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5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5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亮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我可是听说了,你们辽北省今年的任务可重呀,煤炭、钢铁、石油上缴的数量比去年要多出百分之二十,这可不是小数目呀!”

    “提高百分之二十?这么多?去年我们省可是超负荷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今年一下子提升两成,我看够呛!”

    肖南光有些吃惊。

    “那没办法,改革开放,沿海城市最先开始,现在南方什么都缺,不靠你们东北靠谁?”

    董长山笑着说道。

    听到改革二字,肖南光眼睛一亮。

    “老董,你在上面耳目众多,那帮老人们对改革是怎么看的,我可是听说有人对改革很有看法呀!”

    “嘿嘿,老肖你可别套我话,我不过是个司级干部,上面的事情我可不知道!”

    董长山撇着嘴一笑。

    “你跟我还扯这个干什么?明亮也和我一样不是外人,还有小王,他是我老战友的孩子,嘴可严的很呀!”

    肖南光指着开车的司机对着董长山说道。

    “哦!这样呀!”

    董长山微微点头。

    “也好,这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仅供你们参考呀………现在邓老那是坚决的改革派,他也说了,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但是毕竟这是一件从没有过的大事,很多人还是抱有疑问的,其中最担忧的就是国家性质的争论………粤省的深市和蛇市已经成为特区,去年有几位省高官到深市考察,结果看到他们竟然把土地都给卖了,这一下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几位省高官回来后差点哭了起来,说是他们幸幸苦苦打下来的红色江山竟然一夜之间就被卖给资本家,再这么下去,社会主义国家就全变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上面一些老人的支持………不好弄呀!”

    董长山说道这里眉头紧锁,同样流露出一丝担忧。

    “把土地也给买了?”

    肖南光也是有些惊讶。

    “可不是嘛,深市把土地卖了,那位“袁老板”更厉害,在蛇市搞什么竞聘制,连咱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竞聘上岗,工资远高于别人,有人说他搞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一套,这样的人放到十年前,枪毙十次都不嫌多!”

    董长山接着问道。

    “哦!还有这事?”

    肖南光听了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位“袁老板”不是提出了个口号嘛,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我看提的很好,凭这一点就比我强,至于说搞竞聘制……改革嘛,谁也不知道怎么改,蛇市是特区,就得有大无畏的精神,至于是好是坏,还得看效果如何。”

    肖南光慢慢地说道。

    “嗯,现在上面也有像你这么说得,尤其是邓老的态度,我看还是很坚决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他们搞下去了,但是反对声音一直都有,尤其是最近几年,社会的治安很不好,大案要案数目逐年提升,大部分都和钱有关系,一些老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归咎到了改革的头上,说是金钱的贪婪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思想,再这么下去,全国所有人都没心思搞建设了。”

    “嗯,你说得也是,这两年社会治安的确出了大问题,光是沈城,去年就发生了几千起大案子,这帮人是要管一管了………不过那是政府和公安的事情了,不用咱们操心了………老董,我给你写的信看过了吧!”

    “看过了,看过了,我说老肖你怎么也学会吹牛了,还两个月会说话,一周岁就能谈吐自如,你这是人呀?明明就是哪吒吗好不好,那封信好在落在了我的手中,要是被部里面知道,恐怕你这一世英名就完蛋了!”

    董长山摆着手说道。

    “什么?你没报到上面?”

    肖南光大声叫道。

    “报什么上面?我敢报到上面吗?那宁柏也是十三岁上的大学,你可倒好,说什么这个孩子五岁就能上大学,他是你孙子呀?就真是你孙子,也不能这么吹吧!”

    “狗屁,老董,你懂个屁!”

    肖南光直接就骂了出来。

    “你们看看看看,这驴脾气,真是点火就着!”

    “肖老,肖老,您歇歇气,歇歇气!”

    一旁的明亮看到两人又要吵起来赶紧插话。

    “董老,您说得极是,不过这个孩子,还真跟别人不同,我和肖老可是去年亲自去阜城看过的,这个孩子………嗯,怎么说呢?反正是谁见了他都要震惊,都不敢相信,但是事实就摆在那里,他可是个难得的天才,如果培养好了,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哦?明亮你也这么说………!”

    董长山知道这个明亮性格稳重,不是个顺嘴胡说的人。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这个刘琅就是个天才,比那个宁柏都要优秀,你要是不信,我可以带你去看。”

    “嗯,好,好,我们这次来,首要任务就是要调查一下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的工作落实情况,等这件事情办完后,你陪着我去一趟阜城,要真是像你说得那样,这个孩子我就负责了。”

    董长山说道。

    “老董,这可是你说得,到时候不许耍赖!”

    “耍什么赖,要真是有这样的天才,国家高兴还来不及呢!”

    “好,有你这句话,晚上我请你喝酒!”

    “废话,在沈城你不请我谁请我?”

