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4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4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快,一部电影的出现把全城百姓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中国史上最卖座的电影是什么?

    在刘琅前世,有一部电影曾经卖出了五十亿以上的票房,创下了电影票房的记录,不过那是三十多年后的时代了,一张电影票最低都二三十块钱,如果电影票的价格换成一毛钱一张,这部电影的票房又能是多少呢?

    在一九八二年,有一部电影横空出世,一毛钱一张电影票,最后卖出了一点六亿,也就是说有十六亿人次去看了这部电影,在今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刚刚结束,全国人口是十亿,也就是说,平均全国每个人都看了一点六次电影,这样的记录,可以说是前无来者,也很可能是后无来人了。

    这部电影就是深刻影响一代人的“少林寺”。

    这个时代,电影院里上映的电影也就那么几部,什么“英雄儿女”,什么“南征北战”,什么“洪湖赤卫队”,什么“白毛女”等等,这些电影当然也是很好,即使是在刘琅眼里,比很多二三十年后的电影都要强很多,可毕竟这些都是革命电影,宣扬的是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虽然振奋人心,但缺乏鲜明的特色。

    “少林寺”是典型的类型片,仇恨、练功、报仇,这种电影更注重的是个人的感情,刚一下出现就打破了老百姓固有的思维,立刻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种轰动放在十年之后都是不可想象的。

    “少林寺”在阜城上映仅仅半个多月,全城老百姓聊天谈话要是没有这部电影的情节,那证明你已经“落伍”了。

    “王仁则,你这个大坏蛋,今天就是你的末日!”

    刘琅的老叔连蹦带跳跟着自己的同伴大叫道。

    “我是觉远,你才是王仁则!”

    对方当然不喜欢当个坏人。

    “咱们俩打一场,谁赢了谁是觉远,谁输了谁是王仁则!”

    刘琅的老叔出了个主意。

    “好,咱们两人打一场!”

    两个人相对站立,各自摆好架势,一个“白鹤亮翅”一个“金鸡独立”,其他几个小伙伴则在一旁观战。

    “开打!”

    随着一声大喊,两个人一下子就凑到了一起,一个抱着对方的腰,一个抱着对方的腿,“噗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开始打滚,完全没有招式可言。

    最后刘琅的老叔终于“不敌”对方,只好当了坏人。

    “大哥,我想去学武术,去少林寺!”

    “比武”落败的刘琅老叔有些郁闷,看到刘琅的父亲恨恨地说道。

    “去少林寺?东伟,你疯了?”

    刘东来吓了一跳。

    “我没疯,我要学武术!大哥你去爸说说!”

    刘琅的老叔“很坚决”地回答。

    “学个屁………!”

    老叔要去少林寺学武术的提议让刘琅的爷爷大发雷霆,不由分说拿着一根火钩子对其狠狠的“教育”了一番,打的他嗷嗷大叫,这个时候几位哥哥也不拉着了,结果他只挨了几下子都乖乖的求饶,不再打算去少林寺学武术了。

    刘琅看着实在是好笑,同时也感叹这部电影给这个时代的人带来的冲击之大,实在是到了改变人们“三观”的程度。

    老叔的念头在父亲的棍棒下直接“破灭”,这说不上好坏,在前一世,刘琅的老叔后来到了一个弹簧厂工作,弹簧厂破产后也随之下岗,于是他自学了电工的手艺,在二十年后国家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浪潮中也算是赚了一些钱,但也只是辛苦钱而已,不知道他在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之时是否想起过这段经历,如果他到少林寺去学习武术,后来的命运能否被改变呢?

    反正刘琅是不知道,但他知道,像他这样要到跑到少林寺学武的事情可不是个例,这部电影让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打算,有大量的少年奔向少林寺,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把已经破败不堪的少林寺给带火了。

    此时的少林寺在十年浩劫之中早被砸的稀巴烂,只有一帮老的不像样的和尚在那里苦苦支撑,现在好了,数以万计的青少年从全国各地奔向少林寺,这个已经有千年历史的古刹立刻有了生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少林功夫逐渐开始走向世界,到了二十年后,这少林寺会直接上市,成为了一个资本大鳄,这个结果恐怕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

    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功夫热潮,这种热潮还不仅仅是让无数青少年奔向少林寺,同时还让原本就有些骚动不安的社会更加的混乱。

第四十一章 八三年的国家春节联欢晚会() 
社会上的种种混乱,即使在阜城这种小地方都能感觉出来,大街上不时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学校和学校之间,甚至工厂和工厂之间数十年乃至上百人的冲突都时有发生,某个周末,刘琅的父母带着儿子到农村的姥姥家,半路路过一片小树林就看到里面聚集着数十名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每个人都拿着木棍石头,随各自带头的人一声大喊,双方冲在了一起,石头乱飞棍棒乱舞,顷刻之间就有十几个人被打的头破血流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把刘琅的父母吓得不轻,不要命地瞪着自行车飞快“逃跑”。

    在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心中都多了不少的戾气,看谁都不顺眼,看到钱就要抢,阜城这种小地方都是如此,更不必说有钱的大城市了,不过刘琅并不担心,因为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临了。

    一九八三年的春节,刘家人格外的高兴,因为这一年三十夜里八点整,电视里出现了一台名为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纵然三十年后这台节目不时引起人们的诟病,但不可争议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改变了今后数十年里国人们过年的习俗,逐渐成为了所有华人在过年期间必看的节目,就算人们再怎么讽刺,但要是不看这节目,过年似乎就少了什么。

    刘琅很有幸能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即便这八三年的春晚在他眼里实在是简陋无比,但在从没有看过类似节目的家人眼中,这简直是一台好到无法想象,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节目。

    “这……这个人的声音就是动物世界的那个人!”

