此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三百六十三章 充满自信() 
吴荷对岛国很有意见,但对其他国家似乎很友好,刘琅则是不以为然。

    “吴教授,国家和国家之间可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所有行为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美国人和欧洲人也绝不是什么好心,他们也打着各自的注意。

    我们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太低太低,很多东西都生产不出来,别说是什么汽车了,就是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很困难,比如塑料制品和化工产品等等,这些东西价格本来就很便宜,一旦在我们国内建立工厂,价格还会大幅度下降,到时候普通老百姓也会买得起,一旦被他们把市场霸占了,我们自己的商品恐怕就会有危险了,要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全部倒闭,那以后就是这些国外企业的天下,这就形成了垄断,到那时他们就会随意加价,这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刘琅的话让吴荷一惊,国外拥有更好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质量不是国内所能相比的,要是放开市场国内的产品的竞争力绝对比不上国外。

    “是呀!我们国家很快也会调整一些政策,比如关税,现在关税很高,普通商品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汽车这样的商品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二百,下一步国家准备做出一定的下调,普通商品的关税会下降百分之五左右,汽车这样的商品会下降百分之十左右!”

    利用关税控制商品价格是国家保护民族品牌的一个重要政策,虽然国家提出放开市场,但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逐渐放开,现在国家初步的意见是每年下降百分之五,这样就能在十年后下降到一半,这样的速度到二十一世纪初左右就可以达到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了。

    “普通商品的关税当然不能变化太快,至于说汽车这样的商品关税,短期内还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老百姓的收入还很低,就是原价引进也买不起,但也要制定规范,不能让外国人说的算,反正我们也没加入关贸总协定,外人无法对我们说三道四!”

    关贸总协定是世贸组织的前身,统一协商世界性的贸易行为,直到十年后才会被世贸组织所替代。

    “是呀!关贸总协定是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我们还远远达不到条件,刘琅你刚才说的问题才是关键,当外国企业进入带来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老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到那时他们就会选择很好的商品购买,我们自己的商品能否比得过国外的商品吗?”

    吴荷显然也担心这件事情,国家引入外资的目的就是更快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样会对自己商品造成冲击,甚至又可能把民族品牌摧毁,可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光凭自己闭门造车,那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是个矛盾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国外企业进入不是引狼入室,而是要逼迫我们自己做的更好,大浪淘沙,只有真正挺过去的才能变强,我们国家要得不是弱不禁风的弱者,而是可以为国家挡风遮雨的强者,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本事,最终会闯出一条路来!”

    刘琅大声说道。

    “嗯,这样也好,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不少的国企会出现问题,到那时国家就会真正认识到它们的劣势,国企改革以及私有化进程也会大大加速,当我们的企业恢复活力,未必会比外国企业差!”

    吴荷也对国家充满了信心。

    “没错,国家虽然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但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更要加快改革,要让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规矩,尤其是很多命脉产业,必须要在政策上给予保护,不能因为外资的进入就对这些企业不管不顾!还有那些私营经济,国家也要给予扶持,让他们放开手脚,在未来,或许私营企业才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放心吧刘琅,你的那本国家国家未来五年问题在高层那里人手一份,这一点所有人都会注意的!”

    说到底,改革最大的一个目的还是企业的改革,在刘琅的前世,改革的过程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兴衰,有的企业彻底破产,有的企业破产重组再次换发了生机,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私人企业出现,他们后来居上,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支柱。

    如今国家实行的政策事实上跟前世没什么大的区别,只是时间提前了两年,同时也因为刘琅的提醒,很多人认识到了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做出了筹备,这是前世所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世界经济大会刚刚开完,群众日报上就连续数天刊登专版介绍此次大会的巨大成果,一来宣扬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二是进一步解放全国人民的思想,让大家放手大干;三是告诉大家,我们国家虽然贫困,但是我们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潜力足以让全世界为之重视,所以我们无需过分崇洋媚外,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挺起腰板………!

    这些消息立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尤其是那些私营经济者最为热烈,这些报道无疑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很多拥有眼光的人都认识到国家的变化,这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无疑就是巨大的商机。

    私营企业无需担心,他们天生就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适应力,就如一颗顽强的小草,给他们一点点养分就会飞快的成长起来,但是他们也有弱势,就是没有大量的资金,只能一点点通过积累逐渐壮大,所以很多私营业者都是以最简单的手工作坊做起,经过数年的发展,待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才有可能进入到那些重要工业商品的领域。

第三百六十四章 到沪市考察() 
大会刚刚结束,刘琅就拉着万贺,还有国家电子部的部长杜宏达等人到了沪市,他们要考察沪市的电子行业,为万贺在华投资做准备。

    “杜部长,你们提出要成立一个电子元件产业园区的意见非常不错呀!在美国,所有高科技的企业都云集在硅谷,这些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新研究,相互之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系统,可以最大的节约资源,你们的电子元件产业园区我看就具有硅谷的某些性质了,只要发展得当,未来未必会比美国的硅谷差!”

    万贺对于中国要成立电子元件产业园区这件事很感兴趣,说明国家对电子产业非常重视,而且对国家提出产业园区的概念也觉得很新奇,这种模式在美国也不多见。

    “万贺先生,产业园区的概念可是刘琅专门为你们万安公司提出来的,一旦这个园区成立,所有的工作都会围绕你们万安公司来做,为你们万安公司服务!”

    杜宏达对万贺说道。

    “什么?为我们万安集团服务?”

    万贺吓了一跳,自己只是准备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结果对方要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