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他的傻瓜瓜子就买了一万元,这可是一万元呀!而且是一年之内的收入,大家要听清楚了!”

    吴荷说到这里还强调了一下。

    “一万元!”

    所有的同学眼睛都睁得老大,这真是天文数字了。

    “八零年,他的瓜子买卖扩大了,一家几口人干不过来,于是雇佣了五个人,每个月给他们五十三块钱的工钱,大家听好了,八零年每个月赚五十三块钱,你们的父母有几个人能达到?”

    几乎所有学生都摇了摇头,一个月五十多块钱,那一般都是五级工才有的收入,而到了五级工程度的人年纪差不多都要五十岁了。

    “不过五个人还是不够,于是他再一次雇佣工人,又雇佣了三个人,这一下就有了八个雇工给他干活,八个雇工,那正符合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剥削这八个人,结果一下子就被人告到了政府,政府立刻就把他抓了起来,结果八个人全都被“解放”了!

    但是这八个被“解放”的人不干了,没有被年长久雇佣前,他们连衣服都穿不上,被年长久雇佣后每个月有五十多块的收入,能吃上肉能穿上衣,现在年长久又因为剥削他们的财富被抓,他们八个人又要吃不饱穿不暖了,我问问你们,年长久到底剥削谁了?”

    吴荷这么一问所有人都没了动静,没错,年长久发家致富的同时还让八个工人生活的更好,怎么看也不是剥削呀!

第一百零三章 “七上八下”的高压线() 
“吴教授,那应该是八个人的剩余价值被剥削了!”

    一位学生有些迟疑地回答。

    “呵呵,剩余价值,我想问问大家,连饭都吃不上的百姓有什么剩余价值?现在我们国家的问题不是剩余价值的问题,而且要让大家吃得饱穿得暖的问题,这两个基本条件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剩余价值?根本就是个狗屁!

    傻瓜瓜子就是典型的私营企业,它的活力远远强过副食品商店,可是就因为雇佣了八位工人而被抓………。

    你们是学生,我不会说你们,但是现在很多高层也想不明白这件事,对改革开放有着种种质疑,甚至还要阻挠,他们就是蠢货,对经济规律完全不懂,他们再这么做下去,那就是国家的罪人!”

    吴荷越说越激动,最后差点都要骂了出来。

    坐底下的人都傻了,这位吴教授怎么敢骂国家的高层,这不是反革。命吗?现在整个严打可还在进行,万一给他抓起来怎么办?

    真没有想到,这位吴教授都五十多岁了脾气还这么火爆,完全跟后世那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不同,看来他年轻时也是个愤青呀!

    吴荷是一位国家知名的经济学家,国家的高层在制定决策时都要询问他的意见,所以他很清楚国家高层的意见和主张。

    吴荷所说的确是事实,别看在二三十年后,世界对国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高层中的不少人对改革开放都是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并非是绝对支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私营经济是否存在剥削的大争论。

    改革开放最初期有了个体户,所谓的个体户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买点豆腐买点包子了,比如现在首都早晨在外面摆摊设点的早餐铺子都叫做个体户,国家对这个都是很支持的,但随着个体户的规模越来越大,那无可避免的就要雇佣工人,这就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雇佣多少人的问题。

    雇佣七人以下还是称为个体户,而雇佣人数超过八人,那就是私营业主,也就是俗称的“七上八下”,而国家对私营业主还有着巨大的争议。

    这“七上八下”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就是从社会主义的金科律例“资本论”中得来的,这本书中提到一旦私营者雇佣人数超过八人,那就必然会开始实行剥削,实际上就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于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来说,资本主义这四个字无疑是如洪水猛兽一般凶猛,不敢有人碰触。

    在八三年的年初,国家还下方了一个通知,通知中指出:“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请帮手、带徒弟,可参照《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执行,对超过上述规定雇工请较多帮工的,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而应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农村个体商业和各种服务业,经营灵活,方便群众,应适当加以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扶持。农民个人或合伙人进行长途贩运,也应当允许。

    正因为有这一条“七上八下”的高压线阻挡,全国范围内很多的私营业主都不敢雇工超过八人,当然,有些聪明的南方人可以避开这条线,那就是自己承包一个具有集体性质的企业,这就不算是私营企业了,在集体性质的保护下,他们就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但这样做产权问题就埋下了隐患,一旦企业做大,集体和个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到时候那就要来一场争斗了,很多原本效益非常好的企业因此落了个破产的结局。

    吴荷提到的那位名叫年长久的人也是个风云人物,在现在倒没有什么名气,不过按照时间来算,八五年之后他的傻瓜瓜子的名声就要传播全国了,倒不是因为他胆子大,而是国家最高首长邓。老在开会的时候提到了他的名字,这一下就让他声名大噪,连带着“傻瓜瓜子”的品牌也传播了全国,不过那是两年后的事情,在今年,他应该在监狱里住着呢。

    在刘琅看来,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制度的转变是重头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思想上的转变,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接触的都是阶级斗争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就是敌人这个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只要是资本主义就存在剥削,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资本主义就是剥削的代名词吗?

