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8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8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不大,有一张木头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另外一个角下面用一个木桶垫着,屋子角落里还有一张木床,床上面放在被褥,被褥很干净,但因为洗的次数太多也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墙角出钉了一个两米多高的柜子,柜子里面放着都是书,刘琅一瞥之间甚至看到了几本线装的书籍,应该已经很有年头了。

    在桌子前有一个人正坐在椅子上,他是个老者,年纪大概有七十多岁了,头发和胡子都是雪白颜色,带着一个老花镜,左手里拿着一张烟纸,右手则在一个布口袋里套着烟叶,他把烟叶放在烟纸之中,然后一卷,在伸出舌头舔了一下,手指之间几个转动一颗香烟就成了,然后放在嘴里划了一根火柴。

    “滋啦!”

    火柴把烟点燃,猛吸几口之后屋子里顿时弥漫出一股呛人的气味。

    “什么病呀?”

    老人缓缓抬起头来看着进来的几个人。

    “咳咳咳!”

    三个医生被烟熏得连连咳嗽。

    “这烟味,真冲!”

    刘琅也被熏得不好受,这个时代卷烟很少,很多烟民都抽的是旱烟,就是没经过添加的纯天然的烟叶,气味浓重,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刘琅的父母也想咳嗽,不过还是忍了回去。

    “老王头儿,你看看这个孩子吧!”

    这三个医生开口一个老王头儿,闭口一个老王头儿,话里话外也没把对方放在眼里。

    对方也不在乎,站起身来就走到刘琅跟前。

    “嗯!”

    刘琅的脑袋的确比一般孩子大,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这个老医生看到后显然也有些惊讶!

    “我看看这个孩子………!”

    老人伸手就把刘琅给拿了出来。

    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天气很热,刘琅只穿了一身棉纱做的衣裤,裤子还是开裆的,这一下就走光了。

    “这孩子有一岁了吧!”

    对方一边看着刘琅一边问道。

    “医生,刚刚三个月!”

    母亲回答。

    “什么?三个月?怎么可能?”

    老人吓了一跳。

    “没错,孩子是三月三十号出生的!”

    父亲回答。

    “哦!好家伙,三个月就比一岁的孩子还要大,你给他吃什么东西了?看来这脑袋就是吃出来的,不好办呀!”

    “没吃什么呀!他就是长了牙,平时喝一些小米粥,有时买一些糕点给他吃,别的就没有了!”

    “什么?三个月就长牙了?怪哉!”

    这一下老人更是惊奇,三个月长牙的孩子他可从没有听说过。

    “我看看长几颗牙了?”

    老人想去那件家伙撬开刘琅的嘴看看牙齿,不过他刚说完,刘琅自己就把嘴长的老大,还故意露出了牙齿!

    “嗯?”

    老人微微一愣,仔细地端详起了刘琅。

    “这个孩子………!”

    刘琅和老人面对面,连他的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最让刘琅印象深刻的就是对方带着的那个眼镜,镜片比酒瓶子还厚,再加上屋柜子里放着的那些书籍,此人应该是一位老中医,而且读过很多书。

    这些读书人,尤其是接受过以前传统教育的读书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受了不少苦,被批判,被打倒,还被冠上“臭老九”的名号,很多人甚至不堪忍受屈辱而死,看来这位老人就是这么一个人,应该是国家刚刚给他平反,但其他医生看样子对他很瞧不起。

    “这孩子的眼睛………!”

    一老一小两人对视,老者看着刘琅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说道。

第十四章 他每天都在思考() 
“怎么?我儿子的眼睛怎么了?”

    刘琅的父母关切地问道。

    “不好说,不好说,我先给他把把脉!”

    老人心中非常震惊,因为他从这个小孩子的眼中竟然看出了一丝自己无法理解的神色,就好像面对一位跟自己一样博学多才的长者。

    老者开始给刘琅把脉,刘琅的父母就在一旁紧张地看着,那三位医生则是一副嘲弄的眼神。

    “看脉象………这个孩子可是不一般呀!”

    “不一般?不一般是什么意思?”

    刘琅的父母不解地问道。

    “你们的孩子除了长的大长了牙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老人问道。

    “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他比别人说话快,现在都能说好几十个字了………对了,他也能走路了!”

    “什么?三个月大的孩子能说话能走路?”

    旁边的三个年轻医生被吓的叫了起来。

    “是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都能说。”

    “小孩子,你说说我听听!”

    老人也感到不可思议,看着刘琅开口说道。

    “爸爸,妈妈!”

    刘琅直接开口。

    “哇,真神奇!”

    那三个医生马上围拢上来。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呀!”

    老人这一下恍然大悟不住的点头。

    “医生,我儿子到底是什么病?”

    刘琅的父亲着急地问道。

    “什么病?他没病,身体好的很!”

    对方回答。

    “没病?没病脑袋那么大?”

    一位医生马上问道。

    “这个孩子是个天才,只所以会这么大,是因为他每天都在思考………!”

    老人立刻回答道。

    “思考?哈哈,老王头儿,你可真会开玩笑,三个月的孩子会思考?你怎么不说他现在就能去上学呀!”

