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35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35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公司我知道,在粤省有些名气,不过通讯行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他们代理交换机没有问题,如果自主研发,恐怕没有个五年八年不会有什么大的成绩!”

    王海军不怎么看好对方。

    “钱不是问题,我已经给他一千万美金了,今后每年还会投入几百万美金。”

    “什么?”

    几个人手里的筷子差点掉在地上。

    “一千多万美金?”

    这个数字太吓人,中芯科技这五年来一共就得到国家总共五亿人民币的投入,平均下来每年一个亿,跟一千万美金也差不多了,但这可是国家投入,刘琅是自己掏钱,岂不是说刘琅一个人就富可敌国了?

    刘琅还没说自己拿出一个亿美金投资地产为国为保驾护航的事呢,如果把这件事说出了,几个人都要昏过去了。

    “刘琅,你这么看好国为公司?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吗?”

    周明在一旁问道,这件事有些匪夷所思,根本不是常理能解释的。

    “没错,我非常看好国为公司,尤其是任为天这个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一般人没有坚毅,我相信他会做出一番事业的。”

    中芯科技以后会怎样他不知道,但国为公司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他可是一清二楚,所以刘琅相信国为都超过了中芯科技。

    “刘琅,你就直接说吧,需要我们中芯科技做什么?”

    黄坤直接问道。

    “接下来我会投资一点钱,在首都的高校里建设一处区域网络,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互联网的便利,这件事光用钱是不行的,需要有技术支持,国为公司现阶段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标准,他接下来准备高薪聘请美国的技术专家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但是光靠这些专家也不成,我们自己也得拥有一批专业的人才才好,论芯片技术,咱们中芯科技还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我希望这边能派出一些人才帮助国为公司。”

    刘琅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黄坤思索了片刻缓缓说道。

    “人才没有问题,既然是你看重的公司,中芯科技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助的,但是刘琅,你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研制的芯片属于电脑芯片,说白了是一种终端芯片,而国为要做交换机芯片,其实电话交换机非常简单。

    当然,我是说如今的电话机非常简单,我们中芯科技抽出一部分人力物力其实就可以给做出来,当然,时代在发展,你的那本数字化生存我看了很多遍,里面出现了在信息时代下的新型芯片,这种芯片我还没有看过,美国已经制造出来了,而且美国还制定了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要想研制这种通讯芯片恐怕无法绕开美国人的这个协议。

    如果国为公司要做的就是这种芯片,那就非常麻烦,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还涉及到架构的授权,技术上我们没有,架构上更是困难重重,所以这件事非常难做。”

    黄坤做为顶尖专家知道所有芯片的种类,别看都是芯片,但芯片和芯片之间是有巨大差距的,电脑芯片属于应用处理芯片,交换机芯片则属于基带芯片。

    基带芯片涉及到通讯畅通的问题,如果不兼容,那很可能信息都传播不过去,美国如今的区域网基站都是采用的统一架构。

    中国现在的固定电话都是有线电信号,光纤都还没有应用,转机还得有交换员人工转机,任为天从港岛购买的交换机就是用电信号代替了人工交换员,但是期间还要建设一些通信设备进行辅助,这种交换机的功能要比人工交换机强大多了。

    港岛的交换机中就带有基带芯片,是美国出品,结构倒不是很复杂,所以任为天才说要自己研制,但是这种芯片必须采用统一制式,就如黄教授所说的那样,美国的基带芯片是以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一旦违反这个标准,那不好意思,信号都无法传输。

    “黄老你说得没错,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我和任为天也谈了这个问题,他的观点分两步走,首先是咱们自己先制造出来,也不用让美国授权,因为现在我们的条件就摆在这里,美国的技术已经成型,而且我们现在和西方接触越来越多,通讯方面不能搞双重标准,既然咱们的技术短期内还和国外有差距不如干脆就用他们的,比如我们用的公历纪年就是采用西方人的标准。

    这是第一步,那就是要标准化,而第二步就是要在他们的标准上研制出我们的新东西,我们国家市场太过广阔,基带芯片的容量要远远大于美国人,在这方面我们就有优势了,只要我们研制出自己的东西,申请到专利,未来势必会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占据主动了,你要是不让我们用你的标准,那好呀!你们也不要用我们的专利,就好比汽车,你的发动机固然重要,但是我的变速器比你的还好,你给我发动机,我给你变速器,大家平等关系,没有谁占谁的便宜。”

    黄坤一听眼睛一亮,这套理论还真是可行。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我们的工资低呀!() 
任为天要想搞基带芯片,他早就把里面的门道摸清楚了,没错,你的芯片架构是拥有专利,但架构是架构,光有架构没用,芯片的发展非常迅速,开始时一块芯片只有几百个电子元件,现在已经数万个了,未来呢,可能十几万上百万甚至更多,我在这方面强过你并且拥有了专利,这种情况下你也要向我低头,这个思路以前黄坤还没有想过。