    顷刻之间两人就不再吵嘴,几十年的老朋友,彼此的脾气都是心知肚明,肖南光性格急躁,但是对国家忠心耿耿,没有任何的私心,只是在这件事上让董长山有些不敢相信,那个宁柏被称为数十年才出现的天才少年,可也是十三岁才上大学,可在肖南光嘴里,这个小孩子五岁就能上大学,换成是谁也不敢会相信,但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董长山还是决定亲自去阜城看看。

第四十三章 痞子() 
过了三月,刘琅已经是三周岁了,每天父亲上班,他像往常一样就到工厂的收发室里看报纸,李铁已经辞职离开阜城追寻自己的梦想去了,门卫换成了一位快退休的老大爷,整天在屋子里抽着旱烟,弄的满屋子都是,刘琅实在待不下去,于是就拿着报纸在工厂里溜达,现在整个厂子里的工人们都认识刘琅,知道他是个小天才。

    这个时代的工厂就好像是一个社会,里面什么人都有,加上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所以只要有一件新鲜事就会很快传开,于是刘琅就成了工厂工人们平时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刘琅满月的时候曾经大病一场,然后就变成了天才,所以很可能被什么“脏东西”附了体。

    有人说刘琅很可能得了脑病,他的奶奶不是也得过脑病吗?因为脑病的原因才让他变得聪明。

    还有人说别看刘琅现在聪明,但是以后恐怕会变成傻子。

    总之,很多人看到刘家出了个“名人”都有了嫉妒之心,从背后就散播谣言以平衡自己的心态。

    当然,也有巴结刘家的人,尤其是家里有女孩子的那些姑姑姨姨们,只要见到刘琅的父亲,就会凑过去要跟对方攀“娃娃亲”,搞得刘东来很烦。

    “哎呀,小刘琅又来了,小家伙长得真好看,来,侯姨给你一块糖吃。”

    刘琅拿着一张报纸跟着父亲向工厂里走去,迎面走来了一位跟父亲年纪差不多的女人,看到刘琅后就凑了上了,从兜里拿出一块硬糖。

    “谢谢侯姨了,我不吃糖!”

    刘琅笑了笑说道。

    “真有礼貌,来,小刘琅,你带着小妹妹一起玩!”

    对方身后跟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这是她的女儿,走路还有些不稳,拉着自己妈妈的衣服有些胆怯。

    “侯晓娟,赶紧把孩子送托儿所去,我家刘琅可没工夫帮你看孩子。”

    刘东来在一旁赶紧说道。

    这个侯晓娟对刘琅非常热心,每次见到他就给糖吃,而且还要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刘琅,叽叽歪歪心烦的很。

    “刘琅,你拉着小妹妹一起去幼儿园吧!”

    轴承厂有自己的幼儿园,里面都是职工的孩子,之前刘琅也去过几天,不过跟一帮说话走路还不顺溜的孩子在一起只能让他感到头疼。

    “我家刘琅去什么幼儿园?快去快去,别磨磨唧唧的了!”

    刘东来有些不耐烦了。

    说完就拉着儿子向工厂里面走去。

    此时的轴承厂里已经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声,尤其是走到锻压车间外面,大地都微微发颤。

    轴承厂,顾名思义,是生产机械所用的轴承。

    阜城是一座小城市,就是三十多年后,城市里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万的人口,但别看小,在八十年代早期,这座城市里可是拥有轴承厂、机床厂、矿山机械厂、总机厂等数家大型重工业企业。

    轴承厂制造的是轴承,机床厂制造的是铣床磨床,矿山机械厂则是制造矿山设备,比如矿车、矿灯等,至于总机厂,那是把这些零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机械,然后运往矿山。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阜城就能一条龙把一件大型的矿山设备给制造出来,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

    不光是这些重型设备,阜城里还有轻工机械厂,可以加工纺织机等设备,而下游还有纺织厂,设备出厂后直接运到纺织厂里就能开工生产,各种毛巾就会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买到全市老百姓的手里。

    数十年后不是总是说要发展完备的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的供应链,比如南方的一些城市,有的企业生产纽扣;有的企业生产衣袖;有的企业生产领子,加起来是一件完整的成衣,这种方式让当地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北方的很多城市里就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

    就拿这轴承厂来说,原料是大块的钢铁,钢铁经过煅烧后被分割成小段,然后利用大型油压机的压力改变形状,之后经过冷热处理后再进入模具里在锻造,出来后形成了粗坯,然后再用铣床磨床进行打磨,成品就是一个个圆形的轴承。

    所以在轴承厂里有数个车间,刘琅的父亲刘东来是热处理车间的车间主任,这个车间的噪声还算小些,而且人也不多,刘东来平时的工作就是看着那些工人们控制机械。

    刚来到车间门口,迎面就有一个男子推着载满钢墩的带车子来到了近前。

    “哎呦,这不是那位小天才嘛!还看报纸,还他妈的真把自己当成大人了。”

    这个男子三十左右岁,满脸横肉,身体非常健壮,开口就骂骂咧咧,一副痞子的样子。

    刘东来脸色一沉,对方叫做卢福财,原本他是另外一家工厂的车间班长,但因为打架被调到了轴承厂来,现在只是一个推车子的普通工人,相当于十几年后的力工工人,是工厂里工资最低的一级工,工资只比看门的老大爷高点,但这家伙是个刺头,别人都不敢得罪。

    “卢福财,你嘴里干净点。”

    刘东来可不怕对方。

    “哎呀!怎么得?我说得不对了?哪有小孩子还看报纸的?看看我家孩子,那才叫孩子,二狗子,过来!”

    卢福财一声大喊,从远处跑来了一个男孩子,五岁左右,穿的埋里埋汰,手里还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