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49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49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总您放心,到时候我们有什么本事就教什么本事,我们要是教不了再来找您!”

    下面一个工人大叫道,又惹来一阵大笑。

    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大家都很刘琅熟悉了,知道了对方的秉性,工作上一丝不苟,你学不会可以,大不了多教几遍,但是你不认真是不行的,有十几位工人因为不认真都被扣了工资,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甚至会被开除,现在的北方工业集团可是一个金饭碗,不说学本事,光是工资水平就高的离谱,看看那些八级工,每个月的工资就已经超过六百块钱了,再算上各种奖励和年底的绩效奖,一个月超一千很轻松的,一个月一千块钱呀!比市长开的工资都高了。

    工作上不能马虎这是刘琅的原则,但在平时,刘琅跟大家已经打成一片了,开玩笑没问题,当然,刘琅的脑子太快,平时都是他开别人的玩笑。

    抛出工作外,刘琅和大家都如邻里乡亲,说话不用那么客套,这种领导和下属的氛围在国内也是独一份了。

    “找我当然没问题,不过如果一两年后再找我,那就说明你们现在没学好,比如我现在讲的这个东西,你们要仔细听好了,都记好笔记,千万别转头忘了!”

    所有人听了这话都把手中的笔记本翻开,刘琅讲的课可是金玉良言,跟着他一年时间就出了三十多名八级工,至于说七级共多达一百多人,剩下的都是六级工,这么高的成材率都把国家给轰动了,上个月还派出了观摩组来学习北方工业的经验,结果这些人发现北方工业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里只有一个刘琅。

    工人们提升很快,华夏工业科技陈伟那些人也是如此,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尝试着组装第二代机床了,或许再过半年的时间第二代机床就能完完整整的制造出来。

    “好了,我们书接上文,刚才我说到哪里了?”

    刘琅故意问道。

    “说到车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齐声回答。

    “对,看来各位的记忆力都比我好!”

    刘琅的回答让大家又大笑起来,你是过目不忘,比你记忆力好?那还是人类吗?

    “好,我现在就举例子说明一下!”

    刘琅几笔在黑板上就画了一个曲轴。

    “大家看一下,这根曲轴怎么车削?”

    下面的人,包括陈伟等人在内都目不转睛的看着,陈伟等华夏工业科技的人心中一动,这曲轴他们见过,当初还是刘琅为他们制定的车削方案,现在他们几个人是掌握了,这些工人嘛,差得远呢,看来刘琅是要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工人们看着这根曲轴傻了眼,乍一看去似乎有些思路,可是略一思索却发现问题,考虑一个细部另外一个细部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全盘考虑,可是这根曲轴起码是由五个细部构成,变化的方式有数十种。

    刘琅还没有给出每个细部的参数,只是用肉眼来看上面的纹路更加的复杂,工艺上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绝对不是用平常的工艺就能完成的。

    “好吧,这个有点难,我们切下来一部分,这个顶部如何车削!”

    刘琅对这根曲轴做了细部扩大,这个细部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可即使这样,所有人思考也没有任何思路。

    

第九百四十八章 工人们的新知识() 
“车一根曲轴,你要先把图纸反复看上无数次,先车哪和后车哪,是丢磨量,还是直接加工到尺寸,螺纹是正的还是反的,总之在心里要先有个打算,确定下来后才能付之行动,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是否正确,要多次实验,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些以前没有讲过的知识。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

    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

    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

    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

    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在确定加工条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着和记着,显然这些知识都是他们以前没有学到的,从现在开始他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刘琅给他们讲了二十多次的课,每次都是“干货儿”,可能在工厂里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领悟,要不然工人们也不会提升的这么快,这些知识和经验足以让他们学一辈子。

    私下里他们都在谈论董事长在国外到底学了多少知识,能就这么教,总有一天会把他的知识掏光吧,但后来大家才发现,工人们学的那点东西对刘琅来说真算不了什么,陈伟这些大学的博士在刘琅面前也跟一群无知的人,与工人们没什么两样。

    陈伟这帮博士跟刘琅有着看不见的差距,工人们和陈伟也有巨大的距离,这么算下来,工人们和刘琅之间那不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简直都没边了,所以在工人们眼里,刘琅就是一座阜城露天矿,挖了三十年储量还是那么多,阜城露天矿里面是煤炭,刘琅脑子里却是金子,价值无量呀!

