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1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1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教授的课嘛,好,我下午也去听听。”

    刘琅来了兴趣。

    杜松和刘琅到了宿舍,刘琅就拿出三毛钱和二两粮票交给了对方,让杜松给自己买二两米饭和一份炒豆腐,杜松二话不说拿起饭盒向食堂冲去,而刘琅则在纸上把熊怀志留的那三道题完完整整的计算了出来,还把杜松昨天没有解答出的题目算了出来,这算是一种“等价交换”。

    吃过午饭刘琅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下午一点准时起床,他们班下午没有课,杜松正光着膀子坐在桌子前看书学习,何涛和林海没有回来,大概是在操场上运动。

    “我去上课了!”

    刘琅跟杜松打了招呼就挎着书包走出宿舍,冒着烈日向教学楼走去。

    现在是八月份,午后正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不过操场上还是人头攒动,一帮学生们踢着足球打着篮球,刘琅也喜欢打篮球,不过他现在这身材要是上场恐怕得被人踩死。

    很快,刘琅就到了教学楼,上午那几名学生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刘琅的记忆力那是过目不忘,整个教学楼里那个专业在什么地方上课他记得清清楚楚。

    刘琅到了一间教室门口,推开门就走了进来,这是一件大教室,能容得下一百人上课,里面已经坐了一半的人,看到刘琅走了进来也没吭声。

    刘琅在华夏大学那是“肆无忌惮”,拥有着随便听课的权利,他不光去听一年级的课,有时候还会到二三年级去听课,一个月下来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了。

    “这个刘琅又来听吴荷教授的课了,他听得懂吗?”

    后面还是有不少人议论起他来。

    “谁知道呢?反正这个小家伙的脑袋太聪明了,听说是过目不忘,连校长都特许他可以不听历史政治这些课程,咱们是跟他没法比呀!”

    刘琅也不理会他们,在第一排最边上坐了下来,因为身材太小,脑袋刚刚比桌子高处一点,要想写字那得站起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教室里的座位就被坐的七七八八,快到一点半的时候,教室门再次被推开,一位五十左右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果然是那位吴荷教授!”

    刘琅前世在网络上看过这个人,那时他已经是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老者了,现在他刚过五十,正是壮年。

    “好了同学们,我先跟大家道个歉,去年我到美国做访问,为期是一年的时间,原本今年七月份回国,不过临时有些事情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王教授替我代课,我在这里谢谢王教授,晚上我就请他到全聚德吃饭!”

    “哈哈!”

    同学们纷纷大笑起来。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吧………!”

    吴荷向下面一扫,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第一排的刘琅。

    “咦!谁把孩子带来一起上课了?”

    吴荷教授开口问道。

    “哈哈哈!”

    这一下所有人都大笑起来,眼泪都笑了出来。

    “怎么回事?”

    吴荷有些不解。

    “吴教授,他是刘琅,是我们八三界的学生。”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解释道。

    “什么?学生?”

    吴荷刚刚回国几天的时间,不知道刘琅大名,别的老师也没告诉他,一个三岁的小孩出现在大学的课堂上他当然感到奇怪了。

    “你是大学的学生?”

    吴荷走到刘琅身边上下打量着对方。

    “看上去没病呀!”

    吴荷还以为对方身体有残疾,可是瞧了几下发觉不像。

    “是了!应该是少年班的神童,不过这也太小了吧!”

    “这位同学,你今年几岁?”

    吴荷问道。

    “吴教授,我今年周岁四岁,虚岁五岁了!”

    过了三月刘琅已经算是四岁了,不过距离四周岁还有六个多月的时间。

    “什么?四岁上学?”

    连吴荷都傻了眼,少年班的学生最小的也就十岁吧。

    “胡闹,真是胡闹!”

    吴荷皱着眉头微微摇了摇头。

    “吴教授,您别小看这位刘琅同学,他可是参加了高考,而且考了六百一十多分全国最高成绩,他是咱们八三界高考的全国状元!”

    那位女同学看到吴荷有些生气的样子再次解释道。

    “什么?高考状元?”

    这一下吴荷看刘琅的眼神可不同了,少年班那些学生是国家特招来的,他们智商是很高,可实际上还达不到大学生的水平,需要在少年班里学习一年的时间,而这位四岁的小孩子要是真的参加过高考,还考了个全国状元,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不过,这是真的吗?

    吴荷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这是真的?”

    吴荷询问另外一名同学。

    “吴教授,千真万确,小刘琅他就是今年的高考状元,我们都服气。”

    或许刚开学的时候一些同学还对刘琅的成绩有些怀疑,但是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了解,各方面传回的信息就是刘琅的智商远超常人,只要学过的课程就没有不会的,所以全校师生都已经把他年龄的问题给忽略了。

    “你叫刘琅?”

    吴荷终于认真起来。

    “吴教授您好,我叫刘琅!”

