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0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0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工业集团的人才结构分为三类,一类人才为行政管理人才,负责平时的管理事物,负责人为王振东。

    二类人才就是工人,他们负责具体的操作,比如招聘上来的那些阜城工人。

    而三类人才就是科研团队了,这些人要担负起创新的重担,不断在原有的技术上实现突破,另外还要对工人们进行培训,所以他们也是集团最重要的一类人才。

    当然,工人们也可以创新,但是就现在来看,工人们的素质还是不能和陈伟这些博士生相比的,毕竟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不高,你可以教给他手艺,但是很多理论他们是无法理解的,理论无法理解就不能实现突破。

    在刘琅的设想中,未来一代的工人其实就应该是大学生,他们具有实践和理论能力,属于复合型人才,只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还无法实现。

    刘琅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人暂时帮忙外,他还给三个人预留了位置,那就是当初他在华夏大学的室友,杜松、林海与何涛。

    这三个人才是刘琅的“铁杆粉丝”,他们三个在八七年毕业后就被刘琅给送到了国外念书,杜松去了美国,林海去了西德,何涛则是去了岛国,学的都是机械工程,这一年多时间里三人时常会给刘琅写信,跟他“汇报”工作,去年刘琅在美国时还特意跑到纽约见过杜松。

    这三人正在读研究生,**年才会毕业,毕业后他们就会来阜城。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何涛在书信就是这么说的。

    转眼之间就到了**年的一月份中旬,北方工业集团已经成立了两个多月,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尤其对工人来说,在这两个月中他们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几年时间里学到的还要多得多,简直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他们每天就是学习,有时是陈伟这些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来教,有时是熊教授,有时刘琅也会出来亲手传授。

    每学一周的时间公司还会进行一些小的测试,凡是达到标准的每个人能得到十元到三十元的奖励,有钱当做奖励,这二百多名工人简直就是学疯了,没日没夜的学,公司还给他们准备的宿舍,就在办公楼的第三层,虽然员工都是本地人,但还是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在这里住下,因为他们觉得回家还得干家务,那是浪费时间,不如在这里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要在一次测试里达到标准。

    当然,他们留下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公司里吃饭是不花钱的,王振东以每人每月二百二十块钱的价格雇了五位老师傅,他们都是从国有食堂退休的,专门负责员工的伙食,一天三顿饭,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这五位老师傅手艺很好,做出的饭菜很得胃口。

    工人们很多都是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正是胃口好的时候,再加上他们每天都劳动量很大,拳头大的馒头一顿能吃三个,这么大饭量在家里都是个负担,现在好了,工厂里管吃管住,伙食比家里的还好,还能学到手艺,愿意回家才怪呢!

    算上吃喝,这么算下来每个人每个月就省下四十多块钱的伙食费,再加上每周一次的小测试,基本上一个人每个月还能多得二三十块钱,他们每个月工资是二百一十块钱,最后到手能有二百三四十块钱,外算上占了四五十块钱的“便宜”,可以这些人的待遇已经是全市最高了。

    这些都是小钱,刘琅根本就不在乎,却可以让工人们有一种归属感,让他们对企业有种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这也是北方工业集团的一个企业文化。

    **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今年的阜城格外的寒冷,室外最低温度都到了零下三十度,滴水成冰,北方工业集团有一个锅炉房,里面是一台三蒸吨的大锅炉,锅炉烧的滚热,室内温度都达到了二十三四度,工作时很多人都得穿短袖,这样的工作条件他们可是第一次遇到,要是在以前的工厂,在室内时手都伸不出来。

    

第八百七十三章 商机() 
“刘琅,这些年轻人提高的速度很快呀!你看看,这是他们的技术档案,跟三个月前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呀!”

    熊教授把一本资料放在刘琅面前,这是二百多名员工的技术档案,记录着他们各项技术的提升情况,比如三个月前他们大多数人只能车出精度在百分之十左右的零部件,三个月过去了,他们这项技术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刘琅专门派出几位人士部门的员工每一个月记录一次这些数据,这些数据也会成为每一位员工年底绩效考核的标准,这种方式类似于三十年后的大数据分析,是非常合理的,也具有说服性,比那些拍脑门的决定好得多。

    “嗯,教授,这就是进步,工人们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提高,恐怕再用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真正上手了,我希望到今年年底,北方工业集团就会制造出第一台车床,那时一个新的时代就到来了!”

    刘琅看着这些数据很是欣喜。

    “是呀!这么看来我们国家的工人水平还是很高的,能够这么快进入工作状态!”

    陈伟也是连连点头。

    “刘琅,这可是你的功劳,尤其是你的教学水平实在是太高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到了你嘴里却只是三言两语,你要是当老师,绝对是桃李满天下!”