    那三位医生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哼,你们懂个屁,小孩子发育最快的就是脑袋,比其他器官发育的都要快,就是一个普通三个月大的孩子,他的脑袋也要占身体的三分之一大小,一个三个月大的孩子能走路能说话,当然需要大量的营养和食物,这些能量百分之五十都提供给了大脑,他的大脑当然要比其他人大多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病,等过了三四岁就能逐渐正常了!”

    老人看着他们三个一副鄙夷的样子。

    “老人家,您是说我儿子根本没有病?”

    刘琅的父母赶紧追问。

    “没有病,不光没有病,他身体还好得很,你们回去要多给他做些有营养的东西,而且我告诉你们,你们的孩子是个天才,长大会很了不起,你们要好好教育他,千万不要让他走上邪路,知道吗?”

    老人对着两人郑重地说道。

    “没病就好,没病就好呀!”

    刘琅的父母此刻才长出了一口气。

    这老人所说的非常准确,刘琅听了也很是惊讶,不是说高手在民间嘛,这位老人显然就是一位高手,一位“神医”,可是他现在已经老了,还在医院里不受重用,不知道他有没有徒弟,要是没有徒弟,去世之后这一身医术可就没有传人了,那可真是件可惜的事情。

    “好了好了,你们可以回去吧,记得我说得话,要好好教育他,这种天才可不是谁都能碰得见的,千万不能让他学坏。”

    “是,是!”

    两人不住的点头,刘琅的母亲轻轻地把刘琅抱了起来。

    刘琅被抱起的瞬间看来老人一眼,发现对方也正看着他,从他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羡慕,那是羡慕他的活力。

    刘琅不禁概况,一个七十多岁一身本领的老人,生活在了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一身本领还没有发挥出来就已经到了晚年,心中再有大的志向也发挥不出来了,要是再给他几十年的时间那该多好?而像他这样的人,整个国家又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默默无闻,可又无可奈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只能祝福你了!”

    刘琅的右手伸出,突然对着老人立起了一个大拇指,老人面色一动,露出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然后就看着对方走出了屋子,那三位医生也随着走了出去,片刻之后就离开了他的视线。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奇人?”

    老人站在那里不住的自言自语………!

    刘琅的身体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让刘家上下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一切都恢复到了往常的状态。

    几天后,刘琅的父亲回家后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封的严严实实的纸盒子。

    “儿子,看看爸爸给你拿什么好东西了?”

    刘琅的父亲把纸盒子打开,从里面就走出了两只小鸡仔,这两只小鸡也就出生几天的样子,金色的绒毛还没有褪去,站在炕上哆哆嗦嗦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

    “东来,小鸡仔从哪里弄的?”

    刘琅的母亲问道。

    “从孙伟那里花了两毛钱买的。”

    父亲回答。

    “你给儿子玩,几天不得让他给弄死呀!”

    母亲还以为丈夫买鸡仔是给儿子玩。

    “玩什么玩?这两个鸡仔咱们给它养大,然后下蛋吃,最后还能杀了吃鸡肉,多好?”

    刘琅的父亲回答。

    “什么?你要养鸡?那怎么行?”

    刘琅的母亲吓了一跳。

    自己养鸡可是一件大事,刘琅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那十年的非常时期。

    所以刘琅的母亲才如此慌张。

    “怎么不行?现在报纸上都说了要改革,允许自己做生意做买卖,我不过是养几只鸡而已,又不是拿出去买,那个老医生不是告诉我们要给儿子增加营养吗?等下了蛋就给儿子吃!”

    刘琅的父亲小声说道,样子也是有些担心,但那老医生可是说了,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才,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厉害的人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以他不惜冒着风险要偷偷养鸡。

第十五章 凭票的年代() 
刘琅坐在炕上无限的感慨,为了吃鸡蛋还要养鸡,这种事情在十几年后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一九八零年,这个年代工资不高,父亲是工厂里的车间主任,带头干活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也就挣三十六块钱,母亲是一家机床厂的会计,一个月二十五块钱,当然,鸡蛋价格也不高,一个鸡蛋是七八分钱左右,要想买也能买得起,但是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食物,还需要有粮票这种东西。

    要知道在一九八零年可没有自由市场的存在,一切物品都是国家供应,买粮食要去粮站、买肉买蛋要去副食品商店,但是国家的商品非常匮乏,于是凭票供应就成了这个年代的特色。

    比如你想买一斤大米,那除了要拿钱外,还得要拿一斤米票才能买到,要是没有米票,你有钱也没用。

    除了米票外,还有鸡蛋票、肉票、牛奶票、油票、布票、火柴票、糖票、灯泡票等等,几乎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是要用专用票的。

    而且这些票可不是想要就要的,那是按照户口本中的人头数分配下来的,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粮票是四十斤左右,鸡蛋票是三斤左右,肉票是两斤、牛奶票是一斤,布票一年是四米,你要是提前花光那就麻烦了,只能托关系去买粮票了。

    比如之前刘琅父亲买的半斤糕点,花了一元钱的同时还花了一斤的鸡蛋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刘琅深知,一九八零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虽然一些政策已经松动,也提倡一些市场行为,但对社会的改变还没有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