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25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25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收入来说,大学生自然要向工资高的地方去了,如果以后某一天私有制企业的工资高于公有制企业,那大学生自然也会顺应潮流开始向私有制企业流动,这才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国家高层一致认为私有制企业的工资在短期内是无法达到公有制企业的水平,所以就不用考虑什么和国家抢人才的事情,这又不是明火执仗地强,一切都要看你的硬实力才行。

    按照数据说话私有制自然是敌不过公有制,可这数据中可不包含北方工业集团,刘琅敢在学校组织招聘会,而且刘琅还把招聘会放到了华夏大学,华夏大学可是国家数一数二的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会被分到国家重点企业当中去,这些企业的工资自然又高出普通企业不少,但最高也不会超过五百块钱,北方工业集团的工资起薪就是四百块,如今最高的工人已经超过了一千,这就是要让那些大学生看看什么是高薪阶层。

    

第一千八十六章 刘琅对“后辈”们的意义() 
华夏大学做为刘琅的母校当然要支持他,只要国家同意,他们就没有意见马上筹备招聘会,其实华夏大学这么多年来一直占着刘琅“便宜”呢,还不是一点半点,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光是在变形金刚模型销售上的分成就有两百万美金,当然,这部分分成里也有刘琅三十多万,但这笔钱刘琅从没有拿出来过,算是半捐献给母校了。

    两百多万美金可不是小数目,其中有一百万会用在华夏工业科技的发展上,剩下钱就归学校自由支配了。

    正所谓那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即便当初刘琅把陈伟这帮人拽到阜城去帮忙,华夏大学也没敢多说一句话。

    当然,华夏大学对刘琅还是感激居多,所以当北方工业集团要把第一场招聘会放在华夏大学时,他们没有任何犹豫。

    招聘会在华夏大学图书馆里举行,布置的倒是很简单,十几张桌子和数百张北方工业集团的介绍传单,林海做为招聘的主要负责人带着十几名工作人员对学生们进行面试。

    没错,就是面试,因为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有资格进入北方工业集团的。

    这次北方工业集团要招聘十名员工,五名从事机械工程工作,另外五名则是管理工作,只在机械工程、电力工程和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招收员工。

    私人企业到华夏大学招聘还“挑肥拣瘦”?这传出去会让人笑掉大牙的,但北方工业集团有这个资本,入职工资就是四百二十元,然后是各项福利和涨薪条件,所有条款都写的明明白白。

    光写在纸面上自然不算是,关键还有一个林海,他本身就是华夏大学毕业生,有几位当年的同学如今都成了华夏大学的讲师,另外林海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留学生,这个身份更是比华夏大学的学生更金贵,一个公派留学生都到了北方工业集团工作,这直接就把那些大学生的优越感给抵消了。

    在很多人看来,北方工业集团的招聘条件有些苛刻,可等到了招聘会现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现场是相当的热烈,有数百名大学生跑来询问,当得知所学专业并不是北方工业集团所需时无不惋惜后悔。

    原本要举行两天的招聘会一天就结束了,因为林海已经登记了一百多个符合条件的学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百多名学生中选出十个人来。

    这个结果让到场“观摩”的华夏大学领导们大跌眼镜,这么多的天之骄子为什么对一家私人企业情有独钟?

    在这些领导们眼中刘琅的北方工业集团再好,也比不过大型国有企业,那可是大型国有企业呀!能称得上大型二字的都是拥有超过两千名工人以上的企业,产品丰富品类繁多,工资待遇…………,好吧,这一点跟北方工业集团比不了,但起码工作环境稳定,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北方工业集团待遇再好,未来怎样谁知道?

    显然这些人也犯了当年阜城工人的毛病,就是没有远见,目光太过短浅另外他们这些人完全体会不到这几届大学生对刘琅是个什么感觉。

    刘琅之后的三届大学生中没有人不知道刘琅的名字,在他们上高中之时正是刘琅以三岁年纪成为全国高考状元的年代,报纸和电视铺天盖地对之报道,这些学生耳朵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刘琅三岁就是高考状元,你比他大十几岁,我不求你当状元,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句话成为了几届大学生的“梦魇”,当然,也有人被这句话鼓舞,能考上华夏大学的学生就是受到了鼓舞。

    说得夸张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是听着刘琅事迹报告文学才考入了华夏大学,晚刘琅两届之内的学生都有幸见过这位神童,不过刘琅在华夏大学只上了两年学,然后就出国留学,再以后的学生便无法领略这位传奇校友的风采。

    可是见不到不代表不知道,事实上刘琅离开华夏大学后,有关他的种种传说才刚刚开始。

    刘琅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如果他只一位古人,那么后世在书写他的平生传记之时一定会对出生时有瑞兆大书特书,当然,刘琅出生时阜城只有大风,或许这就是瑞兆的象征,比如说是某位神仙下凡等等。

    刘琅不是古人,这瑞兆就不好编了,还好他在华夏大学时做过很多颇为传奇的事情。

    比如参加奥运会获得数理化三项大奖,还有写下了《同桌的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这首歌如今也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分别时必唱的曲目。