    刘琅当然不认同,那么资本主义创造出的财富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三十多年后一本名叫《小岛经济学》的书,这本书连续数十周登上了世界畅销书的前进名,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本经济类的书籍能够如此畅销在以前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其根本原因就是这本书并非是那种说教类型,内容是在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最简单的经济理论告诉大家,就是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能听明白,所以这本书巅峰了以往经济类书籍那晦涩难懂的固有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刘琅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本书写出了,让大家的思想转变一下。

    这堂课吴荷并没有讲课本上的内容,只是大谈当下的经济形势,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这些学生“洗脑”,让他们真正了解私营经济的好处,同时告诉他们,现在的国家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需要了,吴荷的这一堂课让很多学生都长了见识,他们这些人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国家的经济学家,只要头脑之中种下“市场经济好”的概念,或许以后就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出力了。

    当然,在刘琅看来,吴荷对于国家的经济理论还没有完全成型,所谓完全的私营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实是并不存在的,不是有那句话嘛“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即便在三十多年后市场化非常高的那个时代,国家依旧存在着很多大型国企,在国企内部还是有计划经济,当然,市场经济是占了主导地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堂课就在吴荷的引经据典下结束,不得不说他的口才能力相当的出众,学生们听的如痴如醉,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

第一百零四章 挖墙脚() 
“吴教授,你那里有没有什么经济学的书籍,我想看看!”

    下课后刘琅拦住了吴荷。

    “好呀!怎么?刘琅小同学你对经济学感兴趣了?”

    刘琅已经引起了吴荷的注意,如果对方对经济学感兴趣自然是更好了。

    “嗯,是有点感兴趣。”

    刘琅回答。

    “好,没问题,你随我到办公室来!”

    吴荷领着刘琅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件屋子不大,里面正由几个人在收拾着,吴荷刚刚从国外回来,一些办公教学的资料还没有准备好。

    “哦!刘琅!”

    那几位正在干活的学生看到刘琅都停下来手中的活计。

    “怎么?你们也认识刘琅小同学?”

    吴荷笑着问道。

    “吴老师,你刚从国外回来不知道,他现在可是我们华夏大学的名人,有谁会不认识他?”

    一位年纪在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笑着说道。

    “刘琅同学,我就周怀仁,是吴老师的研究生。”

    “我叫张亮,也是吴老师的学生!”

    ………

    几名学生对刘琅都很客气,主动过来跟他打招呼。

    “周怀仁!”

    刘琅特意看了其中一人一眼,对方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清瘦年轻人,长得文质彬彬书生模样,不过刘琅知道他,因为这个人在二十年后担任了国家的人行行长,位高权重呀!

    “刘琅小同学,这几本都是经济学入门书籍,你拿回去可以看一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来找我!”

    吴荷教授从一个书架里拿出两本书递给了刘琅,一本是《国富论》,另外一本就是《资本论》。

    “谢谢吴教授,咦!这份报告也给我一份吧!”

    刘琅看到在桌子上放着一摞纸,第一张写着“国家农村经济调研”的字样,下面署名就是吴荷,看来是他写的一份报告。

    “你喜欢看就拿去!”

    吴荷点了点头没在意。

    “刘琅小同学,你在经济学方面很有天赋,怎么样?考虑一下到经济系学习,谁替你选的机械工程这个专业呀?太不适合你了!是不是熊怀志那个老顽固?”

    吴荷开始挖工程系的墙角。

    “吴教授,这个专业是我自己选的,现在还好,我很喜欢学,如果以后要换专业一定会考虑成为您的学生的!”

    “哦,呵呵,是这样呀………!刘琅你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你知道有个叫做纳什的外国人吗?这个人就是个天才,在二十多岁就创立了一个均衡经济学流派,你的智商比这个纳什还要厉害,以后都有机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知道诺贝尔奖吧?这可是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能得到的大奖,而学工程机械可没有诺贝尔奖得呀!”

    吴荷不住地劝着刘琅。

    “嗯,我知道了,吴教授,一会儿我还有课,先走了,以后我还会去听你的课!”

    刘琅对着几个人摆了摆手手道别离开。

    “老师,怎么?这个刘琅今天去听您的课了?”

    看到刘琅离开,周怀仁走过来问道。

    “嗯,他的见识根本不是四岁孩子所能拥有的,这等天赋实在是太高了,我从国外也没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那是,三岁成为高考状元,光是这一份荣耀就能被载入史册了,以后的史书上都会有他一笔。”

    另外一名学生感叹。

    “不行,我得跟赵校长说一说,一个小孩子学什么机械?有劲吗?他这脑子天生就是搞经济的料,我现在就去!”

    吴荷说完就要去找赵天明。

    “老师,你可别去,这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