    其实刘琅教工人的这些知识他自己都没学过,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会学那些工人们的技巧吗?这些东西原本就是你自己领悟的,他们学的是世界前沿技术,研究的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机械。

    北方工业集团这些工人们学习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刘琅自上而下总结出来的,这样的学问他想有多少就有多少,今天讲的是车削技术,明天再讲点车磨技术,还有磨铣、车铣等等,这就好比一位“扫地僧”那种境界的绝顶高手转回去教授一帮武术初学者拳脚上的基本功,用千变万化来形容也不为过。

    看起来刘琅教授他们的是一招一式,但其中包涵着逻辑思维,只要工人们融会贯通不断强化就能举一反三,再去传授别人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是刘琅想要这些工人们达到的水平,要不然每一批工人都得他亲自传授,那真得累死他了。

    北方工业集团的工人们基本达到了刘琅的要求,近一年时间后算是出徒了,那么下一步他们就要进入正式工业制造阶段,以市面上最先进的安德鲁斯机床为模板制造出同样的机床来。

    刘琅预计一个过程还得有近一年的时间,当然,北方工业集团不是百分之百制造出机床的所有零部件,一台机床有二百多个零部件,要是全部制造出来光是人手就不够,也没有那个必要,北方工业集团只制造最核心的部分,刚才刘琅在黑板上绘制的那根曲轴就是一个,另外还有刀具,别小看刀具部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手指头,如果没有手指头你能干什么?现在国家在刀具的制造上差距是非常大的,这跟冶炼技术有关系,更与现在的加工工艺和精确度有关系,两个方面刘琅都有办法弥补。

    另外还有一点,头一年时间里北方工业集团没有任何进项,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吉北市电厂的焊接工程最后就是由马明等人完成的,他们应用的加固焊接技术还引起了西德和岛国的强烈反应:你们中国怎么也掌握了加固焊接技术?这不科学呀!

    加固焊接技术最先由岛国的风田公司在两年前发明的,几款豪华车的车门部分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制造,强度很高,整体性也不差。

    这项技术发明问就被其他国家和公司盯上了,美国、西德、法国以及很多制造企业都开始研究,不过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没有一家能够仿制出来,但各自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斯坦福大学做为师资力量非常雄厚的科研机构,他们的研究已经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了,刘琅只是提前一段时间给分析了出来,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一年多时间了,很可能美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至于说西德的西门子和岛国的三菱重工,他们同样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于该项目的研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能再过一年半载就能破解其中的奥秘,但就在此时,一个工业水平在他们眼里不入流的国家却突然拿出这项技术,这是真的吗?

    这当然是真的,即便他们不相信,但是焊口和检测结果不会欺骗他们的眼睛,这项技术用在一百多个接缝处光是费用就节省了两百多万人民币,而且强度更大,别说是吉北市电厂了,就是西门子自己的公司都不会拒绝的。

    好吧,加固焊接技术让北方工业集团赚了十几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一百一十多万,这点钱都是净得,没有多少成本,充分体现了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一百多万人民币的净利润放在规模不大的工厂身上足够他们一年的收益了,但对北方工业集团来说这点钱实在是屁都不算一个。

    北方工业集团一年给工人们的工资就有一百多万,至于说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等等,花费的资金都近千万元。

    所以说,加固焊接技术赚到都那百十来万也就是打个水漂听个响而已。

第九百四十九章 从刀具开始() 
从现在起,北方工业集团开始进入到研发生产阶段,各种零部件将会被制造出来,工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技术,同时这些零件本身还具有价值。

    比如说刚才刘琅绘制的那根曲轴,德国安德鲁斯公司要卖四千多块钱,价格不菲,还有配套的刀具,一套的价格也是高达一千多块钱。

    曲轴还好些,属于耐用品,只要你不拆下来用力砸就不会经常性损坏,刀具就不同了,再好的刀具超过它的承受范围也不行,而在国内的生产条件下,刀具经常会处在一个满负荷运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刀具的寿命会急剧缩短,原本可以使用一年的刀具很可能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出现磨损显现,进而影响零部件的加工,用不到两个月就得重新购置,不是因为德国的产品不行,同等条件下要是换成国产的产品,恐怕一刀下去就得蹦刃。

    这么算下来一台机床每年光是刀具就要五六千块钱,十台机床就要五六万了。

    现在全国购买安德鲁斯公司机床的有近百家企业,超过千台的机床,那每年光是原装的刀具就得五六百万,这还没有算上用不起安德鲁斯的机床只购买刀具的那些小工厂,它们购买的数量远比整套购买的要多得多,这么一算下来,一年光是刀具的购买量就超过两千万人民币,而且这个数量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加,基本上三年左右就会增加一倍,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如果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