    这几个月来,光是刘琅就给那些工人上了数十次的课,他的表达能力让熊教授都叹为观止,那些非常复杂的知识到了他的嘴里一下子就变得浅显易懂,很多小学文化的工人都能听得懂,要是让熊教授来讲课,恐怕最后能听得懂的连一半都到不了,这份本事熊教授都自叹不如。

    “教授,其实很多道理都在我们的实践中体现出来,那些工人们不知道背后的理论,但是实践出真知………我对他们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中国人不比别的国家差,德国和岛国的产业工人能做好,自己人为什么做不好?就是不重视而已,刘琅觉得这些工人是值得花大钱培养的,不仅仅是现在,以后也是如此,人才和技术是一个企业立足、发展的根基,哪一个也不能失缺。

    “你说得好,不仅仅是工人们干劲足,陈伟他们也是充满了干劲,尤其是你讲的那些关于机械方面的知识,连我这个老头子都浑身是劲,想要跟着他们这帮小伙子一起干!”

    在这段时间里,熊教授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每天都热情高涨,要不是刘琅他们盯着他,他真的会拿起工具和大家一起天天待在车间里。

    “王大哥,你刚刚从首都回来,听说这一次展览会上来了不少国外的公司,有什么好消息?”

    刘琅看向坐在一旁的王振东,他半个月前到首都出差,参加国家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十周年庆祝活动,昨天刚从首都回来。

    国家这次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搞的非常隆重,世界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大企业老板都被请来参加研讨会议,还有十周年来国家各行各业成果展览会,囊括了很多领域,如工业、商业、建筑业以及科技等等。

    这样的庆祝活动,刘琅其实也是嘉宾之一,不过他谢绝了国家的邀请,一方面他真是没有时间,另外也不真是不愿意出头露面,搞娱乐要高调,搞工业就要低调了,要是让美国人知道他这几年为国家做出那么多的贡献,恐怕圣唐公司在美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而且他也很享受这种“偷偷摸摸”做事的感觉,有时候闷头发大财是会上瘾的。

    刘琅没有去参加这次庆祝活动,但还是派出了王振东和陈伟等几个人参加,他们的任务是看看有没有商机。

    这次庆祝活动的重头戏还是招商,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巨大的商机,进而吸引外资,吸引外资有多种形式,国外直接建厂;双方合作建厂,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项目招标。

    招标是这两年来开始流行起来的施工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国内企业想买到好产品,可是自己又没有技术,怎么办?那就向国外的企业发出邀请,我给你钱,你给我制造出产品,谁的产品物美价廉,我就使用谁的。

    这种方式一经引进就立刻满足了很多国企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最著名的当属三年前沪市年产一千万吨钢铁扩能项目了,这个项目由岛国一家钢铁公司中标,项目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五十亿美元,几乎就是当年国家外汇总额的一半,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一下子就解决了国内原材料不足的劣势,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现在北方工业集团还属于早期的积蓄阶段,没出什么产品,但是刘琅手中掌握了很多领先的工艺手法,最有用的就是加固焊接工艺,这种连美国人都没有完全掌握的工艺手法绝对可以在国内小赚一笔了。

    当然,刘琅不是靠这赚钱,而是要为北方工业打出一些名堂,因为国家成立工业特区这件事全国皆知,一转眼工业特区都成立三个多月了,虽然国家方面没有给自己任何压力,但没有一点生息总是不好,另外宋立峰每过几天就跑到刘琅这边“溜达溜达”,表面没什么事,实际上他的压力很大。

    所以刘琅觉得自己也要展露一下“手段”了,起码要让一些人看看北方工业集团的本领,即便我还在“卧薪尝胆”,但是随便拿出一样“小玩意儿”就能让你们仰视。

    “刘总,这次国家改革开放十周年庆祝活动非常成功,尤其是最后为期三天的全国招商大会,吸引了数百家国外企业的目光,三天时间就达成了十亿美元的投资合同,另外还有多家国内企业向国外发出的招标意向,这是所有企业及项目名录!”

    王振东将一份资料递给了刘琅,这种内部资料别人弄不到,对王振东来说是唾手可得。

    刘琅接过来仔细地翻着。

    晋西省煤矿技术改造招标、西川小龙川水电站增设机组投标、鲁东三十万千瓦火电站增设机组…………。

    。

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变化() 
现阶段,国家进行招标的企业多是重工行业,尤其是能源行业,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之下,薄弱的工业科技已经显露出了不足,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所以这些企业多是向国外招标。

    “好家伙,这些招标项目最小金额也得几千万吧!这钱还真的是好赚呀!”

    刘琅一边看一边感慨。

    改革开发至今已有十年了,在普通人眼里这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显而易见,十年前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这跟有没有钱没关系,没钱是没饭吃,有钱也吃不饱,每人每月就那点粮食,限量供应凭票购买,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也活的艰苦。

    十年后再看这个国家,吃饭问题已经不再是大问题了,粮票这种东西已经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首都、沪市这种大城市粮票基本上都不再使用了,就是阜城这样的小城市,国有粮店里还允许使用粮票,不过要是你拿着粮票去买粮,服务员对你的态度一定不会太友好,这种东西远不如钱好用。

    十年后,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电视机能够买到;洗衣机能够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