    刘琅站起来回答道,不过他站起来的高度跟别的学生坐下来差不多。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神童我看过,不过像你这么小的神童,我在国外都没看过,神了,神了,你也是经济专业的学生?”

    “不是,我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

    刘琅回答道。

    “哦!那你怎么来听我的课了?”

    “吴教授,赵校长特许刘琅可以随意听课,这是他的特权。”

    另外一个学生回答道。

第一百零二章 论私营经济() 
(麻烦各位书友在书的右上角对这本书评价一下,最好五星,四星也行,一星两星也无所谓,麻烦各位了)

    “呵呵,今天我是开了眼界了,好,刘琅小同学坐下吧,咱们正式上课!”

    吴荷不再对刘琅的年纪问题纠结,既然校长特许,那就听罢。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回答,咱们国家在七七年开始改革开放,我想问一下,谁知道这改革开放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谁能回答?”

    吴荷抛出了一个问题。

    教室里鸦雀无声,这些学生才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都听过改革开放,但是真正含义还真没有多少人知道。

    “吴教授,我能回答吗?”

    刘琅立刻举起手来。

    “好呀!刘琅小同学,你说一下!”

    吴荷点了点头。

    “现在的改革开放就是转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转到私营经济,放开市场,让市场充满活力!”

    刘琅回答。

    “哎呀!厉害呀!”

    吴荷大吃一惊,表情都变得精彩起来。

    “刘琅小同学你回答的很好,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真正核心………你从哪里知道的?”

    “我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刘琅回答。

    “报纸上看到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吴荷教授连连摇头。

    “大家听到了么,刘琅小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我再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私营经济呢?谁能回答?”

    “吴教授,当然是国家的计划经济实行不下去,只有私营经济这条路可以走了!”

    刘琅再次回答。

    “我的妈呀!”

    吴荷现在看向刘琅的的目光完全变了,眼睛里冒出了精光,好像这个小孩子是一个宝贝一样。

    “说得好,那刘琅小同学我问你,你觉得私营经济这条路走得通吗?”

    吴荷从讲台上直接走到了刘琅面前询问道。

    “当然走得通,不光走得通,未来还会走得很好,我始终坚信!”

    刘琅回答。

    “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呀!”

    吴荷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忠实拥护者,听到刘琅的话简直比奉承他千句万句还要让他高兴。

    “刘琅小朋友,你有什么依据呢?”

    吴荷再次问道。

    不过这次刘琅耸了耸肩没有回答,再回答就露馅了。

    “哦!对了,你才几岁,不过你这两个问题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你真是机械系的学生?不如转到我经济系来学习吧!”

    刘琅的回答让吴荷有了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能有这般见识的学生不学经济简直是白费了。

    刘琅笑了笑没有回答对方。

    经济当然重要,即便吴荷现在的理论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未来必定还是会被整个国家所接受,这是大势所趋,有没有自己都无所谓,他当然不会想搅进来。

    “这个小孩非常有灵性,怎么去机械系学那些傻大憨粗的东西了?不行,等我回去跟赵天明谈谈,看看能不能把他调到经济学院来。”

    他现在已经开始打刘琅的主意了。

    吴荷轻轻拍了拍刘琅的肩膀,然后走上讲台接着说道。

    “我们国家从建国后就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样也有过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国家受到损失………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六零年,我们国家的生产总值比邻国rb要多出百分之三十,而到了去年,也就是八二年,你们知道我们两个国家的生产总值是多少吗?知道吗?我告诉你们,rb的生产总值是我们国家的五倍,想想吧,一个弹丸之地,人口是我们国家十分之一的小岛国,生产总值是我们的五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

    “啊!五倍!”

    所有人听了吴荷教授的话都是吸了一口“凉气”,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种差距就在于经济制度的不同,rb以及西方社会的企业九成以上都是私营经济,这和我们国家恰好相反,私营企业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自负盈亏,你赚不到钱,那就喝西北风,没人管你,你赚了钱,那就吃肉喝酒,生活的很美好,这种内在的压力就决定了私营企业一定挖空心思要把企业做好,做不好就完蛋嘛!而现在我们国家国营企业恰恰相反,他们没有这种压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有工资嘛,没关系的,你们想一想,这样的企业怎么有发展?到最后也难逃一死!”

    说国家企业难逃一死,这种话在八三年来说也是“骇人听闻”了。

    “吴教授,那您说我们国家的企业要怎么办?”

    一位同学问道。

    “当然也要走上私营经济的道路了!”

    对方回答。

    “吴教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私营经济代表着剥削阶级,要是走上私有化道路,那不是放纵了资本主义吗?”

    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道。

    “好,你的想法跟很多人一样……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两年前我在徽州省调研,有一个人叫做年长久,也没文化,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他有个本事,就会炒瓜子,非常好吃,七九年的时候徽州省农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他第一个响应,承包的土地上全部种上瓜子,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傻瓜瓜子,因为手艺好,人也实诚,第一年他的傻瓜瓜子就买了一万元,这可是一万元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