    还有带领科研团队复制出不锈钢冶炼炉,写的很多书籍和文章被列入了大学教材,《数字化生存》这本书更是成为了“天书”。

    尤其是设计出的变形金刚风靡全球等等,这些故事再经过整理加工后都成为了刘琅传奇大学经历的注解,并且越传越神。

    所以成人们无法理解近三四届学生对刘琅的感情,那是一种带有近乎崇拜一样的感觉,觉得他就个“神”一样的存在,甚至有“小道消息”传出,说刘琅已经受到了国家的严格保护,成为了国宝级别的人才,未来注定是要建立丰功伟业的大人物。

    而且现在刘琅创立的北方工业集团也的确厉害,他们的北方工程刀具冠绝国内同类产品,没有任何一家工厂的产品能与之相比,特别是他们在国家电视做的那个广告,简直是“酷毙”了,这些都非常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审美观。

    当然,以上都只是大学生选择加入北方工业集团的次要条件,主要条件还是要看他们给出的工资有多高。

    北方工业集团有着详细的工资层次,普通工人一共是八档,初级工到八级工都对应着工资水平,从四百元一直到一千元。

    这只是基本工资,每年还有年节奖金和年末绩效,最高可以每年拿到一万五千多块钱,当然,这还没包括计件工资,加工的越多收入就越高,如今北方工业集团里最高工人的工资一年是可以达到将近两万块钱,是首都城镇平均工资的近五倍,这对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更新最快网址:

    

第一千八十七章 火爆的招聘会() 
在北方工业集团,普通工人的工资都超过了首都最好企业职工的工资,而且还超出很多,最高的八级工每年都能拿到一万五千块钱,绝对的高薪阶层,但是在普通工人上面还有一个专家工程师的序列,要得到这个称号就不容易了,必须要发表一篇能够达到国家一级期刊标准的论文,或者发明提升北方工业集团工作效率的技术,刘琅认可后就可以被评为专家工程师的称号,工资水平一下子就会提升百分之五十,杜松、林海和何涛就是这个行列,现在一个月工资达到了两千五百元。

    在专家级工程师之上就正式进入真正的高层,可以享受股权分配,达到这个条件一是要在北方工业集团工作超过十五年之上的,二是要对公司有重大贡献,比如发明某些得到国家认可的专利,第三就是被刘琅提拔到副总以上位置的人,这三个条件都可以获得股权。

    当然,北方工业集团未来是不会上市的,拥有股权只是能享受到利润分成,拥有者只能把手中的股权卖给董事会其他成员。

    这只是最直接的福利待遇,还有什么公司会给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如果达到某些条件后还可以派遣到国外的大公司参加学术交流,这些都是隐形的福利,但对于员工们的个人培养却很重要。

    如此多的福利待遇在北方工业集团的简介中写的清清楚楚,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哪里看过这些?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也会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首先是参加工作赚钱,然后在工作中提高自己成功升职加薪,最后到了四五十岁时成为企业的负责人,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少部分的想法则是利用工作的间隙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最好可以留学到发达国家以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

    现在好了,北方工业集团把员工们的规划直接都做好了,只要员工们勤奋努力,那么他们所有的理想都可以实现,这根本就不是那些国有企业能够做到的。

    招聘当天数百个学生都来到现场,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些疑虑,可看到北方工业集团的简介后立刻就控制不住自己,纷纷上前询问,符合条件的八十多人被林海记录下来,这些人被通知明天到这里接着面试,如果面试成功就可以签合同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海带着人就来到了图书馆,结果一下子就傻了眼,现场来了好几百人,不是说好只有八十人能够获得面试资格吗?这么多人要干什么?

    原因很简单,第一天招聘会很多同学没有来,结果来参加的那些人回去后口口相传,一下子就把其他人的兴趣勾了上来,于是这帮人第二天就赶了过来,所以林海还是小瞧了大家对北方工业集团的热情。

    这些人大都是好奇,来这里主要是看看北方工业集团是如何招聘的,但少部分可以满足条件的学生很不高兴,觉得自己也有资格进行面试,他们也希望对方给一个机会。

    没办法,林海又增加了一次遴选,整个一上午时间又多出了七十多人,一共超过一百五十名学生有资格参加面试。

    当天下午图书馆里依旧人头攒动,除了一百五十多人参加面试外,还有几百人在一旁“扒眼”,想看看面试是个什么样子。

    林海对于面试不陌生,在岛国时就经常参加,不过那时他是面试的对象,这一次成了选拔官。

    所谓面试就是要看看这些人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然后对其评分,最后前十名者获得资格。

    林海手里有一套题,是刘琅给他的,上面一共是五十多道题,绝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但这基础知识可不是什么询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比如cga132型号的机床在启动时发出了强噪音会是什么原因。

    这种问题是测试学生的实践经验,是有一定难度的。

    华夏科技有限公司是刘琅当初创立的,以机械工程科技研发为主的校办企业,算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时间里华夏科技有限公司壮大了很多,公司的员工几乎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工资待遇方面不亚于北方工业集团,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