    当一个年轻的男子出现在电视机里发出声音时,刘琅的老叔就认出了他的声音。

    “好吧,这就是那赵老师了。”

    刘琅自然知道自己的老叔说的是谁。

    “这两个人就是老马和老姜!”

    刘琅的二叔也听出了两个人的声音,这两位的相声早已经传遍了全国,没听过他们相声的人少之又少。

    “看,这个人就是说相声的侯大师!”

    刘琅的爷爷一下子认出了电视里正在说话的那位穿着一身长袍的老者,这位侯大师可是自己的偶像。

    “文秀,快看,这不就是大众电影里的晓庆吗?”

    刘琅的父亲看着电视里一位年轻的女子大声招呼正在外屋做饭的媳妇,以前看的都是“死”人,现在总算看到活的了。

    这些人刘琅都认识,在接下了十年二十年里他们将会频繁的出现在电视电影之中,只是现在都是年轻的不像话。

    接下来的节目看得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如痴如醉,歌曲、舞蹈、京剧、相声、魔术等等,还不时有人出来说几条谜语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猜,家里有电话的可以直接打过去,说是有奖品可以拿,可是在这一年什么样的家庭会有电话?

    这一年的节目没有多少能值得称颂的,就是那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后来还颇为传唱,另外当《少林寺》主题曲牧羊曲唱起来的时候,刘琅的老叔格外的兴奋,这可是他的梦想呀!不过这个梦想刚刚萌发就被家人“扼杀”在了摇篮里。

    九点多种的时候,邻居周爷爷带着家人来拜年,顺便留了下来,一同看起了春节晚会,十几口子磕着瓜子,喝着小酒坐在小小的屋子里,不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而外面也开始响起了鞭炮声,一九八三年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之声中渡过了,而刘琅也已经三岁了。

    八三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古老的沈城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之中,一辆从首都驶来的火车缓缓驶进了站台,站台上停着两辆拉达小汽车,三个人站在车前,为首的正是肖南光肖老。

    火车停下,乘客们纷纷走下车来,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的春运,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家中渡过,所以火车上没有多少乘客,这些乘客里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托着大包小裹到北方来做生意。

    很快,有三个人随着零零散散的人群走下车来,踩着厚厚的积雪向站台口走去。

    刚一出站台口,门口的肖南光就看到这他们。

    “老董,这呢!”

    肖南光大喊道。

    “哈哈,老肖,好久不见了!”

    为首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看到肖南光紧走两步和对方来了个拥抱,两人的关系看起来很好。

    “老董,你们坐了一天一宿,辛苦了,辛苦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辽北省教育局的副局长明亮同志,这位是小洪。”

    “明副局长,久仰久仰!”

    老董伸出手来和对方一一握手。

    “走,这里天冷,咱们上车谈!”

    三个人分别上了两辆拉达车,肖南光和这位董老则在一辆车中。

    “拉达车呀!看来老伙计你混得不错吗!”

    “嗨,我们那里有车,这是借省政府的车子,司机师傅咱们快走,等回去赶紧把车子还回去!”

    两辆车子启动,向着肖南光工作的地方驶去。

    这位被肖南光称为老董的人叫做董长山,是国家教委负责招生的负责人,和肖南光也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关系非常要好。

    “老伙计,去年是第一批统招大学生毕业,全国一共十六万人,你们辽北省一下子就分了三万,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宝贝疙瘩,你可得给我用好他们。”

    董长山拍着肖南光的肩膀说道。

    “老董,我现在只是辽北省的顾问,没什么实权了,毕业生的事情明亮负责,你有什么问题就问他好了。”

    肖南光摆着手说道。

    “呵呵,没什么实权?你这顾问的权利可是大得很呀!再说,你这个家伙只要不死,那就不会闲着,我从中央可是听说过你为了把十几个从首都大学毕业的学生分到辽北省电话直接打到办公厅里去了,这胆子连你们高官都没有吧!”

    董长山撇了撇嘴说道。

    “那几个学生是学铸造的,我们辽北省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他沪市根本用不着,抢过去也白费!”

    肖南光冷冷说道。

    “老肖,你还是这驴脾气,横起来天不怕地不怕,要不是这坏脾气,你现在也不会在辽北省当你的顾问了!”

    “哼,我就这脾气,从打仗那会就是这样,改不了,也不想改!”

    肖南光冷哼一声。

第四十二章 问题很多() 
坐在一旁的明亮看到两人要斗上气,急忙出来打圆场。

    “董老,我跟您汇报下工作吧,去年这批学生我们辽北省已经全部分配到岗,前些日子我专门到工厂去看了看,问了问老工人,这批大学生的确非常好,又懂知识又肯吃苦,工厂的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明亮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