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08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08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刘琅提及此事,熊怀志教授也想了起来,脸色有些难看,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

    “教授,那台冶炼炉还放在华夏工业科技的试验室吧!我出二百万,等有时间把那台炉子买回来,放在有工夫我把它造出来,要不然再过两年那台炉都要过时了!”

    刘琅笑着说道。

    “给你算了,也就你舍得花钱把造出来,别人都是目光短浅,明明自己有现成的技术却不用,最后还得花大钱用国外的,唉,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对了,刘琅你说那台炉子可以冶炼炉碳素结构钢,怎么改造?”

    熊教授突然转了话题,这个过程他很好奇。

    

第八百七十六章 他们都是有天赋的工人() 
“简单,就是加入另外一些奥氏体碳素材料即可,有时间我跟您绘制一张图纸,您一看就明白了。”

    “好,好,还是你有办法!”

    熊教授笑容满面。

    一旁的陈伟和王振东相互看了一眼,怎么说着说着跑题了?这两个人真是一涉及到技术就聊不完。

    “好了,这件事我们要掺合掺合,赚钱不是目的,要打出我们北方工业集团的名声,我们就让他们看看阜城焊工的本领!”

    刘琅决定要参加这次招标,陈伟等人也是非常高兴,说实话,他们虽然都是一群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可是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无论是在华夏工业科技还是在北方工业集团,他们接触到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工业科技,只是熊怀志和刘琅太低调了,低调到明明拥有了好的东西也不愿意拿出来。

    别人是衣锦还乡,他们两个却是锦衣夜行,有时让人觉得憋屈。

    这就好比一个人明明是千万富翁,可是别人总以为他就是个普通人,不拿他当根葱,这谁能受得了呀!

    以前华夏工业科技是一家科研机构还说得过去,现在工业集团是一家企业,既然是企业就得面向市场,要是再那么低调就说不过去了,刘琅的决定无疑会让大家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既然决定了要去招标,那么就要派出几位焊工了,说实话,他们这些人中刘琅的焊工技术最牛,那手法绝对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个走位都如教科书一样精确,一丝一毫都不会差,毕竟刘琅的大脑如同电脑,手脚的配合也是如同机器人。

    别人一个动作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不断重复进而强化自己的熟练程度,而刘琅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当初他可是只听了几遍钢琴演奏就能自己弹奏出来。

    不过刘琅是老板,你让一个八岁的老板亲自上场去给人焊接管件?要是传出去还不笑掉别人的大牙?

    “马明的焊工技术提升的非常快,连杜欣都觉得他是个天才,我看他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熊教授马上推荐道。

    “教授说得没错,这个马明今年才三十岁,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是五级焊工,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本领提升的飞快,他现在的手艺比我都强,我看至少都有七级水平了!”

    杜欣也是连连称赞。

    “这位马大哥的手艺我看过,的确厉害,对于电焊这门手艺他很有天赋,以前是被耽误了,现在他的天赋渐渐展现出来,另外还有周明伟、赵卫东他们几个人,其实都很有天赋,这样吧,咱们一起去厂房,我和他们聊聊!”

    一帮人来到厂房里,数十名工人正在工作,他们每人身前都放着一根根铁管,要在规定时间内焊接在一起。

    几十人一起工作,车间里不时闪过刺眼的弧光,进入这个车间得先穿戴好护具才行。

    电焊工要用一种类似面具的护具,工作时一手拿着“面具”,一手拿着焊枪,不过在刘琅这里他们都戴上了护目镜,解放出双手干活效率才高,这种护目镜是从港岛买的,买了一千多个,花了十多万块钱。

    虽然北方工业集团刚刚成立,但是所有规章制度都是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制定,谁要是违背,轻则罚款,重则开除,尤其是安全生产的制度,天天都要强调。

    “大家先稍后,我把他们叫过来!”

    杜欣穿戴好护具后才进入工作现场,把那几个人一一叫了出来!

    “刘总,王总、熊老、贾总、陈教授、杜老师,你们好!”

    几个人看到公司最高的领导赶忙鞠躬行礼。

    “马大哥,周大哥,赵大哥,有件事要跟你们说,走,我们到休息室去!”

    “几位,加固焊接技术大家学的怎么样了?”

    刘琅笑着说道。

    “刘总,这项工艺手法非常高明,我们现在才刚刚接触,还要多加练习!”

    马明谦虚地说道。

    “马明,你不用客气,你的本领我最清楚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超过我了,还有你们两个人,恐怕也不会比我差,再过一段时间也能超过我!”

    杜欣打趣道。

    杜欣是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深员工,也是师从熊教授,他对焊接、冶炼、锻造这些工艺颇有研究,不过他的研究是理论方向,跟实际操作是有区别的,论熟练程度自然没有那些职业工人练的多,熟能成巧这句话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你理论水平再高深,要是不练,操作能力也不会有多么精深,当然,熟能生巧这句话在刘琅身上并不适用,他不需要通过操作,只要经过大脑模拟就可以了。

    杜欣的操作水平跟普通工人相比那是要强出很多的,毕竟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跟马明这些拥有天赋的工人比起来就差一些了,甚至他觉得马明的天赋非常高,很多焊接手法一点就透,领悟能力起码是普通人的两倍,这就很见不得了,这可能跟马明的父亲有关系,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八级焊工,从小耳读目染自然要比别人强。

    杜欣对这些人没有任何嫉妒的心理,毕竟多一些天赋高的人,北方工业集团也会发展的快些。

    “各位,现在我们要去吉北省接一个活儿,是为吉北省火电厂焊接管件,这种管件的材质主要是tb━1084━1996碳素结构钢,尺寸也不小,一般直径都在一米左右,我们要用加固焊接技术将这些管件焊接在一起!”