    谢喜德在旁一拍大腿。

    “这个任为天是个人才呀!想不到我们国家还有这种人,刘琅,有时间你得让我见见他,能进入你法眼的人可是不多的。”

    “谢老放心,以后他少不了麻烦你们,本来这次他也想和我一起来的,但是任为天有了钱一刻都等不了,马上跑到美国去招聘人才了,听说一个普通大学生年薪就有六万美元,如果是工程师,一年给十万美元,这样的年薪在美国都没有。”

    “我的天,大学毕业六万美金,好家伙,真是阔气,我们这帮老家伙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周明开玩笑道。

    “没办法,必须高薪聘请,要不然美国人是不会来咱们这的,即使这样也不知道能不能招聘来,我跟任为天说了,人才方面不能讨价还价,如果对方的确有本事,别说十万美金,就是二十万也给,因为这种技术远比几十万要贵重的多。”

    刘琅郑重地说道。

    黄坤听了连连点头。

    “刘琅你说得没错,人才的确是最重要的,人定胜天嘛,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是完全正确的,尤其如今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一种铜臭的味道,很多人都钻到钱眼里去了,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觉得只要有钱才会高人一等,没钱就什么也不是,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国家的基础是什么?是高科技,是世界顶尖的技术,没有这些东西就会被外国人欺负,所以我们的人才重视程度还得提高,把他们的后顾之忧完全解决,让他们踏踏实实的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

    黄坤教授年纪不小但是火气很大,提到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就气愤不已。

    “黄老,现在国家已经做得不错了,专业技术等级制度实行就是为了提高工人们的待遇,现在咱们中芯科技的员工工资平均都有六百多块钱了吧,比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高出二百多块钱,而且随着员工们的职称越来越高,他们的工资也会不断增长,年入万元我看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了。”

    万元户在如今就是高收入的代名词,现在中芯科技的职工年收入就超过了七千元,如果他们年收入超过万元成了万元户,自然就成了高收入群体。

    人都是利己的,除非他有崇高的理想,可即便有崇高的理想也得先有饭吃,没钱吃饭还有狗屁理想。

    像黄坤这些老专家们对金钱并不在乎,他们看重的是国家利益,不过他们的待遇同样时很高的,都是厅级以上待遇,再加上企业但绩效,每个月工资都八百多块钱了,百分百的高收入群体。

    如果他们没有钱,当然,即便没钱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但是却会让他们分心,孩子的生活怎么办?儿子结婚没有家用电器怎么办?

    人都是社会动物,你自己可以为了理想不顾一切,但你的家人就未必了。

    黄坤这些元勋们都要受到物质基础的制约,别人更是如此了,理想都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你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但一定要生活稳定。

    当然,并不是说赚钱不好,社会的繁荣就是要有那么一群敢为财富拼搏的人,他们成立公司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当地就业,这样的人需要支持,但是有一些人不能为了钱而不顾一切,那就是产业工人们。

    其实优秀的产业工人本身就具有高价值性,国家只要把他们的这种高价值性体现出来即可。

    在前世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产业工人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量的产业工人生活都受到了影响,结果只能跑去做小买卖维持生计,专家的待遇也不高,那时有句话无奈的俗话,叫做导弹不如买茶叶蛋,就是值得那个时期。

    前世直到九五年左右国家才出台了职称制度,工人们可以考取职称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收入提高的也不多。

    这一世很有意思,四年前,也就是八六年国家就提出职称制度,现在职称制度已经完全普及了,只要你有本领就可以晋级,初级、中级、高级甚至是专家级,每一级就会提高不少的工资,职称制度的普及绝对是工人们的福音,对国家产业的影响必将深远。

    历经五年的发展,中芯科技的工人们普遍都是中级职称,相当于四五级工,在整个国家,所有职工都至少是四级工的企业找不出来第三个,第一个是北方工业集团,他们最低都是五级工。

    中级职称的工资一般都在四百元到五百元之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中芯科技起点高,要六百多块钱,每年年底还要有绩效奖,相当于一个月工资,所以中芯科技的职工是很有优越感的,社会上的那些浮躁之气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

    可即使这样,黄坤也觉得这些人的工资少,涨到一千才好。

    当然,作为央企,工人的工资不是说涨就涨的,中芯科技的工资待遇之所以比其他央企高一些还是当年刘琅筹建时几下的“规矩”,后来刘琅离开领导们也就按照惯例执行,再后来公司效益非常好,芯片都卖到了美国,工资高一点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现在也成了制度。

    刘琅“劝说”黄教授要想开一些,周明却笑着说道。

    “刘琅,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北方工业集团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听陈伟说平均都有七八百,最多的每个月都一千两百多块钱了,这么高的工资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第一。”

    “周老,我的可是私人企业,那些工人都快拥有高级工程师的能力了,我要是不给高工资,他们万一被你们央企国企挖走了怎么办?所以必须要高工资。”

    刘琅回答。

    王海军点头赞同道。

    “刘总说得没错,两个月前北方工业集团到华夏大学招聘大学生的事情可是上了报纸,原本要十个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