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21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21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刘琅请的这两位保姆不是“泼妇”,这可是在医院照顾别人几十年的老护士,两个人一个月一千块钱,绝对的高薪,看来她们两个在半年时间里已经把教授“摆平”了,期间恐怕也经历了数次“战争”,可是熊教授那一套在两人面前似乎没用,这样更好,省的刘琅担心了。

    “唉,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呀!老了,不中用了!”

    教授长叹一声。

    “我说你这个老头儿,别以为我们没文化,这话意思不就是说我们像狗吗?你以为你是老虎呀?老虎有拄拐的吗?还虎落平阳,我看你是没牙的老虎,光剩下嘴了,你真是不知好歹!”

    首都大妈的嘴天下无敌,当场就把教授给噎了回去,教授有些尴尬,但却没有生气,看来这种级别的“战斗”在他们之间已经习以为常了。

    “好好好………你都明白,还是孔夫子说得好,为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真是有道理!”

    教授摇着头,他只能靠着仅有的文化水平来揶揄对方了。

    

第一千七十九章 为了希望要好好活着() 
“教授,宋婶可是为了您好,你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休息和保养,另外就是不要逞强,人这一辈子就得有自知之明,尤其是到了您这岁数就得别人帮忙了………来,教授,我扶您到沙发上去坐!”

    刘琅搀扶着教授坐在沙发上。

    “刘琅呀!你们北方工业集团制造的刀具我看到了,小宋,你在抽屉里把买的那几把刀具拿过来!”

    “哼,刚才还逞强呢,现在服软了吧,给你,记着小心一点,别把手给割着!”

    对方拿过来一套包装完整的刀具放在了两人的面前。

    教授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手在刀刃上小心地摸着,这一幕倒是挺惊悚的,不过教授这是在感受着从小刀上传来的技术之感,这种感觉让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

    “质量真是不错,价格也比同类型的进口刀具低,销路怎么样?有没有人买?”

    熊教授不停的询问。

    “教授,现在我们北方工业集团都忙不过来了,天天加班加点,每个月得生产五万套也供应不上市场的需求!”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的刀具比国内生产的要贵上不少,我就怕大家不认,如果卖不出去就不好了,看来国内的企业还是识货的!”

    熊老放下心来。

    “一分钱一分货,国内的刀具质量怎么能和咱们比?如果按照标准要求使用刀具,我可以保证三年之内不会坏,即便是超负荷使用,一般情况下两年内也没有问题,除非是用的太狠了,但也比其他企业好得多,其他企业一般两三个月就要换一批,咱们的使用寿命起码是他们的六倍以上,价钱方面只是两倍多些,这个账他们应该能算清楚。”

    刘琅回答。

    “好,好,不过也得注意休息和安全,年轻人有冲劲没错,可是不能太累了,我就是年轻时太累了,这还没到八十岁就站不起来了,我都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多注意休息,落了下来一身的毛病,千万不要重走我的老路!”

    以前的熊老是干劲十足,但自从行动不便后似乎就转了性,甚至有时还后悔年轻是身体搞垮了,好像有些“晚节不保”的感觉。

    刘琅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想,现在国家都发展越来越好,每一年都有巨大的变化,就说首都,这一年来变化的太大了,为了举办亚运会,城市里新修了数十条道路,大量老旧房屋拆,取而代之的则是新楼房,而且国家今年也准备放开商业用房的买卖,到时候还会有大量住宅楼出现,所有一切都让老百姓的幸福度上升。

    熊教授当然不关心这些物质性的东西,他看重的是工业发展,这方面国家的提升也比他想象的要好,每年国家都会向工业投入大量资金,这些都是写入报告中,在报纸上可以看到,另外还有在各方面确实在进步,什么高强度高性能不锈钢冶炼炉的研制成功、引入第一台数控机床等等,总之一切都在变好。

    这些好消息让熊教授欣喜不已,尤其是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从制造出的刀具来看,他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如此发展下去,不出两年恐怕就会有震惊全国的产品问世。

    熊教授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国家的工业实力崛起,以前他觉得这辈子一定是看不到了,但现在,他发觉或许再给他十年时间,还真是说不定,当然,国家工业整体实力提升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起码能看到某一品类或者某一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活着看到这些他也就不枉此生了。

    正因为如此,熊教授开始更注重自己的身体保养,但再保养,他也发觉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回忆起往事认为年轻时太累了,结果现在都找了回来,所以就陷入了自怨自艾之中。

    年纪大了嘛,还不能时刻走动,老小孩老小孩,都是这么来的。

    刘琅知道熊教授的想法,但他也没办法,好在这个时代已经和十年前完全不同,如果十年后教授还在,那一定会更让他吃惊。

    刘琅陪着教授一整天,晚饭都在这里吃的,他让两位保姆买了一大堆菜,鸡鸭鱼肉,来的时候他还拿了两瓶茅台酒,教授身体虽然不好,但是胃口不错,尤其喜欢喝酒,以前一顿能喝四五两,现在不成了,一次也就喝上两三钱。

    晚饭做了五个菜,一盘蒸鱼,一大碗炖豆角、干煸牛肉、炒鸡块和小葱拌豆腐,刘琅、熊教授、孙虎喝两位保姆围在桌前,别看保姆不给熊教授“面子”,但是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特意将一个干净的手巾围在教授的胸前,这些首都大妈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两人也知道这位老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加上是刘琅的老师,能教导出神童的岂能是一般人?