    刘琅把工作说了一下。

    “tb━1084………碳素结构钢?这是什么钢材?”

    几个人一愣,他们从没有听说过这种材料。

    “这是一种高强度奥氏体钢材,具体的参数是这样的!”

    刘琅从桌子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参数递给几个人。

    “好强的硬度………我们没有焊接过这种钢材呀!还有,火电厂的管件都是超大型,我们也从没有接触过,那是八级焊工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行吗?”

    马明等人战战兢兢地说道。

    “你们几个人害怕了吗?”

    杜欣问道。

    “不不,我们是害怕完不成工作,给公司丢脸!”

    “各位,咱们这项焊接技术别说是国内了,就是放在世界上也是顶尖的,美国人都还没有搞明白,咱们这次去不为了赚钱,就是让他们领教一下咱们北方工业集团的水平,所以你们尽管大胆的去做。

    当然,我们不做无准备的事情,这种钢材的焊接手法其实跟304号不锈钢差不多,只是在热处理和焊接材料上有着严格要求。

    热处理方面不用担心,咱们那台中频炉完全可以满足要求,至于说焊接材料,我写了一个东西,加入一定比例的钒、钛等材料就可以了!”

    刘琅又写了一个东西交给王振东,上面是一些材料名称,王振东将会按照这份名单派人到沈城去购买。

    “所以你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拿304型号不锈钢做试验,具体手法我都告诉你们了,焊接材料有的是,你们随便用,不用节省,给你们五天时间练习,五天后咱们就去溜达溜达!”

    。

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汽公司() 
一座四十万千瓦时的大型火电站的建设是一件庞大的工程,管道的建造是仅次于电力机组的工程,单体工程的费用至少都在千万美金以上,要是企业想投标,得要做大量的工作,各种证件什么的都要齐全,可是在刘琅嘴中仿佛这就是个小工程,根本就不算什么。狂沙文学网

    其实刘琅对这件事并不怎么看重,就像他说得那样,能拿下来当然是好事,拿不下来也没关系,他就是像让其他人看看北方工业集团并非浪得虚名,我们不是没有东西,而是还不到时候罢了,随便拿出一点小玩意就能让你们望尘莫及。

    事就这么决定下来,马明等几个人也不废话,开始了夜以继的练习,一天光是焊接报废的不锈钢管材就有几吨重。

    转眼间五天时间过去了,刘琅、王振东带着马明三人坐车前往吉北省吉北市,加上司机孙虎一共是六个人。

    马明三人还得带上趁手的工具,再加上刘琅等人的行李,东西也是不少,不过公司前段时间买了一辆十人座的风田面包车,这点东西完全放得下。

    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作环境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流的,别的不说,光是汽车就买了三辆,过一段时间刘琅还准备买一辆大客车。

    吉北省紧临辽北省,从阜城到吉北省省会长大约六百多公里,而做为吉北省第二大城市的吉北市位于长东南部一百多公里地方。

    在地图上来看,阜城距离吉北市也就五百多公里,可是两地没有直达的公路和铁路,只能先到长,然后再开车一百多公里抵达目的地。

    此时已经是一月中旬了,距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众人这次去吉北省也就是事先和对方打个招呼,应该不会涉及到具体工程。

    抱着这个心态,几个人一路上也没有着急,先是花了一白天时间抵达长,然后要在这里住上两天,没什么事,就是玩一玩。

    马明三人从没有出过省,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沈城,所以这次出门在紧张之余还有些兴奋,自己总算是出省了,回去后能和亲戚们吹上一阵了。

    虽然都是工业城市,但是沈城拥有的资源远非长能够相比,长能拿得出手的企业只有一汽公司,尤其是那种“大解放”,一进入长随处可见。

    一汽公司对长的贡献不亚于煤矿对阜城的贡献,都是一家企业养活了一座城市,同样的,在二十年后两座城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阜城的煤矿破产,大量工人失业,整座城市就此衰落下去,一汽公司在二十年后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被吹的摇摇坠,虽然不至于破产,可也没有了昔的荣光。

    两座城市未来的命运差不多,但是原因就不同了,阜城因煤而衰落,煤矿的问题无可避免,这本就不是一项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也较低,原来那些拥有数万人的大矿带来的巨额成本费用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轰然崩塌,光是数万人的工资就能拖死任何企业。

    但一汽公司不是这样,看看岛国的风田公司,德国大众公司,他们哪一家不是在全球拥有数万的员工?

    汽车企业本就是密集型制造企业,在拥有科技的同时也要有大量的工人。

    一汽公司也曾经辉煌过,解放卡车经久耐用,在国家任何一条道路上都有过那种“解放绿”的影子,这种车的发动机最早来自苏联的一种卡车,后来一汽公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