    刘琅为教授倒了一盅酒,两位保姆也不客气,各自也倒了一盅,别看她们是女子,但喝酒绝对不比男子差,即便是熊教授“巅峰”时期也比不过她们,教授也没在意,看来两人是经常这么做,甚至他们都成了酒友也说不定。

    教授很高兴,吃了一碗饭,菜也吃了不少,又喝了将近一两酒,还想多喝却被保姆阻止。

    “老头子,你多吃菜,少喝酒,喝多了我们两个可扶不动你,来,这鱼是最贵的,三块钱一斤呢,多吃一点!”

    保姆为熊教授夹了一块鱼肉。

    “宋婶婶、李婶婶,教授现在身体不好,家人工作又忙,所以他平时生活就有劳两位了,要是教授又做错的地方,还要请你们多担待,我在这里谢谢你们。”

    “刘琅,可别这么说,这是我们的工作,你放心,老教授以后的生活就交给我们了,保证他天天吃的饱饱,屋子我们也天天给他收拾,人嘛,谁都有老的那一天,像你这样的学生可不多见,我挺羡慕老人家的,希望我们老了后儿女也能像你一样!”

    两位保姆知道刘琅的大名,即便他这几年“销声匿迹”,但当年的名声还在,现在一晃刘琅都这么大了,言谈举止跟大人无异。

    神童就是神童,能为神童的老师服务是她们的荣幸,再说了,刘琅给的工钱比她们的工资还多,而且自己的单位也要求她们要好好照顾老人,即便不去工作也没关系。

    单位的领导没有告诉二人,卫生局的领导可是亲自打了电话,让这两位护士要站在政治任务的高度来做这件事情,领导这么要求当然不能怠慢了。

    

第一千八十章 高材生的烦恼() 
刘琅第二天又到了鲁明志的家中,鲁老的年纪跟熊老差不多,不过鲁老以前就是医生,对于养生之道可比熊老多多了,所以他的身体很好,每天早上起床后还能到楼下遛弯儿。

    刘琅又陪着鲁老聊了大半天,晚上“蹭”了一顿饭后才离开。

    刘琅认识很多老人家,论个人感情,熊老、鲁老还有沈城的肖南生肖老和他最近,熊老是他的老师,鲁老则是当年的教委主任,他负责刘琅在首都时的生活和学习,至于说肖老更是为了他专门到阜城,是刘琅的伯乐。

    三个人对刘琅都有恩,可刘琅绝对不是因为这点恩情才跟他们走的近。

    三位老人好贵的品格让刘琅由衷的佩服,他们对国家的忠心始终激励着刘琅,是刘琅终身的榜样。

    当然,他们这些老一辈人很多都是这样,黄坤、谢喜德也是如此,为了国家甚至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

    如老人们的品质在这个时代似乎并不显眼,但是放到二十年后却弥足珍贵,在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已经被物质蒙蔽了双眼,国家这个概念更像是一种传说,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

    这绝不是在唱高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国家才会给你提供想要的一切,没有国家,或者国家不够强大,个人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最起码你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出国旅行的时候,看看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就算你给他们带去美金,但对方在背后依旧对你指手画脚,这就是国家不够强大的原因。

    只有中国拥有的强大技术连美国人都害怕时,这个世界才会尊重你。

    刘琅继承了老一辈人的品质,并且不断的努力将心中的理想化为显示,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不仅仅是他自己,他的朋友他的手下,所有跟他接触的人都会受其影响,他们都知道,刘琅不仅仅是个天才,同时也是一个爱国小孩,平生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强大起来,这个目标看似虚幻,但放在刘琅身上却未必不可能。

    爱国这两个字其实每一位国人身上都有,只是他们缺乏一个途径表达出来,更多的人一辈子只是为了生活再奔波,压力把他们的理想狠狠压在了记忆深处,只有受到感触时才会迸发出来,比如说一位榜样的出现。

    刘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每天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的精神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周围的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渐渐的他们的思想被刘琅感染,国家这两个字在他们心里也变得更加珍贵,同时也觉得这个看似遥远的两个字并非是遥不可及,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或许未来这伙人真的能够改变世界。

    这就是责任,就如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员工们身上都担负着这种理念,北方工业集团的企业文化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改变世界,第三就是国家振兴,每个人对脑海里都印下了这三个准则,然后和刘琅一起知行合一。

    刘琅回到阜城时已经是七月份了,这次离开家乡的时间足有一个多月,是这三年来最长的一次,不过北方工业集团有他没他没什么两样…………起码在工厂生产时是这样的。

    王振东没在阜城,他带着自己的助手去南方谈销售合同去了,杜松与何涛在阜城,而林海则带着自己的助手刚刚离开阜城前往首都准备招聘人才。

    杜松主管生产工作,不过现阶段他来不及去管别人,因为他发现光以操作来说,这些工人没有一个比他差的,甚至绝大多数都比他强。

    杜松可是美国大学的研究生,这个学历别说放到现在了,就是二十年后那也是金子招牌,走到哪里都会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